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 文档编号:28006910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5.76KB
本科毕业设计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本科毕业设计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家庭道德教育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lvin.Mu
2013年9月1号
Problems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AbouttheMoralEducationinJuniorSchoolStudents’FamiliesundertheNetworkEnvironment
Alvin.mu
In2013 SET
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是家庭道德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本条件。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在指导孩子“学做事”的同时教育孩子“学做人”。
家庭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系统的特点,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道德教育、家庭身心发展教育、家庭智育、家庭美育等。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与学校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共同组成道德教育系统,并在其中处于基础和起始的地位,起着社会道德与个人道德双向互动的中介作用。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情感沟通手段,对于初中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建立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网络对初中生的影响有利和弊两个方面。
如何兴其利、去其弊,探索出一套能够引导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寓教于乐的有效方法,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试图从初中生上网现状的原因出发,探讨出适合初中生的教育对策。
文章注重理论与实际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提出富有成效的对策,从而强化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上网原因,不良上网习惯,家庭道德教育
Problems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Aboutthe
Abrstract
Thefamilyisthebasicorganizationforminsociety,familystabilityandharmonyisthebasicsymboloffamilymoralcivilization,isalsothebasicconditionofsocialstabilityandprosperity.Thefamilyisthecradleofthechild’sgrowth,andtheparentsarethechild’sfirstteacher,theyshouldeducatethechild“Howtobeaperson”whileinstructingthem“Howtodothings”.Thefamilyeducationhasspecialcharacteristicswhicharedifferentfromothereducationsystems,andhasspecialfunctionswhichothereducationalmodeisunabletosubstitute.Thefamilyeducation’scontentisvarious,includingfamilymoraleducation,family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education,familyintellectualinstruction,familyestheticeducationandsoon.Asapartoffamilyeducation,thefamilymoraleducationisitscoreandsoul,whichcomposesthemoraleducationsystemtogetherwiththeschoolmoraleducationandthesocialmoraleducation.Inthissystem,thefamilymoraleducationisinthefoundationandtheoutsetstatus,playingaroleinthesocialmoralityandtheindividualmoralitybidirectionalinteraction.XXXXXXXThepapercombinetheoreticalstudywithpracticalstudy,strivingtooffereffectivecountermeasurestoimprovethefeasibilityandoperabilityoffamilymoraleducationinChina..
KeywordsPrivateCauseofsurfingthewebBadhabitofsurfingthewebFamilymoraledification
1引言
1.1选题的由来
家庭道德教育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
自1994年3月中国获准成为国际互联网的成员以来,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互联网络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普及,作为“双刃剑”的网络,以一种难以描述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初中生学业进步发展提供快捷的条件的同时,也可能由于不良的使用习惯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
对于如今的初中生,上网已经远远不只是追求时尚的表现,而是他们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中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甚至远远超过大部分的家长。
一方面,创造了一个貌似“自由、平等”的世界,一片“没有政府、警察、军队、等级、贫贱、歧视”的世外桃源。
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让初中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罪恶、痛苦和灾难。
有“电子海洛因”之称的网络世界正在成为许多互联网使用者身心健康的“杀手"。
而初中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其影响尤为显著,将成为最为深受其害的群体。
作为初中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也面临着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巨大的挑战。
这些问题促进了家庭道德教育的更新,也对家长对初中生的教育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
让人忧虑的是,当前家庭对初中生上网的道德教育虽有起色,但是基本上还属于盲区。
这种现象在今天网络化社会条件下的家庭是不健康的,是必须要改变的。
随着近几年网络的发展及普及所暴露出的问题给现实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
以往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内容需要重新调整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家庭道德教育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初中生的上网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众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尚处于浅显的理论分析阶段,缺少系统的研究。
1.2研究范围
网络是初中生了解外部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家庭作为初中生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家庭的道德教育也必将成为影响初中生上网习惯的关键因素。
初中生在没有监督和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不健康的上网习惯,进而可能发展为网络成瘾问题,危害极大。
本文仅对由于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导致的初中生的不健康上网习惯以及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研究。
1.3研究意义
一方面初中生对互联网已经形成依赖,因不健康的上网习惯导致的案件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学者对于初中生的不健康上网习惯仅局限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及初中生自身因素的分析,却忽略了其最原始的教育场所——家庭对初中生不健康上网习惯的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络对初中生思想的影响逐渐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有关的文献也时常见诸媒体、杂志、书籍,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互联网络背景下的道德教育问题。
据统计,我国学者主要研究的网络问题主要集中在有害信息、网络侵权、网络沉迷、信息诈骗等。
但对家庭道德教育对初中生不健康上网习惯的研究却不多见。
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日益泛滥,而初中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尚不成熟,而且他们对新鲜信息具有猎奇心理。
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家庭对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
彼得杜拉克在《新现实》一书中指出:
“信息现在是跨国流动的,像金钱一样,它没有祖国。
”一旦进入了网络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就好似进入了广阔的信息海洋中。
这些信息有积极向上的,也有灰暗色情的。
