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有WORD版答案解析人教版人教新课标.docx
- 文档编号:27947613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940.63KB
湖北省武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有WORD版答案解析人教版人教新课标.docx
《湖北省武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有WORD版答案解析人教版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有WORD版答案解析人教版人教新课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昌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有WORD版答案解析人教版人教新课标
武昌区高一语文期末调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3分)D(A.渐jiàn—jiān;B.间jiān—jiàn;C.贾jiǎ—gǔ。
)
2.(3分)A(B.按部就班;C.旁稽博采;D.颠沛流离。
)
3.(3分)A(根据词义和语境分析A项最恰当。
)
4.(3分)C(A.成份残缺,“启动”缺少宾语“措施”;B.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因为……的规定”或“这是……在起作用”;D.搭配不当,“做出过”与“反响”不搭配,将“反响”改为“回应”。
)
5.(3分)A(“垮掉的一代”应为“迷惘的一代”。
)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6.(3分)D(“但因其在外形上酷似,所以也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灵魂”的解说与原文“新建筑缺乏灵魂。
这种灵魂不是说有就能有的,而是历经漫长时光、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的”的表述不相符。
)
7.(3分)B(“像长城与故宫这样伟大的建筑也早已是面目全非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相当一部分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
8.(3分)B(“所有仿古建筑不仅建筑水平低劣”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为“这些仿古建筑的水平如何姑且不论”,并未提及建筑水平的高低问题。
)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9.(3分)D(相:
辅佐。
)
10.(3分)B(①是孔子批评冉有的话;⑥是孔子指出“季孙之忧”的根本原因。
)
11.(3分)C(文中并无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描绘”,应为语言描写。
)
12.(9分)【答案示例】⑴(3分)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是”“何以”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
)⑵(3分)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
(“危”“颠”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
)⑶(3分)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词(来搪塞)。
(“疾”“舍”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
)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
“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
孔子说:
“求!
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东蒙山的主持人,并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
冉有说:
“季孙氏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
孔子说:
“求!
周任有句话说:
‘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那职务。
’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跑出来为患,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
冉有说:
“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
”
孔子说:
“求!
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种辩解之词(来搪塞)的人。
我听说国君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原来是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就无所谓寡,安定的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像这样看来,原来的别的国家的人不归服,就实行文教德政来使他们来归服;使他们来归服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由与求你们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鲁国境内策划发起战争。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啊。
”
13.(3分)【答案示例】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文言文参考译文】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猎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使社会风俗变得纯朴,也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
父亲长兄是不能够长久依靠的,家乡也不是可以常保安定(而不遭战乱)的,有朝一日流离失所,就没有人来保护你了,应当向自己求助。
14.(8分)【答案示例】
(4分)①愁思起于眼前之景。
诗人登楼见到的是辽远的荒漠,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不禁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只觉愁绪万端。
②愁思起于人生际遇。
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交代了作者被贬蛮荒之地,且“犹自音书滞一乡”,诗人与友人同被贬谪,远离故土,彼此隔离,音讯不通,难免产生感叹人生际遇、思念故人之愁。
(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
)
(4分)可从“象征”“双关”“借喻”“赋比兴”“借景抒情”“炼字”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①颔联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以自然景象托物言志——“芙蓉”与“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人高洁的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惊风”、“密雨”象征朝廷上那些猖狂肆虐地打击进步力量的反动势力。
②这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示例2】颔联采用赋笔,竭力铺排描摹楼前近景,而且鲜明生动,借景抒情。
“惊”“乱”“密”“斜”四字,用词贴切传神,透过这些字词,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暴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残酷无情;同时,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之中抒写了身世之感,这也正如沈德潜所说“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示例3】就颔联所描绘的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
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
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15.(5分)
吞声踯躅不敢言;
羁鸟恋旧林;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别有幽愁暗恨生;
泣孤舟之嫠妇;
小人长戚戚;
空山凝云颓不流;
凭轩涕泗流。
(每空1分,如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
