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
- 文档编号:27942683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50KB
安徽省阜阳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
《安徽省阜阳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衰,并且得以发展和繁荣,是因为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戏曲艺人越来越纯熟地掌握了戏曲艺术的技艺,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戏曲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艺人们出于对艺术美的执着而不懈地追求,逐渐摸索并掌握了戏曲的艺术规律,使戏曲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戏曲的艺术规律中,戏曲艺术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自然不可能是戏曲艺人自觉创造的,很可能是戏曲艺人为了表现艺术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有意无意摸索到的表演门道,正好符合辩证法的规律。
两个相反相对的艺术因素和艺术表演手段相辅相成地统一起来,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体现了艺术辩证法。
例如美与丑是一对对立的、相反的美学概念,然而在戏曲中却互相映衬、互相依存,统一在完整的一出戏中。
虽然在戏曲中,脸谱是性格的象征和符号,如红脸象征忠义,白脸象征奸诈,黑脸象征刚正等;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戏曲艺术为了深层次地刻画人物,往往突破了“以貌取人”的惯例,而采取外形与内心相反相悖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
一般说来,传统戏曲中俊扮的角色都是正面人物,但是有的戏突破了这个惯例,俊扮的角色偏偏是反面人物。
如《铡美案》中的陈世美。
相反,丑扮的角色是正面人物。
当然,丑角中也不乏反面人物,如《一捧雪》中的汤勤等。
传统戏曲中还有刚与柔的对照,“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花脸应工,可谓威猛孔武,刚强无比;而帐下美人虞姬则旦行应工,美艳绝伦,柔情似水。
一净一旦,一刚一柔,一出《霸王别姬》演绎了英雄与美人的凄美爱情与悲歌。
传统戏曲中的刚柔对照,相辅相成,从人物的角度看,可以从对比中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从戏曲艺术的角度看,避免了单调,增强了丰富性和艺术张力。
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化也许是世界戏剧史上最为独特的表现手法。
因而虚与实的关系也就成为传统戏曲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传统戏曲虚拟化是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舞台上的虚拟化被台下的观众所认同,这才完成了虚拟化。
虚拟化是与假定性相联系的,传统戏曲的假定性必须合情合理,这合情合理就建筑在真实的基础上。
比如,传统戏曲中挥舞马鞭代表骑马,这就带有假定性,观众认可,那是因为马鞭是骑马必备的工具,马鞭作为道具使观众联想到骑马,台上演员动作的假定性与台下观众的联想性结合在一起,于是就完成了戏曲的虚拟化。
传统戏曲的虚拟动作如果做得自然、流畅和娴熟,总会赢得满场喝彩声。
为什么虚拟动作会赢得满场喝彩声?
因为这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虚拟动作的灵魂还是生活的真实。
因为从生活中来,所以虚拟动作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成熟成功的虚拟动作逐渐成为程式而被保留下来,成为经典。
(摘编自刘士杰《传统戏曲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能至今不衰,离不开戏曲艺人们对艺术美的不懈追求,他们掌握了戏曲的艺术规律,提高了戏曲的艺术水平。
B.戏曲艺人不可能自觉地创造戏曲艺术辫证法,但他们可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摸索出表演门道,而这恰好符含辩证法规律。
C.《霸王别姬》中的刚与柔相辅相成,既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也避免了戏曲表演的单调,增强了丰富性和艺术张力。
D.虚与实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戏曲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虚拟化也是世界其它戏剧所不具有的表现手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两个对立的、相反的美学概念可以统一在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里,互相映衬、互相依存,这便是艺术辩证法的体现。
B.传统戏曲中,如果俊扮的角色是反面人物,那往往是为了突破“以貌取人”的惯例,采取外形与内心相悖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C.一个是美人虞姬、一个是英雄项羽,一旦一净,前者倾国倾城,柔情似水,后者里能扛鼎,威猛孔武,一柔一刚,互相映衬。
D.传统戏曲舞台上的虚拟化带有假定性,如果有观众不参与、不联想,也得不到他们的认同,那么这种虚拟化就无法完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艺术辩证法的角度看,传统戏《翠屏山》中杨雄的妻子潘巧云不守妇道,与和尚私通,虽然貌美如花,但在舞台上也必须要丑扮。
B.在传统戏曲中,脸谱是人物性格的象征和符号,比如,在京剧三国演义人物中,关羽是红脸,曹操是白脸,则分别象征忠义与奸诈。
C.京剧《拾玉镯》中,孙玉娇又是赶鹅、喂鸡,又是捻线、纳鞋底,演员用虚拟动作表演赢得喝彩,说明虚拟动作也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D.一些经典的戏曲虚拟动作之所以成为程式被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这些动作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且具有极强生命力,已相当成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棵洋槐树王奎山
石头要搭一个猪圈,还缺一根檩条,就去屋后刨一棵洋槐树。
那棵洋槐树三把来粗,正好是一根檩条的料。
石头刚刚刨了几下,结实过来了。
结实说,石头,你干啥呢?
