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身体意象与生活适应相关研究概要.docx
- 文档编号:27983913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5.93KB
高职学生身体意象与生活适应相关研究概要.docx
《高职学生身体意象与生活适应相关研究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生身体意象与生活适应相关研究概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学生身体意象与生活适应相关研究概要
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吳秀華
社會科教師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學生身體意象及生活適應現況及相關情。
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ㄧ、高職學生之實際體型以正常體型最多,男生期望之體型以正常體型最多,女生所期望之體型則以過輕之體型最多。
二、大部分高職學生對外表及身體各部位傾向中度滿意且都十分在乎自己的外表;約有11%的高職學生會特別關心自己是否過重,38%學生認為自己的體重過重。
三、高職男生對外表及身體的滿意度皆較女生好,女生較男生重視外表,且容易把自己的體重歸為過重,而不同年級的高職學生其身體意象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現象。
四、目前高職學生之生活困擾由高而低依序為:
學校生活困擾、身心發展困擾、自我關懷困擾、家庭生活困擾、人際關係困擾。
五、高職男女生在生活適應上無明顯差異,不同年級之高職學生生活適應情形亦沒有顯著差異,而成績越好的學生其在學校的生活適應情形越好。
六、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之間成正相關情形,即身體意象愈正向者生活適應情形越良好。
1、緒論
青少年(adolescence)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是一個人一生中身心變化最為急驟的時期,這個時期由於體型、第二性徵等的快速改變,使得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變化相當敏感且關心。
學者Siegel(1992)發現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外觀的關切遠甚於對其他方面的關心,而且許多人並不滿意自己的模樣(引自賈文玲,民90,頁1)。
Havighurst(1972)亦指出青少年期的發展任務之一即為接納自己的身體、容貌特徵(引自李惠加,民86),而身體意象(bodyimage)則是自我認定發展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亦是青少年適應青春期改變的重要發展任務之一(Usmiani&Daniluk,1997)。
McBride(1985)在整理有關身體意象的研究時也發現,個體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有負面的感覺,通常是在青少年這個生理快速變化的階段,顯然就身體意象方面的困擾來說,這是個關鍵時期(引自周玉真,民81,頁3)。
在美國許多人從孩童時期就開始關心自己的體重,如體重過重會被排擠,到了青少年時期則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外貌,試著要改變其外貌希望擁有更好的形象(尤嫣嫣,民91)。
國內部分,洪建德和鄭淑慧(1992)針對台北地區12,597位青少女的調查發現,有56.2%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有67.2%的人對自己的體型不滿意。
蕭芳惠(民84)對台北市高中女生體型意識與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傾向之相關研究,發現有84%的高中女生不滿意自己的體型。
賈文玲(民90)的研究則發現有33.5%青少年有過瘦身美容的經驗。
這其中除了客觀的因素外,也牽涉到個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也就是所謂的「身體意象」。
從資料中顯示青少年對自己身體意象並不滿意,一旦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感到不滿,便可能投注許多時間注意力精神和金錢來改善外表或控制體重(McBride,1986),如染髮、穿洞、奇裝異服、節食或強迫性減肥等,造成健康上的危害及生活上的困擾。
廖鳳池(民75)亦指出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身體的快速成長,身體意象更是他們關心及困擾的根源。
