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初设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96118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73.97KB
汾河初设报告.docx
《汾河初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汾河初设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汾河初设报告
1气象水文
1.1流域概况
1.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汾河项目区位于漯河市召陵区,召陵区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位于漯河市区京广铁路东,东与周口市商水县相邻,南接驻马店市上蔡、西平县,北边沙河傍境而过,辖九个乡镇街道办,总土地面积364.38km2,总人口49万人。
汾河流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自然坡降上游段较陡约1/3500,下游段较缓1/4600,海拔高程在58.3-50.1m之间,属平原洼地,北部局部为岗区,海拔86m。
1.1.2河流水系
汾河在召陵区中部穿境而过,全长120.8km,总流域面积1598km2,属于汾泉河水系,南与洪汝河水系毗邻,北边为沙颍河水系。
汾河发源于漯河市召陵区翟庄乡柳庄村,流经召陵区区翟庄、姬石、召陵、邓襄、万金、青年等6乡镇,长28.5Km,流域面积210Km2,主要支流有幸福河、汾河支流、西白马沟。
其中幸福河在青年乡朱庄西(桩号0+800)汇入汾河,流域面积15km2,流量10m3/s,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210km2;汾河支流位于汾河本干北部,主要排泄姬石、召陵、老窝、青年等乡镇农田涝水,其长度19.5km,在青年乡朱庄(桩号1+200)汇入汾河,流域面积73km2,设计流量40m3/s,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95km2;西白马沟位于我召陵区中南部,主要排泄万金、青年两乡镇大部涝水,长10.5km,在青年乡河崔(桩号4+900)汇入汾河,流域面积31km2,流量Q=25m3/s,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22km2。
图2-1召陵区汾河流域水系图
1.2河道概况
汾河在1972年按五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了疏浚,设计流量为150m3/s。
汾河现有河道长28.5Km,桥梁25座,涵闸1座,下游有7Km长(桩号0+000~7+000)堤防,高2.2-2.5m,顶宽2.5-3m,内外坡比1:
2。
现经运行二十多年,河道连年淤积,过水断面减小,无法保证区域内涝水及时排出,造成流域内涝灾现象十分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8-2005年出现年均13.5万亩涝灾现象,2000年近5.5万亩耕地绝收。
幸福河退水闸建成后发挥极大作用,但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启闭机无法启闭,启闭机梁、闸门、消力段损坏已无法正常使用。
原配套桥梁,年久失修,损毁较重,又加上耕作机械越来越多,桥梁近几年损毁更加严重,已有5处桥梁进行了重建,11座桥梁已无维修价值,其余9座需整修或重建,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及生活需要。
1.3气象、水文特征
1.3.1气候特征
汾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年极端最高气温43.1℃,年极端最低气温-15℃;年平均日照2291小时,无霜期220天。
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为1120毫米。
多年平均干旱指数1.35,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663.5mm。
冬季受北方大陆气候不断南侵多偏北风,夏季副高压北上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8m/s,平均值3月份最大为3.3m/s,8月份最小为2.2m/s,瞬间最大风速为25m/s,一般风速不超过3.4m/s。
1.3.2暴雨特征
汾河流域冷暖气团交替非常频繁。
当夏季风的暖气流登陆北上,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形成锋面雨。
降水范围大,常常形成沿锋而产生大范围的呈带状分布的降水区域。
随着锋面平均位置的季节移动,降水带的位置也移动。
汾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灾害性天气较多,经常发生春旱秋涝,旱涝交替的现象。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02.7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9月份)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2.2%,3-5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21.1%,10月至次年2月为年降水量的16.7%。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据1952—1986年水质料统计,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3.78倍。
