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小学可研送审稿.docx
- 文档编号:28011443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416KB
东洲小学可研送审稿.docx
《东洲小学可研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洲小学可研送审稿.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洲小学可研送审稿
目录
1总论4
1.1项目名称、项目性质与建设单位4
1.2项目概况4
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5
1.4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7
1.5可行性研究结论10
2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12
2.1项目由来12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
3项目建设规模15
3.1项目办学规模15
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5
4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17
4.1自然条件17
4.2社会经济概况21
4.3项目建设地概况23
5工程方案设计26
5.1设计依据26
5.2工程概况26
5.3办学原则27
5.4项目总体规划布局31
5.5建筑设计31
5.6校园建设32
5.7教育装备33
5.8教育装备34
6公用工程36
6.1给排水工程36
6.2供配电工程37
6.3燃气工程38
6.4消防工程39
6.5采暖、通风工程39
6.6弱电工程41
7节能43
7.1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43
7.2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43
7.3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使用情况44
7.4节能措施46
7.5节能效果分析47
8环境保护与卫生防疫48
8.1环境保护48
8.2卫生防疫51
9项目组织与管理53
9.1项目建设期管理53
9.2项目运营期管理58
10项目进度安排59
10.1项目实施进度59
10.2保障措施61
11项目招投标62
11.1招投标方案的原则62
11.2招投标方案依据63
11.3招标范围及内容63
11.4招投标的实施64
11.5项目招标范围、组织形式、方式64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6
12.1投资估算66
12.2资金筹措67
13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68
13.1经济分析68
13.2社会影响分析68
13.3经济效益68
13.4社会效益68
14风险评估70
14.1风险识别和估计70
14.2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72
14.3风险应急预案和建议73
14.4风险分析估计结果74
15研究结论与建议75
15.1项目结论75
15.2项目建议75
附件:
附表1-4
1总论
1.1项目名称、项目性质与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项目
项目经济特征:
教育基础设施
建设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地点
项目拟建地址位于江苏省海门市南部新城区,瑞江路以西、南海路北侧、珠江路东侧、黄海路南侧地块。
1.2.2办学规模
项目将建成一所6轨36班模式的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620人,教职工人数将达90人。
1.2.3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40953㎡(折合61.4亩),总建筑面积13100㎡,全部为地上建筑。
项目主要建设教育楼,食堂及附属用房,运动操场,以及配套教育设施,学校内的水、电、通讯等公用配套工程。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附1。
1.2.4建设周期
项目工程建设周期为18个月,自2016年6月起,至2017年11月止。
1.2.5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4315万元,土建投资为3350万元,教学装备965万元。
土建投资包括: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3275万元、学校运动操场75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
当地政府财政拨款。
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海门市东洲小学本校建于1992年,占地43亩,现有48个班,教职工180人。
经过二十三年,东洲小学从一所普通的城郊小学已经成为了享誉教育界的高标准现代化学校。
漫步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处处透溢着年轻的生机与活力。
自1992年创办以来,学校先后建造了知学楼、知行楼、科学楼、少年宫、智能楼、智慧楼以及十1层教育大厦,成立了东东电视台、东东研究院,配备了语音室、多媒体机房、科学发现室、劳技室、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地球村等活动基地。
整个校园建成了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全数字化校园网,300多个终端连接到校园的每一个教室、办公室和活动室,形成了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智能校园平台。
在原校长许新海和现任校长祝禧的带领下,学校以“小学开放教育研究”为抓手,以“让我们的课程适合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我们的课程”为教育理念,以“天天感动学生”为服务理念,从“开放、综合、活动”走向“文化、智慧、信念”,如今又迈入了“新生活教育”新阶段。
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实验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殊荣,出版了《今日生活》、《走进语林》等11种校本课程,拥有特级教师2人,南通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2人,海门市级学科带头人19人,骨干教师20人,课改成果斐声省内外。
曾有来自韩国、香港以及广州、云南、上海等世界各地的教育考察团前来参观交流。
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实验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殊荣。
在“新生活教育”实验中,东小提出了“让每一位师生喜欢阅读,让每一位师生喜欢艺术,让每一位师生喜欢运动,让每一位师生喜欢实践”的理想;以学生的德性健康发展为中心,构筑了新德育的有效运作系统;以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为目标,构筑了新课堂的实施模式;以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状态为基点,构筑了新制度的各项策略。
目前,东小人正实践着新教育,创造着新生活,享受着新生命。
为积极响应海门市委、市政府城市南进的发展战略,努力完善南城区的配套设施,切实改变新城区学校数量的不足,加速新城区教育资源的优化,拟在海门市南部新城区,瑞江路西侧、南海路北侧、珠江路东侧、黄海路南地块新建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学校设计定位“环境优美、功能合理、美观现代”的基本要求。