如果学生选做超过了5题,则按先后次序给前面的5题评分。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6.(4分)DE(A.“自责和反思”的分析于文无据。
B.“你问,我问,他问……大声喝,厉声逼,紧声追”运用了“长句”的分析不妥;C.“叙事平淡无奇,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的说法与小说内容不符。
)
17.(4分)【答案示例】
神情:
高女人面对裁缝老婆的问题,先是“怔住了”,然后流露出“诧异”的神情,继而眼里闪出一股“嘲讽、倔犟、傲岸”的光芒。
心理:
“怔住了”表现出高女人对裁缝女人竟莫名其妙地提出与研究所的人立下的“罪状”毫不相关的问题而惊呆了;“诧异”的神情表现出高女人对这突如其来的无聊的低俗的问题感到惊讶,觉得奇怪,而又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的茫然无措和惶恐不安;眼里闪出一股“嘲讽、倔犟、傲岸”的光芒表现出高女人明白了裁缝老婆阴暗心理和不良念头后,对市井小民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及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的鄙夷不屑,为自己与丈夫纯洁坚贞的感情而内心坦荡,备感自豪。
(神情1分,心理2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分。
言之成理即可。
)
18.(4分)【答案示例】①推动情节发展:
引出后文裁缝的老婆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矮男人当对象情节。
②刻画人物形象:
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裁缝的老婆自以为是、趋炎附势的的嘴脸。
③巧妙地揭示小说主题:
裁缝的老婆的话是其自身也是整个社会心态的投影,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庸俗、势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讽刺意味。
与后文矮男人丝毫不领情、绝不再娶的结果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裁缝的老婆狭隘无知、荒唐可笑的特点以及矮男人对妻子、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特点。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2分,3点4分。
)
19.(8分)【答案示例】裁缝老婆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在小说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①裁缝老婆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人性的阴暗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她身上可以窥见当时世俗心理中卑微、污浊的一面:
她千方百计打探高女人嫁给矮男人的原因,当得知矮男人是个有钱人后得出高女人贪图金钱的结论;当矮男人失势的时候,她无情地侵占高女人的财产;可悲又可笑的是当高女人死后,她竟想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矮男人。
②在塑造正面典型人物形象时,裁缝老婆起了反衬作用:
她的丑恶、势利反衬出高女人和矮男人夫妻两人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人性的善良。
③裁缝老婆这一形象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批斗会是小说最精彩的场景,批斗会中她气冲冲地问:
“你说,你为什么要嫁给他?
”她所抛出的问题实则革委会批斗矮男人的“打算私逃出国”的罪名毫无关联,而批斗会竟在她的叫嚣声中掀起高潮并闹剧般收场,足见其煽风点火之能量。
有助于深刻地揭示小说主题:
裁缝老婆是那个非常时代人性被扭曲的一个代表人物,她从来不知道人性深处最感人的东西,如爱情、同情心、善良、廉耻等,从她的身上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环境的庸俗、势利,对他人不尊重,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漠视和践踏,表达了作者对病态社会的强烈的批判、谴责与控诉,以及对纯真美好人性的渴望与呼唤。
(8分,每点2分。
结合文本分析,意思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4分)【答案示例1】(李白)他的诗句激昂豪迈,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象壮美,“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想象奇特,“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答案示例2】(苏轼)他的诗句豪迈,如“大江东去”;狂放,如“老夫聊发少年狂”;情深,如“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言之成理即可,形式2分,内容2分,酌情给分。
)
21.(4分)【答案示例】人间有爱,九州同心,齐佑雅安保平安。
(形式2分,内容2分,酌情给分。
)
22.(4分)可从“对比”“反衬”“情景交融”“侧面烘托”等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一边是丧事“黛玉气绝”,一边是喜事“宝玉娶宝钗”,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强调突出了黛玉气绝时孑然无依、凄惨悲苦的景象,让人油然而生对黛玉悲悯之情。
【答案示例2】“竹梢风动,月影移墙”等景物描写真切细腻,渲染了潇湘馆凄凉冷淡的氛围,与新房中“远远一阵音乐之声”形成“新人笑时旧人逝”的强烈反差,让人肝肠寸断。
【答案示例3】本段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人、事、景等多角度烘托出林黛玉气绝时的凄惨景象,读来十分悲凉,真可谓“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六、写作能力考查(60分)
23.(60分)作文。
23.(60分)【立意提示】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可知,“行”可理解为“行走”(如走大路、小路、山路、水路等,或走人生之路、求索之路等),可理解为“行动”和“实践”(如有了知识和理论,还要付诸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才能有所成效等)。
材料中的省略号也给了考生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进一步去思考“行”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1)从“行走”的角度来看。
①生活方面:
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可记录行路过程,体验人生行路的酸甜苦辣,进而得到某种启迪。
②人生方面:
行路,即走人生路。
在人生路上,需要怎样才能行得顺畅,碰到坎坷和挫折又该怎样对待,如何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
③历史文化方面:
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前人留给我们无数文化瑰宝,我们“行走”“徜徉”其间,感悟文化之美,领略前人智慧,要行动起来,思索如何传承文化,创新文化。
④道德修养方面:
“行走”在道德路上,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如果心中没有道德准则,行事便没有底线,便会丧失天良,只有崇德尚义,才能愈行愈远。
⑤自然环保方面:
“行”环保之路,任重而道远,“行走”也是困难重重,如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和资源,值得思考。
(2)从行动和实践的角度来看。
可探讨言和行、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当然侧重点应放在“行”和“实践”的重要性上。
(参照2013年全国高考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分项
分等
一等
(25~21分)
二等
(20~16分)
三等
(15~11分)
四等
(10~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5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基本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大体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10~9分
8~7分
6~4分
3~0分
发展等级
特征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昌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扫描 WORD 答案 解析 人教版人教 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