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专题训练标题作用附答题公式DOC.docx
- 文档编号:28014117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88.64KB
现代散文专题训练标题作用附答题公式DOC.docx
《现代散文专题训练标题作用附答题公式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散文专题训练标题作用附答题公式DOC.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散文专题训练标题作用附答题公式DOC
标题:
12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
还是“乌金墨玉”呢?
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
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
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⑾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⑿“不是的,爸!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
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⒀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⒁“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
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⒃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
⒅“谁?
”
⒆“骆驼呀!
”
⒇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
(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2.“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
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4分)
4浦东文化(城市文化)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19分)
上海的另一面
①是报道的错误或是自己的幻想,提到上海便是纸醉金迷一片浮华世界,似乎所有浮世的欲望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影随形。
也听人说上海购物商场奇多奇大,国际名牌林立,醒目精品琳琅华美且气派光鲜,崭新建筑与装潢样式极力仿造欧洲与美国,只可惜洋里洋气中又混杂着做作的古典情调,精致优雅处也仍不够到位。
究竟这番装饰纯粹是上海人自己的品味和迷恋,还是面对旅游的媚俗需要呢?
②如何让新旧交遇而别有韵味又不失亲和沉稳?
把新时代的精神和旧历史的沉淀融汇成一体是门大学问。
假若不停地拆旧迎新,换了一个全新面目的城市,上海是否仍然还是上海?
③幸好我们去了土山湾博物馆。
④土山湾,有个土字的土气名字,实在而朴素,一看就很喜欢。
意外地发现竟是一个孤儿院,1864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建造,原名徐家汇孤儿院,原意是为了解决孤儿谋生技能而开设的土山湾艺工场。
博物馆里展示徐家汇形成的历史和明末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光启,复旦大学的创建者马相伯等人的功绩,图文并茂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孤儿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包括当时的画工坊、玻璃工坊、五金工坊、印刷工坊、木刻工坊等等。
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
可惜时间不足,无法从土山湾老人们在电子视频中的口述历史获知更多当时的情况。
临走之前,我在展馆外边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土山湾》,并盖上两枚纪念印章。
⑤行李因作家赠书其实早已超重,忍不住又买书,因为进门那一座令我惊叹不已的“镇馆之宝”。
这座曾经参加过3届世博会,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和配套展出的木雕宝塔获得最高甲等大奖的中国牌楼,制作者是土山湾艺工厂的艺术家,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的斗拱技术,雕刻三国故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关公。
对着牌楼,想象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弯着身子,一刀一刀地雕和刻,那么精微和细致,对艺术若非有特别的深情,绝对不会愿意把时间专心一意地用在精细的雕刻创作上。
⑥他们在时间里雕刻时间,用过去的时间换来今天的时间,甚至未来的时间。
艺术家不在了,可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在时间里留下来了。
⑦土山湾艺术家,也即是来学艺的孤儿们,在那个时常有人饿死的年代,土山湾艺工场收留他们,教导他们各种手艺,希望他们未来可以自食其力,这里是宗教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温馨的。
老师传授西方宗教教义,也灌输西方文化艺术,至于师长们的为人处世方式,孤儿们耳濡目染,即是另一种无形的说法。
展厅里各种精致典雅的艺术品,展示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圆梦的工厂,默默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周湘、徐泳清、张聿光、潘克恭、徐宝庆、张充仁等,孤儿亦有机会成大师,当年创建土山湾孤儿院的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功不可没。
诸多新工艺如彩绘玻璃、印刷技术等都发源于此,艺工厂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经在此任教。
⑧见到上海返朴归真的另一面,见到中西文化交融得如此和谐自然美丽典雅,叫我想起一个外国的历史学家曾经向中国人提出的忠告:
“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吸引旅人游客前来的特殊诱惑。
城市在更新,倘若让中国文化的内涵生锈腐烂,甚至毫不珍惜地一刀切除,失去上海原有的风貌以后,上海的独特魅力便会消逝无踪了。
⑨ 旅人要看欧洲,自然会到欧洲去,绝对不会选择飞来上海。
再如何“打造”,上海也不该成为一个“欧洲城市”。
都说上海“洋气”,这一回,却是“土气”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并且提醒我:
上海,永远是中国的上海。
(有删改)
12.根据你的理解,对本文的标题加以鉴赏。
(5分)
13静安写人(普通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19分)
繁星
【法】都德
①在吕贝龙山上看守羊群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一连好几个星期一个人也看不到。
每隔十五天,当我们田庄上小伙计骑着驴子给我驮来半个月的粮食的时候,我一听到在上山的路上响起了那牲口的铃铛声,我真是快活极了。
我总是要他给我讲山下的消息,而我最关心的就是丝苔法内特最近怎么样了,她是我们田庄主人的女儿。
②可是,有一次碰上礼拜日,那一天粮食来得特别迟。
将近中午的时候,下了一场暴雨,我猜,路不好走,驴子一定还没有出发。
最后,大约在下午三点钟的光景,天空洗涤得透净,在叶丛的滴水声和山溪的涨溢声之中,我突然听见驴子的铃铛在响,但骑驴来的不是小伙计,而是……瞧清楚是谁!
