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93765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61.98KB
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
《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
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由于文献增多,需要对它们进行整理、保存和利用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和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一样,高校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回顾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留下的宝贵经验,对于探索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更快,陆续兴建了一批高校图书馆,馆舍条件和服务设施均有所改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也发生了进一步变革,高校图书馆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过渡,可以说这短短十余年的发展速度和成就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二十多年,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的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有80%以上都不同程度地新建和扩建了图书馆。
新馆的建设,既改善了师生的阅读环境,也为高校图书馆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这一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在设计中,注意吸收国外图书馆建筑思想之精华,同时结合我国高校读者的阅读习惯、图书馆的技术设备条件,力求使新馆的使用功能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过渡。
一.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是普及性教育,群众性和公共性较强。
高校图书馆的目的为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专业性较强。
2.服务对象不同。
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比较广泛,它为社会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城乡居民服务,这些读者之间的需求差异性较大。
而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他们的知识层次比较高。
3.人流特点不同。
公共图书馆每日的人流量相对稳定,节假日的人流要比工作日稍高一
些。
而高校图书馆的人流受学校教学计划的影响较大,图书馆的使用及借阅人流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集中性。
4.管理方式不同。
公共图书馆在管理上强调藏阅并重,以藏为主,书库占用面积的比例较大。
而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侧重阅览,因而开架阅览的比例高。
5.藏书体系不同。
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体现的是综合性和广泛性,其藏书门类呈现出
兼收并蓄的特点。
而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体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很强,图书的复本率高,它往往是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特点来设置的。
6.地理位置不同。
公共图书馆一般地处闹市区,交通便利。
高校图书馆一般位于高校校
园内的中心区、教学区,或是邻近学生生活区,建筑环境相对安静。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总体布局、建筑规模、层数以及阅览空间的分布格局,因此,我们在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而应认真研究高校图书馆自身的规律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二.高校图书馆性质和功能拓展
随着现代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其图书馆将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术机构。
进入90年代,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进一步扩大,除了继续传统的“藏、借、阅、管”等功能外,还引入了新的职能。
1.“学习中心”的职能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衡量一所大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看它能否培养出高层
次高水平的人才来。
将高校图书馆建成一个具有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配备音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交互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主动灵活,生动而带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无疑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2.“检索中心”的职能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哪一项职能都离不开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形成和光盘载体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检索中心”的职能将越来越重要。
