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创新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docx
- 文档编号:27952173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36KB
科技教育创新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docx
《科技教育创新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教育创新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教育创新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
科技、教育、创新:
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
科技、教育、创新:
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
近年来,印度已成为美国各种事关竞争、创新的报告中言必提及的国家——
印度靠什么在国际竞争中立足?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作为“金砖四国”(BRICs,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之一的印度在2006至2007年度名列第43位,超过了中国(第54位)、俄罗斯(第62位)和巴西(第66位),特别是在创新指数和外国技术应用指数方面得分一直较高。
印度在科技、教育和创新方面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技术创新有准备外包业务成机遇
外包业务是改变印度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竞争国际外包业务时,印度经常处于领先地位,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基础条件,如拥有大量高素质的、讲英语的人力资源,以及强调在有效保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在信息技术方面尤为如此。
事实上,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印度政府有计划的发展策略。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印度计算机软件业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强劲增长。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印度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生产国,被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
印度的技术创新和外包业务并不局限于软件领域。
在医学领域,印度由于拥有诸多训练有素的医学专业人员和充足的技术基础设施,已逐渐成为全球临床试验的理想之地。
化学工业的发展已使印度完成了从化学制品的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的转变。
国际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寻找高质低价的汽车零配件来源,这给印度带来巨大的实惠。
印度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人力资源所具备的工程能力和技术技能。
科技创新靠人才大学企业齐培养
技术创新和业务外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培养。
印度的高等教育和技术教育为此作出了贡献。
印度的大学已从独立之初的20所发展到当前的369所,学院从500所发展到18064所。
在2006至2007学年度,印度共有1102.8万名学生就读于这些大学和学院。
《印度教育年度报告:
2006-2007》将主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类学院,如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都划归“技术教育”部分,并在国家层面设立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印度技术教育的发展,推进和协调技术员、工程师、技术专家等层次的教育。
重视各种创新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人才库之一。
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行业协会的调查,在1996至1997年度,印度软件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到2000年,此类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34万人。
印度目前每年约有7.3万名大学毕业生成为软件技术人员。
印度政府采取大量措施加速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强中央政府对专业技术院校的支持。
现在,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印度理工学院从5所增加到7所。
印度还将以往的17所地区工程学院升格为国立技术学院,获得相当于大学的地位,其经费全部来自中央政府。
此外,印度计划以印度理工学院为样板在全国所有邦设立印度信息技术学院,专门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
目前班加罗尔等地的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已经建成。
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其他各类专业学院在印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积极发挥正规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作用外,印度还大力鼓励著名企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公司实施非正规教育。
例如,以生产教育软件为主的印度全国信息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现已在印度和其他20个国家设立了800个教育中心,每年培训15万名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印度阿普特克计算机教育公司也在印度和其他30个国家设有1500个教育中心。
高教质量作基础科研教学均投入
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的经费预算分为一般规划预算和非规划预算,其中规划预算的拨款分为五大类,即一般发展、增强入学和平等、促进相关教育、促进质量与优异以及加强研究。
在2006至2007年度,“促进质量与优异”类获得的经费金额为14.89亿卢比,占全部拨款经费的11.73%,“加强研究”类获得的经费金额为10.97亿卢比,占全部拨款经费的8.64%。
中央经费的分类拨款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印度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研究。
例如在“加强研究”方面,分别设有“专项资助计划”、“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施计划”、“加强科学和技术基础设施计划”、“主修和副修研究项目”、“大学和学院仪器维持设备计划”、“跨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奖计划”和各类奖学金计划。
其中,“专项资助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有潜力的大学科系在各类学科中进行优质教学和研究;使研究项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并成为优质教学的催化剂;培养和造就紧缺人才领域内的高质量人力资源,等等。
到2006年止,印度已有隶属人文社会科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等学科的477个科系获得大学拨款委员会的经费资助。
扭转人才“净出口”创设环境迎“海归” 印度曾经被称作人才外流的“净出口国”。
