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3.docx
- 文档编号:2804050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71.67KB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3.docx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答案】B
【解析】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进化,B正确;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环境选择被淘汰,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C错误;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D错误。
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只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它的表现型
D.若两个动物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则说明这两个动物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而不是它的基因型,C错误;若后代不可育,说明这两个动物之间也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答案是A。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3.下图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其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新物种产生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D.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不能决定生物的变异的方向,C错误;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正确。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5.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个体大多对农药敏感。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在冬季能大量繁殖
B.害虫的基因频率不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
C.农药的选择作用与低温的选择作用相同
D.该种群中的抗药性个体可能不耐低温
【答案】D
【解析】对农药敏感的个体能耐低温,但是不能在冬季能大量繁殖,A错误;害虫的基因频率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B错误;农药的选择作用使害虫抗药性增强与低温的选择作用不相同,C错误;由越冬后存活的个体大多对农药敏感可知该种群中的抗药性个体可能不耐低温,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6.下列有关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杂交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还可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B.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
C.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种群中全部基因数的比率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进行的新品种选育方法,通过杂交获得的大量杂合子在自然界中还可表现出杂种优势,A正确;基因工程的实质就是让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实现基因表达的过程,B正确;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占种群中该种基因的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C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由于成熟季节不同,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不同物种,D正确。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物种的灭绝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有可能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是新物种的形成,如基因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8.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该生物体中rRNA的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答案】D
【解析】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8×0.2=0.32,A正确;物种形成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在进化,但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而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基因与性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果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性状,则后代可能只有2种表现型,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C.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性状进行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A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抗生素的滥用属于环境选择,即自然选择,C错误;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10.下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
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A1、A2、A3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
B.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A2中一部分个体计入A3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
【答案】B
【解析】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说明A1、A2、A3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应当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A项错误;B、C、D分别是由A1、A2、A3进化成的三个物种,因此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虽然该后代不可育,B项正确;A2中一部分个体计入A3群体,此时A2、A3的基因库之间可能还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两者间可进行基因交流,C项错误;虽然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但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也相似,D项错误。
11.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
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B.保护区内藏羚羊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种群基因库
D.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两个保护区因存在地理隔离,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且两个种群间没有影响,加之两个保护区内的食物和栖息条件存在差异,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同,A错误;保护区内藏羚羊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错误;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使其种群基因库增大,丰富了种群基因库,C正确;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D错误。
1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种群必然发生了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故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正确;地理隔离能够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异,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故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
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的地区没有变化,则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
A.最初比B慢B.最初比B快C.与B相同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
【答案】B
【解析】一系列环境变化导致生物变异频率增加,而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3 人教版 现代 生物 进化 理论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