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936759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79.58KB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18牛和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谓、瓶”等生字,规范书写“摸、甚”等生字,理解“恐怖、捶胸、掐住”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情感与价值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学会阅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两个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
自学生字词。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
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
板书课题:
牛和鹅。
提问: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
(读课题。
)角度,这是本单元的主题。
那“牛和鹅”与“角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吧。
3.介绍作者任大霖。
(对“任”进行正音。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在有疑惑的句子旁打个问号。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读。
)
2.逐节指名读,正音,说说对带有生字的词语的理解,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3.在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用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练习分段,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预设学生的问题:
“‘牛和鹅’与本单元的主题‘角度’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会觉得人比牛大;鹅的眼睛看人,会觉得人比鹅小?
”“‘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
牛和鹅。
2.齐读课题。
3.了解学生对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或要求会写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
第一行:
捶捶 欺负 拳头
第二行:
脖子 恐怖 摸摸
第三行:
掐住 胳膊 摔倒
4.根据上节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写下批注。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
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前后联系,产生疑惑,产生期待。
引读第1、2自然段,先联系句子中“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和“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体会牛是怕人的,鹅是不怕人。
再扣住两个“都”字引导学生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思考:
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
而且为什么“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导读第3自然段,通过三个“敢”字(敢,甚至敢,还敢),抓住“拍、摸、触、甩、扳、叫、骑”等词语品读出“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
导读第4自然段,通过两个“才敢”,抓住“总是、远远地、安全的地方、要是……就……、绕个大圈子”等词句读出“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害怕。
紧密联系第1自然段中对应的语句感受两者的因果关系,并在反复朗读中加深体会。
教师顺势小结:
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儿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
可是后来呢?
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找答案。
联系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懂“我”对鹅不再害怕,对牛也不再欺负的原因。
前后联系质疑:
是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转变呢?
自然想到:
这和“我”经历的一件事情有关。
3.精读课文,读出情趣,读出差异。
引导阅读课文第5至11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的第5至7自然段,看看在鹅的面前“我”表现得怎样。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按叙述顺序。
等他们找到这些语句后再逐句导读。
第一句: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扣住“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很害怕、怕”等词句读出我的“怕”。
第二句: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
”要学生联系鹅的表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来理解,紧紧抓住描写鹅动作、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在第1自然段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从而体会孩子们的“急”。
第三句: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联系带头的老雄鹅前后的表现,尤其是描写生动的词句,抓住“我”的想法与语言体会“我”的狼狈。
再引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课文,联系第1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从而感受到鹅的不可一世,“我”由怕到急再到狼狈不堪的变化过程。
(2)学生轻声读课文的第8至11自然段,看看在鹅的面前金奎叔的表现。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抓住句中“飞快地走、一把握住、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等语句以及他的话“鹅有什么可怕的!
看把你吓成这样”,并联系写鹅的语句,如“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体会金奎叔对鹅不怕,而鹅却惧怕金奎叔。
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体会金奎叔不怕鹅,“我”怕鹅,而鹅对“我”和他的态度也是截然相反的。
(3)引导学生思考鹅还是那群鹅,而“我”和金奎叔在它们的面前表现得怎么会截然不同?
通过品读第9至11自然段的对话加深感悟。
重点引导读懂金奎叔的话,“凭这点”可以联系上文“我”的话理解,“咱们可不答应”可以联系上面写金奎叔对付鹅的语句以及下面的“掐”“扔”“别怕”等理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在对比朗读中明白由于“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果。
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是分层次理解。
品读末尾,联系实际,读出道理。
引导阅读课文第12和13自然段。
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半句分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各有什么看法。
以接读的方式理解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它虽然把“我”看得比它小,但从人的角度出发,可“我”实在比它强呀!
此外还要引导读懂“我”对牛不再欺负了。
引导学生品味出金奎叔的话对“我”的影响之大。
三、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启发学生回顾全文,思考交流《牛和鹅》与本单元的主题“角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经验来谈,相机出示含蓄的结尾,在朗读中明白要像“我”一样以之自勉。
四、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
读与“角度”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丢失的骆驼》《两个农夫》《烦恼的老太太》;诵读两位诗人登山游览时不同感受的诗歌《登飞来峰》《题西林壁》。
2.畅所欲言:
谈谈当自己和师长就某事的看法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板书设计】
牛和鹅
前:
不怕、欺负 绕开、害怕
后:
尊敬、不欺负 不怕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结果)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4自然段及第5到11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不足之处] 1.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2.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得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结束。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囊、角”等生字,会写“念、级”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表演老虎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先提出问题,再整理提出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学会关心弱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表演老虎的经过。
【教学难点】
感受“我”学习表演老虎以及上台演出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一说到老虎,我们往往会想到哪些词语呢?