石头说,我刨树搭猪圈呀,正好缺一根檩条。
结实说,你刨树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就刨呀?
石头说,笑话,我刨我自己的树,跟你商量个啥?
结实说,那是你的树?
你敢说那是你的树?
石头说,长在我的宅子上,不是我的树是谁的树?
结实说,长在你的宅子上不假,可你也得看看是怎么长出来的,那是我的洋槐树的根串过去的。
不是我的洋槐树的根串过去,你宅子上会凭空长出一棵洋槐树来?
这个道理,石头自然明白。
自己的宅子上有椿树,有杨树,就是没有洋槐树。
这惟一的一棵洋槐树,明显是从结实的宅子上串过来的。
但是,树既然长到自己宅子上了,不是自己的又是谁的呢?
正因为石头对那棵洋槐树的所有权深信不疑,所以他认为结实的纠缠纯属胡闹,于是,也就没有把结实的话放在心里。
他不再理会结实,继续去刨树。
但是,结实也同样对那棵洋槐树的所有权深信不疑。
因此,当石头不听他的警告继续挥镢刨树的时候,结实将腿一伸,伸到了石头的镢头下面。
结实说,你有种,你就刨吧。
石头虽然气愤,但为了不闹出更大的乱子,只好悻悻然地收起镢头,回家去了。
石头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就找村主任去了。
村主任是石头的远房叔叔。
但村主任并不因此而偏袒石头,而是很负责地亲自跑到现场看一看。
看过之后,村主任对石头说,树确实是从结实那边串过来的。
石头说,可它明明长在我的宅子上。
村主任说,我没说不是长在你的宅子上,我是说,这棵洋槐树确实是从结实那边串过来的。
石头说,那你说咋办?
村主任笑笑说,石头,一棵树,顶多也就值个十块八块的。
为这样一棵树,弄得两个人脸红脖子粗的伤了和气,划算吗?
石头气鼓鼓地站在那里,不说话。
村主任说,你看这样行不行,这棵树算你们两家的,对半儿分,一家一半。
你要用树,行,给结实出五块钱。
石头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当村主任的叔叔话说出来了,总不能驳了叔叔的面子呀,为了这一件小事驳了叔叔的面子,今后还咋求叔叔办事哩?
想到这里,石头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见石头点了头,村主任觉得有门儿,就去找结实去了。
不料,结实一听村主任的意见,火了,说,你们叔侄俩勾结好了来挤对我,当我是傻瓜呀?
那棵树本来就是我家的,凭啥跟他对半儿分?
我谁也不跟他分,我就要那棵树。
石头一听结实不愿意,心里的火气更大。
石头心里说,那棵树本来就百分之百是我的。
我完全是看在叔叔的面子上才同意和你对半儿分的。
如今,你不乐意,我还更不乐意呢。
于是,石头反悔了他原来和村主任达成的协议,也坚持说那棵树完全是自己的。
石头决定先下手为强,瞅了个机会,把那棵洋槐树刨倒了。
结实得到消息,也掂了一把镢头怒气冲冲地赶了过来。
结实虽然怒气冲冲,虽然手里掂了一把镢头,但他并不敢拿镢头往石头身上刨,他还没那个胆量。
于是,结实就用镢头去刨那棵树。
结实运足力气,照准树身一镢头刨下去,喀嚓一下,镢头的利刃深深地钻进树身里,把树身一劈两半。
石头见结实一镢头把树身劈成了两半,不能当檩条用了,也用镢头去劈那树身。
就这样,两个人像是在比赛劈柴一样,你一下,我一下,你一下,我一下,不一会儿,那棵三把粗可以当檩条用的洋槐树,就被劈成了一堆碎木片片。
围观的人,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被两个人的行为逗乐了,都嘻嘻哈哈地笑。
有的人,甚至笑得捂着肚子蹲到了地上。
大家都说,真好玩儿!