1.4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4.1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015年修正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
(9)《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年);
(10)《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11)《海门市城市建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
二、相关意见、规范、标准
(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3)《公用建筑节能建设标准》(GB50189-2015);
(4)《学校教育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7);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14);
(1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1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
(16)《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2002);
(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9)《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30号令);
(2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
(21)《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5号令);
(22)《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23)《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4)《江苏省工程结算资料汇编》;
(25)《江苏省工程建设材料预算价格》;
(26)《海门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三、相关文件、资料
(1)海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选址意见书;
(2)《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
(3)《海门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
(4)《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修建详细规划》;
(5)学校提供的有关基础技术资料。
1.4.2主要研究范围
受海门市东洲小学委托,江苏佳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建设规模确定。
通过海门市拟整合教育资源的调查研究,结合其它建设条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
(2)建筑工程方案。
根据项目占地面积和建设内容,提出建筑设计及功能分区规划方案、结构方案和公用工程方案。
(3)配套工程方案。
根据工程建设方案提出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防疫、节能等专业设计方案。
(4)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提出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招投标计划。
(5)投资估算和筹资方案。
根据项目的建设标准,对项目的土建工程、公用工程等进行详细测算,提出项目总投资。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海门市南部新城区的建设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东洲小学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在校生急剧增加,现有场所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海门市东洲小学为进一步落实新时期教育方针,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科研、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更为满足教学的需要,急需在海门南部新城区新建设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海门市有关政策和城市规划,对盘活国有土地资源、提升学校学生学习环境和氛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同时,也落实了市政规划,促进了中小学校舍建设,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从经济效益上看,项目可以达到收支平衡,财务上可行。
从社会效益上看,做好中小学校舍建设和普及中小学阶段教育工作,可推进全市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只有夯实基础,教育大厦才会牢固,社会效益良好,所以项目是可行的。
2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提出背景
随着海门市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来海务工人员剧增,市区人口的快速递增,城区教育设施的配套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不少新建住宅小区教育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足,使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和来海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为此,海门市教育局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城区发展规划和现有中小学布局实际,合理配置城区教育资源,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城区学校进行布局和扩容提质。
切实解决南部新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全市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2015年海门市人民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并同意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建设的。
投资规模列入2016年预算,决定实施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建设,以合理配置城区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分,化解新城区教育设施与教育需求的矛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海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海门市全市常住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市区常住总人口19万人。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