是我们的姑娘!
她亲自来了,她端端正正坐在柳条筐之间,山上的空气和暴风雨后的清凉,使她的脸色就像一朵玫瑰。
③小伙计病了,漂亮的丝苔法内特一边从驴背上跳下来,一边告诉我,还说,她迟到了,是因为在途中迷了路;但是,瞧她那一身节日打扮,花丝带,鲜艳的裙子和花边,哪里像刚在荆棘丛里迷了路,倒像是从舞会上回来得这么迟。
啊,我从来没有离这么近地看过她。
她从篮筐里把粮食拿出来后,马上就好奇地观察她的周围。
她走进了“栏圈”:
“你就住在这里,我可怜的牧童?
你老是一个人呆在这里该多烦啦!
你干些什么?
你想些什么?
”我真想回答说“想你,女主人”,而我又说不出来;我相信她一定是看出来了,而这个坏家伙还说:
“你的女朋友呢,她有时也上山来看你吗?
她一定是只在山巅上飞来飞去的仙子……”而她自己,她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仰着头,带着可爱的笑容和急于要走的神气,那才真像是仙子下了凡。
④“再见,牧童。
…‘女主人,你一路上好。
”于是,她走了,带着她的室篮子。
⑤当她在山坡的小路上消失的时候,我似乎觉得驴子蹄下滚动的小石子,正一颗一颗掉在我的心上。
我好久好久听着它们的响声;直到太阳西沉,我还像在做梦一样呆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唯恐打破我的幻梦。
⑥傍晚时分,当山谷的深处开始变成蓝色,羊群咩叫着回到栏圈的时候,我听见有人在山坡下叫我,接着就看见我们的姑娘又出现了,这回她可不像刚才那样欢欢喜喜,而是因为又冷又怕身上又湿正在打颤,显然,,她在山下碰上了小河涨水,在强渡的时候差一点被淹没了。
而抄近的小路,她一个人怎么也找不到,而我又不能离开羊群。
要在山上待一夜使她非常懊恼。
我马上燃起了一大堆火,好让她烤干她的脚和她一身被河水湿透的外衣。
接着,我又把牛奶和羊奶酪端到她的面前;但是这个可怜的小姑娘既不想暖一暖,也不想吃东西,看着她流出了大颗的泪珠,我自己也想哭了。
⑦夜幕已经降临。
只有一丝夕阳还残留在山颠之上。
我请姑娘进到“栏圈”去休息。
我把一张崭新漂亮的羊皮铺在新鲜的稻草上,祝她晚上睡得好之后,就走了出来坐在门口。
我想着:
东家的女儿就躺在这个栏圈的一角,靠着那些好奇地看着她熟睡的羊群,就像一只比它们更洁白更高贵的绵羊,而她睡在那里完全是信赖我的守护.这么想着,我只感到一种无比的骄傲。
我这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这么深沉,群星也从来没有这么明亮。
突然,“栏圈”的栅门打开了,丝苔法内特出来了。
她睡不着。
羊儿的动弹使稻草发响,它们在梦里又发出叫声。
她宁愿出来烤烤火。
看她来了,我赶快把自己身上的山羊皮披在她肩上,又把火拨得更旺些。
我俩就这样靠在一起坐着,什么话也不讲。
⑧如果你曾经在迷人的星空之下过过夜,你当然知道,正当A41'J熟睡的时候,在夜的一片寂静之中,一个神秘的世界就开始活动了。
这时,溪流歌唱得更清脆,池塘也闪闪发出微光。
山间的精灵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微风轻轻,传来种种难以竖觉的声音。
似乎可以听见枝叶在吐芽,小草在生长。
白天,是生物的天地,夜晚,就是无生物的天地了。