少‘’大师生不仅可以通过它检索到本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目信息,以及订购的光盘数据库和磁盘数据库的文献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它与国内、国际网络联结检索到国内外数以千计的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所拥有的文献资源和软件资源,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3.“咨询中心”的职能
现代高等院校对信息和情报的需求是大量的、多方面的,因而对信息工作人员和情报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他们不仅应起到信息源与信息用户之间“中介人”的作用,还应能根据学校或社会的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为师生的疑难提供必要的咨询,起到信息专家或情报专家的作用。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担负起读者教育和读者培训的责任,特别要培养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4.“科研交往中心”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优势,这为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创造了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的师生们创造了互相交往、互相激发的条件,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利研交往中心。
这对培养新世纪的“全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增多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也对这方面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5.“文化中心”的职能
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和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许多学校定期举办各类展览、讲演、报告等文化活动,为高校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高校图书馆日益成为发挥校园文化职能的重要阵地之一。
与此同时,作为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还要求具有不断引进和推广新科技和文化信息,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职能。
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还是一个文化中心。
为了满足这些职能的需求,许多高校图书馆增设了报告厅、展览厅、检索大厅、多媒体教室、自习教室、休闲交往场所等功能空间。
因此,我们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在设计前就考虑到图书馆的多功能需求及变化,注重图书馆建筑的实用性、适应性与灵活性,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也是全球网络化时代的社会。
作为专门从事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的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所发生的变革最为迅速,也最为迫切。
虽然各高校图书馆建筑由于学校性质、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功能都是相同的,因而在现阶段也就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特点
1.新建馆舍规模越来越大
90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图书馆建设规模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
据我国图书馆专家夏国栋对94所高校图书馆的统计,馆舍的总建筑面积为120.11万平方米,平均每馆近1.28万平方米,比80年代增长了33%。
在这94所图书馆中,馆舍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的有70所,占74%有近20所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超过了2万平方米。
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自1995年起实施的“211"工程对高校硬件建设提出的标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图书馆馆舍的建设。
2.“大开间,三统一”的设计模式被普遍认可
现代图书馆要求以人为本,力图向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于是管理方式由“闭架”变为“开架”。
为了使读者充分接近藏书,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封闭书库面积越来越小,阅览室的开间和进深逐渐加大,每个柱距间单元面积增加,减少实墙分隔,即采用了“同层高、同柱网、同荷载、大空间”的布局模式,根据图书馆功能的变化,灵活地调整用房,这样大大地增强了建筑的可扩展性。
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每层阅览室的面积有1600平方米左右,藏书、阅览、外借、书目检索、咨询、情报服务、计算机终端等均集中于一个大空间,既方便了读者,又节省了工作人员,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平面开架格局的成功范例。
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单大阅览室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这样宽敞的大空间,读者与书刊同处一室,十分便捷,文献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加强了公共活动场所和多功能用房的设计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己不再是一个仅仅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场所了。
它除了向读者提供书刊资料的借阅机会外,还重视并不断满足读者的文化和娱乐需求。
因此,目前高等院校建造的中型以上的图书馆,都设置了多功能厅和展览厅。
多功能厅既可作学术报告、演讲、举行会议之用,又可播映电影,演出文艺节目,既可供图书馆自用,又能向社会开放服务;而展览厅可用于学校举办多种书刊文献和文化艺术展示活动。
4.现代化程度大为提高,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在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方面,高校图书馆由于其学科优势,计算机管理及网络化的程度要比其它类型的图书馆先进。