因此針對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而言,其身體意象乃是值得探討與了解的課題。
研究者在高職從事輔導工作,發現此階段孩子,對自己的身材、體型、身高、體重等問題十分在意。
且由於近年來媒體廣告的推波助瀾,使得「唯瘦為美」標榜美麗瘦身的文化深植人心,在與同學互動的過程中,經常目睹耳聞這些身材看來十分標準甚至清瘦的孩子,因減肥而節食,也常見孩子為了頭髮、服裝儀容等問題,屢屢與家長發生衝突或造成師生關係緊張而深感困擾,甚而影響學習及生活上之適應。
職是之故,研究者以「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為題目,以所服務地區南投縣之高職學生為樣本,進行研究,研究的目的乃希望對高職學生的身體意象及生活適應相關問題作一了解,提供學校教育、輔導人員、父母及相關單位作為輔導青少年及親職教育之參考。
貳、文獻探討
一、身體意象的意涵
身體意象(body-image)的概念,首次由Schilder於1935年提出,他指出身體是自我的一個象徵,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是身體意象。
Schilder(1950)認為身體意象是個人在腦海中對自己整個身體所形成的心理影像;他認為身體意象包含身體知覺和身體概念兩個向度(引自吳信友,民73)。
此外Slade(1994)則認為身體意象是指在我們心中身體大小、形狀、體型的圖像,以及這些特徵與身體部位的情感。
學者Sheryl與Marita(1997)則將身體意象主要分為身體意象知覺(perceptual)和身體意象態度(attitudinal)兩個部分。
身體意象知覺主要是反映個人對身體的大小、體型和外貌的感覺;身體意象態度則指個人度對其身體整個外型與身體功能的滿意程度。
Schlundt與Johnson(1990)對身體意象提出四項概念:
(1)體型的意識知覺;
(2)理想體型的意識;(3)實際的體型;(4)身體的滿意度。
當個人所知覺的體型與實際的體型產生矛盾便是知覺扭曲,是對身體的知覺或認知發生問題;而個人對身體產生不滿意,主要是所自覺身體形態與理想身體形態不一致,是個人對身體的認知感覺出現問題(引自林宜親,民87,頁10)。
根據張氏心理學辭典,身體意象(bodyimage)是指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的一種主觀的、綜合性的、評價性的概念。
此概念包括個人對身體各方面特徵的了解(如強弱)、與看法(如美醜等),也包括他感覺到的別人對它身體狀況的看法(張春興,民78,頁92)。
綜合以上各學者對身體意象的定義可知:
身體意象乃是指一個人
對自己身體的知覺、想法和感覺,是對自我身體主觀的評價與感受;個人的身體意象來自身體的感覺經驗、外在環境、社會文化、他人回應等因素交互影響是在動態的互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決定個人行為的重要指標。
二、生活適應的意涵
適應(adjustment)一詞源自於生物學,adjust一字的涵意來自於生物學中adaptation的概念。
adaptation首見於達爾文(CharlesDarwin)1859年所提出的「物種原始(TheOriginofSpecies)」一書中,達爾文提出「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的法則是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因此生物為了生存,必須適度改變自己以配合環境,這個過程就是「適應」。
一般所說的「適應」(adjustment),其實就是「生活適應」(陳貴龍,民76)。
但由於各學者探究的層面不同,其定義亦有所差異。
Lazarus(1963)認為適應是個體藉以處理環境要求、或個人心理需求的過程。
Lindgren和Fisk(1976)認為心理健康就是適應(引林玉慈,民88)。
Lazarus(1976)則認為適應應包含兩種歷程:
一是調整自己去適應現有的環境;一是改變環境來適合自己的需求。
而Coan(1983)則將適應視為心理健康的表徵,強調個人與環境的和諧關係(黃玉臻,民86)。
劉坤輝(民71)對適應的看法是指有機體想滿足自己需求,而與環境發生調和作用的過程。
張春興(民84)則將適應定義為:
個體為了與其生活的環境(自然、社會環境)保持和諧狀態所表現的各種反應。
生活適應的內涵十分廣泛,由於研究對象的不同,各學者對生活適應的界定
也略有不同。
Arkoff(1968)將生活適應分為家庭適應、學校適應、職業適應與婚姻適應。
Adler則將生活問題分成性與婚姻、學校與職業、家庭與社會三方面(引自黃玉臻,民86,頁41)。
路君約(民70)認為個人適應應以安全感為基礎,社會適應以社會安全為中
心。
個人適應包括六個象徵:
自恃、個人價值的意識、個人自由的意識、相屬的意識、退縮傾向、神經症狀。
社會適應則應包括:
社會標準、社會技能、反社會傾向、家庭關係、學校關係、社團關係。
劉焜輝(民73)認為生活適應包括個人適應和社會適應:
