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高考五套真题训练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95396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9.13KB
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高考五套真题训练含答案.docx
《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高考五套真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高考五套真题训练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高考五套真题训练含答案
2016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
“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
“何谓也?
”管子对曰:
“公贵买其鹿。
”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
“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
“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
“楚可下矣。
”公曰:
“奈何?
”管子对曰:
“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桓公曰:
“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
“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
“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
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
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
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
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
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畋而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4分)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分)
【答案】
9.C
10.B
11.D
12.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答案示例】桓公:
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
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14.答题角度参考:
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解析】
9.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平时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C项,可联系上句“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判断此处的“赋”应为“征税”。
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
本题可利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A项,之,均为“到”;B项,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语气助词,加强语气;C项,果,均为“果然”;D项,以,二者均为介词,用。
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例如本题选项D“其使”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燕、代、秦的使者”。
所以选D。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本题中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将“其使”的意思翻译准确。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释、畋、二敌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例如本题重点的词语应将释、畋、二敌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从齐桓公与管子的对话内容来看,齐桓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了他善于采纳和吸取别人的意见,由此可联想到从谏如流或虚心纳谏。
管子在文中的分析独具眼光,具有远见的卓识,故可联想到“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衡山之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最终丢失了整个国家,由此可联想到“鼠目寸光”或“目光短浅”。
14.试题分析:
既然回答故事对考生的人生启示,显然要先理解故事内容,并领悟故事蕴含的人生道理,然后从管子制定策略的角度和楚王与衡山君的角度,联系现实生活来组织答案。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出管子在本文中采用了哪些谋略,例如,在经济、金融、粮食等方面的手段;燕、代、秦、赵等国的团结一心等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桓公向管仲问道:
“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
(如果)派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
“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
”桓公说:
“这怎么讲?
”管仲回答说:
“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鹿。
”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
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
派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
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
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
“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
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
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
”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
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
“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
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
”
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
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卖)活鹿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钱币。
管仲说:
“楚国可以攻克了。
”桓公说:
“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
“楚国贮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
”桓公说:
“好。
”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国互通使节。
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
但是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
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
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
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您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
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
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
(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
”桓公说:
“好。
”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
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
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
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
“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
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
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
齐国使用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
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
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
(衡山国或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
2016年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
(18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
“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
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
称为“羊岱”,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常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
“羊祜岂鸩人者?
”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
“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
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博学能属文
(2)枯独安其室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皆计所侵,送绢尝之()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名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枯女夫尝劝枯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
做大臣应当□□□□。
(2分)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4分)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
(4)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1)撰写
(2)安守
17.
(1)A
(2)C
18.C
19.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中要献那些诡诈的计策的.他就给人喝好酒,使献计者醉不能言。
20.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不树私背公。
21.有眼见,识大局;深得军心;以德服人,做人光明磊落;真诚待人,宽容大量。
【解析】
16.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撰写、创作”;
(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守”。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l)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
(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C正确。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A项译为才;“乃”字是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
B项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
C项“所”,译为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D项译为就;已经。
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需要抓住的关键词有:
“克”译为约定,“为”译为做,“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定语后置句,“辄”译为就。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吴人”;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内容,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结合“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此意”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
考查二、三两节的内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
根据不同的事迹,抓住关键内容分析人物品质。
“安边垦田”,“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可见他有眼光,有胆识,有谋略;“徐胤当门”根据徐胤说的那番话,可知他深得人心;“邓香归降”根据他从不偷袭,“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可知,他做人光明正大,以德服人;“陆抗服药”根据文意“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可知,他能够真诚待人,宽宏大量.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勿斋记(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
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
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
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
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
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
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
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
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
“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
传授道统。
②刍荛:
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
(2分)
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
(2分)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狂夫”借指藤君,表达谦逊之意。
B.“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
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
(用自己的话作答。
)(4分)
【答案】
22.世人学习圣人之道,把圣人看得太高,因而距离圣人之道很远。
23.D
24.藤君好学,有志于“四勿”;他厌恶高远玄虚的旧习,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和中庸之德。
25.C
26.要务实,脚踏实地做学问,不能追求高远玄虚之说
【解析】
2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
第一段的意思是“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依据意思概括即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有误,文章第二段说“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
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可见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题的区域在第三段。
考生可以找到“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学.科网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
A项,“‘狂夫’借指藤君”错,“狂夫”应指自己;B项“表达感激之情”有误;D项,“感到庆幸”有误。
考点:
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试题分析:
第二段借用孔子和颜渊的例子来说明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由此说明自己的修身之道,即要务实,要脚踏实地;第三段借对腾君的分析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古今能称得上圣人的没有比孔子伟大的,聪明睿智没有超过颜渊的。
等到颜渊向孔子询问仁的时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给他解答,这正是圣贤之人传授道统的秘诀,为什么独独说“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那些看、听、说、动的事,是耳目口体的功能,是否符合礼教,需要内心的智慧去衡量,“勿”是学习人情事理基本常识的最基本要求,难道夫子不能说玄妙高远的话?
还是颜渊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远的志向?
他们用来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日常之所擅长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识,他们很少有比不上颜渊的,由此可以知道了。
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
腾君向来喜好学习,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给自己的书斋命名。
因此称为“勿斋”。
初次在太史所见面。
士大夫初遇的时候,都自有礼节,不会轻易有所请求之事,为什么拿“勿斋”来请我给它做记呢?
我不了解这个人,又为什么轻易为他执笔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
或者是他内心久已厌恶那些高远玄虚的旧习,茫茫然就好比捉风一样,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吗?
“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勿斋有啊!
“(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语,圣人也会选择性的听取”,我也被听取了啊!
2016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
“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
”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 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语文 文言文 高考 五套真题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