随着当今世界计算机软硬件升级换代周期的不断缩短,图书馆建筑不得不把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配置上。
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高校建造的图书馆,普遍重视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
机读、声像、缩微文献的贮存、检索、阅读、复制设备都得到了相应的布置。
计算机检索通讯系统的接口和线路作好了预埋安排,各种阅览室和业务用房都在适当位置设置有电脑接口,按照局域网、校园网、全国网及因特网的连接要求,在图书馆的设计中给予了一定的考虑。
同时,现代新型文献资料的阅读检索用房也开始出现。
5.图书馆日益成为体现校园形象和文化氛围的主要建筑之一
作为校园“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它的作用在高校中日渐突出。
因此,90年代以来新建筑的大多数图书馆无论其内容还是建筑形象,都强调要成为校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甚至成为标志性建筑。
这个标志或具有较高艺术形象,或具有历史地位,或形象突出识别性强,成为校园的象征。
女口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在馆舍选址、环境设计、空间布局、外观形象、艺术造型、建筑内涵、文化气息等方一面对整个校园的规划和风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总平面布局
高校图书馆的总平面布局是新建一座图书馆首先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任何一座高校都有自已的发展历史,都有自身独特的规划体系。
作为校园“信息中心”和“文化橱窗”的图书馆,无论就其功能还是建筑形象来说,都是校园里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有时甚至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因此,我们在进行图书馆建筑设计时,应认真分析校园总体规划对图书馆的要求,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布局和总体设计,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建筑的作用和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大致有以下几种布局方式。
1.图书馆位于校园入口部位
不论是对于本校师生还是校外路过的行人来说,位于校园入口处的建筑物总能给人以最深的印象。
将图书馆布置于校园的入口部位,是现代高校校园规划较为常用的布局形式之一,它强化了图书馆在校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这种形式布局的图书馆一般情况下规模比较大,并通过入口广场空间来衬托建筑的宏伟气势。
随着高校图书馆逐步面向社会,这种做法将会更为普遍。
2.图书馆位于教学区中心
图书馆位于学校教学区中心是我国高校校园规划中最为普遍的布局方式。
一方面,它所处的位置方便在校师生的使用;另一方面,图书馆端庄典雅的形象及其特有文化气质,最能体现出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
许多学校将图书馆置于校园教学区的主轴线上,
形成教学区建筑群中的主体,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如同济大学图书馆。
也有的院校图书馆在主轴线的旁侧,与其它建筑群组合形成校园里相对独立的中心或次中心,丰富了校园的空间层次。
如天津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
3.图书馆位于校园绿地、景区中心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文化基地之一,将图书馆布置在校园绿景区之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室外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多种文化活动,而且还叮以通过图书馆建筑的外观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如上海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的中心区域,学校东西主干道汇集后所形成的较大广场烘托了图书馆的中心地位,图书馆前茵茵的草地、鳞鳞的湖水更增强了它文化性与学术性格。
总之,不同的高校根据学校的历史、规模、发展阶段、规划特点等应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可以是其中的某一种布局,也可以是多种布局方式相结合。
五.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布局
高校图书馆应该是一个为读者提供高效率服务的、开放的信息中心。
而一个高效便捷的图书馆除了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效率有关外,同建筑布局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1.布局方式的多样性
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布局方式呈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分层叠合式
分层叠合式是将藏阅结合实际的分科阅览部门分层设置、垂直叠合。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用地紧张是各高校共同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馆舍建筑面积有限的范围内,图书馆便垂直叠合向上发展。
为了减少垂直交通带来的不便,将藏阅合一的分科阅览部门分层设置,各分科阅览室内部依靠独立的垂直交通,既联系方便,又满足了分科独立管理的需求。
一般高校图书馆有一定比例的闭架书库,将其布置在下层使结构合理,便于组织交通。
地面层或二层布置入口、外借、目录检索、期刊宣传、展览等功能,方便了读者。
(2)单元组合式
单元组合式是将藏阅结合的分科阅览分层布置在几个单元块体内,或将不同功能独立设置在一个块体内,将各单元块体有机组合起来,既有节奏感又便于分期建造,满足了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3)中庭空间式
中庭空间式是将各分科阅览单元围绕中庭空间组合,综合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满足读者接触自然的需求,并为整个建筑内部环境提供了一种明确的交通路线,即使初次进入建筑的读者也很容易识别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同时,中庭空间本身又是一处极佳的公共交往场所,为满足读者休息和交往的需求提供了条件。
