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ppt文字版.docx
- 文档编号:280182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84KB
世界经济概论ppt文字版.docx
《世界经济概论ppt文字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ppt文字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ppt文字版
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是一个历史和经济的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
1.确立阶段(15末16初—19中):
15前是自然经济。
由于资手工工场的出现,生产规模扩大,贸易扩大;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原始积累期开始。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政治上夺取政权,经济上机器大工业,。
19世纪中世界市场形成,标志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为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2.最终形成(19中—19末~20初):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资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资本输出为标志,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形成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垂直的国际分工。
3.发展阶段(19末~20初—至今):
1)统一的资本世界经济时期(19末—1917)
包括极少数先进资国家;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和落后国家。
2)资本国家经济、社会国家经济并存时期(1917—二战)
社处在资包围之中,作为新兴体制力量弱小;二战—80末,社会形成阵营,OECDvs经互会;80末—至今,社会极少还存在。
三、世界经济的一般特点(概念和特点)(结合经济全球化如何理解)
世界经济在国别经济基础上形成但又自成体系:
1.统一性或整体性:
强调世经独立运作的特点。
各国都处于统一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在统一的世界市场之中。
即使某些国家游离于世经体系之外,统一性仍然是一种客观存在。
2.广阔性:
地域、市场容量、资本流动、再生产囊括的范围等都是以世界为范围。
3.多元性或差异性:
各国在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发展模式、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差异明显。
4.结构的复杂性:
国别经济有其特定的结构,相当复杂。
世经以国别经济为基础,具有齐备性和整体性,更加增添了复杂性。
5.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家内部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各集团发展的不平衡;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经济全球化问题(全球化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还包括政治、文化全球化)
1.概念:
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让、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一个发展过程。
2.内涵(?
):
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前提:
世界经济的市场化(80s末90s初)
信息网络的全球化,前提:
经济活动的信息化,信息成为全球化的主要传播方式
生产过程的全球化,前提:
劳动分工的国际化
金融运行的全球化,前提:
资本流动的国际化。
贸易活动的全球化,前提:
交易行为的国际化
利益调节的全球化,前提:
分配过程的国际化(企业——国家——国际间)
个体消费的全球化,前提:
消费行为的个性化
宏观调节的全球化,前提:
微观组织的国际化(一国调节——区域调节——全球)
(参见笔记经济全球化与一般的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第一章国际经济分工
一.国际分工及相关概念
1.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使跨越国界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深及发展。
2.分类:
按生产的关联度:
垂直型和水平型。
垂直型:
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现特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水平型: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现特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按参与分工的方式:
混合型和单一型。
混合型:
既参与垂直型也参与水平型,主要指发达国家;单一型分工:
一个国家要么参与垂直型分工,要么参与水平型分工,其中一个占主要地位,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参与垂直分工。
3.国际分工不完全(概念和产生原因)(?
p36):
在世界范围内不会出现一种产品完全由一国生产,另一种产品完全由另一国生产,它们之间再相互交换的国际分工格局。
原因:
微观经济:
机会成本,随着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入部门该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递减。
现实原因:
交通运输成本、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的需要、经济安全的考虑。
长期考虑:
受一国长远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在未来某个阶段要改变原来的分工格局。
(信息产业)
4.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也叫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份量,也可以把进口和出口分开计算。
5.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最主要的是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总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1.按分工的深度及稳定性划分:
基于自然资源差异:
农、矿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分工(最浅最稳定)
基于生产要素的富裕程度差异:
制成品之间的分工(较深稳定性较差)
基于协议而产生的部门内部的分工。
(最深最差)
2.按生产的关联度划分:
垂直型和水平型
3.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性质划分: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4.按参与分工的方式分:
混合型和水平型。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1.客观因素:
社会生产力本身运作的规律(越来越来细化)和自然资源条件
2.社会因素:
国际分工所形成的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指国民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
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主要看处于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尤其是发达资生产关系。
3.政府(国际间协议等)以及各种国际机构组织的影响。
4.企业:
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局部的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贸易的承担者是跨国公司,内部分工细化,是国际分工的最重要的标志。
四.国际分工的基本特点(特点及其表现)
1.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工农业品分工→工业部门的内部分工→同一产品的加工工序的分工和零部件的分工→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生产的分工;国家间的分工→国家间部门内部的分工
2.国际分工不完全:
不会出现一种产品完全由一国生产,另一种产品完全由另一国生产,它们之间再相互交换的国际分工格局。
各国呈现出重复性生产。
3.国际分工格局不断变动:
各国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层次不同,大格局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小格局指的是发达与发达之间、发展中与发展中之间、区域内部
