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册 8好伙伴.docx
- 文档编号:27986974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92.15KB
语文三年级上册 8好伙伴.docx
《语文三年级上册 8好伙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年级上册 8好伙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三年级上册8好伙伴
8好伙伴
这篇课文写的是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护林员马哈多带着猎狗在山上救回一只受伤的乌鸦,帮它养好伤;乌鸦叼肉给掉进枯井的猎狗吃。
故事真切感人,赞美了人与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案一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
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
马哈多
猎狗伙伴乌鸦
师:
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
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师:
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师:
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
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1)第二段:
“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
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
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
板书:
用心交。
(2)第三段:
“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
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
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
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
板书:
幸福、开心。
(3)第四段:
“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
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
”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
你生过大病吗?
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
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
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
板书:
互相牵挂。
师:
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
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这句话。
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出示: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
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
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
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
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
谁能举一个例子?
(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第八段:
“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
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板书:
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
“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马哈多心里在想什么?
师:
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
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
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剩下的部分。
师:
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再读全文,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师: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五、故事扩展
师:
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
发现受伤了
猎狗——乌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好伙伴》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护林员马哈多和他的猎狗救了一只乌鸦,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朋友,他们友好相处。
有一次,猎狗掉进了枯井里,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猎狗送食物,体现了伙伴之间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如文中的“好伙伴”指的是谁?
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伙伴,等等。
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看读了课文后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再提出来讨论交流。
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
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完了课文,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猎狗是怎样从枯井里被救上来的,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其想象力。
最后,我还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或看到的、听到的人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案二
生字卡片、挂图、课件等。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孩子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对吗?
那能说说你的伙伴是谁吗?
(学生自由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小故事,题目也是《好伙伴》(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谁和谁是好伙伴?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
3、过渡:
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设计意图:
由学生谈自己最熟悉的好伙伴导入新课,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预设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理解情况。
预设:
“巡逻”一词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
“焦急不安”一词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
注意“汪汪叫拨开焦急”的读音
4、检查读文。
(根据学生的读文情况进行评价)
5、你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们都读懂了哪些问题?
(解决课前提出的浅显问题)
【设计意图:
自主识字,发挥个性;同桌互读,合作交流;理解生词,结合生活,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2、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
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设计】
一、回顾文本,谈话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
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
马哈多猎狗伙伴乌鸦
师:
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留下的感受)
师: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
整体回顾课文后,浅谈感受,初步理解三个好伙伴之间的真情,带着感受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
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学生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师:
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设计意图:
“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有所感悟。
】
师:
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
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全班交流感动)
重点理解:
(1)第二段:
“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
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
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
(2)第三段:
“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
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快乐。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
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
(3)第四段:
“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
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
”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
你生过病吗?
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
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
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
板书:
互相牵挂。
师:
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这句话。
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
(1)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2)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
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
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
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
回忆一下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
谁能举一个例子?
(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设计意图:
“一词多义”的渗透旨在培养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
(5)第八段:
“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
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板书:
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
“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
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他为什么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呢?
他们会怎样做呢?
师:
乌鸦和猎狗虽然是普通的动物,但是他们却有着人一样的美好情感,有着像兄弟般的情谊。
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切地感受三个小伙伴之间带给我们的感动,领略文本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感动,在一次又一次地品读中培养语感,以声传情,因声明义,体味感动,升华感动,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设计意图:
带着问题进课堂,解决问题出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贵在质疑。
】
四、升华理解,扩展创造
1、读完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每个人的收获一定都不少,相信此时此刻大家对伙伴的理解一定更深刻了,对吗?
那你觉得什么是伙伴呢?
(学生尽情发言)
师:
伙伴就是在困境之中给我们温暖的人,就是在在危难之中给我们帮助的人。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结交这样的好伙伴。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师:
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2、课件出示:
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是……
伙伴就是……
伙伴就是……
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我们要珍惜……
【设计意图:
感动之余,放飞学生的心灵,用一首小诗去表达学生对伙伴的理解,对友谊的诠释,跳出文本,延伸感动。
】
小结:
同学们,你们的一首首小诗道出了真情,谁能成为你的好伙伴多幸福呀!
但不要忘记动物也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要和它们和睦相处,这样我们会更快乐。
五、歌曲升华
师:
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结束本课。
马哈多互相牵挂
好伙伴猎狗互相关爱
乌鸦互相帮助
《好伙伴》是小学三年一期语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它属第八课。
全文主要由救乌鸦,想猎狗和救猎狗三大部分组成。
从教材的布局来看是合情合理的;从材料的安排来说完全可以讲是水到渠成。
众所周知,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除了冷血的鳄鱼外),感情是完全可以培养的。
你看那马哈多和猎狗及乌鸦的感情是多么的融洽,不然,马哈多怎会为猎狗的消失那么担心——直弄得吃不香,睡不着,并像得了一场大病!
特别是乌鸦默默地为猎狗送食物一事是多麽的感人至深。
最后的相聚,也难怪马哈多会老泪纵横!
文中的语言是贴切自然的,只是马哈多发现乌鸦叼肉,想弄明白其中的缘由这里与下一段尚欠连贯,若能加上“于是”二字就显得更为流畅自然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三年级上册 8好伙伴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