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电子琴演奏中应用.docx
- 文档编号:28020051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1.90KB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电子琴演奏中应用.docx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电子琴演奏中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电子琴演奏中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电子琴演奏中应用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电子琴演奏中的应用
本贴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育培训中心—韩清老师,结合音乐理论中一些比较实用的问题加以总结和归纳的一点体会,也许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将会在今后不断的加以改进。
希望对初学键盘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一、怎样弹奏各调音阶
在音乐理论中学习弹奏各调音阶我们首先要分几个步骤
1认识音名
2认识临时变音记号
3认识等音
4了解十二平均律
5了解大调式各音级关系
6辨别调号
1、认识音名
基本音级:
CDEFGAB他们所对应的键盘位置大家可能都知道,也就是所有的的白键。
这些白键暂时唱为:
DOREMIFASOLLASI<这种唱名法为固定调唱名法)
那么他们翻译成简谱就为:
1234567
变化音级:
除白键以外我们看到黑色的键这些叫变化音级。
2、认识临时变音记号
#: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b:
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x:
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bb:
重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
还原记号<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3、认识等音有了以上的各种记号那么所有键盘上每一键就有了两个或者三个名字<等音):
例如:
C=<#B) #C= 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除去#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个以上等音,连它本来的共有三个。 而bA和#G只有一个等音,连它本身共有两个。 4、了解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 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在键盘上,相邻的两个琴键<包括黑键)都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音则都构成全音。 把基本音级: CDEFGAB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叫十二平均率。 每一个单位叫一个“半音”。 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 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相邻的两音之间叫半音,如: 隔开一个键,构成的音叫全音。 5、了解大调式各音级关系 在C大调的情况下看音阶形式弹奏各调音阶: 音阶: C——D——E——F——G——A——B——C 级数: Ⅰ——Ⅱ——Ⅲ—-Ⅳ—Ⅴ—--Ⅵ——Ⅶ——Ⅰ 关系: 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那么按照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求得 音阶: D——E——#F——G——A——B——#C——D 级数: Ⅰ——Ⅱ——Ⅲ—-Ⅳ—Ⅴ—--Ⅵ——Ⅶ——Ⅰ 关系: 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这时候出现的所有新的调式音级就可以运用两种唱名法去唱乐谱。 