(4)院落围合式
院落围合式是图书馆各功能空间为了节约能源,解决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以进深不很大的条状空间围合成一个或多个院落的布局形式。
这种形式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灵活。
(5)综合式
综合式在布局上没有采取某种单一的布局方式,而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这种形式可较好的满足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多项功能的综合需求,并有利于科研信息中心的方向发展。
这种形式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布局方式。
六.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三统一”分析
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内部空间已由传统的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主要功能之间没有绝对的分隔,空间相互渗透,灵活性强,有利于图书馆的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需求的多变性,在高校新建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统一”方法已日渐普遍,因此分析这种结构形式对图书馆建筑适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1.柱网模数的确定
柱网的设计是图书馆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柱网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及建筑的层高和荷载。
高校图书馆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藏书与阅览功能的互换性。
因此,在一定的模数柱网内,藏书量越高、阅览座位越多,越能适用于新技术用房,那么采用这种柱网模数的图书馆适应性就越强。
传统高校图书馆建筑按照各自功能需要分别采用不同开间和进深,并选择较经济的结构方案。
而在现代高校图书馆多强调使用功能的灵活性,特别是阅览室与书库的结合,出现了选择适用于多种使用功能要求柱网的开间与进深的问题,于是“统一柱网”的观念便出现了。
统一柱网是寻求一个开间和进深的尺度,能够适应多种功能的需要。
根据实地调研和资料著述,我们发现:
a.由于建筑结构类型从砖混变为钢筋混凝上框架结构,书库和阅览室的柱网尺寸已很少在6.0m以下了,而一般都在6m~7.5m之间;
b.不论是藏书区还是阅览区,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采用的是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柱网平面,
而这两者的最大差别是正方形能随着使用的改变而轻易的将书架布置旋转90度,不需
调整间距或书架数,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所采用的框架结构,基本上决定了柱距的大致范围,一般在6m~7.5m之间是较为经济的,因此在这个范围内选择柱网必须结合书架、阅览桌椅的常用尺寸以及它们之间走道的最小尺寸进行多方案比较(如表所示)。
图书馆家具尺寸表:
家具名称
长(mm)
宽(mm)
高度(mm)
双面刚书架
1000
450
2150
单面期刊架
1000
400
1800
双面四人阅览桌
1500
1000
780,800
双面六人阅览桌
2100
1000
780,800
阅览椅
480
450
460
图书馆书架间最小宽度:
通道名称
常用书库
不常用书库
开架
闭架
主通道
1500
1200
1000
次通道
1100
750
600
档头通道
750
600
600
行道
1000
750
600
藏书区(包括开架和闭架)是提供书与人交会的场所,占据着图书馆面积相当的比重,它
设置了大量的书架与书籍而成为主要的结构荷载区。
藏书量的多少代表该馆所能提供的服能力,因而,可以说它是图书馆最重要的核心区。
随着开架率的逐渐提高,藏阅合一的阅览室成为高校图书馆使用的主要功能空间了。
所以,在进行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时,必须首要确定这种阅览室藏书区最适当的单元柱网。
根据一些数据计算我们得出符合300的模数制,并具有较大适应性的柱网尺度:
7.2m×6.6m7.2m×6.9m7.2m×7.5m7.5m×6.6m7.5m×6.9m7.5m×7.5m随着今后现代化设备的更新、结构类型的改变,家具的尺寸、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图书馆建筑的柱网设计一定会向新的方向发展。
2.层高的确定
传统图书馆在封闭管理时代,为了合理利用建筑空间,书库与阅览室层高之比多为1:
2,1:
1.5,2:
3,阅览室采用的层高为4.50,4.60,4.80,5.00,5.10,5.20m,书库采用的层高分别为2.25,2.30,2.40,2.50,2.55,2.60m。
使用证明,传统图书馆的层高偏高。
阅览空间高而无用,不仅浪费空间和投资,而且对电能、热能的消耗也都很大。
现代高校图书馆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对阅览区的空间有了新的要求—藏、阅、管融于一间,若加上空调的使用,层高不便太高,如国外模数式图书馆书库与阅览区的层高是统一的,但为了使用全人工照明和全空调系统时节约能源,最低的每层楼的净高只有2.3m~2.5m近几年国内以三统一模式建成的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层高略高一些,但净高均未超过3m。
这种低层高有益于节约电能,减少开支,既符合经费短缺的国情,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层高的确定是受功能、视觉心理、采光、通风、取暖、照明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主要以阅览室环境的舒适度来确定的。
实践表明,阅览区安装空调的层高一般为3.8×4.5m,净高为2.6×3.3m;以自然采光通风为主的层高3.6×4.2m,净高为3.0×3.6m比较适宜。
因此,层高的确定既要适应当前自然通风的需要,又要考虑今后有可能安装空调管道所需要的空间,过高会造成空间浪费和经济损失,过低影响使用功能。
3.荷载的确定
统一荷载的提出来自功能的可变性。
然而,高校图书馆内部用房的各种功能是否都存在着可变性,而且每种变化清况都涉及设计荷载的变化,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例如,属于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方面的采购、编目、装订、消毒、办公、会议、缩微、复印等荷载较轻的用房,以及密集书库这样荷载最大的用房,如果设计比较成熟,一般都会把它们布置在适当而合理的位置,既不会挤占其他用房,也难以被其他用房挤占。
