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27997675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2.87KB
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
《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三年级科学教案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科学课是学什么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
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
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
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
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
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
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
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
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
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
你知道哪些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
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
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
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
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把问题写下来。
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评:
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
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
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评:
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课后小记:
本可通过实际教学,是学生大体上知道了科学课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学习科学课的方法,能够针对生活中常见的观察提出问题、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
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教具准备:
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
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
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
谁最重?
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
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评:
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
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看谁找到的多?
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
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
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
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评: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
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
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
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
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头
颈
人的身体分为:
躯干
四肢
课后小记:
本科学生能够通过测量,观察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教学效果好。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基本上能够掌握测量的方法,并且能够亲自测量,能够分组画出自己的轮廓。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
(板书课题)
评:
上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出课题。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
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教师讲述:
观察计划大致包括:
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评:
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
研究观察方案。
教师提示:
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教室讲述安全事项:
注意安全、细致观察。
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
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节填写情况。
语言训练:
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
教师讲述:
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评: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
拓展活动:
学生看图。
学生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
汇报讨论结果。
评:
复习巩固,使课上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日期
地点
观察报告:
方法
找到了有趣的现象
课后小记:
本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够通过看、摸、闻、听的方法,找到身边的动植物,教学效果好。
4、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
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
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
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什么样。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
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
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4、蚯蚓
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
蚯蚓蚯蚓蚯蚓蚯蚓
课后小记:
本科学生通过观察蚯蚓,发现蚯蚓的外部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观察兴趣高,收到的效果好,并且能够写出观察记录,借助对蚯蚓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5、凤仙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
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师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
讨论:
怎样观察凤仙花?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评:
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
出示投影片:
各种花
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
用笔标出花的构造。
评: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评:
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
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
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应用:
教师概述: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布置作业:
采集土壤
板书设计:
4、凤仙花
根
茎
叶
凤仙花花
果实
种子
课后小记:
本可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各种化的特征,并且知道了花的构造,教学效果好,学生观察仔细认真。
6、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
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评:
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出示课题:
6、观察土壤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
提问:
什么是土壤?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节: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评:
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
提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看、摸、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评:
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察
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
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节:
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评:
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
学生复述,并填写。
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
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
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对植物有什么影响?
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
评: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
巩固:
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
课后小记:
学生通过动用各种感官,发现了土壤的特征,知道了土壤的组成成分,以及如何保护土壤,教学效果良好。
7、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与讨论。
2、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3、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认识人类行为对土壤的影响;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4、意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感激土壤并且能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讨论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挺深的认识。
老师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讨论一下:
(1)分小组来进行讨论。
(2)组内、组外进行交流。
活动二:
调查我国的土壤资源。
1、土壤里生长的哪些东西直接提供给人类?
2、土壤里的哪些东西被动物们利用了?
3、我们生活里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4、想象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土壤了,我们人类如何生存?
评:
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充分交流。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但是适合耕作的土地却很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倒数,这是我国的国情。
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土地资源了解吗?
你们做了哪些调查?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小组阅读自己的土壤资料卡片。
(2)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将自己的卡片进行分类、整理、排序。
(4)听了同学的资料,在自己的卡片上写上自己的体会。
评:
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土地生态状况。
活动三:
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对土壤造成了破坏?
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土壤不能生长植物?
出示三种在实验瓶里的植物,三瓶里的土壤分别是被洗涤剂浸泡、放入电池液、放入农药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植物长得健康吗?
为什么?
你认为人类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土壤里的生物对土壤重要吗?
人类哪些行为会伤害土壤里的生物?
讨论:
(1)你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发展经济方面你看到过哪些破坏土壤的行为和现象?
(3)我们家乡土壤被破坏的程度怎样?
评:
使学生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活动四:
讨论我们能为土壤做些什么?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植物不能在什么土壤里生存。
观察在被污染的土壤里的植物情况。
讨论发言。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收集资料发言。
或者翻阅教科书相关内容。
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讨论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组织班级的实际行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
评:
让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课后小记:
本课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交流和运用。
学生在前面三课的学习中了解土壤以及自己家乡的土壤,现在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付诸与实际的行动。
在本课的第二个环节里学生能够事先查阅各种资料,并且能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学生在这一环节里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在运用本课的知识这一方面,学生通过做土壤小报这一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亲自去实践认识土壤,使本课留下了一点遗憾。
8、水与生命
教学目标:
1、收集一些水果,蔬菜等植物以及相关材料。
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准备一些如橘子、西瓜之类的水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
教师准备:
试管数只,小草数根,玻璃杯若干只。
教学过程:
⒈导入:
讨论生命离不开水。
⒉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⒊比较植物含水量的差别。
⒋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⒌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课后:
布置观察任务,要求记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讨论生命离不开水。
1.猜谜——水
评:
用猜谜的形式开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一碰面,肯定是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是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的。
现在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激发学生研究水的兴趣。
2.启发:
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
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
3.学生分组交流。
4.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5.教者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
二.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1.想办法在你们吃的食物中,哪些含有的水分比较多?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带来的不同食物是不是含有一样多的水分。
①想一想:
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
手挤、刀拍、捣碎、榨汁机、布挤等。
评: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④教者提问:
在这些办法中,哪些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用呢?
⑤学生分组讨论。
⑥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
手挤、捣碎、布拧等。
⑦教者提问:
其他办法为什么不能用?
⑧指名回答
原因可能有:
没有装置或器械,太危险等。
2.动手做
①学生拿出带来的蔬菜、水果等。
②每个小组发四只杯子,几只塑料袋,报纸等。
每组学生从蔬菜、水果中挑选出四种,在众多适用的办法中选出1~2种办法,把水从植物体内挤出,分别盛在杯子里。
(说明:
教者应指导学生挑选出水分比较多的蔬菜、水果,如橘子、西瓜、葡萄、黄瓜、西红柿等。
手挤的方法挤出的水很少,而且弄的满手都是,至少应该发一些塑料袋,或者可以让学生带一些长一些的布来,拧出的水分又多又干净。
)
③活动注意:
在桌上掂上报纸,用刀时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桌面。
挤出的水分别装在小烧杯中,便于比较。
由于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实验时间要长一些。
④填写活动记录表。
三.比较植物体内的水的多少
⒈实验后,引导学生说明哪一种植物含水比较多。
⒉学生归纳:
教者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吃水果、蔬菜时,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说明:
比较时,只要注意蔬菜的量大致差不多就行,不要求精确。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植物,一人负责一种。
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时间,从而可以将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
)
四.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⒈教者提问:
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吗?
我们喝的牛奶含有多少水?
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鸡蛋、鱼又含有多少水吗?
⒉学生猜测或查阅资料回答。
⒊学生在科教书上的图上涂色。
(说明:
学生很可能填错,应让学生先用铅笔填。
这一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及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
⒋教者补充其他植物含水量的数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补充我们人体的需要。
(说明: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
)
五.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⒈教者提问:
①小草体内有水吗?
这些水是从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打印 版冀教版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