当我们逐渐熟悉和知道这些音阶关系存在的特点后,我们可以用用任何一个音开始找出音阶并且弹奏出来。 6、辨别调号 调号: 为了方便记谱我们把所有的升降记号放在五线谱的前面就形成了调号。 升种调号: 观察最后一个升号的位置,这个音即是该调的7,上升半音,就是大调式的主音也就是大调的一级了。 <读的顺序是升FADOSOLRELAMISI) 最后一个升号音是#D,因此该调就是E调 降种调号: 观察倒数第二个降号的位置,这个位置的降音就是就是大调式的主音也就是大调的一级了。 <读的顺序是把升种调的反过来读: 降SIMILARESOLDOFA) 倒数第二个在降G上,所以该调就是降G调 注意: 只有一个降号的F调不适用该方法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应用: 二、认识大调音程 当我们熟悉了各调的音阶后一定不会满足自己现有伴奏的水平,但是无奈对和弦的构成有很多疑问,那么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下音程的的构成,学习音程的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对和弦的认识. 音程: 指音与音之间的音高距离,音程以“度”为单位。 音程类别: 按照弹奏形式音程又为分为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 旋律音程: 指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就叫旋律音程。 和声音程: 指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就叫和声音程音程。 音数: 全音的数目1为全音,0.5为半音 音程的计算方法: 在五线谱上,同一线上或同一间上的距离一度;纯一度: 音数目是0(如112244>增一度音数为0.5(1#26#65#5> 相邻的线与间上的音之间的音程为二度;半音数目为0.5的为小二度,半音数目为1的为大二度(如: 1b2345b6> 相邻的线或相邻的间上的音之间的音程为三度。 音数为1.5的为小三度 以下是C大调基本音级中的音程关系 音程度数音数 C——C纯一度0 C——D大二度1 D——E大二度1 E——F小二度0.5 F——G大二度1 G——A大二度1 A——B大二度1 B——C小二度0.5 以下是由C大调音级向上构成的自然音程 C——C纯一度0 C——D大二度1 C——E大三度2 C——F纯四度2.5 C——G纯五度3.5 C——A大六度4.5 C——B大七度5.5 C——C纯八度6 F——B增四度(三全音>3 B——F减五度(三全音> D大调基本音级形成的自然音程 D——E——#F——G——A——B——#C——D D——D纯一度0 D——E大二度1 D——#F大三度2 D——G纯四度2.5 D——A纯五度3.5 D——B大六度4.5 D——#C大七度5.5 D——D纯八度6 G——#C增四度(三全音>3 #C——G减五度(三全音> 也就是说: 大音程增加半音(升高冠音或者降低根音>就为增音程 增音程增加半音(升高冠音或者降低根音>就为倍增音程 大音程减少半音(升高根音或者降低冠音>就为小音程 小音程减少半音(升高根音或者降低冠音>就为减音程\ 减音程\减少半音(升高根音或者降低冠音>就为倍减音程 纯一度减少半音为增一度(不纯在减一度的概念> 自然单音程表 例度数音数 名称简易计算音程方法 c1—c1同度(纯一度>最狭小的音程 e1—f1小二度两个相邻的半音构成 c1—d11大二度小二加小二 d1—f1小三度小二加大二或大二加小二 c1—e1大三度大二加大二 c1—f1纯四度大二加小三或小三加大二小二加大三或大三加小二 f1—b1增四度(三全音> b—f1减五度(三全音> c1—g纯五度小三加大三或大三加小三 e1—c2小六度小三加纯四或纯四加小三 c1—a1大六度大三加纯四或纯四加大三 g1—f2小七度纯五加小三或小三加纯五 c1—b大七度纯五加大三或大三加纯五 c1—c2纯八度纯五加纯四或纯四加纯五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应用: 三、认识三和弦及应用 三和弦: 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构成三和弦。 