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7982338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84KB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分析.docx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润物细无声》数学论文分析
润物细无声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特点及运用
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 吴梅英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
“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语言重视不够,教师平时备课备得最多的也是教学设计,对语言的准备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没有。
下面我们先来看两份史料:
∙基里郁夫斯基回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
“他的讲话简直叫人受不了,说一句就咳嗽一阵,声音给吞掉了一半,他那颤抖的哭泣似的语调几乎不能把最后一句说完。
∙梁启超回忆康有为的讲课:
“如大海潮,如狮子吼,善能振荡学者之脑气,使之悚息感动,终身不忘。
又反复说明,使听者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心悦诚服”。
论学识,康有为当然不能与黑格尔齐名,但讲课的效果却相反,可见教师的语言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人认为数学教师的语言虽然不像语文,艺术那样丰富、具有感情色彩,甚至有时还很枯燥,但也要有所讲究,数学教师的语言同样可具有数学本学科的特色。
实践表明,数学教师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语言,不仅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生动,还能把静态的现象讲活起来,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突出重难点,而且还能给自己的课堂增色不少,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另外,数学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有时不仅仅是准确、生动地讲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应具有什么特点?
该如何运用好呢?
下面本人就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备思想性
教学中,数学教师跟其它学科教师一样,其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
北大的一位教授曾说过:
三流教师教学生知识,二流教师教学生方法,一流教师教学生思想。
教师的品质和思想不但在教学行为中表现,同时也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显现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的语言要健康、文明、进步、向上,切忌使用粗俗、低级、讽刺、挖苦的语言。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
教学有关时间知识可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可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
课本中如有植树问题的习题和插图,还可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等教育。
又如:
在教学《吨和千克》练习课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如果一个学生一天节约粮食50克,那么全校1500名学生一天节约粮食75000克,合多少千克?
照这样计算,一年共节约粮食多少千克?
合多少吨?
学生们计算后,教师作了小结:
同学们,别看我们每个人一天节约的粮食是小事,全校学生一年就能节约27375千克的粮食,约27吨,要用五六辆大卡车来运……学生们各个目瞪口呆,非常惊讶,一股浓浓的节约粮食、支援国家建设的思想油然而生。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学科。
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准确、规范、严谨、科学,不发生违背科学本身的知识性错误。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1、准确是指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
它包括读音准确,用词准确两方面。
①读音准确。
数学教师虽不像语文老师那样咬文嚼字,但也要尽可能地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讲课时因使用方言或发音不准,让学生产生误解。
如:
正方体、长方体的棱应读“léng”而不是“líng”;量的计量中第一个“量”应该“liàng”,后一个量读“liáng”。
②用词准确。
数学教师自身对要领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要有透彻的理解,如:
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如果混淆就会违反同一律;有的老师上课时不慎说:
“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反了矛盾律;还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有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字都会改变原意,给学生造成错觉。
如:
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就把外延扩大了……
2、规范是指教师讲课要符合一定标准,要使用数学术语,不得随意删改内容。
教师对一些数学定义、定理、法则的叙述要准确到位,不能用自己生造的词句或方言来讲解,要使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以免造成学生概念模糊不清的现象。
如:
“除以”和“除”不能混为一谈;“24是12的倍数”不能说“24是倍数”等。
再如:
在听“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老师说到“谁能举几个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学生纷纷举出“电视屏幕、人体、桌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都是不对的。
首先这位老师的问法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这些实物都是“图形”,其次由于这位老师没有及时纠正,更使学生加深了这种错误的认识,而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概念,很可能就根深蒂固,再纠正就更难了。
所以,老师教学语言一定要规范。
3、严谨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严密谨慎。
教学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
不要绕圈子,尽量在短时间内传送最大信息量。
教师尽量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并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教师自身语言的严谨,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思维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可接受性
教师口语的特点源于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职业特点又受到接受教育的对象特征的限制。
作为小学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低,教师讲述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用通俗易懂、让本班学生便于接受的语言。
比方说,教师每天上课前最简单的起立问好,对低年级同学可以说“小朋友好!
”而高年级上课则一般说:
“同学们好!