因此,有些荷载较轻的用房没有必要提高荷载指标去适应并不存在的使用功能变化。
而具有变动可能性的用房主要是藏书、阅览等用房,以及由于新兴载体、互联网络等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
只有这些用房对面积需求的变化和管理体制的改变,会带来可能调整的要求。
在这些可变用房的功能调整中,各类用房的适用性可以靠统一柱网和统一层高来解决,楼板承载能力则需要统一荷载来保障。
其中,除密集书库的荷载为1000kg/m2(一般均设置在底层)外,书库的荷载为最高,达到500~600kg/m2,其他各类用房,从现实的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设备,包括新兴载体、互联网络技术所使用的设备,都是轻型的,不可能出加荷载的情况。
承载力低的楼板不能承受高负荷,而承载力高的楼板可以承受低负荷。
所以,荷载的核心问题是分区设置,哪里有可能集中放置藏书书架,哪里就采用书库的荷载,其它地方采用一般荷载即可。
总之,不同高校图书馆因服务方式、环境的差异,同柱网、同层高、同荷载的范围也不同,应因“馆”制宜。
高校图书馆的灵活性并非全部功能的灵活,大部分工作用房、视听报告、展示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空间要求有各自的特点,并不一定都采用“三统一”的设计模式。
3.我国高校复合式图书馆的功能构成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图书馆中文献存贮、知识生产、信息传递的传统功能在现代需求竞争的推动下,内涵与外沿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层次、灵活性与综合性的特征。
因此,其功能构成也发生了明显转变。
现代高校图书馆一般按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入口区—包括出入口、咨询台、入口控制台、新书展览区和指示性的标记区,它是整个图书馆人流交通组织的枢纽。
(2).情报服务中心区—类似传统图书馆的目录厅与出纳台,承担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
现代高校的情报服务区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使服务内容、服务范围率都大大超过了传统服务工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阅览区一一这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部分,它己不是传统图书馆阅览室的概念了,而是可供读者选择并且具有舒适环境的阅览区。
它是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功能需要的一个开敞空间,融藏、借、阅、管于一体,是读者最易到达、使用最方便的地方。
(4).藏书区一一包括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储备书库及各种特藏书库。
(5).办公区一一包括行政办公和业务办公两部分。
(6).公共活动区—随着现代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报告厅、展览厅、会议厅、交往区成为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的空间。
(7).自习区—学生人数的剧增、教学设施的相对滞后,使高校的教学楼及图书馆阅览室常常人满为患,学生们为能找到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而疲劳地奔波于各个教室之间。
高校图书馆中自习区的设置是现代教育观念和图书馆职能转变的结果。
(8).技术设备区—伴随着图书馆的现代化,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被普遍使用,这对高校图书馆的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计算机房、电话机房及监控室等技术设备用房也是必不可少的。
七.小结
调研报告先叙述了高校图书馆总平面的布局类型。
其次论述了90年代以来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布局方式和功能的可扩展性,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处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未来的功能、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变化,需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可发展性,因此,灵活性是目前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
既而我们对采用较多的“三统一”设计模式的进行了剖析,我们发现,“三统一”并不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唯一方式和最佳方式,于是提出了另一种设计模式—复合式图书馆建筑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旨在增加灵活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建筑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其特点是:
(1)在功能空间设计上,强调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以有限度的流通空间来代替模数式的过大空间。
(2)在结构设计上,提倡灵活的统一,进一步发展“三统一”原则,结构柱网不要求绝对统一,根据需要可以统一主体柱网,其它不适应统一柱网的功能空间可独立于主体柱网之外单独设计。
同时,建筑开间与进深尺寸的一致并不是柱网设计的唯一模式和最佳方式,应因“馆”制宜,分区对待。
荷载设计上,主要藏阅空间均按开架阅览室荷载设计,而密集书库及办公业务用房等可以尽量限定其区域,以免过分追求三统一而导致荷载取值偏高。
建筑主体各层层高应该尽量统一,为将来的灵活使用和调整留下余地。
名句赏析!
!
!
!
!
不限
主题
不限抒情四季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食物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____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___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____卓文君《白头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图书馆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