三和弦的种类: 大三和弦: 下面大三度上面小三度 和弦标记: CDG#FbA 和弦用音: 1352#46572#4#6#1b61b3 小三和弦: 下面小三度上面大三度 和弦标记: CmDmGm#FmbAm 和弦用音: 1b352465b72#46#1b6b1b3 增三和弦: 下面大三度上面大三度 和弦标记: CaugDaugGaug#FaugbAaug 和弦用音: 13#52#4#657#2#4#6x1b613 减三和弦: 下面小三度上面小三度 和弦标记: CdimDdimGdim#FdimbAdim 和弦用音: 1b3b524b65b7b2#461b6b1bb3 以上的标记和用音旨在使学生明确各种和弦的构造,熟悉了这些和弦的结构就可以运用到所有的和弦中,就不必在弹奏乐曲前要翻阅和弦标记与解释图谱了。 在电子琴演奏中多指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五音的位置应用可以按照个人习惯或者和弦进行方式进行转位,和弦的转位就是将和弦里的根音、三音、和五音的位置进行高八度或者低八度的互换调整,这种转位是电子琴都能识别的。 以下是三和弦的构成及名称 关于调式中的和弦我贴了SYLION的一个帖子中的内容。 基本上包容了常用调式中的各种大小三和弦。 这个图如何看呢? 首先第一列就是大调的调式名称,也就是相当于1=什么调式的意思。 第一行是调式音级的标记就是一级到六级为什么没有七级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七级上的是一个减三和弦基本很少应用,如果用的话也是用九和弦。 这里只针对三和弦。 对应的每一列是各大调各级的和弦及标记,对应着上面的和弦构成我们可以求得所有和弦用音。 编配和弦的小规则<新手必读) 一、明确调式。 看结束在什么音上.每个调号都有它自己的两个调式一个大调一个小调.这两个调式的音阶相差三度,上面的是大调,下面的是小调. 二、了解各调式的各级和弦。 三、和弦级数的倾向<正三和弦) 最稳定的是一级,也叫主和弦。 所有的音都以此为中心。 无论是大调的一级大三和弦还是小调的一级和弦小三都是最稳定的。 其他的任何和弦都可以直接进行到这个和弦<都可以连接这个和弦)所有调式在最后的结束的时候也都是用这个一级上的和弦。 四级和弦是主音下方纯五度,它有一中抬升的功能,把乐曲的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可以说四级和弦是促进和激化剂,它可以接五级,也可以接一级,只要是需要将乐曲继续而不是结束的话就可以应用这个进行。 五级和弦有不稳定因素,非常倾向到主和弦,所以一般都把五到一作为结束的进行,可以说也成为了一种定式。 特别是五级七和弦,就是属七和弦,这个和弦更加的不稳定,并且有一种必须进行到主和弦的倾向。 所以在很多编配和弦的时候这个进行应该说是最常见的结束和弦了。 了解了这三个最基本的和弦特点以后我们就暂时可以应用这三个和弦进行简单的编配了。 和弦应用需要大胆,尽可能的去加入一些副三和弦,不过在初学编配的话可以只用正三和弦的。 尽可能的去参照各调的和弦来做一些练习。 此时在单位的备课室,也没有摘抄和声书中的原文。 不是我不尊重大师的理论,实在是懒的爬上爬下这四层楼的楼梯。 仓促潦草的总结自己的感受,难免会有问题存在,请大家不吝赐教。 调式音级标记: Ⅰ——Ⅳ——Ⅴ——Ⅰ 功能组标记: T——S——D——T 调式音名标记: 主—下属—---属——主 下面贴了一个SYLION发的一个和弦进行图,箭头表示的是和弦的进行方向,比如跳到另一个和弦或者说是直接进行到下一个和弦这都是可以的。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应用: 四、不同节奏型的运用 我这里呈现给大家的是2003年3月我在沈阳音乐学院于学友教授的《和声基础理论与应用》课上的课堂笔记。 因为当时我学的是钢琴,所以这里可能没有更多的涉及电子琴的自动伴奏。 但是电子琴作为一种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演奏的乐器,只要加以运用,这些技巧也绝对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即兴伴奏知识。 一、常用伴奏音型介绍 1、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特点是利用和声的功能色彩及节奏变化来表现音乐形象,这类伴奏型往往用于进行曲中,但也可以表现其他体裁、情绪的歌曲。 特别是表现内心深沉或者强烈的情绪变化,也是很富有感染力的手法。 如舞蹈性的歌曲、圆舞曲、恬静抒情的歌曲等。 2、分解和弦音型 和弦因的先后呈现构成各种分解音型,他的变化方式流动方向有许多方式,可以单音分解、双音分解、单双音结合分解。 只是要注意指法的方便和习惯。 