在美国发放的特殊技术人才签证中,将近一半发给了印度科技人员,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国都计划大量吸引印度信息技术人员前往工作。
随着印度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其自身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吸引海外技术人员回国创业成了印度发展的重要举措。
越来越多留学海外的印度人希望回国发展,其中既有工程师兼高技术企业家,也有曾在信息技术服务业兴盛期立足美国、尔后返回印度寻求更大发展的年轻程序员,还有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层高技术专业人士。
吸引印度海外人员回国的重要原因是经济的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在印度的大量存在。
微软、英特尔等高科技跨国公司旗下的“印度研发中心”成为印度专业人士回国的重要渠道。
这些人不愿牺牲美国的工作环境,但又渴望获得置身印度带来的好处,很多回国人员都“带着商业计划而来,准备开发软件、生物科技、纳米科技领域的产品”。
印度正在迅速成为亚洲的创新中心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其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印度的《版权法》被称为“世界上最严厉的版权法”之一。
最近,印度又制定了和国际惯例接轨的《新专利法》。
同时,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启动了一项名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计划,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推动大学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
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印度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实验室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申报专利。
仅2004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印度机构就有近800家。
一位从海外回国的印度技术工程师说:
“我想几年前我得留在美国,因为那是技术创新之地。
然而现在印度成了技术创新之地,所以我回到了这里。
”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美国感到其“创新领袖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美国竞争法》以教育创新回应挑战
200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为有意义地促进一流的技术、教育与科学创造机会法》(AmericaCreatingOpportunitiestoMeaningfullyPromoteExcellenceinTechnology,Education,andScienceAct),从而启动了美国确保人才培养和促进国家创新与竞争力的立法程序。
该法的缩写在英语中恰好为“竞争”一词,所以又称作《美国竞争法》。
《美国竞争法》一共包括四部分,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即为“教育”,而其他各部分中也多次提及教育,该法有关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未来竞争所需教师
美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数学和理科教师短缺已成为阻碍美国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3/4的四年级数学和科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来自低收入社区的学生更不可能配备足够的合格教师。
因此,开发新的人力资源、“构筑未来竞争力所需的教师”成为《美国竞争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在本科教育阶段,该法规定,将数学、工程学、科学以及紧缺外语科目本科生教育同教师教育相结合。
硕士学位教育阶段,发展2年至3年的数学、科学和紧缺外语科目的硕士学位教育计划。
对帮助本科生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帮助现任教师提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合作方提供竞争性拨款。
这些合作方包括高等院校的数学系、工程学系、科学系、紧缺类外语系、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对师资有高需求的地方教育机构和学校。
两项计划的拨款期限均为5年,而且拨款基金只能用于补充而非替代其他的联邦或州的基金。
这两类项目在2008财政年度可获得总额为2.1亿美元的拨款。
在教师教育项目中还包括要努力为开设进阶先修课程和国际文凭计划课程的学校提供必要的师资。
进阶先修课程和国际文凭计划课程系美国高中阶段开设的相当于高等教育程度的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此类课程来提升学业成就。
国家实验室向教育开放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突出表现,近年来美国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切。
《教育竞争法》提出了新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计划,具体包括:
发展数学和科学专业学院。
提供竞争性的拨款,帮助各州建立或拓展公立的、全州范围内的专业学院,以提供全面的数学、科学和工程教育。
批准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可在此类数学和科学专业学院中任教,并获准在教学中使用国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创造体验式学习机会。
该项目属于暑期实习项目,旨在为初中和高中学生提供体验式的、亲自动手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机会,包括在国家实验室内的实习。
建立国家实验室支持的卓越数学和科学中心。
该计划规定每个国家实验室须支持一个卓越数学和科学中心,该中心设立在位于国家实验室区域内的公立中学中。
这些中心的实际表现将成为决定每个国家实验室获得经费多少的标准之一。
为数学和科学教师建立暑期学院。
每个国家实验室制订暑期学院计划,通过为大学和其他非盈利机构提供拨款,提高K-12年级数学教师和科学教师的教学技能。
投资核科学教育。
制订竞争性的、以价值评估为基础的拨款计划,为设立和拓展核科学以及工程学学位教育项目的大学提供拨款。
这一项目将在4年中提供1.4亿美元拨款。
《教育竞争法》设立专项拨款将用于提供数学教学的资料和教学方案,组织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活动,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展进行持续监控。
各州教育机构将获得竞争性的拨款,帮助它们为符合条件的地方教育机构提供资助。
提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尤其是四年级至八年级)数学成就的州级实施计划享有获得拨款的优先权。
“现在就学数学”是美国近年来为提升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成绩而实施的一项联邦计划,该项目在2008财政年度的拨款总额为1.467亿美元。
外语教育贯穿教育体系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美国却面临着高水平外语人才短缺问题。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签署的《美国竞争力计划:
在创新中领导世界》文件明确要求设立“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视外语技能为达成提升国家安全和全球竞争力两大目标的必备条件。
《教育竞争法》第3301条明确规定要实施“外语合作计划”,通过更早地学习外语以及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增加外语学习的机会来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