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很少。
1.3.3洪水特性
汾河是召陵区的主要排涝河道,处于召陵区低洼易涝区,由于汾河防涝标准低,在汛期经常处于高水位,排涝河道入汾河时受汾河河水顶托,不仅内涝积水难以排入汾河,而且极易受汾河洪水倒灌,造成更加严重的洪涝灾害。
根据1995年至2005年11年统计资料显示,该区几乎年年受灾,其中受灾面积在15万亩以上的灾害5次,其它年份受灾面积最少的也有3.3万亩。
1.4设计流量
1.4.1设计流量
2.4.1.1设计面雨量
依据河南省水文局1973年编制的《河南省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以下简称《图集》),按汾河流域所在位置,查取流域中心24h点雨量均值及变差系数Cv值,取Cs=3.5Cv,利用《图集》中给出公式计算设计点雨量,并且流域面积小于1000km2的设计面雨量可用点雨量代替。
故设计面雨量成果见表2.4-1。
表2.4-1设计面雨量表
河名
历时(h)
参数
不同频率(%)设计面雨量
Cv
Cs/Cv
2
5
10
20
汾河
24
103
0.48
3.5
242
201
169
136
2.4.1.2设计洪峰流量
汾河流域较小,召陵区水系无实测水文资料,故本次规划采用平原区排水模数公式进行洪水分析。
(2-1)
式中:
Q—设计洪峰,m3/s;
K—峰量系数,取0.035;
F—汇水面积,km2;(在1/50000地形图上量取)
R—设计净雨(mm),由《图集》,河南省平原区降雨径流关系P+Pa~R曲线图查得,Pa为设计前期影响雨量,50年一遇以上暴雨Pa=Imax,5~20年一遇Pa=2/3Imax,各水文分区最大初损值Imax,见《图集》。
R值见表2.4-2;
a—综合折减系数。
表2.4-2设计净雨深R表
频率(%)
2
5
10
20
设计净雨R(mm)
下垫面条件对汇排水有不同的滞蓄作用,洪水标准越高,洪峰消减越明显,经分析,选用综合折减系数见表2.4-3。
表2.4-3综合折减系数表
重现期(年)
5
10
20
50
综合折减系数a
1.00
0.9
0.8
0.7
本次汾河治理河道主要支流有三条:
西白马沟、汾支、幸福河。
西白马沟支流入汾河口处桩号为:
4+900,流域面积31km2,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22km2;汾支入汾河口处桩号为1+200,流域面积73km2,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95km2;幸福河支流入汾河口处桩号为0+800,流域面积15km2,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210km2。
其他桩号及汇流面积、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4-4。
表2.4-4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河流控制断面
桩号
汇流面积
(km2)
不同重现期(年)设计洪峰流量(m3/s)
20
10
5
公路桥
21+200
27.5
皇甫店
17+300
43.3
荒庄
12+400
63.1
西白马沟入汾河口处
4+900
122
汾支入汾河口处
1+200
195
幸福河排涝闸处
0+800
210
1.5施工期设计流量
施工期设计洪水的推求采用水文比拟法,修正移置附近水文相似区域的水文特征值。
其中:
;
,
——设计流域的非汛期和汛期的洪峰流量,m3/s;
,
——参政流域的非汛期和汛期的洪峰流量,m3/s;
K——修正系数。
周庄水文站位于颍河支流汾河下游周庄境内,集水面积1320km2,径流资料齐全,与研究区域相距较近,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文气象条件及汇流条件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此,选取周庄水文站作为参证站,进行施工期设计洪水的计算。
汾河河道治理工程工期为8个月,从2009年9月份至次年4月份,河道主槽疏浚工程工期为3个月,根据工程特性,选定工程施工期中流量较枯的11~2月份为计算期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利用周庄水文站计算期内最大径流量作为选取样本(详见表2.5-1),进行频率分析计算,设计流量成果表详见表2.5-2。
表2.5-1周庄水文站计算期内最大径流量表
年度
最大枯期
流量(m3/s)
年度
最大枯期
流量(m3/s)
年度
最大枯期
流量(m3/s)
1979-1980
11.7
1987-1988
3.5
2000-2001
13.9
1980-1981
23.6
1988-1989
26.4
2001-2002
12.9
1981-1982
3.8
1989-1990
30.6
2002-2003
40.8
1982-1983
5.38
1990-1991
55
2003-2004
76
1983-1984
12.6
1991-1992
8.9
2004-2005
74.5
1984-1985
13.5
1992-1993
0
2005-2006
