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8份 通用30.docx
- 文档编号:2794573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35MB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8份 通用30.docx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8份 通用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8份 通用3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8份通用30
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农业
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热量不足
主要农产品
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
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
环境问题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2 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要抓住该点,围绕该点展开。
3 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时要抓住“高”“寒”两个方面。
注意点
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但并非都不适宜发展粮食生产
在西北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平原地区也可以发展粮食生产。
河西走廊绿洲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发展农业生产;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称为“塞上江南”。
2.同处内陆,塔里木盆地是干旱地区而准噶尔盆地是半干旱地区
塔里木盆地处在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四周高山海拔为4000~6000米,不利于水汽的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干旱地区,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准噶尔盆地西北方有许多隘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能进入盆地,带来一定的降水,形成半干旱区。
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而青稞、小麦单产高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因而太阳辐射强。
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地面增温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上升,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因此西藏的青稞、小麦等农作物高产。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水盐度较高B.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C.湖泊水位变化较小D.7~8月水位较高
答案 D
解析 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甲湖既有河流注入又有河流流出,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较低;甲湖位于天山南麓,湖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夏季湖泊水位高;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
2.乙市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该地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源
C.土壤D.地形
答案 B
解析 乙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降水稀少,水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答案 B
解析 图中的雅鲁藏布江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上,不是亚热带,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故流速较慢;高原上经济水平低,工业少,人口少,航运价值小;该河最终注入印度洋。
4.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B.光照丰富
C.积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答案 C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积温较高,故可从事种植业;该地气温低,生长期短;光照丰富,是作物品质优质的条件;劳动力不是自然条件。
[考法综述] 关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考查,多以区域图、统计图表、工农业生产流程图等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差异分析。
关键是提升空间定位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命题法 区域特征分析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青藏高原比东北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的强度更大;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为-1~1℃时,冬季气温较高,冬季形成的冻土层较薄,夏季冻土层可以全部融化,所以年平均气温在-1~1℃时,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第
(2)问,读图可知,甲地年平均气温比五道梁更接近0℃,冻土层活动更频繁;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气温高,冻土活动层的厚度大,导致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所以甲地区比五道梁的路基更不稳定。
第(3)问,根据材料中“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可知热棒工作的季节为冬季,因为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吸收地下冻土的热量,并传递到大气中。
热棒倾斜设置可以使棒体深入到铁路路基的正下方,保护铁路路基。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
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
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题法】 解答区域综合题的基本方法
1.认真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区域综合题常以地图和文字材料结合的形式呈现,必须先读懂地图和文字才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或技能去组织答案。
(1)读图获取信息
读图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读图名,明确图示主要内容。
一幅区域图的图名能反映该图的专题属性或展示的主要内容。
如“世界铁矿分布图”,该图名中包括两个要素:
范围——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
②读图例。
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读图例再去读图中内容,才会提高判读的有效性、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试题既可能使用常规的图例,也可能重新设定新图例。
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分布图中的地理事物类型及组成,从而明确图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③定位置:
地理分布图反映的是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因此,这类图大多会涉及该事物的区域地理位置。
在有经纬度的图上,一定要先利用经纬度进行定位;在没有经纬度的图上可根据海陆分布等进行宏观区域位置的判定;对于重要国家,则可以根据轮廓形状来判断。
(2)读文获取信息
文字材料信息主要包括题干及文字中的信息,以及分值信息两部分。
①题干信息
第一要分析关键词语(即具有指向性的词语),如“说出”“指出”“概括”类可以简单说出基本知识或内容即可,而“说明”“分析”“阐释”等则必须有依据地答出因果;而“评价”则要说出利、弊。
第二要分析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属于哪个方面的内容,在确定所属知识的基础上,从头脑中将其提取出来思考答题。
②文字材料信息
一般要提取文字材料中的位置、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类信息。
③分值信息
在文综试卷中,可根据题目的分值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如果是8分的题目至少答出四个要点;而9分的题目,一般至少要答出三个要点。
2.精准组织答案
(1)答案的方向性:
就是实现“实践”问题与“理论”基础知识的对接,分析解决该问题所应用的地理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2)答案的逻辑性:
就是将已知条件和所问问题,即事物的前因后果组成一条“知识链”,各知识点环环紧扣;“知识链”的起点是已知条件,终点是问题。
(3)答案的全面性:
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避免失分。
3.规范表述
(1)语言精练专业:
专业就是要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精练就是不说废话,不离题。
(2)书写规范:
一是要做到逻辑严密、顺畅;二是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降水的空间分布。
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地受西风带影响,①、②、③地都受其影响,但③地地势高,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④地受地形阻挡,降水较少,故C项正确。
2.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而结合地形分布,该地荒漠面积广大,不宜发展种植业,耕地面积小,山麓地区有水源,草场面积较大,因此,C项正确。
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
②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
③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
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气温低,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谷地海拔较低而热量条件较好,利于农业发展;河谷地带由于流水堆积而土层较深厚,利于农业发展。
注意此地热量只能满足一年一熟。
4.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
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
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
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
答案 A
解析 油菜花期早晚取决于气温高低,气温高的区域花期较早。
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从图中看该地纬度高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海拔高因素,可判断该地气温要低于长江流域,油菜花期较迟,故A项正确。
注意湟水谷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油菜应春季播种,夏季开花,故花期不会是4~5月。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答案 特点:
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
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解析 根据图中河水流向和灌渠的走向就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
6.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
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
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以甘肃省的中药材和甘肃省位置图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农业区位及工业的影响,同时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阐释与表达能力。
(1)地理位置一般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来说明。
甘肃地理位置独特,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结合图形分析其过渡性特征是关键。
(2)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经验、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两大方面分析区位优势,分析时要结合上题和材料中的信息。
(3)发展工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从环境、经济(经济效益、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等)和社会(增加就业、脱贫致富等)三大方面来分析。
材料一 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西辽河流域。
材料二 下图为西辽河流域某村1997~2002年地下水水位变化及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对比图。
材料三 下图为西辽河流域某村粮豆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该流域地下水水位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流域粮豆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原因。
[错答]
[错因分析] 该题出错主要是因为对图中的信息把握不准确,不能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推理,尤其是回答第
(2)(3)问时,没有把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结合起来,不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正答]
(1)西部高,东部低,西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2)1997~2002年地下水水位呈波动下降趋势,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水位均波动下降;除1998年外,丰水期地下水水位高于枯水期(枯水期地下水水位低于丰水期地下水水位)。
(3)该地区河流众多,地下(泉)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加之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水稻(因单产高)种植比例上升,大面积种植水稻后,用水量增加,地下水资源减少,导致灌溉水源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玉米(需水量较小)重新回到粮食生产主要地位,以减少农业生产用水量,避免农业生态的恶化。
[解析]
(1)从河流与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
西辽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区域有大面积的沙丘分布,河流含沙量大。
(2)从材料可以看出地下水埋深数值呈增长趋势,说明地下水水位下降;从枯水期井埋深与丰水期井埋深的变化可以看出,丰水期地下水水位一般高于枯水期地下水水位,1998年较特殊。
(3)该流域自然条件较优越,适宜种植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玉米种植为主,90年代以种植需水较多、单产较高的水稻为主,因为水稻需水量大,水资源出现短缺,同时也出现一些生态问题,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到21世纪初又以种植需水量较小的玉米为主,从而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心得体会]
………………………………………………
………………………………………………
基础组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冀州中学期末]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
答案 D
解析 据图中降水特征和1月气温可确定该地为华北平原。
2.该地区( )
A.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
B.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
C.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
D.冻土分布广泛
答案 C
解析 河流汛期在7、8月份;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
[2016·衡水中学预测]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下面图一、图二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
答案 A
解析 依据纬度可知,该地区起伏度较小,但不同纬度变化较大,说明该区域整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小,位于青藏高原。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答案 D
解析 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区域,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结合上题分析,②地应位于西北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不均衡。
[2016·枣强中学热身]下图是我国某地2014年8月份气象资料图。
据此完成5~7题。
2014年我国某地8月份天气日数与8月15日一天的气温
5.该地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地区
C.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
答案 D
解析 依据该地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可排除C项;8月份该地以晴天为主,达20天左右,而8月份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降水较多,故可排除。
6.有关该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小B.多沙漠、戈壁
C.雪山连绵D.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多沙漠,戈壁。
7.2014年8月份,该地晴天多达19天,与其密切关联的是( )
A.距海较远,水汽少
B.受信风影响,降水少
C.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间较长,晴天多
答案 A
解析 该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难以到达,因而晴天多。
[2016·衡水中学猜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回答8~9题。
8.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 A
解析 从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则沟谷地貌发育的原因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9.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 )
A.光照更强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D.植被覆盖率更高
答案 B
解析 依据图中高度及沟谷位置,可判断①位于沟谷的南侧为阴坡、②位于沟谷的北侧为阳坡,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农作物长势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水分,阳坡光照强而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要弱于阴坡,故阴坡农作物长势要好于阳坡。
[2016·衡水中学一轮检测]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10~11题。
10.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B.内河航运
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
答案 D
解析 图示线路主要在陆地上,要不断地停留、迁徙,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优势,最适宜选择公路运输。
11.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地理现象是( )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受冻
答案 C
解析 4~6月主要在华北地区,此时正值春旱时节,有可能遇到干旱,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蜜源。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2.[2016·冀州中学模拟]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东北“粮仓”粮食商品率在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黑土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为粮食持续增收埋下了隐忧。
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在不久的将来,黑土层将流失殆尽。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的分布特征。
(4分)
(2)推测造成东北地区黑土面积萎缩、肥力降低的人为原因。
(4分)
(3)请根据所学知识,针对东北地区黑土保护提出可行性措施。
(6分)
答案
(1)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低的辽河平原和山区分布较少。
(2)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长期高强度种植和不合理耕作造成土壤变薄、肥力降低;大量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等。
(3)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实施深松、轮作、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黑土的退化程度标明保护的等级,因地制宜制定农业措施等。
(答出五点即可)
解析
(1)由图可知,黑土和黑钙土呈斑块状分布,且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周围区域分布较少。
(2)造成黑土地面积萎缩的原因是城市和交通、工矿业建设占用大量土地;而肥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表层土壤流失和不合理使用等。
(3)黑土保护应该根据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限制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进行保护性耕作等。
能力组时间:
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16·衡水二中周测]“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
读图,回答13~14题。
13.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8份 通用30 高中地理 地理 一轮 复习 教学 78 通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