弄到最后,连石头和结实两个人也不由得跟着大伙儿笑了起来。
4.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石头对长在自己屋后的洋槐树的所有权深信不疑,因为他认为树长在自己的宅子上就是自己的,这恰恰证明了他的蛮不讲理,胡搅蛮缠。
B.小说中的村主任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试图调解石头和结实的纠纷,这个人物的出现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关于石头和结实刨树的场面描写略带戏谑和夸张,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人物丑态跃然纸上,透露出作者轻视和不屑的态度。
D.小说在石头和结实的争吵声中开始,在围观人群的哄笑声中结束,争吵说明了人物的互不相让,围观人群的笑体现了“看客”心态。
E.石头和结实在争持中,互不相让,最后将一棵树劈成一堆碎木片,谁也没有得到好处,这批判了宁不利己,也不利他的褊狭思想。
5.小说中的结实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最后以“笑”结尾,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7~9题。
“感动中国”的大爱陈辽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的一个炼钢工人家庭。
其父亲祖籍黎巴嫩,阿拉伯人。
1933年,马海德在瑞士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准备不远万里去中国上海考察热带病。
马海德的举动不仅让身边的教师和同窗们大为惊异,而且远在美国的父母也无法理解。
因为当时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陷入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抢掠之中,而马海德居然要冒险前去中国调查所谓的地方皮肤病情况!
但马海德很坚定。
他给父母写信时表示:
“因为我是一个医生,所以才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为了医治病人,就不能分哪个国家了。
”一年多后,同行的两位年轻的医生都回去了,他却留在了中国。
后来经人介绍,他结识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
他对革命的同情与热情,取得了宋庆龄的信任。
1935年9月,宋庆龄把海德姆约到她的寓所,向他交代了一项重要任务:
“明天晚上有两位非常重要的朋友去莫斯科,麻烦你亲自开车送他们上船。
”海德姆勇敢、机智地完成了这一嘱托,一直把两位行人送到船上安顿好,确定两人安全无虞后,才告辞下船。
回到他自己的诊所不久,他接到宋庆龄打来的感谢电话,称赞他做了件大好事。
后来得知,他送走的两位客人之一,就是其后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
1936年5月底,毛泽东、周恩来请宋庆龄帮助邀请“一位可以信赖的外国记者”和一位外国医生到陕北苏区访问,让他们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帮助改善根据地的医疗条件。
宋庆龄安排斯诺和海德姆前往。
两人到达陕北后,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
事实上,他俩是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后最早接见的外宾。
当周恩来得知海德姆祖先是阿拉伯人后,向海德姆提议说:
“(陕甘宁)回族地区姓马的人比较多,你就自称马海德吧!
”从此,海德姆就有了中国名字马海德,马海德的名字逐渐为陕甘宁地区干部和人民群众所知晓。
1936年10月中旬,马海德决定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2年后的1948年,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说过:
“马海德是在根据地中共党员、红军战士损失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对马海德作出了罕有的好评。
马海德加入红军后,党中央、毛泽东任命马海德这位美国医学博士为“中央红军卫生总顾问”,标志着他正式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
1937年2月10日,马海德经申请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以美国专家的身份参加红军,参加中国共产党,这在中国人民军队军史和中共党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鲜事。
马海德自成为“中央红军卫生总顾问”后,切实负起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保健医生的责任。
他担心毛主席过度疲劳,影响健康,就想方设法来调节毛主席的紧张神经,比如拉着毛主席打乒乓球。
周恩来曾经从马背上摔下来,右胳膊粉碎性骨折。
由于边区没有X光透视设备,马海德与柯棣华大夫两人只能凭着感觉和经验给周恩来做接骨手术。
在周恩来骨头长好后,才发现其右臂再也不能自由弯曲了,只能在一定角度内活动。
后来的很多年里,每当马海德在电视里看到周总理的时候,心中都不由得对当年接骨手术不甚理想而感到遗憾。
马海德对延安五老(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林伯渠和谢觉哉)的健康尤为关心,定期给他们检查身体。
马海德不只是给中央首长做保健医生,还坚持为延安地区广大军民治病。
据有病案可查的记录,仅在1944年到1947年期间,马海德在延安地区诊治的伤病员就达到了4万多人次。
是马海德筹建了陕甘宁边区医院,为发展八路军和红色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又是马海德,在白求恩大夫不幸逝世后,作为白求恩的好友于1939年11月15日写了《我认识的诺尔曼·白求恩》最早在海外媒体上宣传白求恩事迹。
还是马海德,和中央军委卫生部的领导共同商量后,建立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其下先后发展了8所中心医院,24所分院,形成了总计拥有11800张病床的医疗网。
马海德不仅是医疗专家,还是一位人民外交家。
多年来,他参与了大量外事工作。
1944年7月,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派了一个美军观察组来到延安,中央决定由马海德和黄华两人担任美军观察组的顾问。
观察组成员十分欣赏马海德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作风。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美国、中共和国民党三方代表参加的军调处执行部在北京成立,每当马海德有机会和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在一起时,他便会对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多年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人民多么渴望和平,以及中共为了争取和平、制止内战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在此工作期间,他还陪同安娜·路易丝·斯特朗女士飞往延安访问毛主席。
正是在这次访问中,毛主席作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949年10月1日,马海德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了开国大典。
随即,他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周恩来在延安时曾承诺说,在建立新中国后,可以让马海德入中国籍。
现在,周总理兑现了这一承诺,亲自在马海德的国籍证明上签了字。
于是,马海德成为第一位正式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成为中国人后,马海德只享受中国高级干部的待遇,比之后来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待遇要差很多,但马海德不以为意,为自己成为国家干部而自豪。
(选自《科学时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主要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他带领防治性病的医疗队走遍了全国各地,终于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性病的震惊世界的成就”;二是“由于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麻风病患者大大减少,不少县、市已基本上消灭了麻风病”。
因此,他获得了美国、印度、黎巴嫩等国颁发的医学奖和国家勋章等。
(《马海德——一位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和我们时代的杰出人物》,黄华)
②2009年马海德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获得医学博士后.马海德在老师、同学和父母不理解的情况下,为考察带病而毅然选择前去中国。
B.因为马海德亲自驾车把后来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安全护送走了,才最终赢得了宋庆龄的信任。
C.马海德以美国专家身份参加红军,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最终加入中国国籍,这是空前的新鲜事。
D.马海德不仅对我国的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在外交活动中也颇有建树,所以被历史铭记。
8.马海德是一位出色的医学工作者,文中有哪些体现?
请教要分析。
