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96668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48KB
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投稿:
马路上的刺猬 我要投稿
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市外国语高级中学辅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新课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转变:
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习个体均有发展的空间。
目前虽然新课程在全国普及和推行,我省作为最后一批未实施新课程的省份也在2010年秋季进入了新课程,在此之前,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都对全体老师进行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由于教学习惯评价方式等诸多原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没有转变教学观念,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老师讲授为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老师退居课堂的二线,指导组织学生去学习。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并没意识到新课程老师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一味的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与学生争课堂,抢话头,使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也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学、读书,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气氛显得十分浓厚,但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
三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直指中国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低下,传统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不去主动的学习,也不会主动探究。
要探究学习,就必须要有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都重要。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基于为祖国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而提出的。
目前我们虽然推广新课程,但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许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苦于无法。
基于以上三个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在2008年开始就着眼于问题教学的研究,力图改变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本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组织引导的作用,着眼于教学中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以问题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围、目标和方法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多次组织理论学习,交流讨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命名为“三环节问题教学法”,本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体现教学行为的全过程,因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体现老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实践途径。
三环节问题教学法把一节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也取决于课前的准备,这种准备分为两个方面,即老师的备课准备和学生的熟悉文本的准备。
老师的“备课准备”准备些什么?
一是教材文本:
准确把握教材的地位、作用合编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的容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学生学情:
准确把握学情,整合学生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理整合。
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些什么?
在老师的情境创设预习指导下,学生有向阅读文本,首先解决以字词句文学常识为主的基本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把握,然后个性阅读,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借助助自己的知识经验,使阅读有所心得。
这些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预习的环节,课堂教学是无针对性的低效教学。
有了师生的备课准备,有了学生的多元性问题反馈,老师通过分析学生问题,结合教学目标,整合复述学生的问题,使之更利于课堂讨论更利于落实教学的目标。
有了课前的大量准备,师生充满渴望的自信的进入教学的第二环节——课中环节。
“课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做到胸有成竹,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在这一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原则,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
检查预习、展示所得。
检查预习是老师针对学生而言,有布置就有检查,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知识性检查,重在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是督促学生课前WwW.GEo2k.CoM预习,改变语文学习的态度,反馈自主学习的状况。
预习检查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字词的注音字形释义,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文本的整体把握,如用一百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容或转变角度复述课文情节等等,不一而同。
学生展示是指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反馈,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可以是多角度的,展示的目标是共享,共享的目标是促成,在展示过程中会生成许多老师备课难以预设的问题,这也为问题探究阶段提供了充满生命意义的问题,是课堂最难能可贵的教学状态,这需要老师的引导,需要营造一种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跃。
虽然这一阶段的问题主要以呈现型知识型问题为主,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富有价值的问题,为课堂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动机上的可能。
第二步骤就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整合了3到5个问题,这些问题从来源上而言是多元的:
来自学生,又高于学生;从数量上而言是恰当的,符合一节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分段安排,多了挤压对基础的落实,少了不利于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阶段老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成长者的身份出现,把展示的舞台教给学生,以欣赏的心态,以参与的心态面对。
课堂主要以文本发现型问题探究为主,学生都会的问题不讨论,学生都不会的问题不讨论,远离了语文的问题也不讨论。
注意时间不拖沓,注意评价多鼓励,注意讨论的留白艺术。
第三步骤就是课堂总结,总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总结什么,可以是课堂讨论中知识的梳理,可以是主旨的深化,可以是情感的升华,也可以是现实人生的延伸。
问题以发散型创新型问题为主,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课堂主要教学容结束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有自主的学习,也有合作与探究,学生的学习处于自由主动的状态,学习驱力得以激发,课堂充满活力和力,教学容呈现开放化、生活化、问题化。
同时课堂不是灌输知识,不是把学生当做容器,是唤醒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天性,一节课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思考,或知识或人生或社会,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课后环节”不是一节课的结束,而是延伸。
课堂只是一个起点,是一个激发点,留个学生的是广阔的课外。
对课堂的生成问题,或激发的灵感,课外可以进一步探究。
许多研究性课题就来自课堂的探究,所以课堂不仅是问题的解决的地方,更是问题被激发的地方。
爱因斯坦曾言,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是个问题都重要,解决需要的是技术,而发现需要的是思维,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思辨性思维。
三、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本课题主持人麻秋萍,曾主持或参与过三项省市课题。
主持的课题一项获市级二等奖,一项被省教科所审定为市级推广课题,参与的课题被立项为省“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有《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论文发表在《教育》。
现在学校教育科研室工作,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在教学第一线担任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语文问题教学法研究方便。
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较丰富的课题组织管理经验。
