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95315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0.49KB
课题报告.docx
《课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报告
农村初中作业减负策略研究
结项报告
镇平县侯集二初中语文课题组
【摘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由来已久,但最终收效甚微。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目前农村初中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依然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肩上背负的作业负担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解决。
本文就是站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作业现状作了冷静的思考,指出当前必须摆正作业的位置,切实杜绝作业的功利化倾向,并且从提高课堂效率、分层作业、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呼吁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语文作业;高效;分层;多样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
新课标的出台吹响了课程改革的号角。
在语文课标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其基本精神是:
语文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的实施,必然会产生新的语文教学策略,语文教学改革必将掀起新的高潮。
这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语文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新课改为中学语文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改革语文作业,更是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的体现。
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语文作业改革研究正是基于此而展开。
3、改变农村学生作业现状的需要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孔子)。
有读书学习,就必然有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而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仅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贯彻于作业训练等各项学习活动中。
当前农村学生作业一方面是过多过滥,学生忙于应付。
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大量的作业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因为数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而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有效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
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1】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语文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提高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课题组语文教师能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针对性,对师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试图通过课题的研究,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农村初中语文作业减负策略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策略,探讨出怎样进行语文作业减负,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七、八、九年级各班。
将各班以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参照,与实施后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进行对比,组织实施如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课题实施启动以前:
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分析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校各班作业布置完成现状,了解学生对作业不同的意见,并分析原因,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作业布置的方式;通过调查对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教育实验法
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
确定参加实验的骨干教师所任教的班级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照班。
在实验的过程中积累数据,在实验前测试成绩和统计课后作业时间,作为实验的起点,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中期测试,不断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的效果,并不断改进。
最后实验班和对比班比较的内容包括:
学习成绩、课后作业量(时间)、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实验班学生由于课后作业少而开展各种兴趣小组、个性特长发展的情况。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时间:
自2009年11月至2009月12月。
(2)主要活动。
①组建“语文作业减负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组。
②搜及作业设计的相关资料,借鉴有关研究成果作为经验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学习教育学相关理论。
③共同确定研究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④上报,经专家评审通过,被批准为课题,并予以实施。
2、实施阶段。
(1)时间:
2010年1月日至2010年10月。
(2)重要活动:
①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使课题组成员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设计编制调查问卷,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
共设计三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家长、学生调查问卷。
学生的问卷,从学生的作业量、学生对作业的体验及态度上设计。
家长问卷侧重于课业负担、孩子对作业的喜爱程度上设计。
教师问卷侧重于教师设计作业的形式、内容,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效率上设计。
③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
④提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
⑤定期召开分析、总结,问题研讨会。
⑥设计编制调查问卷,验证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
时间:
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
(1)搜集整理研究成果,形成了优秀论文集、优秀案例集。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3)提出结题申请,撰写结题报告。
四、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分析语文作业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论述:
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练习的能力。
要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在不同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富于思考性和启发性,要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题组教师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标》及有关书籍资料后,认为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用语文”的能力,而不是“讲语文”。
“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就是“讲语文”,而读得懂,写得出,就是“用语文”。
从实际生活对人们语文能力的要求着眼去设计作业,题型就有了广阔的天地,思路就更开阔了。
2、开放性: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
②、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
③、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
④、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
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既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