(4分)
9.为什么说马海德是“感动中国”的人?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
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
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
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
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
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
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
善果笃慎,事亲至孝。
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
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
崔氏谓之曰:
“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吾亦望汝继父之心。
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
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
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
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
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莅政严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
从幸江都。
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辽城。
淮安王神通围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
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
建德将王琮获善果,诮之曰:
“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
”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
乃奔相州。
神通送于京师,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
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
未几,检校大理卿。
正身奉法,甚有善绩。
寻坐事免。
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
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
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
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摘自《旧唐书》六十二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B.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C.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D.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公:
爵位名。
《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
B.炀第:
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
C.拜、转、出:
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
“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
“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
D.弑:
杀。
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
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郑善果为名门之后。
郑善果的祖父郑孝穆和父亲郑诚都曾担任重要官职,父亲郑诚在大象初年攻打尉迟迥时,奋力作战阵亡殉国。
B.郑善果知错能改。
郑善果的母亲精通治家治国的道理,她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郑善果自此励己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官。
C.郑善果为官清廉。
他秉承清忠的家训,清廉为政,任职时多有政绩,得到百姓和皇帝的肯定,隋炀帝称他和樊子盖为官“天下第一”。
D.郑善果多次被贬。
郑善果一生经历多个王朝,仕途多有起伏,担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担任岐州刺史,也因公事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
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
(2)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吾亦望汝继父之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①梦得:
刘禹锡。
白居易的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4.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人相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
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浩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
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E.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用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15.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写出居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句子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 ”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从师风尚难以恢复。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从正侧面描写了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儒雅的英雄形象。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而且是以底价1300元拍出。
②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讲诚信。
国内一些汽车销售商欺瞒消费者,冷面售后服务,只能是为渊驱鱼。
③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④浙江省质量监督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对浙江范围内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展开专项整治,让假冒伪劣商品在劫难逃。
⑤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
⑥国务院转发《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强调对“驻省办”的清理规范工作不能拖泥带水,而必须一鼓作气、不留死角。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从机构实施茶艺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茶文化爱好者,有想开茶馆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B.以学生的人生幸福为重要目标,意味着教育要从以成绩作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基本素质作为中心,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
C.这件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事情引起了亲戚和邻居的广泛议论,要说小林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D.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的现状,相关人士指出,能否在浮躁的当下保持宁静的内心,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水平。
19.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阜阳市 届高三 第一次 教学质量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