”,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易于接受。
如:
五年级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在初中数学中应概括成“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这一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很难理解,所以我们不要求学生概括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像书上那样直观描述就可以了,教师只要说清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让学生知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四、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备简约性
简约指简明、扼要、不重复、不逻嗦,语言干净利落,讲话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
恩格斯说:
“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记,变成口号,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因此,数学教师语言不应该像语文教师那样一泻千里,而要言简意赅。
小学每节课都只有40分钟,且每节数学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说的话都要有一定的信息量和知识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每句话的作用,让学生一听就能明白。
特别是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公式、法则,教师教学时语言更应该简洁。
例如:
在观摩《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一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先让学生观看情景图,并问:
“这幅图中有些什么?
”有的学生说:
“有蓝蓝的天空”,有的说:
“有朵朵白云”,有的说“有小桥流水”,甚至还有的学生说:
“有小鱼儿在水中游动。
”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始终没有切入主题,为了不打消同学积极性,老师还是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但老师已急得满头大汗。
而另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课,在学生看完情景图后直接就问:
“求小华用去多少元?
同学们你想选择哪些条件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的话简洁明了、开门见山,直奔课题目标,学生能很快找到所需条件,听课老师也感觉真实、普通、平常、亲切。
五、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
一个坏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这是数学语言启发性的真谛。
教师的教学是要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发展他们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采用耐人寻味和发人深思的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因此,数学教师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
例如:
让学生说出12÷4的含义,一开始学生可能只会说出一种或两种,如果老师问:
“你们能用不同方法说出的12÷4的含义吗?
”我想学生就说出很多种,如: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12里有几个4?
12除以4得多少?
4的几倍是12?
被除数是12,除数是4,商是几?
两个因数的积是12,其中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几?
。
。
。
再如:
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问:
1/8、1/4这两个分数到底谁大,谁小?
有的学生说:
1/8比1/4大,因为分母8比分母4大;有的说1/4比1/8大……各说各的说法。
老师再问:
“那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吗?
看谁最聪明,最先想出来?
”这时学生个个兴致高涨,跃跃欲试,不一会儿纷纷拿出自己的方案,有的是画两根长度相等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并分别取其中一份进行比较;有的是用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还有的用两根同样长短的绳子进行实验。
像上面这种带启发式的、鼓励性的提问,能很快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六、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形象性
数学和其它学科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给学生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事理形象化,再现教学内容,并适当结合手势、动作,引起学生视觉、听觉的共鸣,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形象的
语言展现教学内容,以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形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教学圆面积的公式推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把圆平均分割成许多个小扇形,告诉学生:
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扇形拼组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边说边用多媒体演示),再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
通过形象语言和多媒体画面的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很容易理解。
再如:
教学《循环小数》,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我举了以下两个例子:
10÷3=3.3333……,1.745745……(后一个读成“要气死了气死了”),学生们觉得很好玩,而且又突出了循环小数是“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特点,这样学生们对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就印象深刻了。
七、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数学教学的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晰,前后一层次清楚,合乎逻辑、不前后矛盾、颠三倒四。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认真备课,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并使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避免讲空话、重复的话,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知识点怎么分布,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追求一些花架子,比如教学环节也形式多样但重难点没把握住、东讲一点西讲一点,没有逻辑性,;制作课件时关键之处没体现,但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却要追求完美。
一节课下来适得其反。
所以,我认为教师的语言只有具有逻辑性,学生掌握知识才更准确,对于知识的脉络也更清晰。
例如:
教学梯形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来梯形的高什么关系?
”那我们知道平行边边形面积=底×高,那么梯形面积等于什么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很快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再如:
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老师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掂一掂1枚2分硬币的重量,并告诉他们1枚2分硬币的重量就是1克。
然后再依次问学生:
10枚2分硬币多少克?
50枚2分硬币多少克?
100枚2分硬币多少克?
500枚呢?
1000枚呢?
一边问一边不断地往台秤上放硬币,并让学生上台掂一掂,让学生感受感受袋子里的硬币越来越重,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1000枚2分硬的重量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学生在教师演示和富有逻辑性的提问中,逐步建立了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知道1克与1千克之间的联系,很好达到预期目标。
八、数学教师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激励即激发鼓励。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个性、心理,还很不健全,都需要老师点点滴滴的培养和引导。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作用,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获得自信、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并逐步建立自尊心、自信心,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呢?
本人认为也可以把语言和手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作用,增强自身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
如:
教师在提问时,学生对自己答案感到不自信时,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说:
“没关系,大胆地说,经过思考你能回答对。
”如果学生经过努力确定没有做对时,你可以说:
“你能主动回答问题,还是很不错的。
坐下再想想吧,相信你行的!
