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 专题四 酸碱盐金属物质的分.docx
- 文档编号:27962502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05.77KB
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 专题四 酸碱盐金属物质的分.docx
《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 专题四 酸碱盐金属物质的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 专题四 酸碱盐金属物质的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专题四酸碱盐金属物质的分
专题四 酸碱盐、金属、物质的分类 [学生用书P88]
1.将36.5g稀盐酸和40g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的pH( B )
A.一定等于7B.可能等于7
C.一定大于7D.一定小于7
2.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 C )
A.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植物油和酒精
C.氯化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D.硫酸钡固体和硫酸钠固体
【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升温,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降温。
植物油难溶于水而酒精易溶于水。
硫酸钡固体难溶于水而硫酸钠固体易溶于水。
氯化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都易溶于水,且呈无色溶液,无法鉴别。
3.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C )
图1
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ag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解析】从曲线图中可知,溶液开始时pH>7,呈碱性,所以应该是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
ag是指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
A点时,部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Cl。
B点表示NaOH溶液和加入的稀盐酸恰好反应完全,但二者的溶液质量不一定相同。
4.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B )
A B C D
【解析】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开始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则增加的水是反应生成的水和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水,当反应完全后,所增加的水的质量是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水,增加的速率较慢。
表现在图像上应该是完全反应之前直线斜率较大,完全反应之后直线斜率较小,但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
5.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酸与碱的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
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
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实验方案
使用试剂
判断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解析】反应后的溶液中无论盐酸是否过量,溶液中都存在氯离子,都能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6.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 )
A.为除去CaO中的CaCO3,在样品中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B.为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分别取等量的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为硝酸铵
C.为检验盐酸中是否含硫酸,在样品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硫酸
D.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滤液、洗涤、干燥滤渣,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解析】为除去CaO中的CaCO3,若在样品中滴加稀盐酸,CaO和CaCO3都会被反应生成CaCl2。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
A B C D
图2
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t℃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起始阶段氧气产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后,氧气不再增加,A图正确。
t℃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质量会不断增加。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此阶段不生成沉淀,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8.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向试管中加少量稀盐酸,插入X,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插入Y,无明显现象;③在①所得溶液中插入Z,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是( A )
A.Z>X>YB.X>Y>Z
C.Z>Y>XD.X>Z>Y
【解析】在稀盐酸中插入X,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X应该为铁),说明X>H;在①所得溶液中插入Y,无明显现象,说明Y
综上所述,Z>X>Y。
9.不纯的锌6g(含杂质金属M)和不纯的铁6g(含杂质金属N),当他们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最终得到氢气都是0.2g,则M、N可能是( A )
A.Mg、CuB.Fe、AlC.Al、MgD.Cu、Mg
【解析】由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出,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时,需要消耗各金属的质量如下:
质量为6g的两种金属混合物制取0.2g氢气,应取6g两边的质量对应的金属各一种。
由于Cu不与稀硫酸反应,若混合物中含有Cu,则另一种金属的质量小于6g。
因此金属M应取Al、Mg、Fe中的一种;金属N应取Zn、Cu中的一种。
10.“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B )
图3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解析】②有水没氧气,③有氧气没有水,铁钉都不会生锈,所以无法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11.酸与碱的反应是酸碱盐之间的一类重要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典型代表,如图是有关此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
图4
(1)根据图四pH变化图像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二中的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进行。
(2)当图一中的溶液恰好变成无色的时候,是图三中A、B、C三点中的点__B__(选填“A”“B”或“C”,下同),是图四中的点__B__时的溶液;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呈现红色的是图四中的点__C__时的溶液,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__Na+、H+__。
(3)为了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小明的探究过程如下:
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生成了氯化钠。
小思认为该结论不正确,合理解释是__盐酸中也含有氯离子,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__。
12.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C__。
A.青花瓷瓶 B.橡胶充气艇 C.不锈钢锅
(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__混合物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甲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_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__。
图5
(4)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
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乙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
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①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H2SO4+Zn===ZnSO4+H2↑、Zn+CuSO4===ZnSO4+Cu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bc__。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
c.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d.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解析】
(1)青花瓷瓶属于硅酸盐材料;橡胶充气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锈钢锅属于合金。
(4)②由图可知,操作Ⅰ过滤是除去铜和杂质,操作Ⅱ过滤是除去锌和铜;因氧化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铜,另外锌也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而铜和硫酸不反应,故溶液A中硫酸锌的质量大于硫酸铜;溶液A加入锌后,对反应H2SO4+Zn===ZnSO4+H2↑分析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使得溶液质量增加,对于反应CuSO4+Zn===ZnSO4+Cu来说,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析出64份质量的铜,也使得溶液质量增大,故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溶液C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同温度下的最大值。
13.甲同学对有关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整理。
硫酸钾
硫酸钙
硫酸钠
硫酸镁
硫酸铝
硫酸锌
硫酸亚铁
K2SO4
CaSO4
Na2SO4
MgSO4
Al2(SO4)3
ZnSO4
FeSO4
(1)上述盐的排列是依__金属阳离子元素的活动性__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上述盐因组成上相似而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K2SO4+BaCl2===2KCl+BaSO4↓(合理即可)__(任选其中一种盐即可)。
图6
(3)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
他将这些知识间相互关系整理成如图:
请将图补充完整:
a__酸__。
(4)乙同学提出可用如图指导进行物质的制备,请写出2个有关硫酸亚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①__Fe+H2SO4===FeSO4+H2↑__;
②__FeO+H2SO4===FeSO4+H2O(合理即可)__。
14.如图所示,同学们在科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久置的无色溶液。
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7
(1)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
__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__。
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__有气泡冒出__,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2)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__Na2CO3+CaCl2===CaCO3↓+2NaCl__,静置,__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__(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通过实验,小李同学认为小张同学的结论正确。
(3)两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
Na2CO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也会使溶液的成分是碳酸钠,因此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原标签可能是NaOH__。
【解析】
(1)滴加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会观察到产生气泡。
15.(2017·宁波)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一、二__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__105.5__。
(4)求表中m的值。
【答案】
(2)第一组产生CO2质量为103.0g-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g
=
,x=2.5g,
则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0.5g=5∶1。
(4)解法1:
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
100.0g+9.0g-105.0g=4.0g,
9.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2.5g×3=7.5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7.5g-m 4.0g-m
=
,m=1.25g。
解法2:
据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
质量为m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使溶液质量增加103.8g+(103.8g-101.9g)-105.0g=0.7g,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0.7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m m-0.7g
=
,m=1.25g。
【解析】
(1)由实验一、二、三可知,100.0g盐酸和3.0g混合物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和6.0g混合物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所以和9.0g混合物反应时,若反应完全,则应生成3.3g二氧化碳,所得溶液应为105.7g,而实验三中所得溶液只有105.0g,说明碳酸钙有剩余,前两次实验碳酸钙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
(3)实验三中碳酸钙有剩余,实验四中100.0g稀盐酸和12.0g混合物反应,碳酸钙溶解的质量和实验三中相同,氯化钙完全溶解,12.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比9.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多0.5g,所以a比105.0多0.5,即a=105.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 专题四 酸碱盐金属物质的分 浙江 中考 科学 复习 高分 作业 专项 突破 专题 酸碱 金属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