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补充.docx
- 文档编号:27994441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8.18KB
概念补充.docx
《概念补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念补充.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念补充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应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注重知识与技能
•物理思想和方法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强调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最简洁的表达形式)——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概念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
一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知活动、观察实验、经验事实);二是概念形成的形式(概念结构、数学结构、知识结构);三是概念形成的方法(问题解决、科学方法、观察证实)。
•2、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一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
(2)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
(二)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程序
• 1、概念的引入
•
(1)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
(2)通过实验引入概念
• (3)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概念
• (4)利用物理学史料引入概念
2.概念的形成
•
(1)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
(2)给概念下定义
• 给概念下定义应该注意3点:
第一,在条件成熟时提出概念的定义;第二,叙述概念的定义必须确切;第三,明确概念定义的局限性。
物理概念的定义法有以下几种
• (a)直接定义法:
即根据物理现象直接下定义。
如:
质量概念
• (b)比值定义法:
即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是一个比值。
如:
密度、电场强度等概念
• (c)乘积定义法:
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乘积。
如:
功、电功率等概念。
• (d)差值定义法:
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差。
如:
电势差、速度改变量等概念。
• 总之,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有关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质量。
•物理规律,指在一类现象及物理过程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正是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物理学才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和体系。
•一、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1.从学科体系来看
•在学科结构中,物理概念是基石,物理基本规律是中心,物理基本方法是纽带。
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基本规律。
•1.从学科体系来看
•在学科结构中,物理概念是基石,物理基本规律是中心,物理基本方法是纽带。
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基本规律。
•1.从学科体系来看
•在学科结构中,物理概念是基石,物理基本规律是中心,物理基本方法是纽带。
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基本规律。
•1.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和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
懂得研究规律的方法
•a、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
•b、把握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
•c、懂得研究方法;
•
2.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
物理意义
•a、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规律的教学要求
•b、用数学表述的规律的教学要求
•c、对用图象表达的规律的教学要求
•
3.使学名明确规律的
适用条件和范围
•由于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故规律的成立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明确各规律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乱用规律,乱套公式的现象。
如:
胡克定律(弹性限度内),欧姆定律(纯电阻型电路)等的运用。
5.学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对于重点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会灵活运用。
因为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
运用的过程,就是将抽象的物理规律转化为具体的过程,从而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五、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2.首先要创造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
一般通过如下三种途径
3.其次,创造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
4.第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
•在中学阶段,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即实验归纳法、理论分析法、假设——验证法。
具体做法分别论述如下。
a、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b、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规律的方法;c、提出假说,检验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对规律的讨论,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包括对文字表述含义的推敲,对公式和图象含义的明确。
•2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与范围
•3讨论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另外,在讨论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5.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一是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运用规律的练习。
三是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规律独立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小设计和小制作,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各种思维品质的水平。
最后应当指出:
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有阶段性,有一个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教学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六、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教学严谨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2.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有效组织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让学生主动建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精心设计练习,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6.掌握物理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注意阶段性
1.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开放型探究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基本特征:
(1)学生围绕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具有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学生从证据中提炼出解释,对具科学性的问题做出解释;(4)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学生交流和修正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2.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
•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旨在将探究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行整合,它可以很好地用于建立某些特定的概念和规律.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
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
•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
•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是点(基石、
•柱),规律是线、梁。
•方法是纽带,从
•而物理学大厦。
•例如:
经典力学主干
•——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加深理解,是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完成。
•例:
对“力”的理解。
力是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
是在牛顿第二定律掌握后,才算真正理解。
•理解“波粒二象性”是在掌握量子力学规律之后。
•理解“电磁波”是横波,是在掌握电动力学规律之后。
•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应用程度,
•取决于对规律的理解程度。
•这说明掌握物理规律是教学
•的关键。
•学生认识物理规律是:
•先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实践。
•这是实现二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因此说,这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8.2物理规律的特点
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二、例:
牛顿第一定律
三、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但不受外力的作用(这个条件)是一个推理的想象,(应注意的是,不受外力作用,不是合力为零)。
四、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推理、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五、
v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
v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v二、物理规律反映有关概念之间的必然
v联系;
三、物理概念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概念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