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周自测题.docx
- 文档编号:28025830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31KB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周自测题.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周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周自测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周自测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周自测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亲和力 声名鹊起
闹别扭(biè)称心如意(chēnɡ)
B.倒胃口皇天后土
瞭望哨(liǎo)金蝉脱壳(qiào)
C.哈蜜瓜明眸皓齿
撑场面(chēnɡ)姹紫嫣红(chà)
D.敞篷车异彩纷呈
差不多(chà)白雪皑皑(ái)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追求的风格是:
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散, ▲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 ▲ ,切记颟顸。
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
我最不赞成 ▲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句, ▲ ,自以为美。
A.经营惨淡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B.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雄
C.经营惨淡 刻意 率意 顾影自雄 D.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
B.中国股市开年“横尸遍野”,内在原因仍是因为经济基本面不尽如人意。
中国经济多项指标出炉后,仍然呈现非常不景气状态。
C.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
D.法国巴黎暴恐事件和多名犯罪嫌疑人集体涉案事件的发生,中东难民群体在欧洲社会的形象遭遇重大危机。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现代, ,这是现代家训建设的外在动力。
当然,问题在于它的内在动力。
无论是主干家庭还是核心家庭,家庭和睦、富裕,家庭生活安定、幸福,都是每一个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内在的共同要求。
A.家庭建设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现代家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家庭建设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也就决定了现代家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C.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家庭建设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也就决定了现代家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现代家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庭建设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两句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后来人们常用此阐发社会发展、新旧更替的哲理。
(2)李白《蜀道难》中的“ , ”两句,道出了蜀山的高危和人们面对难行的蜀道无可奈何的情态。
(3)庄子《逍遥游》以“ , ”两句,极写大鹏击水之远、腾飞之高,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壮观景象。
三、诗词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题。
沉醉东风对酒
卢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炼成腹内丹①,泼煞②心头火。
葫芦提③醉中闲过。
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选自《元曲鉴赏辞典》)
【注】:
①腹内丹:
即“内丹”。
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以“神”去炼,认为这样人就会忘却人间是非和私心杂念。
这里借指修养性情。
②泼煞:
扑灭。
③葫芦提:
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1.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去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对全曲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栾布者,梁人也。
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
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
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
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
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
“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吏捕布以闻。
上召布,骂曰:
“若与彭越反邪?
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
趣烹之。
”方提趣汤,布顾曰:
“愿一言而死。
”上曰:
“何言?
”布曰:
“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
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
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
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
布乃称曰:
“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
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
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
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
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B.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C.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D.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为上贡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祀而哭之”,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4.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5分)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5分)
五、现代文文本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代中国的皇权是一种把历史传统、军事权力以及思想、宗教、文化与精神上的权威叠加在一起的、复合式的“普遍皇权”,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取得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过程也相当复杂,比如要通过仪式证明自己得到“上天”的授权,要获得上一王朝的臣服以拥有民众对新政权的信任,要通过历史的书写获得传统的支持,要有一些顺乎时代的政策来赢得时间的绵延以保持政权的稳定,特别是要有文化和思想上的指导力。
当然,获得文化和思想上的指导权力,从深层支持政治话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垄断经典思想的解释、建立教育与选举的制度,以及建立一种新的观念系统和与之相应的文化风气。
唐代的统治者对于政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一开始是有相当深的忧虑的,特别是那个协助父亲从合法的隋朝那里夺取天下,又以并不合法的资格夺取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除了在政治上采用相当开明和有效的方略建立业绩之外,也曾用开拓边疆平定四夷,赢得“天可汗”的方式来建立威望,用抨击贬抑隋朝旧臣的方式来确认君主毋庸置疑的正当,同时,也采用了相当聪明的文化策略,如颁布五经定本来垄断经典话语的解释权力,排定三教秩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等等。
这些努力没有落空。
数十年后,新朝皇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渐渐已经不再成为问题。
唐王朝继承了隋代的教育、考试和选举制度,把一种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作为知识阶层晋身的必由途径,于是这种知识、思想与信仰就成了拥有权力的话语体系,统一的国家有了统一的思想与文化。
这是大幸,但也暗含着不幸。
古代中国的一个相当普遍的观念是,人类有一个最终合理的“秩序”,而对于这个秩序又有一种非常圆满的解释系统。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世界的中心,就是在论证和建构这种解释的系统:
它需要说明,天地的空间和时间格局,帝王与帝国的政治结构,人间的社会伦理道德,自然的万事万物,是如何完美地被纳入这一秩序中的。
在普遍混乱的社会状况下,这种以“秩序”为中心的思想曾经有深刻而尖锐的批评力,拥有不容置疑的理想、真理和正义。
但是,当一个朝代建立起来,不仅“四海承平,夷狄朝贡”,而且“万民富庶,朝政清平”,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完美的时候,思想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因为思想失去了批评的对象,于是,它迅速地沦落为一种依附于经典的知识,并在考试制度的挟迫下,被简约化为一些无意味的文本或公式,只是作为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存在。
知识阶层在海内承平、天下一统的时代,逐渐失去了或放弃了对前程的自由选择空间和思想的自由阐述余地,只能拥挤在这个狭窄的仕途上,而当唐王朝又相对比较地多门径宽松取士时,士人们就更把知识与思想集中在考试所涉及的范围内。
