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化学基础2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796733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962.83KB
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化学基础2解析版.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化学基础2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化学基础2解析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基础2解析版
2021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4:
化学基础2
一、单选题
1.(2021·绍兴)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
下列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是( )
A. ①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
B. ②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③叶片的下表面一般气孔数目较多
D. ④牛顿第一定律
2.(2021·嘉兴)利用图形对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梳理,可以直观地反映两者的个性和共性。
下列图形中左右两部分表示两个概念的个性,相交部分表示它们的共性,其中归纳梳理错误的是( )
A.
B.
C.
D.
3.(2021·嘉兴)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钢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 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 ③所得硫酸钢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 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4.(2021·湖州)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右图所示。
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 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 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 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5.(2021·丽水)相比于普通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没有其它污染物。
如图是氢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克
D.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6.(2021·绍兴)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填空题
7.(2021·绍兴) 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
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如图。
(1)出土的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而青铜纵目面具已锈迹斑斑,这说明金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
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CuFeS2),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________ 数不同。
8.(2021·嘉兴)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__,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
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
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9.(2021·湖州)如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
(1)形成溶洞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选填“流水”或“风力”)。
(2)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柱等景观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
Ca(HCO3)2=CaCO3+CO2↑+H2O其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10.(2021·湖州)如图是小勇用自制空气炮吹灭烛焰的实验。
拉伸弹性薄膜然后放手,空气会从一端喷出,这是因为气体具有________。
烛焰被吹灭是由于________。
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与下列哪项采取的科学方法相同?
________
①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1.(2021·丽水)“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
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一”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价__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2.(2021·湖州)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知都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修正和深化的。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几代科学家通过实验和思维不断地进行修正的。
其中卢瑟福基于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事实,经过思考得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________里”这一结论,该结论是对汤姆生关于正电荷均匀分布观点的修正。
(2)“谁控制生物的遗传?
”人类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直到________双螺旋结构的问世,才标志着对遗传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
13.(2021·温州)“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
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4KO2+2H2O=4KOH+3O2↑。
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
(例举一个)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48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多少克?
(3)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其内部气体路径如图所示。
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
说明理由:
________。
14.(2021·绍兴)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15.(2021·绍兴) 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________。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
微型藻类是________(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________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
这种固碳方式属于_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③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_______ 能。
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________ 吨。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
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
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________kg的二氧化碳。
(ρ汽油=0.7×103kg/m3,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________发电。
16.(2021·嘉兴)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
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__。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
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
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
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
并说明理由。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7.(2021·嘉兴)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
试回答:
(1)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
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
T2O中T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
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3)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
18.(2021·嘉兴)小嘉发现:
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19.(2021·湖州)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
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
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
NaHCO+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
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________(选填“一”或“二”),理由是________。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
真的有这么高吗?
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
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
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0
10
10
0
10
10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2021·丽水)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
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
,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21.(2021·丽水)土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
目前,我市农村仍有使用土灶做饭的习惯。
小科和小思在爷爷家看到不能移动的土灶(如图甲),他们对土灶产生了好奇,了解到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
木柴添加通道与烟囱相连,通风道与木柴添加通道通过中间铁栅连通。
于是分别设计了移动式土灶(如图丙和丁)。
(1)为使木柴充分燃烧,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__(填"丙”或“丁”);
(2)土灶设计烟囱的作用是________ ;
(3)资料显示:
1千克干木柴在土灶中燃烧能产生约)12.5克固体粉尘。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4)干木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索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6nO2
6nCO2+5nH2O。
若干木柴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40.5%,则4000克干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22.(2021·绍兴)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
四、实验探究题
23.(2021·嘉兴)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
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
查阅资料发现:
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刷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________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________。
(3)【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24.(2021·湖州)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右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
(1)18O和16O互为________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________。
(3)该实验必须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人________(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25.(2021·丽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
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
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球,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________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________。
26.(2021·丽水)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
小科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
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
(2)[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 (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
(3)[交流评价]已知:
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
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继续探究]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________。
五、综合说理题
27.(2021·丽水)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
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
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
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2021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4:
化学基础2
一、单选题
1.(2021·绍兴)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
下列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是( )
A. ①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
B. ②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③叶片的下表面一般气孔数目较多
D. ④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D
【解析】A、①实验是为了验证焦耳定律的影响因素,采用了转换法观察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电流的产热与电阻有关;故A错误;
B、②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
C、③对比两边的气泡数量的多少,可以得出叶片的下表面气孔比上表面气孔多;故C错误;
D、④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不可能完成,采用的是推理的方式得出实验结论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
D。
2.(2021·嘉兴)利用图形对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梳理,可以直观地反映两者的个性和共性。
下列图形中左右两部分表示两个概念的个性,相交部分表示它们的共性,其中归纳梳理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根据酸和碱的概念可知,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A不符合题意;
B、只有在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B符合题意;
C、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相同点是:
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C不符合题意;
D、体循环的路线为: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路线为: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规律为: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3.(2021·嘉兴)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钢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 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 ③所得硫酸钢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 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答案】A
【解析】A.苦泉水被加热后,其中的水被蒸发从而析出晶体,即使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故A正确;
B.②的反应为:
C+CuSO4
Cu+SO2↑+CO2↑,反应物不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③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4.(2021·湖州)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右图所示。
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 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 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 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答案】C
【解析】A、由分子构成可知,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都是+4价,不符合题意;
C、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相同,符合题意;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21·丽水)相比于普通汽车,氢燃料电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化学基础2解析版 浙江省 中考 科学 分类 汇编 专题 14 化学 基础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