個人適應良好者,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確的評價,積極而有自信心,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且能訂定合乎自己能力的目標;社會適應良好者,具有隸屬感、自由感、能與他人合作遵守社會規範,有良好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
蔡俊傑(民81)統整其他學者的看法,認為國中學生生活適應主要包含:
健康生活與生理發展的適應、個人生活與心理發展的適應、家庭生活與家屬關係的適應、學校生活與學業表現的適應、社區生活與社交的適應及異性生活與兩性友誼的適應。
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可知生活適應的範圍相當多元,包含個人身心健康、學校生活、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等各層面的範疇
三、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
Mccarthy和Ridge(1998)指出若個體對自己的身體意象表示肯定、滿意,即可增進個體之自信與人際關係的發展,繼而達到生活適應良好的目標。
Rice(1999)也提到青少年受他人喜愛的人格特質中,個人的儀表是很重要的因素,長相較好的人會得到他人積極的反應,由此發展出良好的印象及人際關係,以促進良好的生活適應。
Shaffer(1988)指出,個人的外表包括身高、體重、性別、臉部特徵、衣著等,皆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感覺與評價;青少年面對自己的身體變化,相當在意別人是如何看自己的(引自周玉真,民81,頁44)。
青少年時期生理的急遽變化,使青少年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特徵,再經由與同儕的身體特徵、社會文化的標準比較,及重要他人對其正在變化中的身體之反應與評價,影響個人身體意象與自我概念;經此社會比較歷程,易引發青少年情緒困擾及自卑感(陳榮華,民74)。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對自己的認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外表,其對外表重視的程度,會引起對自己身體體型的不滿意與焦慮,造成身體焦慮的主要因素則除了個人經驗知覺外,社會人際關係和外來資訊是最具影響力的(張錦華,民87)。
青少年逐漸了解到儀表會決定自己在社會上受到歡迎的程度,即具有令人愉快的外表之人,會比沒有魅力或無吸引力的人,更容易獲得友誼,並受到異性的歡迎,約會的次數也較多(Jourard&Landsman,1980;Walsteretal.,1966);外貌甚至可能影響工作成就、說服力、及被接受的程度(King&Manaster,1977)(引自蕭芳惠,民84,頁12)。
於是他們可能投入更大的心力於外再來維護良好的身體意象,甚而採取激烈不當的手段(例如:
節食、減肥、整型…)不僅危害健康,更造成生活上的適應問題。
Hendry和Gillies(1978)的研究中提及Stunkard和Mendelson(1967)研究體重過重的青少年時,發現他們有許多行為困擾,包括飲食過度不節制和身體意象的扭曲;而且肥胖的青少年可能會有社會退縮、無法有正常的社會接觸及情緒適應不良的症狀。
同時也提及Monello和J.Mayer(1963)的研究發現,體重過重的女孩子相當渴望和同儕有親密關係,但在行為上較為被動、退縮。
而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即在於我們對肥胖者持有較多負向的刻板印像,不僅是身體意象,對其自尊、心理適應皆有長期的不良影響(引自Miller,Rothblum,Brand&Felicio,1990)。
Fowler(1989)的研究也發現體重過重的青少年由於較缺乏與他人的互動及被他人的接納,影響他們對自己身體意象的知覺,會有較多身體意象的困擾,自我概念亦較差。
Clifford和Walster(1973)也發現,個人外表不只影響其與同儕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亦會受學生外貌的影響,而且對較具吸引力的學生有正向的偏見(favorablebias)(引自周玉真,民81,頁44)。
Rosenburg(1965)則指出青少年甚至成人自我接受程度深受外在容貌之影響,譬如身材壯碩或容貌姣好者常自視甚高、自信滿滿,或引以為傲,或成為人群中追逐艷羨的對象;然而外表較醜陋者則抱有自卑自棄的沮喪態度或想法(引自李曉蓉,民85,頁4)。
同時個人的身體意象受他人評價的影響;當青少年接受他人的回饋而對自己外表愈滿意時,其與同儕的關係愈好,人際適應也較佳(李麗日,民75)。