能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保证课题的实施。
课题参与人辅良,省级园丁奖获得者,省市骨干教师。
曾参与主持过四项省市课题。
主持的课题《作文五步式教学研究》一项获市级二等奖,并被省教科所审定为市级推广课题,主持的一项课题《高中生注意力现状及培养》被立项为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现已结题。
参与的一项《政府资助贫困生过程管理研究》被立项为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刊物上,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数百人获奖,论文在多个研讨会和竞赛中宣读和获奖。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便利条件和时间保证。
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较丰富的课题组织管理经验。
能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保证课题的实施。
课题参与人牛健,语文高级教师,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竞赛获奖,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参与课题积极性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不懈的实验,取得了许多有益的课题收获。
课题参与人郭艳,是我校青年教师,曾有教改课在中央教科所获奖,多次获得省市课堂教学大赛较高奖项。
思维敏捷,教改积极性高,文字输入技术娴熟。
四、各研究阶段的分工计划,各自的任务以及按计划完成的情况。
该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如下:
第一步为研究的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写好方案,选好实验班级,做好研究的必要的准备。
学习古今中外关于问题教学的论著,提高理论水平,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吃透新课程理念,找到新课程语文题教学的契合点。
预计到2009年12月完成。
已完成的论文:
1、《中外教育专家关于问题意识的论述》
2、《问题教学法的哲学、心理学依据》
3、《新课程创新能力培养与问题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
第二步为研究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问题意识调查与培养,对不同年龄老师的问题意识调查,对实施过程实行监控,对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检测,对实施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对实验方法不断完善。
预计在2010年12月完成。
已完成的论文:
1、《中学生问题意识调查及分析》
2、《老师问题意识调查》
3、《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三环节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
5、《三环节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评议表》
6、《浅谈问题教学法中课堂“追问”艺术》
7、《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问题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第三步为总结经验、写好研究报告、完成结题,推广实验成果阶段。
预计在2010年12月完成。
已完成的论文:
1、《新课程三环节问题教学法教学结构图解及理论依据》
2、《三环节问题教学中教案撰写及原因思考》
3、《在问题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4、《关注问题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5、《2010届毕业学生对问题教学法的感悟》
研究周期:
三年。
2010年12月可完成。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麻秋萍、辅良负责实验方案的制定,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麻秋萍、辅良、牛健、郭艳负责搜集、查阅资料及编辑文本容。
郭艳做课题会的记录。
五、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从2008年3月开始,报经学校领导同意,课题组就决定,由课题组的四位老师有计划地逐步地进行课题启动,进行学生问题意识调查,老师问题意识调查。
经过认真的理论学习和扎实具体教学实践,证明该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地发挥。
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的许多论文课堂教学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在学校评比中也得到了肯定,开题报告《“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六、典型教学设计
辅良老师教学设计举隅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前预习环节
预习环节以学生的预习为活动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提高学习效果,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并且老师深度钻研文本,进行设计预习情景,编写预习提纲,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老师针对学生的一切教学活动建立在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才能谈及有的放矢的情景设计,预习的有效指导,学情的准确把握。
1、情景设置,激情导入
诗人余光中说: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唐诗,走进白,感受白。
2、预习指导,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3、了解学情,设计目标
了解本诗基本容及其寓意;
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背诵这首诗。
4、教学重、难点:
诗的寓意
诗的风格
二、课中学习环节
1、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全班背诵《蜀道难》,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作者和作品的简述;整体把握文章。
2、展示预习,分享所得
在班级展示自己学习所得,可以是对诗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感情的把握,也可以是对写作艺术的鉴赏。
3、问题探究,落实目标
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容?
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
清代诗评家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
“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对此,你怎样看?
三、课后延伸环节
1、课堂问题,课后研究
结合我们学过的白的诗歌,再查阅相关资料,就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一探讨。
四、课后反思
1、注重课前的预习,将熟悉课文的任务前置,为课堂的高效奠定基础。
课前的预习注重情景设置,不是课堂的激情导入,这提高了预习的感情投入度,预习有了情感投入,随着学生对文本的钻研,有了和文本在思想上契合,学习的感情会贯穿始终的。
2、注重预习的指导,预习的作用大家都清楚,但有老师指导的预习和没有指导的预习结果是不一样的,预习指导指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也要涉及人文性,但不要求多深多广。
3、我们时常谈备课要备学生,但往往是一句空话,只有深入学生的预习中,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4、课堂的检查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它既督促了预习也落实了基础。
许多新课程课堂往往淡化了对知识的落实,这是影响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
5、课堂预习展示是学生对文本个性理解的展现,如果预习检查注重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的话,学生的展示更注重人文性。
展示的方式很多,如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学生的展示先在小组中进行,然后在班级进行。
本文短小,可以直接在班级展示。
展示有三要求:
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不展示,产生歧义或核心知识问题的展示;展示不是表演,别人可以提出质疑;展示有目标有准备,语言精练,长话短说。
6、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较好形式,探究的题目来自学生,但由于学生的素质的差别,这些提供在课堂讨论的题目是经过老师复述加工的。
探究采取参与式的方式,在老师的组织下,以四人小组为主。
自由回答。
7、课外延伸是对课堂生成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课外进行探究,写成作文。
六、课题研究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我们课题组经过相当艰辛地努力工作,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三环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其中不乏值得大家研读的科研论文,并且部分已经发表。
具体列述如下。
高考、中考成绩
辅良老师在2008——2010两个学年度在高二和高三班语文课上实验问题教学法。
四班是一个文科班,学生全是市政府、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和外国语高级中学联合举办的“双优助学班”,经过高二文理科分班,基于就业问题的考虑,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了理科,剩下学生都是成绩比较差的,按市教育局入学成绩与高考成绩考核,本班重点3人,二本10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辅良老师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教学,在2010年全国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省前100名有1人,前500名有8人。
本班共48名学生,重点23人,升学率48%,二本考43人,升学率90%。
语文高考平均113.1分,超市文科语文平均分17.54分。
牛健老师担任2011届小语种班语文课,实验问题教学法,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在市初中毕业会考中语文平均分105.83分。