29.3
1985-1986
58
1993-1994
0
2006-2007
15.6
1986-1987
99.7
1994-1995
14.6
表2.5-2周庄水文站计算期设计流量成果表
参数
不同重现期洪峰流量(m3/s)
Q
Cv
Cs/Cv
20年
10年
5年
3年
表2.5-3汾河口施工期设计洪水
河流控制断面
桩号
汇流面积
(km2)
不同重现期(年)设计洪峰流量(m3/s)
20
10
5
公路桥
21+200
27.5
皇甫店
17+300
43.3
荒庄
12+400
63.1
西白马沟入汾河口处
4+900
122
汾支入汾河口处
1+200
195
幸福河排涝闸处
0+800
210
2工程任务与规模
2.1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工程现状
汾河在1972年进行过治理,经过近四十多年的运行,河道严重淤积,过流断面明显减小。
汾河全长28.5km,仅下游0+000~7+000有7km长堤防,堤防高在2.2~2.5m之间,顶宽2.5~3m,内外坡约为1:
2。
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现有涵闸桥梁大多年久失修,缺乏管理,已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2.1.2存在问题
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年久失修、不配套、洪涝灾害时常发生,因此召陵区迫切希望以防洪保安为主要目标,彻底根治汾河。
2.2工程任务
针对汾河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是河道疏浚;二是改建、新建涵闸。
因此本次汾河治理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1)28.0km长河道疏浚及扩挖工程(桩号0+000~28+000);
(2)改建涵闸1座(幸福河排涝闸),新建涵闸两座(汾支闸、西白马沟闸);(3)8座桥梁重建,1座桥梁维修等。
2.3工程规模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汾河防洪工程现状,依据保护的对象的重要性及经济发展趋势,确定汾河有堤防段(桩号0+000~7+000)治理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5年一遇除涝标准;无堤防段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治理(桩号7+000~28+000)。
3工程设计
3.1工程等别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汾河堤防等别为4等,建筑物级别为4级,临时工程为5级。
3.2设计依据
3.2.1主要规程规范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3.2.2有关文件和资料
《召陵区汾河近期治理建设规划报告》召陵区水利局2008.8。
3.3设计原则
结合实际,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关系、集中力量、确保重点、技术可行、效益突出等等。
3.4工程设计
3.4.1河道工程设计
河道工程设计主要包括28.0km长河道疏浚及扩挖工程(桩号0+000~28+000)。
2.4.1.1河道水面线推求
(1)水面线计算
河道水位的推算,采用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能量方程为理论基础,基本方程为:
式中:
Z2、Z1—上下游断面水位;
—上、下游断面的流速水头;
hf、hj—上、下游断面的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
(2)起始水位确定
汾河为汾泉河的上游段,水面线的推求应采用下游某控制河段水位向上推求。
一九七二年河南省周口、许昌、驻马店共同编制了泉河干支流扩大初步设计书,并以此为依据对河道进行了治理。
但该次治理后运行至今已近40年,其间未进行系统的整治,目前河道淤积严重,按七二年设计资料作为水面线推求的控制数据是不合理的。
本次工程治理范围为召陵区汾河全段,因此,选取召陵区汾河出口处以下800m处较顺直的河段,采用实测断面,用恒定均匀流公式计算其水位,作为水面线推算的起始水位。
计算公式为:
Q=ACR1/2I1/2
式中:
Q——流量;
A——断面面积;
C——谢才系数,R1/6/n;
n——糙率,根据《水力学》下册中相应河槽类型及情况查得,选取主河槽糙率n=0.028。
I——水力坡度,I=1/3500;
(3)水面线推算成果
采用按照5.4.1.3节拟定的疏浚断面推求水面线,运用水面线基本方程式,并将河道划分为适宜计算河段后,即可从出口处下游800m(桩号-0+800)处开始,由下游向上游逐段推算。
水面线推算采用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水面线推算程序进行。
根据上述计算标准及设计原理推求出汾河该段设计水位,详见表5.4-1。
由表中数据对比可知,清淤后河道出口处不会由于壅高水位影响两岸。
表5.4-1水面线计算成果表
桩号
(m)
5年一遇流量(m3/s)
20年一遇流量(m3/s)
设计河底高程
(m)
底宽
(m)
边坡
比降
复式断面下部深(m)
平台宽
(m)
清淤后5年一遇水位
(m)
清淤后20年一遇水位
(m)
0+000
45.26
37
2
1/3000
3.5
4
0+200
45.33
37
2
1/3000
3.5
4
0+400