由文獻觀之,身體意象與個人的生活適應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尤其高職學生正處於對身心及外表至為敏感的青春期階段,其對自我的身體評價與看法,更深切影響其行為與生活適應。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高職學生身體意象及生活適應情形。
根據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之架構,如圖3-1所示。
圖3-1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一)以背景因素(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實際體型、期望體型、偶
像身材崇拜)為研究變項,探討其與身體意象之關係。
(二)以背景因素(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實際體型、期望體型、偶
像身材崇拜)為變項,探討其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三)探討身體意象各向度(外表評價、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自覺體重
分類、對外表的關注、對過重體重關注)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情形。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以九十三年度南投縣國立草屯商工、國立埔里高工、國立南投高商、國立水里商工、國立仁愛高農、私立同德家商等六所公、私立高職職業類科(不含特教班及進修部)之全體學生6153人為研究母群體,有效樣本計933份。
國立南投高中、國立竹山高中、國立暨大附中等三校之職業類科班級,因性質略有差異故不列入本研究範圍。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結構式問卷調查法,為配合研究目的的需要,問卷係研究者參考林宜親(民87)翻譯之「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量表」及林家屏(民91)所編製之「青少年行為困擾量表」編製而成,問卷名稱訂為「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問卷」(如附錄一),其內容包含「基本資料」、「身體意象量表」、「青少年生活適應量表」等三部分。
四、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回收之有效問卷,經編碼、譯碼後,使用SPSSforWindows8.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建檔及各項統計分析,以驗證本研究之所有假設。
資料分析說明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資料
對於研究對象背景資料分布情形及身體意象、生活適應概況之
描述,類別資料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進行描述;等距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等進行描述。
(二)推論性統計資料
1.以t檢定(t-test)考驗不同性別、偶像身材崇拜之高職學生其在身體意象上的差異情形。
2.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one-wayANOVA)及薛費多重組事後比較(ScheffePostHocComparisons)考驗不同年級、實際體型、期望體型之高職學生其在身體意象上是否有差異。
3.以t檢定(t-test)考驗不同性別之高職學生,在生活適應上的差異情形。
4.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one-wayANOVA)及薛費多重組事後比較(ScheffePostHocComparisons)考驗不同年級、學業成績之高職學生,在生活適應上是否有差異。
5.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法探討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6.為避免犯第Ⅰ類型錯誤,本研究顯著水準定為.05。
肆、研究結果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要了解當前高職學生之身體意象及生活適應情形,並探討背景變項在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上的差異及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情形。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高職學生身體發展狀況