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
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更多地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
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4、整合性:
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素养提高,必须通过各学科学习训练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来实现。
应在重视各学科学习训练的独特作用的同时,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结,形成合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应加强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在训练中体现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5、人文性:
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
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所以,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
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为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我们课题组所有的老师都认为:
语文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便,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最终以让每个同学获得实能创新的成就感为目的,以让每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为前提。
因此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结合本校初中部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应坚持的七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引导作业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实际的拓展以及与社会生活、学科前沿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渗透,使学生作业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二、主体性原则:
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情感,引导进行深入探索。
三、主题性原则:
强调开放但绝非漫无边际,要求开放必须要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设计,必须重视学生已有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经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开发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每一次作业都能够发挥其教育意义。
四、整合性原则:
作业设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整合,同时学科间的整合更能使各学科的资源有效利用,使学生在各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实践性原则:
强调积极变革单纯的书面性作业形式,倡导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搜集、调查等新的作业方式。
鼓励学生以实物、图片、调查统计表、实验报告等各种形式完成作业,展示成果。
六、合作性原则:
努力改变仅凭个人之力的定势,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七、成功性原则:
努力把每一次作业变成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作业成为展示学生的成果、感受自己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的现状分析
为了增强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对初中学生语文作业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我校3个年级的200多名初中学生的有关“语文作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同时对全体语文老师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问。
两份问卷我们课题组教师都欣喜地看到了,100%全体语文教师都愿意积极投入到课改的行列中,学生也是以向上严谨的心态来迎接语文新教材的到来。
当然,在承认课堂教学已产生较大变化、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承认:
接受性学习方式还十分顽固的存在。
在座谈访问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当然我们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
再来仔细看看问卷情况吧。
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仅占我们总人数的16%,基本能独立的也只有38%,而基本不能独立完成的和完全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高达25%和21%。
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太强。
从教师角度来看:
首先,90%以上的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方面以书面的为主,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不过是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而已。
作业沦为了考试的“演练”工具,成了挣高分的手段,钻进了“死学”“硬背”、“死记”的死胡同。
其次作业设计没有做到分人、分层,批改作业更是按造统一的参考答案来评价学生。
作业的内容是统一的、格式要求是统一的、完成时间是统一的、完成形式是统一的。
教师不顾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而布置完全相同的作业,实际的效果只不过是省下了一点看作业的时间,而作业的实际意义却被教师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另外我们还感受到长期以来,作业就只在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以“四点两线”的方式存在。
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只有进行作业改革,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
所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感到课题组教师必须加强理念的学习,改变教学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初中语文作业的意义,并赋于它新的价值。
由此总结: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作业形式单一。
很多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只局限于当天所学的知识,要么做配套的作业,要么让学生做一些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的语文练习资料,很少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广度和深度,难发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作业量过多,质量偏低。
有些语文教师担心布置作业少,影响语文成绩,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既累又烦。
3、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
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作业很难完成,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
4、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
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叫学生预习一下新课,预习什么不作交待;有时为了省力,也有教师很随意地说一句,把《语文练习册》做好;或抄一下词语、生字。
5、作业答案唯一。
答案过分标准,学生只好死记硬背。
题型单一、思路狭窄、答案求同、批阅机械等,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突出表现在产出与投入比率低,“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调,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课题组成员针对以上问题,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
形成农村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既有具体的政策法规、实施过程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还有农村环境的原因,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从学校的角度在教师、学生、家长方面作分析,找出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有
1、来自教师的因素。
首先,传统的质量观。
应试教育阴影作祟,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考了高分就是质量好,有教师则认为要想考高分,就得反复练习,因此,过分强调“熟能生巧”,让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中,成了写作业的“机器”。