4.国际分工格局主要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
(中心和主导力量)
5.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转移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转移是由先进国家的产业结构转移的过程决定的,主要是传统产业。
6.国际分工格局受各国发展战略的影响。
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那些处于国际分工中心地位的国家,往往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
分工越发达,贸易也越发达。
2.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地区结构)。
垂直型分工时期,贸易在发达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在水平分工时期,以发达国家之间的为主。
3.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即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在垂直型分工时期,初级产品相对比重大;水平分工时期,制成品相对比重大。
4.影响国际贸易量的变化:
国际分工越来越精细和专业化,使得国贸的产品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了。
5.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总是先进国家在贸易中获得较大利;对于落后国家,改变贸易地位的基础是改变国际分工地位。
六、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1、从发达国家看:
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但传统产业的技术档次会大大提高
②在高新技术产中,信息产业越来越来突出,可能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
③发达国家的部分资本乃至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继续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从发展中国家看:
①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它的某些产业、某些部门可能会参与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分工,但大部分产业部门仍然会维持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
②发展中国家主要处于垂直分工的地位而且越来越受到挑战
3、从农业部门看:
日益模糊
由于农业的特殊战略地位,各国都在发展农业和对本国农业实行补贴政策,导致世界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偏高。
4、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中,国际分工的焦点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
第二章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货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2.服务贸易:
以获取经济收益为目的的非物质产品的跨国界交易活动的总称。
从传统的进出口角度,分为服务进口(一国或地区的消费者接受另一国或地区的劳动者的服务并支出外汇的过程)和服务出口(一国或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或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收取外汇的过程)(?
)
3.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服务贸易的规定:
分为四类:
过境交付:
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境外消费:
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商业存在: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自然人流动: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4.国际贸易条件: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
5.普遍优惠制:
始于1968年第二届UN贸发会议,是指以严格的原产地原则为前提,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取消关税待遇的一种关税优惠。
目的:
促进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增加其外汇收入,加快其工业化进程,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三个基本原则:
普遍性(尽可能给予)、非歧视(针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容易实行)、非互惠(发展中国家不给予反向对等优惠)始于1968年联合国贸发会议。
设立毕业制度,一国产品若成熟了,则不再享受此优惠。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
1、按照交易标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指货物的进出口贸易;无形贸易指劳务的输出输入,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2、按商品的运动形式划分,分为出口、进口、过境、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
一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售到国外市场的商业活动,包括一国向他国出售的全部商品贸易之总和
进口贸易:
外国商品输入一国市场销售的商业活动,指一国从他国进口的、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全部商品贸易之和。
过境贸易:
甲国进过乙国国境向任何第三国(地区)运销商品。
复出口贸易:
输入本国的货物再次出口
复进口贸易:
将按照正常报关手续输出国外的货物再次输入到本国境内的商业活动
3、按结算方式划分,现货贸易和易货贸易:
现货贸易:
直接用国际国币结算
易货贸易:
以货易货、物物交换。
4、按交易者多少划分,双边贸易(直接贸易)和多边贸易(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中介贸易):
由第三国交易商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进行贸易,
5、按国境或边境划分,分为一般贸易(宗贸易)和专门贸易(专门进口或专门出口)。
一般贸易:
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
专门贸易:
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
6、按商品的要素构成比重分,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土地密集性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
7、按照商品的物理形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除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交易)。
8、按照贸易的整个过程,纸上贸易和无形贸易
三.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
早期,威廉斯坦福,“重金主义”:
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象征,要防止金银外流,只出口不进口。
晚期,托马斯·孟,贸易差额论:
财富并不等于货币,更不直接等同于金银,鼓励对外贸易,但要求贸易出超。
2.自由贸易政策
先驱,魁夺和列特隆,重农主义:
农业可以获得净产品,而工业不可以,流通领域只是等价交换,因此鼓励农业出口贸易。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说”:
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各国都按照自身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就都可以增加财富。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说:
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进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3.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经济 概论 ppt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