3、琶音 这种通常用单手或者双手演奏,低音区应该采用开放排列,中音及高音区采用密集排列法 4、混合交替音型 在钢琴伴奏中,往往是几种音型同时并存的混合运用,特别是结合音区,奏法的对比够成交替音型,使音乐表现更加丰富。 二、伴奏音型的设计与选择 在设计与选择伴奏音型的时候,必须结合作品的内容风格、感情表现、结构速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去考虑,通常一些抒情性、速度舒缓的多选用分解和弦音型或者支声复调伴奏型,而那些坚强有里的进行曲风格以及欢快的舞蹈性音乐通常选用半分解或者柱式和弦节奏音型。 在一首作品中,音型不要幻化过多,尽量一个段落不改变音型,而段落与段落要有对比,同时在结束为了终止的需要也经常改变伴奏音型。 三、各种风格的伴奏 1、进行曲风格的伴奏 进行曲是一种常见的音乐体裁,给人以朝气蓬勃,情绪激昂的感觉,特点是节奏鲜明、结构方正,速度采用中速或稍快,节拍一般是2/4、4/4 进行曲的和声多为根音四五度关系的强进行,以正三和弦为主也常用重属、副和弦,以增加力度和色彩。 在伴奏音型上多采用柱式和弦,右手旋律,左手低音与和弦,也可以双手都弹奏和弦的无旋律伴奏,在长音和休止用三连音或者号角类的音调填充。 2、舞蹈性、轻快歌曲的伴奏 这类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都比较活泼生动,情绪比较欢快,热烈、常用的节拍是2/4、3/4、3/8、6/8、4/4、速度一般为中速或者快速,表现欢快,轻松的气氛,一般少儿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曲常常见到, 和声几走上宽些处理有时可几小节换一个和弦,尤其是速度上较快的作品,一般在伴奏中多采用不带旋律的、双手节奏平均的伴奏音型。 3、为抒情性歌曲配伴奏 抒情性歌曲旋律优美、富于表现感情上的细腻变化和表现思念等在速度上多为中速或者慢速、风格多样,山歌、小调、抒情独唱歌曲艺术歌曲等,在为这类歌曲编配伴奏可根据歌曲风格采用不同的节奏型,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节奏型,在选择的时候可简可繁,音型的选择也有大量的余地,用分解和弦、混合伴奏音型,琶音等较为常见。 教孩子学习为歌曲配伴奏的实战能力的目的: 1、培养孩子的对键盘演奏的兴趣 2、尽可能的避免孩子只会弹考级曲目丧失了音乐的功能性 3、培养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孩子对和弦色彩的敏感度提高孩子的智商 我小时学的电子琴,后来初中的时候又自学了吉他我发现和弦的进行是很有规律的,我就先分析C调的。 先会大调CFGC的进行,后来凭借听觉和味道就能凭感觉编配和弦了。 改学钢琴后我把拜厄弹完就可以为一些流行歌曲配伴奏了,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期末测试考声乐我可以为同学演唱的艺术歌曲弹伴奏。 其实即兴伴奏只要用心的研究就能找到规律的。 编配和弦有两种途径,一是按照格式化的进行,二是运用音响效果<和弦色彩)把一些有特殊效果的和弦代替古板的Ⅰ——Ⅳ——Ⅴ——Ⅰ。 当然如果能将二者兼顾的话就会成功的为歌曲和乐曲编配和弦伴奏了。 一般来说从调式和声的观点来看,和弦之间存在着一种倾向的关系,在伴奏中我们根据倾向为乐曲编配和弦的进行方式。 最基本的就是: Ⅰ——Ⅳ——Ⅴ——Ⅰ 功能组标记: T——S——D——T 调式音名标记: 主—下属—---属——主 按照C大调为: C———F——G——C 按照a小调为: Am——Dm—Em—Am 在孩子学习键盘乐器的时候让孩子先认识和弦是十分必要的,先练习分析成型作品的和弦走向开始,可以先多做C调的和弦分析,比如在很多的初级作品都是C-F-G-C的进行。 让孩子多分析后再尝试自己编配。 逐渐扩展到所有弹过的乐曲,从调号到和弦结合和弦的走向对乐曲进行,多分析、多尝试! 家长也可以参考一些理论书籍帮助孩子学习编配和弦。 关于电子琴的节奏一般可以这样选用,抒情的速度在60的可以用叙事曲的节奏型。 这个是最实用的一个节奏型,可以对很多抒情通俗歌曲配伴奏的。 而一些速度稍快的歌曲和乐曲可以用8拍子,而欢快的乐曲可以用波尔卡节奏型,可以让孩子大胆的尝试,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成功做到最好是快乐的,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探索的快乐。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理论基础 知识 电子琴 演奏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