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796126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79.08KB
高一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期中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
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
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Li、Na、K、Rb、Cs
相似性:
⑴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产物越来越复杂)
⑵都能和水反应:
2M+2H20==2MOH+H2?
(Li(OH)2为中强碱,其余为强碱)
⑶具有强还原性(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递变性:
从Li到Cs:
⑴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⑵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碱的碱性越来越强
⑶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
2卤族元素:
1、相似性:
(1)负价均为一1价,Cl、Br、丨最高正价均为+7,最高价氧化
物均为X207,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
(2)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与氢气反应:
H2+X2=2HX(产物越来越不稳定)
(3)CI2、Br2、12均可与水反应(F2反应放出氧气)X2+H20=HX+HX0
(4)都能跟强碱溶液反应:
X2+2Na0H==NaX+NaX0+H20
n、递变性:
卤族元素按F、CI、Br、丨的顺序,核电荷数逐渐增多,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卤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置换反应。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5、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变化:
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
6、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
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A==Z+N
2
同一元素的各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则总结:
(会画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
(2)每层最多排布2n2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2、
3、
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2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3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4、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碱性
左T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氧化性——逐渐增强
相互作用。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
氢氧根离子形成的盐;③铵根离子和酸根离
化学键化学键定义: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1离子键: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
易形成离子键的物质:
①活泼的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②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子、氢氧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
2、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1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无偏移;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
2极性共价键(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由于双方得电子能力不同发生偏移;由不同元素的原
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可以用一根短横表示“一”,这样的式子叫结构式。
如H—H、C=C
=C
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
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X”来表示
⑵阳离子的电子式:
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电
荷字样。
H+、Mg2+
[]”括起来,并在右
(3)阴离子的电子式:
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⑷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不要标电荷,共用电子对要表示出,原子周围的电子要写全书写电子式注意:
1.分清键型(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2.形成离子键时,要标电荷;形成共价键时不标电荷
3.成键后的原子或离子,一般为8电子稳定结构(H除外)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见书)
所以一个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时,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而形成生成物中的一个确定的化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
原因: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VE生成物总
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
4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
C+CO2^=2CO是吸热反应)。
△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CO(g)
+H2(g)。
2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0+NH4CI=BaCl2+2NH3f+IOH2O
3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0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A.Ba(OH)2.8H2O与NHQ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D.H2与02的燃烧反应2、已知反应X+丫=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丫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化学能与电能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7热能7机械能7电能
缺点:
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
清洁、高效
电能
(电力)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
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
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
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
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囲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
4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岀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
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1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1干电池:
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
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
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3燃料电池:
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
KOH等)。
D)
B
CuCl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锌棒为
(填氧化”或还原”),该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填察到的现象为电极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5、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
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
A
4、用锌棒、石墨和
D
负极,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_反应
,观察到的现象为锌片溶解;石墨为
氧化"或还原”),该电极反应式为_Cu2++2e-=Cu,观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Zn+Cu2+=Zn2++Cu。
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D上有气泡逸出;
若A、
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
A)
D.A>B>C>D
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A>C>D>BB.A>C>B>DC.B>D>C>A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取正值)来表示。
(均
?
nFe
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
[练习]3、下图各装置中,溶液均为稀硫酸,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计算公式:
v(B)=
t
Ic(B)|=In(B)|①单位:
mol/(L•s)或mol/(L•min)V?