要是一个人不经常在星空下过夜,夜会使他感到害怕……所以我们的姑娘一听见轻微的声响,就战栗起来。
紧紧往我身上靠。
有一次,从下方闪闪发亮的池塘发出了一声凄凉的长啸,余音缭绕,直向我们传来。
这时,一颗美丽的流星越过我们头项坠往啸声的方向,似乎我们刚才听见的那声音还携一道亮光。
⑦她一直望着天空,用手支着脑袋,身上裹着羊皮,就像天国里的一个小牧童。
“瞧!
那么美!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星星……牧童,你知道这些星星的名字吗?
…‘知道,小姐……你瞧,在我们头项上的是银河。
它从法国直通西班牙。
再远一点,你可以看见‘灵魂之车,(大熊星座)和它四个明亮的车轴。
……”
⑩当我继续说关于星星的故事的时候,我感到有样清凉而柔细的东西轻轻地压在我的肩上。
原来是
⑩在我们周围,群星静静地继续它们的行程,柔顺得像羊群一样;我时而这样想象:
星星中那最秀丽、最灿烂的一颗,因为迷了路,而停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选自都德《磨坊信札》(1866-1879),柳鸣九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有删改)
11.分析本文标题“繁星”的含义。
(3分)
14.2
静安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1分)
磨坊目击记张承志
①我在那一年的目击,使得我患了沉重的心病。
②黄河从一个拐弯处巡游而来,威风凛凛,磨坊就在拐弯下面的一个崖坎上。
它的木轮巨扇插在浊黄的泥水里,喑哑地吱嘎响着,溅起浓褐的浪头和水雾。
不知从哪里运来了一截千年老桧,把它凿成了磨轮的轴。
嵌进大轴里的每根斜撑,像车轮的辐条,都是一棵笔直的松树。
工匠为了不伤木头元气,刻意留下树皮枝杈,这木轮就随着水势,缓缓地、颂歌般地在半空转动,转动,缓慢沉重,无止无休,像一个图腾,如一个符咒。
③我画得不好,但画轮廓不难。
费力气的,是怎么对付那凶恶翻卷、滚滚泄下的黄河。
速写强使我仔细观察。
我看见在水面上的木头,不论木造的磨坊或是矗立的磨扇,都被厚厚的水碱裹住,呈着湿漉漉的一种白绿或者黑黄。
第一次,就在我的速写画完的那一天,咯轧转过的木轮上,突然断了一根条。
它从大轴上剥离的时候,好像落下了一个烂果,也像滚沸的汤里,一根煮烂脱离的骨头。
根本没有动静;它只是轻微地、呻吟般哼了一声,如今忆起是好比低沉的叹息,它先是悄悄地从高高天空上栽了下来,直到溅入水里,才轰然在浊浪上扬起爆炸般的声音。
河面上一下站立起两道水墙,半是泥巴半是透明,冲腾的水雾久久不散,染黄了尖梢的树叶。
顺流而下的三株巨木,正巧挡住几堆难画的浪花——我刷刷几笔,第一张速写于是画成。
④第二次我带来的是油彩。
可是磨坊已经毫无原木的本色,它在落日残辉之下,呈着一抹铁锈的斑驳。
突兀一眼瞥去,磨坊如一个不祥的黑架子,准备好的土黄与赭石,都用不上了。
⑤河水猛烈地冲撞着,咬住一般摇撼着半颓的磨扇。
磨坊这一刻是一头绝望的骆驼,它死不躺倒,亡期还在以后。
原木劈成的辐条般的放射线,只剩下斜斜的几根,左一根右一条勉强支撑着。
那个缺牙断齿的巨大轮扇,这一回它不是一个圆,而是几块碎了的半扇,互不相干地嵌在千年老桧树凿成的大轴上。
我呆傻地痴痴望着。
这么画,究竟要画一个什么?