海门市教育发展水平全省领先,高分通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达64.6%,列全省同类地区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抽测全省第一。
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全市中小学校所有班级均配备标准化电子白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区镇乡“八个有”、村(社区)“六个有”基本实现全覆盖,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超1700m2,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三度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
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经验全国推广。
文化产业加速扩张,重点培育扶持总投资超百亿的60个重大文化项目,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0%。
目前,海门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民经济体系较为完善,内外贸易较为繁荣,城市建设管理较为完善,科技教育较为发达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沿海城市;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拥有海门工业园区、海门高新技术园区、海门港新区、临江新区灵甸工业区等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各类园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发展中城市。
为达成“海门城市奔小康”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兴工强市”、“人才强市”战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顺利完成“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实现“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的飞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学区布局,大力普及初、高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高、基础扎实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项目建设是满足适龄儿童就学教育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海门城市建设实施加快南进的发展战略,市区人口以每年8000-10000人递增,按照居民家庭人员正常结构比例,每年约新增1000人左右适龄儿童就学。
地处城区中心地带的一些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强,成为学生择校的热点,近年生源剧增而超负荷运行。
再随着瑞江路、浦江路、南海路、北京路及附近小区大量建设,学生上学难,急需建学校已成为海门市的当务之急。
因此,解决该市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推动海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本项目建设的出发点。
随着南部新城住宅区大量建设,在海门市南部新城区,瑞江路以西、南海路北侧、珠江路东侧、黄海路南侧地块,建设一所规范化的合格小学势在必行。
3、项目建设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教育的迫切需要
“民工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趋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难是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海门市人民政府会议决定通过财政预算拨款对能仁小学异地新建,扩大办学规模,逐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近上学难的问题。
3项目建设规模
3.1项目办学规模
项目为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建成后,规划为一所6轨36班模式的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620人,教职工人数将达90人。
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2.1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40953㎡(折合61.4亩),总建筑面积13100㎡,全部为地上建筑。
主要建设教育楼,食堂及附属用房、门卫、运动操场。
并且建设学校内的水、电、通讯等公用配套设施。
主要建筑物如下:
(1)A栋教学楼建筑面积4900㎡;
(2)B栋教学楼建筑面积4900㎡;
(3)C栋食堂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3200㎡;
(4)门卫建筑面积100㎡。
学校运动区建设:
300m标准田径场地、4个标准608m2篮球场地、2个标准360m2排球场地,运动场地总面积约8500m2。
项目总投资为4315万元,教学楼等建筑土建投资为3350万元,教学装备965万元。
土建投资包括: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3275万元、学校运动操场75万元。
项目各主要建筑物建设情况详见附表2。
3.2.2项目所用土地
《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06年)中对建设用地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规定,并结合海门市东洲小学南校区36个班,1620名学生,90名教职工的学校规模,本项目学生人均校园用地指标为22.27m2/人,符合江苏省国土资源局初等教育人均校园用地指标<23.63m2/人的相关要求。
4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4.1自然条件
海门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与上海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
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
海门市南临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西连苏通大桥,北接宁启高速。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沿江公路、336省道贯穿城区。
海门市地理位见下图4-1。
图4-1海门市地理位置图
4.1.1地形、地貌条件
海门市地处以长江冲积成土为主、浅海为次的启海平原。
境内地形低而平坦,沟河纵横,平均海拔4.96m。
地势呈西北偏高,东南偏低态势。
西部最高处海拔5.2m,东部最低处海拔2.5m,南北横截面呈孤形,两头低,中间高。
地层基本为沙土沉积,平均承载力标准值为120Kpa,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区内第四系地层自下而上分为:
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四个沉积阶段。
其中全新统(Q4)成因类型复杂,冲积相沿江分布,为一套黄褐、青灰色粉土和粉砂及灰色粘性土层,厚度0~72m,层底埋深31~72m。
地表下50.0m以浅的第四纪沉积物可分为十个工程地质层。
土层特征和分布大致如下:
(1)地面标高4.0m以上为耕土;
(2)地面标高4.0m~3.0m左右为亚粘土,硬可塑,其地基允许承载力为100~120kN;
(3)地面标高3.0m~1.0m左右为轻粘土类有粉砂薄层,可塑及软塑,地基允许承载力为90~120kN;
(4)地面标高1.0m~0.0m左右为粉砂、细砂、夹薄层粘土,地基允许承载力为150kN以上;
(5)地面标高0.0m~-4.0m左右为轻亚粘土粉砂土交错层,地基承载力为150kN~200kN。
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位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南通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
4.1.2水文条件
海门市濒江临海,境内沟河纵横,成网络状分布。
大小沟河总数21497条,其中通吕运河、通启运河、新江海河为一级河,总长度73.23km。
通吕、通启两大河流从西向东穿越全境,流经21个乡镇,流域面积达544.8km2。
长江流经海门市。
全市长江岸线长约33km,年均径流量约8904亿m3,年均流速29000m3/s,流域面积约17.14万亩。
(1)长江高低潮水位:
最高潮水位6.38m(1974年8月)
最低潮水位0.42m(1965年2月)
最大潮差4.01m
(2)不同频率高低潮水位:
1%(高低)6.18m/0.45m
2%(高低)6.05m/0.49m
5%(高低)5.90m/0.56m
10%(高低)5.75m/0.62m
20%(高低)5.60m/0.70m
(3)内河水位:
最高水位5.203m(1974年8月)
最低水位2.14m(1963年)
该地区地势较低,排水为一单独系统,其与长江、内河皆有涵洞,以闸门控制水位。
4.1.3气候条件
海门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较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根据1996-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风速3.8m/s,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居多;年均降水量1135mm,雨日127d,年均日照1930.8h,年均无霜期210d。
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状态为主,出现频率约占45.5%。
(1)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38.2℃(1978年7月9日)
极端最低气温-10.8℃(1969年2月6日)
全年平均气温15℃
(2)风向及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及东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
最大风速26.3m/s(风向东北,1960年7月27日)
全年平均风速3.1m/s
冬季平均风速2.9m/s
夏季平均风速2.7m/s
风荷载0.40kN
(3)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1066.3mm
日最大降水量287.1mm(1960年8月4日)
一h最大降水量86.9mm(1962年8月23日)
(4)积雪深度
最大积雪深度17cm(1984年1月19日)
雪荷载20Kn
(5)冻土条件
最大冻土深度12cm(1977年2月17日)
(6)日照时间
年平均日照时数2191.9h
(7)水汽压(绝对湿度)
年平均水汽压1.60kPa
最大水汽压4.13kPa(1972年7月7日)
4.2社会经济概况
4.2.1基本情况
海门市总面积1149km2,下辖六个园区、六个乡镇,分别为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厂工业园区、海门工业园区、海门港新区、临江新区、常乐镇、悦来镇、余东镇、四甲镇、正余镇、海永镇。
4.2.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43.17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338.78亿元,增长10.8%。
三次产业结构为6.5:
53.0:
40.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7亿元,同比增长12.1%,位列南通首位、全省第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708元,比上年增长1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80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2830元,比上年增长6.6%。
名列“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和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22位和“2015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23位。
2015年,海门市教育系统以“完善体系,转型发展”为主题,大力弘扬“强毅力行,追求卓越”的海门教育精神,不断完善“五大体系”,大力推进“五大转型”,积极引领起教育改革发展的“五大新常态”,创造出了教育发展的新辉煌。
教育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新建、加固了校舍8.1万m2,新建8片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
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实施了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工程,实现了全市教师人手一机,完成了19个录播教室项目,新建南通市数字化学习试点教室18个,41所中小学通过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44所中小学通过南通市级数字化校园验收。
4.3项目建设地概况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江苏省海门市南部新城区,瑞江路以西、南海路北侧、珠江路东侧、黄海路南侧地块。
项目地理位址见下图4-2。
图4-2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海门市新城区概况:
(1)区位交通情况
海门市新城区是长江北岸距上海最近的拥有国家级开发区的海门新城区,滨江临海,交通畅达。
东西有南通港、上海港相承,通江达海;南北有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南通机场环绕。
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左右相联,崇海大桥贯通其中,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宁启铁路穿境而过。
“海陆空”互通、“公铁水”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园区融入了上海1h经济圈,实现了与上海的全方位接轨。
(2)经济建设情况
海门市南部新城位址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转型、创新、跨越”的发展战略,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全区实现应税销售138.1亿元,财政收入21亿元,自营出口6.2亿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
(3)产业发展情况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坚持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共同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