“外语合作计划”的目的在于极大地增加学习紧缺外语的机会,并增加熟练掌握紧缺外语的学生人数。
该法同时批准了一项拨款计划,以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与地方教育机构相互合作,建立相关的紧缺外语学习项目,使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都能有效提升自己的知识,促使紧缺类外语人才的水平不断提高。
奖学金计划侧重科研领域
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奖学金是美国联邦资助教育的一项重要做法,《教育竞争法》的诸项条款与此相关。
美国能源部名下的第2005条提出了“保护美国竞争优势法案(PACE)大学生奖学金计划”,要求制订一项竞争性的大学生奖学金计划,为700名学生在同能源部使命相关的领域获取博士学位提供奖学金,其受惠面涵盖美国各地。
国家科学基金会部分中直接涉及教育内容的条款主要包括第4003条的“研究生奖学金和研究生津贴”、第4004条的“专业科学硕士学位课程计划”和第4005条的“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支持”等。
所有这些条款均相应获得拨款支持。
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008至2011财政年度所获拨款依次为68亿、74.33亿、84.46亿和112.22亿美元。
预示美国教改方向
此次通过《美国竞争法》,是美国多方力量促成的结果。
早在2005年底,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两位参议员就曾共同提出过名为《2005年国家创新法》的立法议案,旨在确保美国维持其在创新、研究与开发及科学家与工程师培养方面的世界领袖地位。
2006年6月《国家创新教育法》议案提出,改进教育计划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包括提升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水平;发展国家科学基金会、磁石学校和基于创新的学习;促进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与研究。
2007年3月,美国270多位工商界和高等教育界的领袖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国创新宣言》,呼吁国会就确保美国持续竞争力的创新议程迅速采取行动,并敦促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来促进美国竞争力并维持美国的创新领袖地位。
可见,《美国竞争法》代表着当前美国教育改革领域关注的主要方面。
在美国《国防教育法》颁布近50周年的今天,为了持续提升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美国再次通过立法来促进教育革新势在必行。
欧盟的创新政策和人才需求
欧盟的目标是,在2010年前成为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经济实体,为此需培养适应创新经济要求的学生——
在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的今天,欧盟同样十分关注推动其成员国制订创新政策和实施创新计划。
整体而言,欧盟在1995年和1996年先后公布《创新绿皮书》和《欧洲创新计划》,确定了创新是一个“系统”的观点,并提出欧盟创新政策发展的建议和方案。
2000年的《里斯本战略》确定了到2010年欧盟研发经费达到GDP的3%,并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作为目标。
2005年l0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研究与创新战略”,继续推进欧洲科技大联合,为实现里斯本峰会提出的“在2010年前将欧盟建设成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经济实体”的目标而发挥重要作用。
到2006年,欧洲在创新政策领域又相继推出了多项举措。
例如,欧盟委员会的一个专家小组提交了题为《创建创新型欧洲》的报告,提出了创建创新型欧洲的战略,并提出实现这一战略的核心是要形成一个激励创新的市场,并提高研究和创新的资源投入及增强人才、资金和组织机构的灵活性。
在欧盟有关创新的研究中,欧洲创新趋势图像(EuropeanTrendChartonInnovation)项目(以下简称趋势图像项目)特别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该项目为欧盟创新政策的决策者提供各成员国在创新方面的综合信息,包括统计资料、政策汇总,各成员国的竞争态势和未来趋势等。
趋势图像项目可以说是欧盟成员国之间进行创新标杆比较、创新政策相互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是欧盟层次上创新政策协调的体现。
趋势图像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自其成立至今,已先后公布三份欧洲创新年度报告。
该项目的另一项工作是举办创新工作坊。
尤其自2004年以来,工作坊基本以每年四次的频率举行。
此类工作坊积极探讨一些重要的热点问题,比较和分析各成员国的创新政策。
工作坊的主题包括,“欧洲的创新热点:
促进创造性活动跨境集群的政策”,“创新技能,确保公司竞争性的未来”,“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创新差距:
神话或现实”,“服务业之创新”。
这些主题是各国在实施其创新战略进程中都将面临的或不可忽视的。
创新需要人才,提高竞争力需要人才。
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曾决定,到2010年要把欧盟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成全世界优质教育的样板,使欧盟成为世界其他地区学生和研究人员继续深造的首选目标,并确立了如下五方面的内容:
1.改善正规教育,尤其改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保持并吸引“高潜力人员”;
3.通过全社会提高终身学习的机会;
4.改进职业培训体系;
5.提高雇员和管理者的创新技能。
目标尽管已经确定,但令决策者担忧的是,欧盟的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缺陷,要实现《里斯本战略》还必须对教育进行“急需而必不可少的”改革。
2003年欧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欧盟还缺乏适应创新经济要求的学生,总体而言欧盟各成员国尚未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系统和培训体系来向学生传授有用的技能知识及培养正确的观念。
2004年12月主题为“创新技能,确保公司竞争性的未来”的创新工作坊明确指出:
企业“并不总是拥有作好充分准备并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需要的劳动力”;“很难找到有知识的工人来启动创新项目”;欧盟除非增强“终身学习的努力”,否则其劳动力的技能日趋过时;创新极大地依赖于知识工人及其能力,但“欧盟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正如欧盟负责教育与文化的委员维维亚娜·雷丁所说:
“到目前为止,成员国的教育与培训体系改革仍然滞后,速度太慢,这将使欧盟无法实现自己确立的目标。
”
《里斯本战略》已经付诸实施、《创建创新型欧洲》的蓝图已经绘就、国际竞争的竞技场已经形成,但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如何更好地为此而服务,如何更好地与此相适应,这或许是欧盟及其成员国目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赵中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研究、美国教育研究、印度教育研究、全民教育研究等。
近期从比较的角度关注国家创新战略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研究,已出版或发表《创新引领世界——美国创新和竞争力战略》、《美国教育:
在创新中迎战竞争》、《激活美国人的潜力:
为了创新计划的教育》、《美国“创新潮”透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等著作和论(译)文,即将出版《创新的欧洲——发展历程与国家个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教育 创新 世界 竞争 潮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