t
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
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
①温度:
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2催化剂:
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3浓度:
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4压强:
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5其它因素:
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一一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_
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
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
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
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动、等、定、变。
1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动:
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3等: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即v正=v逆工0。
4定:
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5变:
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VA(正方向)=%(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2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4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
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
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丰z)
期中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0-16H-1Cl-35.5C-12Si-28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8X2=16)
1.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D
A、
B、
C、
D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2.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lB.NaBrC.KCl
3.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6.具有下列条件的微粒中,其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C.原子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D.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同
7.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W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若XCOH)^为强碱,则YQH).也一定为强碱
B、若HXQ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a,则丫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丫2
D若丫的最咼正价为+m
8.某n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定是川A族元素B
C.一定是川B族元素D
则X的取咼正价一疋为+m
a,则原子序数为a+1的元素.可能是nA族元素.可能是川A或川B族元素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0X3=30)
9.参照反应Br+H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
叙述中正确的AB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盍SUE
肮*足
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10.对于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中再通入少量HBr,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HBr的转化率减小
11.高空大气中的0吸收紫外线后可变成臭氧
染物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NO发生反应:
断NO的作用是
A、中间产物B、氧化剂C、最终产物D催化剂
12.反应NHHS(固气)+H2S(气),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D
A其他条件不变时通入SQ气体B•移走所有NHHS固体C.压强不变时,充入HeD.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符合的是
2HBr(g)|
H2(g)+Br2(g),达到平衡后向其
CD
B.HBr的转化率不变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O3,O3可分解:
QtQ+O,Q又可和大气污
NO+0—NO+Q,NO+OHNO+O,从反应的全过程判D
C、最终产物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
C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
后,
后,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
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
和平衡态II
时浓度不相等
1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
B.反应开始到
C.反应开始到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2Z(g)
15.下列性质适合于分子晶体的是BC
A.熔点1070C,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
B.熔点10.31C,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CS、熔点112.8C,沸点444.6C
D.熔点97.81C,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
16.下图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X、
.1平衝态11
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
CD
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10s,Y的转化率为79.0%
X(g)+Y(g)=
0.158mol/(L
0.79mol/L
"3
TT■L■二二-JI“二■—・.
稀硫酸
Cn-ImEift
CuSOd
ZnCljSS铁片叢锌
jp
钾淀
螫证(含®武)
电解产胸
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
A、
B、
C、
D
18.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C
A.920kJB.557kJC.436kJ
B.557kJ
D.188kJ
三、填空题
19.(10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
请回答:
4种微粒:
;B:
2)写出A、B、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
—;C:
;D:
。
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
A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在10〜20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L-1?
min-1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
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
“=”或“V”),且C3.0mol?
L-1(填“〉”“=”或“V”)。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mol
mol?
L-1,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
V1(填“>”
反应(填“吸热”
(式:
间实验序号
1
10
20
30
40
50
60
1
800C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C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C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C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12分)某化学反应2A(g)〒=MB(g)+D(g)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下列四种不同条件下进
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
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20.
行,
执
八、、
21.
SiO2和水。
(2分)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已知室温下1g甲硅烷自燃放出44.6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2.(14分)A、B、C三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5,A、C同主族,B+核外有10个电子,贝y
(1)A、BC三种元素分另U是、、
(2)A、BC之间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任举三种)。
(3)用电子式表示B和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200mL
J
[b
1』
Id
23.
M沉积于
(16分)如下图装置中,b电极用金属M制成,a、c、d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金属b极,同时a、d电极上产生气泡。
试回答:
c极的电极反应式
(1)a
为_
⑵电解开始时,在B烧杯的中央,滴几滴淀粉溶液,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罩在c极上的试管中也收集到了气体,
此时c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⑶当d极上收集到44.8mL气体(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a极上放出了moL
气体,若b电极上沉积金属M的质量为0.432g,,则此金属的摩尔质量为O
⑷电解停止后加蒸馏水使A烧杯中的溶液体积仍为200mL,取这种溶液加入到25.0mL
0.100mol•L—1HCl溶液中,当加入31.25mL溶液时刚好沉淀完全。
试计算:
电解前A烧杯中MN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9.
(1)HONH3NH4+OH「
(2)Al3*+3NH+3H2O=AI(OH)3j+BNhT或Mg*+2NH+2H2O=Mg(OH)4+21\1『
20.
(1)0.013
(2)1.0使用催化剂(3)>>(4)吸热比较实验4与实验1,可看出升高温度,A的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吸热反
应。
21.
=SiO2(S)+H2O(I);△H=-1427.2kJ/mol
2ONa2QNa2SNazSONa2SONa2S2O(任选三种)
SiH4(g)+O2(g)
22.答案
(1)ONaS
(2)Na
r--1■-■
「11N:
:
'S*4;~人尸
23.
(1)阳;2I一2e=12
⑵c极附近的溶液首先变为蓝色40H——4e—=2HO+Of
(3)0.001;108g/mol
(4)0.1mol
L—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期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