整个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被“考试”这种所谓的智力较量所控制,这种智力较量不是人与人的公平较量,而是在权力的笼罩下,向权力表白自己的臣服。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的皇权是一种多种权威叠加、复合式的“普遍皇权”,因此要使这种权力变得合法、合理,也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B.新政权要获得信任、支持、稳定,可以通过某些仪式、历史书写、顺乎时代的政策等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获取文化和思想上的指导力。
C.垄断经典思想的解释,建立教育与选举的制度、新的观念系统和与之相应的文化风气,是从深层支持新政治话语权威的必要手段。
D.唐代的统治者一开始就对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存在很深的忧虑,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新朝皇权从不合法逐渐走向合法合理了。
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为巩固政权,采用了各种策略,如开明有效的政治方略取得业绩、开拓边疆建立威望、抨击贬抑隋朝旧臣确立君主地位、聪明的文化策略等。
B.隋代的教育、考试和科举制度被唐代继承,知识阶层逐渐失去思想自由,不得不认同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知识、思想和信仰并作为晋身的必由途径。
C.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主要是在论证和建构人们普遍认为的最终合理“秩序”的解释系统,天地的空间和时间格局,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属于被解释的对象。
D.以“秩序”为中心的思想在“乱”与“治”的社会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普遍混乱的社会状况下有较强的批评力,在国富民安大治的朝代,它的使命便结束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一的国家有了统一的思想这是一种大幸,但于文化未必是一件幸事,它虽然有利于当权者权力话语体系的建立,但同时也会带来思想的沦落和僵化。
B.以“秩序”为中心的思想由于失去批评的对象,在考试制度的胁迫下,被简化为一些没有意义的文本或公式,成为依附于经典的知识供记忆和背诵。
C.唐王朝取士制度相对宽松,门径较多,知识阶层愿意失去或放弃对前程的自由选择空间和思想的自由阐述余地而进入仕途,这有利于中央政权的集中。
D.知识阶层被“考试”所控制,这对于知识阶层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考试”这种形式把他们知识与思想集中在考试的范围内并使之向权力表白自己的臣服。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
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
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
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
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
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
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
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
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
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
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
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
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
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
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
“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
”川喜多诚恳地说:
“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
”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
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
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
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
“实在感激先生美意。
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
“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
”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
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六、语文文字运用
10.阅读下面的图表,概括出图表所显示的三条主要含义,要求表述不能出现数据,每条不超过20字。
学习程度(学习中对知识加工的深浅和掌握牢固的程度)%
学习后间隔不同时长知识保持量%
1天
2天
4天
7天
14天
28天
100%
20%
14%
5%
2%
2%
2%
150%
39%
30%
27%
21%
20%
19%
200%
50%
40%
32%
28%
25%
24%
含义一:
①
含义二:
②
含义三:
③
七、写作题(本题共1道小题,第1题0分,共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华的父亲经常出差,难以过问到小华的学习和生活。
每次出差回来,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叮咛教育小华,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不放过。
小华苦恼不已,想找人倾诉。
如果小华向你倾诉,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试卷答案
1.D
解析:
A项,“称”读“chèn”;B项,“瞭”读“liào”;C项,“蜜”应为“密”。
2.A
(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
惨淡经营:
形容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不枝不蔓: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
率意:
任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
刻意:
故意,特意。
顾影自怜:
张率《绣赋》:
“顾影自媚,窥镜自怜。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
顾盼自雄:
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3.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搭配不当,“汉服是……风貌特色”主宾不搭配,应将“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改为“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的传统服装体系”;B项,句式杂糅,应将“内在原因仍是因为”中的“因为”去掉;D项,中途易辙,应在“中东难民群体”前加“让”字。
4.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仔细分析选项中的三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可知,“决定了现代家训……”一句是总结性的语句,应在句子的最后。
剩余两句,“家庭的稳定”是前提,“家庭建设”是其后要做的事,因此“家庭的稳定……”在句子的最前。
5.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6.
(1).这首散曲第一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与曹操积极进取的时不我待、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感不同,表达的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
接下来的一句就是对这一提问的补充,给人以人生易老的惆怅之感,从而为后面由对现实不满而谋求摆脱做铺垫。
(2).这两句,写作者幻想唱着浩歌。
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讪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故我。
表达了他强烈的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最后二句,表现的形象是放诞不羁的,这样将前文忧郁怅惘转化为潇洒洒脱,从而深化了主旨。
试题解析:
(1).解答本题,应当结合这首散曲中的“被无情日月消磨”一句考虑,这句话的意思是:
岁月无情,时时刻刻,都在消磨着短暂的人生。
因此其表达的情感应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
(2).解答本题第一问可以结合这首散曲的最后两句的意思作答,这两句是诗人的幻想,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置旁人讪笑于不顾,表达的是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第二问分析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内容上参考第一问的回答,结构上可以从这是散曲的最后两句,可以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7.
1).C2).C3).B4).
(1)项王不能西进的原因,只是因为彭王据守梁地,和汉军联合而给楚军为难啊。
解析:
“所以”1分,“徒”1分,“以”1分,“苦楚”1分,语句通顺1分。
(2)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顾惜自己的生命。
即使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
解析:
“诚”1分,“不自重”1分,“虽”1分,“加”1分,语句通顺1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这段话断句可先从容易的地方段:
“彭越”“谋反”“三族”不能分开,再结合这句话前后词语可断为“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
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
),“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三 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