(一)實際身高與期望身高分佈狀況
根據調查結果,高職學生實際身高平均為163.76公分;其中男生實際身高平均為171.61公分,女生實際身高平均為159.56公分。
而高職學生之期望平均身高為169.04公分;其中男生期望身高平均為177.78公分,而女生期望身高平均為164.37公分。
結果發現男女生所期望之身高皆比實際身高約高5-6分。
(二)實際體重與期望體重分佈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實際體重平均為56.03公斤;其中男生實際體重平均為63.92公斤,而女生實際體重平均為51.81公斤。
全體研究對象之期望體重平均為52.35公斤;其中男生期望體重平均為62.25公斤,而女生期望體重平均為47.06公斤。
結果發現男女生的期望體重皆比實際體重輕,男生期望之體重比實際體重約輕2公斤,而女生希望之期望體重則比實際體重約輕5公斤。
(三)實際體型與期望體型分佈狀況
高職學生之實際體型以正常體型最多,占全部抽樣人數之55.6%;其中男生的實際體型屬正常體型者占48.6%,女生屬正常體型者占59.4%。
全體高職學生有62.2%的男生期望自己是正常體型,女生所期望之體型則以過輕之體型最多,有46.7%的女生期望自己是過輕的體型。
結果也顯示,53.8%之高職學生期望自己的體型是屬於過輕或消瘦;就女生而言,更有高達65.6%的女生希望自己的體型是屬於消瘦或是過輕的,亦即希望自己比標準體型更瘦更輕;而僅有1%左右的女生期待自己的體型是超過正常者。
二、高職學生身體意象現況及與背景因素之關係
(一)高職學生身體意象現況
根據研究結果,在外表評估方面,大部分高職學生對自己外表傾向中度滿意,但對自己外表感到不滿意度也有三成左右,其中顯示女生較男生對自己外表感到不滿意。
對外表的關注程度,不論男女大多數的高職學生都十分在乎自己的外表,只有2%的高職學生表示不太關心自己的外表;其中女生又比男生更重視更關心自己的外表,研究結果顯示有66%的女生高度關注自己的外表,僅有0.8%的女生不太在乎自己的外表。
對過重之關注程度,約有2/3的高職男生及1/3的高職女生不會特別在乎自己是否過重,但也有約1/6的高職女生對體重的變化十分敏感,非常關心自己是否過重。
在自覺體重方面,約有3/10的高職男生及超過2/5的高職女生認為自己的體重過重。
而在身體滿意度方面,約有1/2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身體部位滿意度屬於中等,另有1/4的高職男生及超過2/5(45.7%)的高職女生對自己的身體各部位並不滿意,只有不到1/10的高職學生很滿意自己的身體各部位,且男生對身體的滿意度明顯優於女生。
(二)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背景因素之關係
由研究結果顯示,高職男生對外表及身體的滿意度皆較高職女生好;女生較男生重視外表,容易把自己的體重歸為過重,且會比男生投入更多時間與精神在修飾與打扮上,而不同年級的高職學生其身體意象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現象。
體型方面,實際體型為消瘦、過輕、正常之高職學生較實際體型為過重或肥
胖者,對自我的身體外表評價給予較高的肯定,對自己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也較佳;而實際體型為過重或肥胖者,對自己身體則較會產生負向的感覺。
不論高職學生的期望體型為何,他們對外表的滿意程度並沒有無顯著差異;期望體型為消瘦、過輕之高職學生明顯較期望體型為正常者,更重視自己的外表也更關心自己體重是否過重,同時期望體型為消瘦者也明顯較期望體型為過輕及正常者對自己的身體更不滿意。
此外,會崇拜偶像身材將其當成自己仿效目標的高職學生,與沒有崇拜偶像
身材的高職學生,在外表的滿意度方面,並沒有顯著差異,但前者明顯較在乎自己的外表及體重,對於體重變化較為關心且敏感。
三、高職學生生活適應現況及與背景因素之關係
(一)高職學生生活適應現況
根據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高職學生之生活困擾由高而低依序排列為:
學校生活困擾、身心發展困擾、自我關懷困擾、家庭生活困擾、人際關係困擾。
由研究結果可知,目前高職學生最大的困擾來自於學校生活;在排名前十項的高職學生生活困擾中,學校生活即佔了半數,顯示高職學生大多數的生活困擾與學校生活有關。
可見學校生活是大多數高職學生的生活重心,雖然重心於此,但不少高職學生卻對學習缺乏動機與興趣;不喜歡到學校、覺得唸書是件痛苦的事、認為學校的規定太嚴格、師生關係不佳……等因素常讓他們感到困擾。
此時期的青少年也十分關心自己的外貌、身心發展,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
價;研究結果發現,身心發展困擾、自我關懷困擾分別位居高職學生生活困擾的二、三名。
而研究結果發現整體高職學生在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較小,從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父母較民主、較常關心孩子遭遇的問題,但高職學生卻普遍認為無法與父母分享心事。