”。
。
。
。
。
。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杨勤康,是班上一位性格很外向的男生,上课调皮,且作业极其马虎,数学成绩不理想。
是我课内外一直关注的重点目标,可不管我课上如何警惕,他总是在我稍不留神之余,做小动作。
课间,老师不在时经常欺负别的同学。
批评他已成为家常便饭,在没什么成效后,我决定放任他。
然而一次公开课的发言却改变了他!
上课时,我提出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时,全班举手的同学不多,让我吃惊的是杨勤康也举起了手。
提谁呢?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坐在一旁的班长悄悄的说:
“老师不要提杨勤康,他肯定答不出来。
”这话杨勤康也听见了,我明显看到他眼里有一闪而过的落寞。
但我还是说:
“请杨勤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站起来回答的答案是错的,但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流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是说:
“没关系,老师为你加油,再想一想,我相信你能答对”。
经过我的稍加提示,他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他脸红了,眼睛也湿润了……从此,他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仅不良习惯少了,而且经常主动来问我数学问题,数学成绩也进步了。
学生很重视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我们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数学教师语言应尽量做到有趣味性
数学和其它学科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甚至有时还比较枯燥。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因年龄比较小,也比较好动,加上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上课时往往心不在焉,学习效率差。
但科学证明:
如果人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数学教师就应在正确驾驭好教材的基础上,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授课,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得到美的享受和乐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使数学课堂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富有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喜欢上数学课。
因为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消除学生思维的疲劳,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尽量用自己教学情感带动学生情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
在《年、月、日》教学中,学生记大小月时,由于初学比较难记,容易混淆,教师则可以把大小月规律编成儿歌,并配上《新年好》的旋律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跟着一起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学生顿时觉得又好记又喜欢唱,很快就记住了。
又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初入学的小朋友认数字2时,先引导学生2的形状像鸭子,再逐步观察2字各部分,上部分像小鸭的脑瓜儿,圆圆的;中间像小鸭的脖子,斜斜的;下边像小鸭的身子、尾巴,直直的。
然后把学生的语言整理成2字的儿歌:
“2字小鸭儿,圆圆的小脑瓜儿;斜斜的长脖子,直直的小尾巴。
”小朋友唱了儿歌,喜形于色,不仅记住了字型和书写要领,而且感到学习有趣、老师可亲。
下了课还恋恋不舍地拉着老师。
生动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巧妙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如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偶发事件或调皮学生的恶作剧,如果老师这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对学生大发雷霆,严加训斥,则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如果相反,老师这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回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数学教师们还可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无声语言主要包括眼神、手势、表情、姿态等几方面。
会说话的眼神是心灵的窗户;面部表情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手势、姿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述思想感情。
教师把无声语言用得恰当,能一定程度上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有魅力。
综上所述,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跟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很大关系,但数学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要靠平时教学实践日积月累起来的。
首先,教师要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虽然数学教师们每学期只教某一个年级,但教师对各个年级,各个阶段的要求有必要掌握清楚,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教学语言也能更准确,到位。
例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等九个单元内容。
统计这一单元,要教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而这些知识是在学生二年级学习了最基本的统计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设计时适当地习旧引新。
第二、数学教师对教学要进行深入钻研。
特别是备课时,教师要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的语言表述要精心设计,认真研究数学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图形的含义,仔细想好结论、公式、法则推导时语言设计(包括过渡语的设计),把所有的知识点掌握清楚。
在此基础上,针对课堂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要一一设想出来,如何引导,如何解答问题都要进行准备。
三、要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语言特点,并对他们的智力、心理成熟水平进行了解,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多掌握流行用语和学生习惯用语,使自己数学语言的表述适合学生,让学生喜欢。
四、提高数学语言表述不能只局限于数学领域,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丰富自己语言结构。
如:
业余时间可以多看些语法、教师语言修养、演讲与表达等书籍,以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如果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术语不够科学、规范的话,可以在平时或上公开课前反复训练自己的课堂语言(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过渡语、结束语、应变语等),做到课前认真设计、课后及时小结。
最好把平时的每一节课当作语言表述的实际锻炼,这样日积月累自己的教学语言便习惯成自然,也更加地科学、规范、准确。
总之,数学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不只是为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服务,良好的语言表达,有时比专业知识还重要。
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注意语言表述的思想性、科学性、准确性、启发性、逻辑性等要素,使自己的语言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做到以上几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进行教学语言的探究,掌握好课堂语言技巧的运用方法,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同时,教师自身良好的语言修养也能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将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 无声 数学论文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