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 文档编号:27933210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8.67KB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
出示课本图。
问题:
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
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
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
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
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
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
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
出示饼干罐。
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
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
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
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
分组活动。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
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
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
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
出示课本图。
问题:
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
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
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
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
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
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
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
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
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
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
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
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
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媒体:
出示课本图。
活动:
小组活动。
根据各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交流:
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对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质疑、补充、梳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小结:
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动力大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费力杠杆;相反,杠杆的支点越远离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省力,动力小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讨论:
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身边常见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
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3课时《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
“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学生回答:
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
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
“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
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
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4课时《斜面》
内容标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利用斜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木板、测力计、绳子、卡纸、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
出示课本图。
导入:
工人在搬运重物上车。
没有重型机器的帮助,他们只是利用一块木板就轻松地把重物搬上了汽车。
问题:
这块搭成斜面的木板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
认识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活动一:
研究斜面的作用
导入:
人们从低处把重物搬运到高处时,常常会在高低处之间用木板架设一个斜面。
问题:
这些斜面有什么作用?
媒体:
出示课本图。
设计:
设计探究斜面作用的实验。
引导:
利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观察同一个重物在垂直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按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分别测量同一重物的重力,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按改变斜面角度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活动:
小组活动。
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
交流:
请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找出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
小结: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但是经过的路程就越长。
媒体:
播放“斜面”视频。
拓展:
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
时,斜面便垂直于水平面。
这时还能省力吗?
三、活动二:
变形的斜面
教具:
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卡纸。
导入:
这是一张三角形的卡纸,如果把它卷到铅笔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
把三角形的卡纸卷到铅笔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
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变形的斜面。
讨论:
这种“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有什么特点?
媒体:
出示课本盘山公路图。
引导:
在卡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放一个平直的斜面,搬运重物时就可以省力;但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与山脚之间就不能放一个平直的斜面了,因为距离太远。
山顶与山脚之间的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汽车利用这个变形的斜面来爬坡就可以省力,但是就要行驶更多的路程。
拓展: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种“卷起来”的斜面?
四、活动三:
斜面的应用
媒体:
出示盘山公路、飞机货舱输送带、商场的自动扶梯、登山旋梯、高层停车场的斜坡、大桥的引桥的图片。
导入:
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是利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讨论:
分析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斜面的认识和了解。
目的:
了解人们怎样利用斜面,懂得解释斜面的作用。
拓展:
寻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第5课时《研究自行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
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
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
(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
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
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第二单元
第6课时《珍贵的淡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水资源的含义,分析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相应措施,理解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
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比较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地区差异;能运用图表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能根据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并提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
通过身边用水现状和节水方法的调查,增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危机的案例分析
2、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谈天说地”主题:
家庭用水调查与节水措施
(1)、调查统计班级内同学家庭的月用水量及水费,并算出人均用水量和水费
(2)、询问其中节水家庭的节水措施
(3)、设计几条节约用水的标语
2、课题引入
观看投影片:
干旱地区、水体污染的图片
学生感悟:
说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师归纳并板书: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稀少、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水体污染、浪费严重、需水量加大、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3、难点分析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4、案例分析
(1)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通过连线题的形式归纳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谈天说地”
请课前安排的两位同学展示班机同学家庭用水调查的结果。
(3)案例分析
提供小课题:
黄河断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上海地区缺水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学生分析:
选择以上的案例进行分析。
5、专题小结
利用学生设计的标语,增强节约、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
第7课时《宝贵的耕地》
内容标准: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重要性;
2.知道我国耕地资源非常匮乏。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数据分析——讨论归纳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了解我国耕地资源匮乏的情况,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
出示课本图。
情景:
在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正用轻质砖砌墙。
问题:
工人为什么不用红砖砌墙?
思考:
大量使用红砖是否会破坏我们宝贵的耕地资源?
二、活动一:
为什么禁用红砖?
问题:
制造红砖需要什么作为原材料?
为什么政府要禁用红砖?
引导:
引导学生认识红砖的原材料来自耕地中的黏土。
红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活动:
小组活动。
算一算,如果要建造一栋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18层大楼,需要使用多少红砖?
要生产这些红砖,需要耗费多少面积的耕地?
交流:
小组交流,认识使用红砖作建筑材料将造成严重的耕地破坏问题:
资料:
我国人均耕地为0.095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媒体播放-----“宝贵的耕地”视频。
三、活动二:
调查我们周围的耕地情况
问题:
为什么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所得,讨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
交流:
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了解人类的发展与耕地受到破坏是一对矛盾体。
拓展:
能否提出一个方案来尝试解决这对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保护好、利用好耕地资源?
四、课堂小结。
第8课时《保护生物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搜集数据——分析思考——讨论交流
重点难点
通过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
出示课本图。
二、情景:
在自然保护区里,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正在吃着竹子。
波波说:
“大熊猫真可爱,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
问题: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呢?
讨论:
通过阅读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等事例,讨论野生动植物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媒体:
播放“保护生物资源”视频。
小结:
三、活动: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源”视频。
问题: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
什么样的区域能被列入自然保护区呢?
引导: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现在,我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已相继建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
活动:
对我们居住的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四、课堂小结。
第9课时《矿产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
能力培养目标
1.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了解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非金属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稀有性特点,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小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图。
问题:
工人为什么要开采矿石?
这些矿石有什么用途?
二、活动一:
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
大家是否知道钢铁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课本图(常见的铁矿石)。
引导:
铁矿石是金属矿产中最普通的一种。
我们以铁矿石的提炼为例,一起来了解金属材料是从何而来的。
三、活动二:
全身是宝的石油
出示课本图片。
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矿石能提炼出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
除此之外,有一些能源矿产,如石油,还能提炼出一些能源物质。
讨论:
为什么说石油是“黑色的金子”?
它有什么用途?
交流:
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石油的重要作用。
总之,人类的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开石油。
四、拓展:
石油来自哪里?
出示课本图片。
介绍: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
五、活动三:
能源矿产还有多少?
导入:
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能源矿产的形成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
活动:
算一算,能源矿产还能开采多少年。
媒体播放“珍惜矿产资源”视频。
讨论:
不难看出,能源矿产很快就会被人类开发完。
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拓展:
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进化和繁衍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第10课时《海洋宝库》
内容标准:
1.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