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938054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90
- 大小:109.90KB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
姚鼐(清)
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
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
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
北宋徽宗年号。
(1) 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且
B. 故
C. 而
D. 其
(4)给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B. 复溯朝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C.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D.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平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5)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以动写静,“寒光动寺壁”写出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移动,寒光折射在墙壁上,仿佛墙壁在动,给人一种动态美。
(2)D
(3)C
(4)B
(5)内容上交代了灵岩的具体位置,游览者情况,并告诉了子颍游览路线及写作时间、地点人物。
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成。
结构上,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解析】【分析】
(1)作答本类题首先明确确定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对本句话进行分析,本句话的意思为:
树林中积满了白雪,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清澈透明,积雪的寒光反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墙壁都好像在晃动了。
点明手法,从动静的角度,对手法进行解释分析即可。
(2)D选项,由“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可知,“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错误。
“帷张而军行”这是一个比喻。
故本题选D项。
(3)上文写“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中间用分号,可知为并列结构。
前文写到“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
”后文写“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可知为转折关系,故本题选C项。
(4)本题“复溯”修饰“朝公谷东南”,“缘”修饰“泰山东麓”中间不能断开;本题前后两句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故选B项。
(5)作答本类题型,从内容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写出了灵岩的位置;“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记述了游览者情况;“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记述了景色。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
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记述了游览路线。
“张峡夜宿,姚鼐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故答案为:
⑴以动写静,“寒光动寺壁”写出了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移动,寒光折射在墙壁上,仿佛墙壁在动,给人一种动态美。
⑵D;⑶C;⑷B;
⑸内容上交代了灵岩的具体位置,游览者情况,并告诉了子颍游览路线及写作时间、地点人物。
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成。
结构上,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能力。
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⑶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⑸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
“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
“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
“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
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
”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
“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
”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举笏示所记曰 笏:
笏板
B. 然是后竟不迁 迁:
升官
C. 其事遂寝 寝:
睡觉
D. 宿深衔之 衔:
怀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骤以其语告于贯之 贪于财货,好美姬
C. 俟蔡平而诛镇邪 封府库,而待将军至
D. 后四年乃克蔡 臣乃敢上壁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御私情。
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 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 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装度为他请求章服,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
②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答案】
(1)C
(2)B
(3)A
(4)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5)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
”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
【解析】【分析】
(1)C项,“其事遂寝”中“寝:
睡觉”解释错误,在这句话中“事”是主语,“寝”作谓语,这句话解释为“这件事于是被搁置一边”,“寝”在这里的意思是“搁置”。
故选C。
(2)A项,“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都是介词,把。
B项,“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中的“于”,介词,引出对象,不翻译;“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于”,介词,在。
C项,“俟蔡平而诛镇邪”与“封府库,而待将军至”中的“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D项,“后四年乃克蔡”与“臣乃敢上壁”中的“乃”都是副词,才。
故选B。
(3)A项,“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故选A。
(4)句中“贯之”为人名,“诸将四面讨贼”作“以为”的宾语;“今”“复”“则”“亦”是句首的标志;“也”为句末标志;“后四年”表时间,独立成句;“克蔡”为动宾结构,攻克蔡;也可结合本句意思断句为: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文言大意:
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
皇帝还是没有听从。
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
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5)此题注意,①说者:
推荐(韦贯之)的人;骤:
急忙;诣:
到。
明日:
第二天。
②以:
用;通:
结交;权,权贵宠臣;幸:
希望。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A;
⑷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⑸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
”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
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
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
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
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
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
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
他再次上奏说:
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
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
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
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
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
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
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
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
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
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
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
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
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
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
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
皇帝还是没有听从。
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
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
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说:
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
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
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
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
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徒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
“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附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
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
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章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 从子,这一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 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 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
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
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
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
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②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答案】
(1)B
(2)C
(3)D
(4)①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②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解析】【分析】
(1)本题中,根据句意,句中“涉海远征”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D;比较AB两项,“考”的宾语是“其殿最”不要断开,“量”和后面的“地远近”相搭配。
故选B项。
原文表达: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C句中“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错误,“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故选C。
(3)D项,“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错。
申屠致远是屡次上奏章极力为陈天祥争论,并没有“面对面的斗争”。
故选D。
(4)第一句得分点:
谳:
审议;服辜:
服罪,“辜”罪;以:
介词,用;贿:
财物;绝:
拒绝。
第二句得分点:
械:
逮捕;盖:
原来;因:
因为;以:
拿、用;兵:
武器;实:
实际上;释:
释放;“反者十七人”定语后置句,翻译为“十七个谋反的人”。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D;
⑷①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②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
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
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
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
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
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
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推荐他做都事,(申屠致远)首先建议:
“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
”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
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
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
看守钱财的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怕事情被发觉,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玠节无辜服罪,案子已定。
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杭州有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