而在人際關係方面,調查結果則發現高職學生自覺可以和同學、師長及異性相處得不錯,但要與同學合作完成作業及與老師維持亦師亦友則較感困擾。
本研究調查發現目前高職學生生活適應的前十項困擾問題分別是:
(一)我會在意別人對我的批評;
(二)起床後,我還是常常會有想睡覺的念頭;(三)如果同時有很多書要讀的話,我會挑比較簡單的部分來讀;(四)我無法和父母分享我的心事;(五)我無法和老師維持亦師亦友的關;(六)我很容易煩惱;(七)我不喜歡到學校上課;(八)我認為學校的規定太嚴格了;(九)我常常因為一些挫折而覺得心情低落;(十)我覺得唸書是件很痛苦的事。
由研究結果顯示目前高職學生最大的困擾問題是「我會在意別人對我的批評」;此時期的青少年將同儕、朋友、家人等周遭重要他人的評價內化為自我價值,因此十分在意別人的看法,也經常為此感到困擾;此外精神不濟、情緒低落、學習狀況不佳也是當前高職學生常遭遇的生活困擾。
(二)高職學生生活適應與背景因素之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就整體而言,高職男、女生的生活適應大致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且高職男女生最感困擾的前兩項皆為「身心發展困擾」及「學校生活困擾」,可見對高職學生而言,適應上之問題仍有其共通性。
但在「家庭生活困擾」方面,男、女生則有差異情形產生;男生的「家庭生活困擾」顯著高於女生。
研究結果亦顯示,不同年級之高職學生生活適應情形沒有顯著差異;而學業成績高之學生,在學校生活、自我關懷、家庭生活方面的困擾皆較學業成績低者少,即生活適應情形較好,且成績越好的學生,在學校的生活適應情形越好。
四、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之間有高度相關情形,即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在身心發展、自我關懷、學校生活、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困擾越少,生活適應情形越良好。
詳細而論,在外表評估及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方面,外表自我評價越好、對身體各部位愈滿意之高職學生其在身心發展、自我關懷、學校生活、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困擾越少,生活適應情形越良好。
就外表取向方面而言,越在乎自己外表的高職學生在「自我關懷」及「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較少,但在「學校生活困擾」方面卻有較多困擾。
在體重方面則是,自覺體重越重、對體重改變越關心、越在乎自己過重者,在在身心發展、自我關懷及學校生活方面的困擾程度越高,生活適應情形越不好。
5、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配合相關理論及前述討論,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教育、輔導、親職教育及未來從事類似研究之參考。
ㄧ、將身體意象議題融入各科教學,建構完整之身體意象系列課程
身體意象所涵蓋的層面很廣,包括:
外表、身心發展、身體意識、性別意識、社會文化價值、健康飲食等層面,學校課程設計可以整合性別輔導、生涯規劃、生命教育、生物、健康教育、軍護等相關課程,編擬適當的教材將身體意象議題融入各科教學活動中。
例如:
藉由性別輔導課程探討性別刻版印象、不同文化背景之審美觀,讓學生學習尊重他人及自己的身體;健康教育課程教導學生有關生長發育、健康飲食、體重體型的正確觀念。
透過系列的課程設計,提供正確的知識與資訊,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與體型期望,使學生能悅納自己,珍愛自己的身體。
二、善用輔導相關活動協助學生建立正向的身體意象增進生活適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之間有高度相關,身體意象愈正向者生活適應情形越良好。
輔導上可運用小團體、班級輔導、工作坊、團體輔導等活動,帶領學生探討社會文化價值對於外表的刻版印象及迷思,了解個別先天的差異,學習彼此尊重,減低對外表、體型、體重的焦慮,提昇自信、自我肯定,增進其生活適應。
三、提供多元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多元發展
本研究發現,高職學生最大的生活困擾來自於學校生活,原因包括:
不喜歡上課、唸書很痛苦、規定太嚴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学生 身体 意象 生活 适应 相关 研究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