(威风凛凛、狐假虎威。
)是的,很多人都非常害怕老虎,会“谈虎色变”。
可是老师却遇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老虎,这只老虎非常“窝囊”。
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用开火车读生字、请小老师听写生字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全文共有22个自然段。
2.学习第1~3自然段。
(1)“我”所在的小学有一个什么活动?
(每周六下午全校开周会,会上每个班级轮流表演节目。
)
(2)“我”经常参加这个演出吗?
(“我没在台上露过面”可见“我”从来都没有参加过这个活动,没有一点儿表演经验。
)
(3)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老师每次演出的时候都选“最机灵的几个小朋友”,可见“我”不是很机灵。
)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掌握以下词语:
老虎 班级 比划 尝试 兄妹 一段 改变
通情达理 手枪 幸亏 挖土 演技 强大
书写指导:
“枪”的右半部分是“仓”,不要写错。
“挖”的右下部分是“乙”字,你要看清啊!
“级、枪、挖、技、强”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这一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朗读第4~16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第4自然段中哪个词语写出“我”非常想参加演出?
“殷切期待”。
2.老师为什么“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
从中可以看出“我”真的不太机灵,老师很担心“我”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3.排练前谁打击了“我”?
有一个演哥哥的小朋友问“我”会不会“豁虎跳”。
“我”说不会时,他讥笑了“我”。
4.你知道“我”演出时的服装道具是什么样子的吗?
“头罩是个纸糊的老虎头:
黄底子上也画着黑道道,额角正中还有个‘王’字”,还有“虎皮”。
5.老师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我”真的不具有表演的天分?
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
“向前爬……你怎么不叫哇?
嗓门要大。
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
(二)朗读第17~20自然段。
1.找出描写“我”演出过程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相关语句:
“……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
“……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
“我”真的很努力地想要把老虎这个角色演好。
“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既写出演出时“我”很紧张,同时也写出“我”表演时非常卖力;老师排练时告诉“我”老虎要叫,这点“我”也没有忘记。
2.“我”的表演成功了吗?
没有成功,因为“我”表演的时候台下“哄堂大笑”,而且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话。
(三)朗读第21、22自然段。
这次演出对“我”有什么影响?
以后每次去动物园的时候,“我”都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怎么“豁虎跳”。
三、畅谈收获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着很容易,实际做起来却非常难。
【板书设计】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我”的心情变化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我”心情的变化,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如: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我想上台露脸是露不成了。
”“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这样,就把感受、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
致使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深入完成,使整个课堂教学不完整。
[再教设计] 教学时首先从字词入手,到句子,再到段进行学习。
其间配以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和感受课文内容。
其次抓住重点内容,细读课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批注,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0陀 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钉、衅、彻”等生字,会写“否、旋、况”等生字,理解“否则、旋转、奋力、摇头晃脑、不动声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语句、议论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1)圈点勾画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3.情感与价值
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语句、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
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
玩具不单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还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
今天,高洪波老师的一篇《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吧!
二、作者简介
高洪波,内蒙古人,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散文集《捕鼠记》《悄悄话》,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儿童诗《我想》、散文集《悄悄话》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三、自由地朗读课文
1.学习生字。
会读:
钉 旋 兵 恨 帅 预 衅 彻 溃 誉 丑 豪
会写:
否 旋 况 兵 败 仍 尤 恨 帅 预 溃 品 丑 豪
2.学会以下词语。
冰天雪地 否则 旋转 奋力 奋勇 重整旗鼓 况且 兴趣 质量
得心应手 责骂 仍然 风姿 手舞足蹈 不得 挑战 然而 预料
追求 摇头晃脑 不动声色 顽强 自豪
四、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虑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关于陀螺的哪些内容?