其次,传统的师德。
有老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有的教师甚至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或“秘密武器”。
最后,自身素质不高。
农村初中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教学围绕考试要求转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自己去练,正所谓“以勤补拙”,“课内损失课外补”等。
2、来自家长的因素。
“望子成龙心切,期望过高”。
我们对50名学生家长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都希望子女有出息,走出农村;有的家长自己考大学的愿望没有实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无形中为学生增添压力,加重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
3、来自学生的因素。
大多数学生认为作业多且不会做,主要原因是上课听不进去,对老师教的内容不感兴趣,自己也管不住自己,造成不会做作业,不想做作业,自然考试成绩差,自己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又怕回家被父母责备,也就造成学生不自信,丧失进取心,在课堂上胡思乱想,造成心理负担较重,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语文作业减负策略分析
1.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泛题海,学生荡轻舟
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校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思想陈旧、教法单一、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
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法,他们出于一种良好的主观愿望而废寝忘食地工作,教学上出现了“三多”的现象,即“讲得多、作业多、考试多”,而这是一种偏向于“背书”的教学法,机械的记忆和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
师生们加班加点,取消了节假日,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生甚至变得沉闷、厌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
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难以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
他指出,要更完善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改革目前存在的陈旧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便成了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改革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现代课堂教学”的研讨蓬勃开展。
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我们课题组改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大纲,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统一思想,认为学习也是一种劳动,要学到真正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所谓的“过重”课业负担,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本来可以不用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如果我们把学习一定量的知识应当用的时间和精力设为一个常数N,而由于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不同,有的只消耗了N,而有的消耗了N+x,有的消耗了N+x+y,有的消耗了N+x+y+z甚至更多,那么,这x、y、z就应该是我们所说的过重的课业负担。
如过多的讲课、补课,过多的作业、练习,过多的考试、资料等,以至消耗了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样,把一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设为M,在相同的时间内,有的只完成了M,而有的完成了M+a,有的完成了M+a+b,有的完成了M+a+b+c,甚至更多,a.b.c就是超额完成的任务,不仅把原本应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就在课堂上解决,甚至课外应掌握的也完成,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
因此课题组成员以“课下一日功,课上一分钟”严格要求自己,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丰富课堂,进一步拓展延伸,形成“教师泛题海,学生荡轻舟”的局面。
操作步骤 :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成因。
(2)通过有关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对“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方案。
(3)具体实施:
课题组成员轮流上公开课,全员听课、评课,总结,随时调控。
1、前期调查。
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语文教学的能力、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和原因,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我们进行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期调查。
调查采用记名和无记名问卷式调查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内容:
1、你喜欢参加什么样的语文活动?
2、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你认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4、你所在班级的语文课堂气氛怎么样?
调查对象:
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
下表显示的是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
问卷内容
学生回答
很喜欢(好)
喜欢
(还可以)
不喜欢(不好)
讨厌(很不好)
你喜欢语文课吗
7.1%
21.7%
58.4%
2.8%
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5.8%
30.9%
50.2%
3.1%
你对自己的语文成绩满意吗
10.3%
33.7%
52.5%
3.5%
你们班的语文课堂气氛好吗
11.5%
15.1%
69.4%
4.0%
你渴望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吗
33.7%
45.3%
17.2%
3.8%
2.实施措施
素质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
这就要求学生有多方面的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事倍功半,加大课堂容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运用电化教学实验表明,使人识别同一信息,用语言描述需要2.8秒,用线条图要1.5秒,用黑白照片需要1.2秒,直接看实物需要0.7秒,可见在教学中选用实物模型、计算机、录象、幻灯、投影等多种媒体,比语言描述可节省1/2至3/4的时间。
电教手段的运用无形中就加大了一堂课的容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既没有大量书籍的阅读,又无电脑上网查阅有关知识,小学阶段阅读量极少,知识面极为狭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下深钻细研,搜集有效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大课堂容量,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
(2)教师需要强化训练意识。
教师首先要做到讲练结合。
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当堂消化知识。
教师应把讲解的过程看成训练的过程,通过以训带讲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训练的目的。
其次,教师把教材看作是训练的素材,学生消化理解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在难度适宜地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发挥,如在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设置“寻找名人足迹”的活动,当你发现,有人在百草园的树干上荡秋千,折路边的花木,草地上乱丢垃圾,面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说?
并代拟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把教材看作是说话训练素材的一种表现。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当堂消化。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应给足学生自学时间。
如在课文的讲解告一段落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针对自己吸收知识的薄弱点进行自学,教师再难度适宜的进行点拨,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四,教师应做到学习方法的总结。
在课时结束时,师生对这节课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