发表论文和论文获奖情况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浅谈问题教学法中的课堂“追问”艺术》
3、《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郭艳、省教科所、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5、《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托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6、《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问题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课题组成员参加的支教活动
1、麻秋萍、辅良老师参加市语文大备课活动,给来自市区、临洮县和市的语文老师讲授了有关在单元教学中使用“三环节问题教学法”的具体策略,受到好评;
2、辅良老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去陇南讲析高考备考使用“三环节问题教学法”的策略,受到与会领导好老师的好评;
3、辅良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建模课”比赛获一等奖;
4、辅良老师的“问题教学法”在校报《外语高中报》专辟专栏介绍;
5、麻秋萍、辅良二位老师在全校“教师论坛”上就“问题教学法”进行讲解。
课题组成员的其他荣誉
麻秋萍
1、2008年获得“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称号;
2、2009年、2010年在第七届、八届“叶圣杯”全国作文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
3、2009年、2011年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辅良
1、2008年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
2、2009年、2010年在第七届、八届“叶圣杯”全国作文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
3、2010年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4、2010年获校级优秀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牛健
1、2008年、2009年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2、2010年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3、2009年、2010年在第七届、八届“叶圣杯”全国作文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
4、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5、2011年获市“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郭艳
2009年省“创新杯”新课程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
七、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及若干启示
我们课题组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下经验教训及若干启示,以期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1、课题研究只有规划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畴之类,并在校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协调配合之下,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并最终完成。
单凭单打独斗或一时热情,是不可能完成课题任务的。
2、课题研究必须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立足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才有可能产生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取得学术和思想的飞跃,从而使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任何脱离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都将是空中楼阁,最终可能是虽好看而百无一用。
3、课题组成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与毅力,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同时做好自己课题的人物,才有可能最终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课题研究必须坚持实事的科学精神,不管是查阅、积累、整理资料,还是提炼、总结思想、方法、规律,都必须做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课题研究中,任何投机取巧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点也要不得的。
5、课题研究需要严谨、细致的精神,对查阅整理的各种资料、课题组开展的各种活动及各成员分析讨论的各种想法观点,都应该及时整理归类。
课题研究工作中,任何脱离资料的异想天开或主观武断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利于课题的顺利、深入地开展。
八、课题结论
新课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老师并没有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更遑论培养创新能力。
面对新课程对推行过程中,出现在教学中的种种不适,迷茫,甚至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组织课题组研究的“新课程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研究”课题,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探究意识,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而且,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语文等文科教学中,尤其是理科教学中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分述如下:
一、本课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具备问题探究意识,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学习能力是终身发展的能力,“三环节问题教学法”的环节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采用的方式是在老师的预习提纲指导下进行有向预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容可以自主选择,对学习过程可以自主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自主评价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看做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老师的预习指导又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学生的发展获得了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事实或客观现象产生了解或处理的心理欲望,是新思想诞生的摇篮,是创新的萌芽。
问题意识的强弱体现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况上。
为寻找激活问题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更有效途径。
了解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现状,课题组对高一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高一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情况调查表》,调查得出:
学生对问题意识的作用认识清楚,但就是不会质疑。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老师要具有问题意识,为此对学校不同年龄段不同技术职称的教师进行了《语文教师“问题意识”的调查表》调查,调查发现老师不同程度还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问题意识不是很强烈,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极为不利,有待于理论认识的提高。
基于对学生和教师的问题意识的调查,我们进行大量的学习,示,并在各类课堂中的展示,让大家认识到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经过三年的培养,2010届学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尤其当他们走进大学后,显示出了比其他同学更敏捷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反馈来的《2010届毕业生对问题教学法的感悟》充分肯定了这一教学的效果。
3、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高效课堂的条件之一就是了解学情,但如何了解学情往往是一句空话,“三环节问题教学法”使了解学情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问题,这样老师在备课时就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设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可以更加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的“新”就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往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上没有突出学生的地位,老师占据着课堂的大量时间,控制着话语权,学生只能做观众。
三环节问题教学的课堂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现状,把课堂教给学生,把质疑探究的权力交给学生,从预习展示到问题探究再到课堂小结。
老师只是组织引导,完成教学任务。
4、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课堂永远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未知的地方,老师可以预设一些显性的教学目标,但无法预设隐形的教学目标,这些只能在教学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语文课堂 问题 教学法 研究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