已经没有浑圆磨轮、古朴木屋。
对着峡口望去,几片庞大的扇面。
宽窄不均,直插半空。
每当被水流猛撞,就危险地一歪,接着就向前一栽,一歪,一倒,朝着水面跌倒移动。
背后的天空是一派血红。
油彩几下就涂抹出一个黑框子。
它活像一座歪着一个劲地往一边倒的黑牢。
我一发怒把它丢进了河里,盘算以后下力气重画。
⑥最后一次去磨坊,是在去年的七月初。
磨坊的风情,当然不止我一人留意。
它已然被当“产品”推销,计划挤入全国旅游百强。
火锅厅、小旅社盖了半山沟,红漆在峭壁上刷着大标语,到处是“最后的磨坊”的广告,甚至有一处写的是“磨坊之死”。
⑦在这个月份,河床里突然涌进自融雪以来就蓄积不止的汛水,一条河都洪水猛涨,水温冰冽。
从遥远的昆仑山,以及所有冻土冰川奔流而至的河水,七月进峡,陡然暴涨,攻打这座建在下游的磨坊。
破旗碎扇的磨坊,一瞬间落入劫难,瀑布宛如炮弹,对准了它狠砸猛轰。
我蘸了些调色油,正想画溜光的碱垢——那时分瞥见一道新鲜的裂缝。
桧木上有一道伤口,正静静地绽开。
狂怒的水,涩塞了或吞没了开裂的声响。
在我的目击之下,它正一寸一寸地、无声无息地、微微颤动着劈成两半,露出桧木的淡黄本色。
裂缝和嵌着松树的凿口,慢慢酥碎了。
力的平衡一瞬崩溃,一片轮扇栽翻水里。
但是没有溅起大浪,翻滚的河水,淹没了浪头。
还没有转上轮顶的磨扇,那一刻如迟疑般,停在了半空,先静了一会儿,然后凭空加力,颓然后仰,一下子散了架!
⑧磨坊的木屋被一根巨木砸个正着,不吭声地坍塌了半边。
碎木、石块、土坯都哗哗倾入洪水,被疯狂的怒涛接住,一抱即席卷而去。
每一根垮塌下来的木头,都在我眼睑里爆皮裂骨,断成碎段。
每一颗朽烂腐蚀的铁钉,都在我的凝视中炸跳爆出,化为齑粉。
失去了磨扇遮挡以后,天空放晴了,露出紫红的太阳,恐怖至极。
剩下的残扇,如可笑的羽翅,倒垂着粘在轮轴上,在水流中横七竖八。
随即,它们一根根被拆卸,并撕扯一样把轴上的木头扯下。
桧木的巨轴终于瓦解了,磨坊的最后,如刀子宰割的一个羸羊骨架。
此刻时辰已到,最后的进程已然开始,它清晰且悲哀,像一场廉价的电影。
⑨水更加升涨恣溢,一直淹到我的脚下。
踩着的石崖一阵工夫就塌了,我的那张见鬼的画,连同画架子一块,霎时被水卷走,瞬间无影无踪。
——以上就是我对磨坊的回忆。
它能算一篇写生笔记么?
曾三次专心命笔,只落下最初的一幅。
⑩我还是挺喜欢这幅速写。
画得不像,可是它能让我触景生情。
在我心里铭记的磨坊,连同它的山河人民,确实是美好的。
(原载《人民文学》2010年5期,有删节)
12.本文叙述三次画磨坊的经过,标题却是“磨坊目击记”,请从内容角度赏析标题。
(6分)
奉贤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
再忆萧珊
巴金
(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
“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我安慰她:
“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
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
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
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
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
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
“蕴珍”。
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
“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
(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
“我不愿离开你。
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
”……
(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
“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8)我用铺盖蒙住脸。
我真想大叫两声。
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
!
