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讲座.docx
- 文档编号:2803276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1.06MB
中考化学讲座.docx
《中考化学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讲座.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讲座
中考化学讲座
说明: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主要区别:
1、教育教学理念上的区别;(二维--三维目标)2、教材编写意图的区别;(知识体系-生活实践)3、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区别;(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发展)4、评价方式的区别。
化学新课程发生了哪些变化1、理念上的变化
(1)从课程目标来看,由过分强调掌握“双基”的化学课程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转变;
(2)从目标的价值取向来看,由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3)从内容来看,由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4)从课程实施来看,由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
(5)从评价来看,由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向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从“生动有趣”、“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对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巨大贡献”等方面展示了化学学科的魅力;通过“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等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让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化学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的创造力。
2、重新构建了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化学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重新构建了化学课程的目标体系,新的课程目标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术语,其操作性更强,更全面地体现了科学素养的要求,尤其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调整了课程内容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确定。
课程内容体系改变了以往过分偏重学科知识的倾向,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某些内容的要求,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内容,并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既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又突出内容的现代性和实践性。
着眼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五个学习主题: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4、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课堂的主宰,而是从化学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化学技能的训练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教学计划的被动执行者向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习,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转变自身学习方式,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方法,并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地发展。
5、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化学教学评价从“甄别”走向了“发展”。
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评价方式是: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评价;提倡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纸笔测验应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学生对知识结论的记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果可以采用等级记分和定性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
因为中考的功能是兼顾毕业和选拔,所依托的评价方式只能是“纸笔评价”(试卷),而《大纲》和《课标》所涵盖的知识系统并没有多大差别,尤其是近几年来非课改命题始终向课改实验区靠拢并渐趋一致,因此,关于中考的复习和命题,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课程标准》与《大纲》从知识体系上比较,主要体现在下列变化:
(1)减少氢气的制法及还原性;
(2)淡化酸碱盐部分中有关反应规律的认识;(3)减少了离子鉴别如Cl-、SO42-的检验;(4)增加了能源、金属、环境(水、空气、土壤)、化学与生活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的教学内容。
一、05两套试卷评析
二、06中考的趋势和导向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
四、06中考试题展望
一、2005年中考两套试卷评析
(一)考试形式(实验区和非试验区)理科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 试卷的结构(实验区和非试验区)1. 理科综合试题分为Ⅰ卷和Ⅱ卷。
Ⅰ卷(选择题,备有答题卡)共计46分,Ⅱ卷(非选择题)共计74分,总分合计为120分。
入选的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的试题基本上按学科集中排序;同一题型中各个试题的排列顺序基本做到由易到难。
2. 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
3. 考试的学科内容基本达到命题要求。
非课改区:
物理部分55分,化学部分35分,综合部分(含物理、化学两个学科)30分。
课改区:
增考生物(实际占分--25分)4、05年中考卷型 Ⅰ卷(46分)Ⅱ卷(74分)一、选择题:
化学、(生物)综合、物理(取消多项选择); 二、填空简答题:
物理、综合?
(生物)、化学(课改区排序不集中);三、实验作图题:
物理、(生物)、化学;四、计算题:
化学、物理。
(三)试题的难度试题难度一般用通过率P表示, P=X/WX表示该题目全部(或抽样)被试得分的平均值,W表示该题目满分值。
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试题命题前一般将难度定为为0.65左右。
但实际难度约为0.8(非实验区)
(四)整个试卷(非课改区)的随机抽样结果(2005年)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化学
35
29.98
0.86
综合
30
25.01
0.83
(五)命题意图:
1、以《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2、兼顾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3、考查突出重点4、顾及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5、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6、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印象:
5、6没能得以完全体现)
(六)2005中考试题分析对化学和理综部分的整体印象
通过分析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感觉05中考试题总体偏易,区分度大大降低。
与以往试题比较,呈现稳定,无超纲、重基础等特点;但试题从内容到形式均缺少变化,缺少新意,相对保守,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题数比04年减少。
对试卷的具体分析如下: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冰雪融化C食物变质D空气液化评析:
必考的“双基”题,属于命题重点,但内容过于陈旧。
2、下列措施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B、用锅盖盖灭油锅中的火焰C、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用水经常冲洗自行车防锈评析:
体现出新课程所倡导的化学与“STS”的联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3、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状况所作的监测报告。
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
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将煤作为主要原料B、随意丢弃塑料垃圾C、随意丢弃废电池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评析:
“情感”题,此题从形式上看,符合新课程倡导的STS教育,但其内容略显雷同)4、有XYZ三种金属,其中Y能与稀H2SO4反应,而X、Z不能与稀H2SO4反应,将Z浸入X的盐溶液中,在Z的表面有X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B、Y、Z、XC、Y、X、ZD、Z、X、Y(评价:
“双基”题,陈旧、无情景、无新意)5、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评析:
“双基”范畴之内的图表信息题,意在考查学生处理图表信息能力)
6.下列实验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的是(评析:
属“方法”题,意在考查“实验原理及应用”)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③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④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右图是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评析:
淡化溶解度后,其“曲线”几乎成为必考内容。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B.t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t2℃时,变为饱和溶液制甲烷30.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电镀或焊接前,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三氧化二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理:
。
(3)某食品包装袋里有一个装有白色物质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
生石灰起干燥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评析:
“STS”题,具有导向性的试题,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纸笔评价”方式。
)
31.小刚在复习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列出下列物质:
C、H2、O2、Fe、CO、CO2、CuO、CaCO3、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他发现上述物质中,有些物质能与其它三种或三种以上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CuO与C、H2、CO、稀盐酸都能反应。
请你仿照下表示例填空:
(评析:
符合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意在考查知识与能力,若进一步拓展学生展示能力的空间则更好)
编号
示例
(1)
(2)
(3)
物质
CuO
O2
稀盐酸
能与其反应的所有物质
C、H2、CO稀盐酸
CO2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36、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
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写下表(下页)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1、取一瓶气体闻其味
无气味
可能是O2、H2、N2、CO、CO2、CH4
2、将燃着的木条缓慢伸入另一集气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H2、CO、CH4
一定不是O2
3、向第三个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CO2
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石蕊来确定该气体。
(评析:
有新意,符合课改命题趋势,具有导向性作用。
)
38.小刚在实验室发现,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口出现了白色粉末,他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知识,对其成分作出如下列猜想:
①可能是氢氧化钠②可能是碳酸钠③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做了下列实验
(1)小刚取白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是碳酸钠,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探究型”试题,是05试卷的亮点。
)
(2)小军取白色粉末并溶于水,再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由此他认为是氢氧化钠,小军的结论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3)小红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并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
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试验是滴加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氯化钡换成氢氧化钡是否可行?
请简述理由否;
39: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未知其质量分数的硫酸镁溶液,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25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的关系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