45.39
37
2
1/3000
3.5
4
0+600
45.46
37
2
1/3000
3.5
4
0+800
45.53
35
2
1/3000
3.5
5
1+000
45.59
35
2
1/3000
3.5
5
1+200
45.66
25
2
1/3000
3.5
5
1+400
45.73
25
2
1/3000
3.5
5
1+600
45.79
25
2
1/3000
3.5
5
1+800
45.86
25
2
1/3000
3.5
5
2+000
45.93
25
2
1/3000
3.5
5
2+200
45.99
25
2
1/3000
3.5
5
2+400
46.06
25
2
1/3000
3.5
5
2+600
46.13
25
2
1/3000
3.5
5
2+800
46.19
25
2
1/3000
3.5
5
3+000
46.26
25
2
1/3000
3.5
5
3+200
46.33
25
2
1/3000
3.5
5
3+400
46.39
25
2
1/3000
3.5
5
3+600
46.46
25
2
1/3000
3.5
5
3+800
46.53
25
2
1/3000
3.5
5
4+000
46.59
25
2
1/3000
3.5
5
4+200
46.66
25
2
1/3000
3.5
5
4+400
46.73
25
2
1/3000
3.5
5
4+600
46.79
25
2
1/3000
3.5
5
4+800
46.86
25
2
1/3000
3.5
5
5+000
46.93
15
2
1/3000
4.16
/
5+200
46.99
15
2
1/3000
4.16
/
5+400
47.06
15
2
1/3000
4.16
/
5+600
47.13
15
2
1/3000
4.16
/
5+800
47.19
15
2
1/3000
4.16
/
6+000
47.26
15
2
1/3000
4.16
/
6+200
47.33
15
2
1/3000
4.16
/
6+400
47.39
15
2
1/3000
4.16
/
6+600
47.46
15
2
1/3000
4.16
/
6+800
47.53
15
2
1/3000
4.16
/
7+000
47.59
15
2
1/3000
4.16
/
7+200
47.66
15
2
1/3000
4.16
/
7+400
47.73
15
2
1/3000
4.16
/
7+600
47.79
15
2
1/3000
4.16
/
7+800
47.86
15
2
1/3000
4.16
/
8+000
47.93
15
2
1/3000
4.16
/
8+200
47.99
15
2
1/3000
4.16
/
8+400
48.06
15
2
1/3000
4.16
/
8+600
48.13
15
2
1/3000
4.16
/
8+800
48.19
15
2
1/3000
4.16
/
9+000
48.26
15
2
1/3000
4.16
/
9+200
48.33
15
2
1/3000
4.16
/
9+400
48.39
15
2
1/3000
4.16
/
9+600
48.46
15
2
1/3000
4.16
/
9+800
48.53
15
2
1/3000
4.16
/
10+000
48.59
15
2
1/3000
4.16
/
10+200
48.66
15
2
1/3000
4.16
/
10+400
48.73
15
2
1/3000
4.16
/
10+600
48.79
15
2
1/3000
4.16
/
10+800
48.86
15
2
1/3000
4.16
/
11+000
48.93
15
2
1/3000
4.16
/
11+200
48.99
15
2
1/3000
4.16
/
11+400
49.06
15
2
1/3000
4.16
/
11+600
49.13
15
2
1/3000
4.16
/
11+800
49.19
15
2
1/3000
4.16
/
12+000
49.26
15
2
1/3000
4.16
/
12+200
49.33
15
2
1/3000
4.16
/
12+400
49.39
12
2
1/3000
3.76
/
12+600
49.46
12
2
1/3000
3.76
/
12+800
49.53
12
2
1/3000
3.76
/
13+000
49.59
12
2
1/3000
3.76
/
13+200
49.66
12
2
1/3000
3.76
/
13+400
49.73
12
2
1/3000
3.76
/
13+600
49.79
12
2
1/3000
3.76
/
13+800
49.86
12
2
1/3000
3.76
/
14+000
49.93
12
2
1/3000
3.76
/
14+200
49.99
12
2
1/3000
3.76
/
14+400
50.06
12
2
1/3000
3.76
/
14+600
50.13
12
2
1/3000
3.76
/
14+800
50.19
12
2
1/3000
3.76
/
15+000
50.26
12
2
1/3000
3.76
/
15+200
50.33
12
2
1/3000
3.76
/
15+400
50.39
12
2
1/3000
3.76
/
15+600
50.46
12
2
1/3000
3.76
/
15+800
50.53
12
2
1/3000
3.76
/
16+000
50.59
12
2
1/3000
3.76
/
16+200
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汾河初设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