据网络专家调查研究,网上的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0,000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
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初中生在没有监督和教育下,很容易被这些色情信息诱惑,处于好奇或者冲动去浏览这些色情以及暴力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体现在他们日常的行为中,进而可能导致他们的道德行为扭曲。
在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针对初中生上网习惯的现状与问题,积极进行实践与探索,提出完善和改善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发现初中生不健康的上网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家庭道德教育在这些习惯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通过寻找家庭道德教育改善的对策来预防初中生形成不健康的上网习惯,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上网习惯的行动中来。
具体表现在:
1、丰富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其对初中生上网习惯的正确引导提供依据
2、稳定初中生家庭环境,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氛围
本课题的研究将提升人们对于网络家庭道德教育以及初中生健康上网重要性的认识,
3、提高初中生道德素养,引导初中生健康成长
互联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更好更快的步入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源,初中生是否具有较强的道德素养,将是其如何正确利用这些信息为其所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1.4研究综述
初中生上网习惯的研究,自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就逐渐存在。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网络化普及得到加强,以中学生为代表的群体接触到网络环境尤为增多,但网络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中学生可以得到的学习信息和社会内容,还充斥着大量的暴力信息,这些信息的流传,对于中学生在身心上的健康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其思想道德观念还较为薄弱、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事物的是非观还没有完全成形,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左右,影响其人生观的正确价值取向。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巨大诱惑之下,一方面,是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里和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里,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环境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从而导致影响其自身的学业,对老师、家人开始疏远,性格开始孤僻、冷傲,身心发展得不到健全的发展,有的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中学生受不了一些金钱或是利益的诱惑,误入歧途,并在最终犯下打错的时候悔恨一生;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流传开之后,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还有书本的陈旧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现今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一系列问题的显现,更加突显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为现今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首要研究课题。
深入了解中学生的网络环境运用情况和使用情况,全面探讨和解析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如何进行下去,并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掌握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该如何教书育人成为现今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1.4.1对不健康上网习惯研究的历史研究概述
当前初中生上网习惯的现状表现为:
正确上网知识贫乏、上网欲望强烈、辨别信息能力差、对各种网络信息有猎奇心理。
现有研究认为,引起当前初中生不良上网习惯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网络运营商监管不利、学校教育不到位、家庭监督缺失、初中生自制能力差等方面。
但是却忽略了对人的行为有“润物细无声”作用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对初中生上网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
家庭对初中生而言起到“第一课堂”的作用,而家长自然就扮演了“第一教师”的角色。
美国从1996年开始,就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关注未成年人在网络中的使用情况规定,《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网络隐私规则》、《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在这些条例中最显著的就是把儿童与成年人区分开来,严格禁止儿童接触只有成年人才能接触到的信息知识。
法国政府对于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条例直接加之到刑法规定之中,刑法中规定对于向传播未成年人色情图像的人,判以有期徒刑3年,并处以4.5万欧元的体制判决。
对于制作未成年人色情图像的人,则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以7万欧元的现金罚款。
1986年Goldberg首先提出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概念。
但是,他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20世纪90年代起,心理学家开始对不健康的上网习惯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Brenner的研究显示,上网习惯的养成和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而与性别和种族关系不大,其中初中生学生是高发群体。
网络依赖的开创性研究是K.Young在1996年进行的。
他的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依赖的标准来探索网络依赖的存在,Young认为,网络依赖是一种真正的临床障碍,对学习和生活具有负面的影响。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教育专家指出:
目前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旧的道德体系不复存在,新的道德体系尚未正式建立,正在整合之中,社会上必然出现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对未成年人造成强劲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其思想观念的选择上的功利性。
华东政法学院朱秀蓉教授认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首先,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危害严重;其次,网络使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冲突;再次,网络使未成年人道德思维渐变,行为失范;此外,网络使未成年人交往能力下降;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道德失范”、“网络成隐”等问题日益凸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年36期殷延登发表的《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及思考》中说到:
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存在较大的滞后性 。
我国的理想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客观追捧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做人,因此,一定要摆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其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现实状况,反映和暴露了成年人社会在思想道德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仲凯农业技术学院邱树华、翁礼成教授认为:
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网络素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自律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努力弘扬网络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转变观念,规范它的发展,因势利导,建章立制。
梁世喜在他的文章《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中提出三个“注重”来应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注重摸索加强教育新机制建设。
二是注重摸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
三是注重摸索思想道德教育新网络。
通过三者的良性互动来达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基础,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社会上,公民大众要自觉地承担起道德示范任务。