”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
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
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
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
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
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
十二年了!
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
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
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
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
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
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
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
……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
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
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闹钟响了。
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
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
六点半起身。
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
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注
:
1972年,萧珊去世。
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
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11.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对此加以分析。
(4分)
闵行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
山其实一直都站在那里
谢云
①在这座城市绵缠了好几天的雨,总算停了。
雨其实是好雨,不仅退去了持续已久的酷暑高温,还将城市里一向灰蒙昏暗的天空,洗得干干净净、朗朗阔阔的,连空气也显得格外清新、温润。
晚饭后在滨河广场散步,妻突然指着西北天际,那一江大水流来的方向,惊喜地说:
看,那儿的山!
②循着她的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那一带依稀的远山。
层峦叠嶂,嵯峨相拥,仙人列阵般,远远地站在这座城市的西北方向,宛若一道屏风,又似一堵城墙。
雄伟,壮观,又带着些隐约的超尘脱俗的俊逸之气。
③那其实是我们都熟悉的山,川西北的山,是岷山和龙门山系的余脉。
以前,每次从山里出来,经过江油,都能从车窗外看到它们沉默、敦厚的身影。
④那些山,曾经像某种标志和象征一样,站在我们的视野里。
⑤但是妻一再感叹:
我怎么从来就没看到过呢?
神情里满是惊异和不解。
我知道,她所说的“从来”,是指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这段时间。
我也知道,以前没能看到,不过是因为那些山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被城市里的灰尘雾霭遮蔽了。
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就将它们给淡忘了。
⑥这样的感叹,我早有过。
虽然在这座城里生活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每日里骑着自行车匆忙来去,眼睛里只有红绿灯和人流车流,委实没多少空闲的时间和心境去旁顾其他。
而究竟忙出了些什么名堂,却是连自己也说不出的。
只知道,这一年里,别说远处的山峰,便是头顶的天空,也难得专注地去看上几回。
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生活中一种必然的丧失,但我知道,许多现代都市人都经历着这样的丧失,尽管他们不一定有这种感受。
其实,岂止是高天和远山。
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丧失掉的,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说远方,比如说梦想,比如说神圣,比如说洁净……宏大的事物正被我们淡化和遗忘,崇高的激情正从我们的心灵中消退和衰竭。
我们可怜的灵魂,自然只有在物质和商业气息的包围下,一天天变得简单而脆弱,甚至,连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也越来越渺茫,越来越稀薄。
⑧智者乐水,仁得乐山。
可是现在,山,这种曾被古人视为生命依托的事物,早从我们的心灵中自觉不自觉地潜逸了,隐遁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这样诗意、禅意的美好心境,在我们的生活,自然也早已不复存在了。
⑨但是,山站在那里。
不管我们需不需要,也不管我们在不在意。
它只是站着,远远地站着,静静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站着,以便让我们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它,呆呆地看着它,想一想什么,或什么也不想,发两句感叹,或者像它一样,沉默无言。
⑩ 望着那些山,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在我心里慢慢地苏醒,并像水一样盈漾开来。
我知道,那是属于过去,属于记忆的——在那些远山的更里面,在那座四面被山簇拥的小城里,我生活了整整九年时间。
九年里,我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洒在了那片土地上,我把自己的感情和梦想,放逐在了那片土地上。
而那些山,也如铭如刻一般,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和灵魂里。
⑪记得,那小城的北边,有一座人称“北山”的,是我寓居小城时时常光顾的。
山不险峻,也不崔嵬,所以无甚大的名气。
但无名又自有无名的妙处:
人迹稀少,山也便闲且静,雍容沉稳;极适宜独旅漫步,游目骋怀,迩想遐思。
我在那里消磨掉了无数的周末和黄昏,充分地体悟到与山悠然相对时,内心平静、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散文 专题 训练 标题 作用 答题 公式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