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7943558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69KB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1.(2020·重庆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冶城①
刘克庄②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①冶城:
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
②刘克庄:
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沉重孤绝的历史感中。
B.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
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E.作者登临冶城,思接千载,怀古伤今,总结兴亡教训,意在为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2.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CE
2.因为不忍登楼远望,害怕看到沦陷的神州。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痛心,对南宋王朝命运的担忧,深挚的爱国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C项,“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两句的意思是,孙权、刘备,他们不都是当的英雄豪杰吗?
最终还不是归为一场春梦!
王谢风流,盛极一时,如今也只剩下昔人“旧游”之地罢了。
并无追慕其英雄业绩的意思,此处也并非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E项,“总结兴亡教训,意在为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说法有误,属于无中生有,诗中并不有提及这方面。
2.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结合诗歌和背景理解,诗人之所以“怕上楼”,并不是个人原因,而是“神州只在阑干北”。
北方沦陷已久,诗人担心登临远望,徒增山河破碎的伤感罢了。
诗人到冶城来,原本就是要北望河山的;可到了,却言“怕”;“怕上楼”而终于上楼,诗人的内心,是何等的矛盾、曲折、深婉!
原来,刘克庄也和同时的戴复古一样,“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都是为金瓯破碎,恢复无望而痛苦不已,都曲折巧妙地抒发了深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2.(2020·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①,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
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
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②橦布:
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③文翁:
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颌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檀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4.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答案】
3.A
4.①前两联写景。
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②第三联叙事。
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
③尾联用典。
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
大展宏图。
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解析】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A项,“清新、明快”的说法错误。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
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
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所以这两句应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这是对诗句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再联系意象注释和思想内容分析即可。
全诗运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叙事、用典。
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
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叙事,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
最后一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
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3.(2020·山东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将军书院
贾岛
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
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井当深夜泉徽上,阁入高秋户尽开。
行背曲江①谁到此,琴书锁著未朝回②。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②著:
同“着”。
未朝回:
不打算早回去。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田将军书院花石的新颖:
花木因其新栽而不落俗套,石因远来而突破常见。
B.颔联描写田将军书院的竹子穿越到邻家生长,地上绿苔数层,突出了书院的清静。
C.“户尽开”一词暗示出书院主人的开放性格,说明此处经常有客人来此读书论道。
D.全诗前六句把笔墨集于视觉之上,一句一景,景景紧扣表达中心,最后两句抒怀。
6.诗人在田将军书院不打算早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答案】
5.C
6.①书院环境幽静。
这里花木新栽,奇石远来,笋竹茂盛,绿苔覆地,井泉微泛,秋阁户开,处处给人以静谧之感。
②以琴书为伴。
诗人在田将军书院,抚琴读书,修身养性,甚是快活。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选项“暗示出书院主人的开放性格”错误,书院之阁之所以“户尽开”,是因为“阁入高秋”经常有客来此凭高赏景,这样写,主要是突出书院的幽美,而不是表现主人的性格。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
”诗句描写了新栽的花木,远来的奇石。
“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诗句描写了茂盛的笋竹,覆地的绿苔。
“井当深夜泉徽上,阁入高秋户尽开。
”诗句描写了微泛的井泉,户开的秋阁。
通过这三联的景物描写,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行背曲江谁到此,琴书锁著未朝回。
”诗句写了诗人在田将军书院,抚琴读书,修身养性,甚是快活。
4.(2020·天津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字无咎)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7.A
8.
(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
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
(2)劳于仕宦的疲惫。
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
(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解析】
7.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
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
故选A。
8.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注意根据诗歌中的“夕阳吹角”和注释中的“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分析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5.(2020·肥东县综合高中高三月考)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宋]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
①此诗是黄庭坚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两句中“吐”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画出的竹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第三、四句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第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D.第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
10.黄斌老笔下的竹子为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9.B
10.
(1)所画竹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之情。
(2)借咏竹子峥嵘不屈,处变不惊的形象,托物言志,表达作者对时局难以平复的不平与愤懑,政治上遭受打击后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
【解析】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B项,“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错,“卧龙偃蹇雷不惊”由“雷不惊”可见原诗的意思是竹子不为雷霆所屈。
“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错,应是表现作者的刚直不阿,不屈不挠。
故选B。
10.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从题目来看,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此类诗往往含有作者对画者画技的赞美,比如“吐出苍竹岁峥嵘”。
画的内容为横竹,作者托物言志,抓住作者所描绘的竹子的特征“酒浇胸次”“峥嵘”“忘形”“雷不惊”等词,再结合注释就可以得出作者情感。
“酒浇胸次不能平”表达对自己被贬官的不满以及对时局难以平复的不平;“卧龙偃蹇雷不惊”表现所画横竹头角峥嵘,不为雷霆所惊,表现自己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
6.(2020·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雁
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
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②岳:
指南岳衡山。
衡山有回雁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12.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
请简要概括。
【答案】
11.D
12.相同点:
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不同点:
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D选项“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误,本诗也是通过描写“事物形象”来抒发感情的。
故选D。
12.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能力。
解答本题既要读懂诗的意思,又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性信息。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表达了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两诗都是以物喻人,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中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
而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7.(2020·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
指历代帝王。
②大梁:
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③秋砧:
秋日捣衣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
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14.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D
14.①想象中原遗民被外侵敌侵占,处于悲苦流泣之中;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人思念流离失所的亲人。
②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恢复中原的愿望。
【解析】
13.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守住中原,恩泽天下”分析错误,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情况来看,南宋朝廷己偏居江南,中原己被金国占领。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1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破译尾联诗句,把握表层含义,“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尾联是说想象中原移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又响起秋天捣洗衣服的声音;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义。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的作品中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
陆游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从本诗的尾联来看,“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由想起“遗民垂泣”“大梁秋砧”可知,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8.(202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
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
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
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
②风摇翠竹:
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③吹箫声断:
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
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④阑干曲:
栏干的角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16.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
试简要赏析。
【答案】
15.C
16.①以景衬情。
翠竹青青,千山碧绿,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一片大好春光,而有情人天各一方,只留得闺中人独守空楼,本是美好的春色却让相思者徒增怨恨。
②以事写情。
倚楼独立,远眺千山,反复读信,翘首月下,这些行为细节无不表现出女主人公极度的相思。
③以典寓情。
风摇翠竹,吹箫声断,芳草离恨,都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的离愁。
④直抒胸臆。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
”直接抒发内心深情和苦楚。
【解析】
1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错误。
“相思意,何时足?
”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是相思的文字,却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来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
故选C。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以景衬情,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
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
“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是日常的一般生活。
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
以事写情。
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
”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结合注释②③内容及“芳草”句分析,以典寓情,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的离愁。
9.(2020·河南高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
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
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18.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7.D
18.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用秋风、寒月、雨打篷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乡关、雪园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
【解析】
1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讲练测 专题 05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