1.4.2对不健康上网习惯研究的理论模型
2004年3月22日,我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通过对众多学者专家的相关作品的研究,对不健康的上网习惯甚至是网络成瘾的研究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型:
“社会-认知”模型
“社会-认知”模型是由Bandura提出的,这个模型的重点在于研究互联网的心理学层面。
这一理论强调行为、环境以及个人的决定物(包括自我调节、自我预期、自我反应与反省等)这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者们认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心理-生理”模型
这一模型的研究者认为,社会环境因素对上网习惯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事件等。
从社会层面上而言,资源及信息均处于相对匮乏的层面,已不能满足初中生日益增长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现有研究认为,规范初中生上网习惯的问题可以从可设心理咨询室、优化校园环境,督促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结合、齐抓共管的手段来解决。
1.4.3现有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研究建议
1.4.3.1概念不明
很多研究中都提到,现在初中生容易网络成瘾,沉迷于网络而减少了与周边朋友的接触。
因而应当注重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上网方式。
但文献对“不良上网习惯”、“网络成瘾”以及网络环境的界定等方面,均存在概念不明的问题,或是压根没有对其提出定义,或是定义不符合处于特殊人生阶段的初中生。
除此之外,相关研究中对现在的初中生应养成什么样的上网方式,研究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庭,对家庭道德教育对初中生上网习惯形成的研究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1.4.3.2真实案例研究不足,并存在研究缺陷
纵览现状关于《家庭道德教育对初中生上网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对教育的真实案例研究很少。
在这些涉及到的实例研究中,作者选取的案例代表性较差,且涉及的研究范围较小、研究程序存在不规范的地方而且不够深入,导致研究结果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因此,作为具体实践者的家长缺乏明确的、具有权威性的参考。
初中生尚处在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的阶段,有些时候,对他们进行教条式的说教不能起到理想的左右,而且每个中学生对理论的吸收能力不同,这样会导致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可能很权威,但是经过初中生自己的吸收后,意义可能被曲解。
如果研究者能寻找一些初中生身边的现实案例,结合研究成果展示给初中生,将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1.5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5.1概念定义
不良上网习惯是指上网人员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连网络上持续浏览、聊天,以致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甚至降低生活质量、损害身心健康,严重者可能出现行为异常、人格障碍等。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社会活动减少、精力不足、情绪低落、对各种事物表现的毫无兴趣感、容易发脾气、厌学等症状。
网络成瘾又称IDA(InternetAddietionDisorder)是指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络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者慢性的对网络着迷的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
表现为对上网所带来的快感有强烈的心理及生理上的依赖。
网络环境是指以网络计算机为主要媒介工具,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和网络现代科技等现代科技教育手段所进行的情景环境教学。
这种教学活动是把教室扩展到互联网上面,利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进行环境教学,让中学生自己在计算机网络世界中自由发展并从中获取知识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
1.5.2研究思路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问题的缘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计,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范围,并提出了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
1.5.3研究方法
网络环境下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涉及到教育学、信息学、社会学等学科,故本课题的研究将采用如下集中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
1、文献研究法
为了能够做到全面地解读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本课题首先选择了文献研究法,通过翻阅大量是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的图书和文件摘要文章,全方位地去掌握所需要的资料文件,以利于本课题研究工作得意顺利进行,把调查中能够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筛选,进一步获得与本文研究能够密切贴切的文献资料,从而全面地掌握课题的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发现初中生上网的现状及家庭对初中生上网的道德教育现状,并从中获取最真实的研究参考资料,发现中学学校中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现状,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活动提供真实有效的研究参考资料和参考依据。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的基础之上,本课题研究选择了个案研究法。
从而对课题研究相关的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比较,找出文献资料中有规律的地方。
提出简单而又大胆的想象问题,进行实地的问题解惑工作,对总结出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以实际分析,弄清本课题的主要存在特点和其形成主要过程。
个案研究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概况,从量变达到质变,用科学性的手段来分析、调研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学习好思想道德这门课程。
研究的思路
本文首先在绪论里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明确指出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现今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局限性,探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如何展开,提出建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并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要如何与时俱进以及开拓创新;在第三部分中主要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以及处理办法的,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最后一部分是对文本的整体进行梳理,解读在中国现今社会科技化发展的整体浪潮之下,中学德育教师要如何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建设,肯定网络环境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2家庭道德教育与初中生不良上网习惯的相关研究
2.1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200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上海、广州等五城市的初中生运用互联网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高中生、初中生上网人数分别占所在学生群体的56%和36%,他们的平均上网时间为每周212分钟,上网的目的主要涉及实用、娱乐、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等方面。
有62%的学生上网只是为了玩游戏、上网聊天的比例占54.5%、收发邮件较少,占48.6%,在调查中显示有少量初中生出于好奇浏览一些黄色信息和网站。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5.6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报告》显示,在网吧、学校机房等场所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比例下降幅度较大,其中网吧网民占比下降了5.5%,在学校公共机房上网的网民占比下降了3%,而在家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走高,有91.7%的网民在家中上网,增幅达到3.4%,个人上网设备持有比例的提升和网络接入条件的改善是导致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对初中生的网络问题研究大体经过了三个时期:
1994年到1998年是初步探索时期,主要是硬件网络的建设;1999到2000年是主动建设时期,制定一系列相关法规,强调依法治网;2001年以来是深入发展时期,加强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毕业设计 网络 环境 初中生 家庭 道德教育 存在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