请找出来,并按文章的思路将它们排序:
(⑤⑦⑥③⑧)
①“我”自己做的陀螺很特别。
②“我”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陀螺。
③胜利的陀螺让“我”自豪。
④介绍了陀螺的历史典故。
⑤介绍了“冰尜儿”的制作与玩法。
⑥“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
⑦“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⑧“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陀螺》。
二、课文教学
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
为什么前面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他事情呢?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
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了一只大陀螺。
前面用大量的文字写其他内容是为了说明:
一只陀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这为下文那只“圆头圆脑”的陀螺出场做了铺垫。
3.文章哪几自然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
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4.作者得到怎样的感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三、赏析文章语言美
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学会从情感、含义、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语言。
(3分钟后回答问题。
)
(学生自主品读,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
1.修辞的手法的运用。
如比喻句: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如拟人句:
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世。
2.幽默诙诸的语句。
如:
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在这句话中,椅子腿根本不是废物,作者却说“废物利用”,就是幽默的说法,写出“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得心应手的陀螺。
3.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
)
四、巩固练习
做小游戏:
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
(口头回答。
)
2.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掌握的。
在这个精彩的表演中,你发现了什么道理?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五、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写,然后读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看似取材平常,实则生趣盎然。
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感情真挚,使人身临其境。
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回家自学,然后上课让他们自己说一说陀螺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和启示。
学生有的是从文中找的,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说的,虽然在语言表达上不是很完整,但是却能从文中或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童年生活的乐趣。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课上人人都有话说。
[不足之处]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孩子学习压力却更大了。
他们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相比,物质丰富了。
一节课上完,我觉得学生没有与文章中“我”的童年乐趣产生共鸣,学生们的激情没有释放出来,教学效果一般。
[再教设计]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正处在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因此只要对于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激发,那么学生就会能够积极进行阅读。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迅速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就是陀螺制作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会顺利完成。
习作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按照游戏的先后顺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几个方面有序地、清楚地叙述游戏的过程。
(2)学会捕捉精彩镜头,并运用想象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从“做”“猜”两方面对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从片段描写入手,把片段描写写具体。
3.情感与价值
在游戏和写作中提高观察和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游戏的有趣,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
把游戏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难点】
细心观察、大胆表达,快速作文,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学生:
草稿本、作文本、笔。
教师:
鼓、鼓槌、“花”、礼物,写有表演要求的纸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
师: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板书课题:
游戏)都玩过哪些游戏呢?
(点名学生自由说。
)
师:
既然大家那么喜欢玩游戏,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个经典的游戏吧!
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击鼓传花”。
二、创设情境,口头作文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先选出一名击鼓手。
鼓声开始就传花,鼓声停时,花落在谁手里,谁就要按老师纸条上的要求表演节目。
)
1.师:
谁愿意自告奋勇当鼓手呢?
(选动作敏捷的一学生表演。
)
2.游戏开始,当鼓声停时,教师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启发引导。
师:
现在我要暂时充当一名记者,来采访几位同学。
(教师来到接住花的学生附近)师:
你刚把球扔给他鼓声就停了,当时你心情如何呢?
(生回答。
)
(师走到另一个学生身边)师:
好险啊!
差那么一点点就该你“中奖”了,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话吗?
师:
请问这位“高中大奖”的同学,能给大家说说你现在的心情怎样吗?
(该生按要求打开纸条,纸条上写:
“你是第一个幸运中奖者,恭喜你!
你不但不用表演节目,老师还会送你一份礼物。
”老师按要求把礼物送给他。
)
师:
哪位同学注意到他表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具体、细致、清楚地说出中奖者的表情变化。
)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如果把你观察到的写到作文里,老师一定给你满分。
作文就是要学会细致地观察,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真实。
3.游戏继续进行,老师请同学们在游戏时注意观察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
师:
待会儿我们的游戏继续进行,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最有能耐,观察得最仔细,能边做游戏边把别人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观察下来。
(边说边板书:
人物:
表情、动作、语言、神态。
)
鼓声停后,师:
在采访中奖者之前,我要先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谁愿意把刚才观察到的说一说呢?
(指名学生发言。
)
学生发言后老师请“中奖”的学生打开纸条,他的纸条上写着:
“你也不用表演,请坐在你右边的同学替你表演。
”
老师采访要表演的同学,请他说说感受。
学生上台表演。
4.游戏继续进行了2分钟。
师:
每个人边听(看)边想,如果要你把他表演的样子描写下来,怎么写?
写什么?
(教师不再采访提问,只重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
)
5.停止游戏,教师进行片段作文的指导。
师:
大家觉得刚才的游戏好玩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课题:
有趣的游戏。
)
师:
那么,如果我们要把刚才的游戏写下来,写成一段话,(板书:
游戏过程)那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写清游戏的名称和规则,还要把游戏写得有趣。
边引导边板书:
名称、规则。
)
师:
在写游戏的时候要抓住一两个情节重点写,还要把所写的人的表情、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写出来,这样就不会写或流水账了,更便于把事情写清楚,突出这个游戏真有趣。
(边说边板书:
这个游戏真有趣!
)
师:
为了更突出这个游戏的有趣、好玩,除了把人写进去之外,还可以写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如鼓声、叫声等这些热闹的场面。
)
三、快速作文,试写片段
师: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向作文挑战,有没有信心?
同学们根据图示,回想一下刚才的游戏场面,用8分钟的时间,用一段话把它写下来。
有愿意自己独立写作,当个体作家的你就自己写;愿意两人合作的你们就两个人一起写;愿意四人小组形成一个写作组来合作写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也可以。
形式你们自己选择,可以吗?
好,开始,看谁最快最好地完成。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交流评议,自主修改
1.评价学生的作文片段。
师:
谁愿意读读自己的作文?
没写完的同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