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2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7930491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4.19KB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2练习.docx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2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2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2练习
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2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小
B.蝴蝶翅膀振动不能产生声波
C.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大
D.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超声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
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超声波的频率比声音低
D.人耳可以听见超声波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面,有优美动听的,有令人烦躁的,在繁华的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是为了( )
A.减弱噪声的污染B.测量声音的音调
C.测量声音的音色D.测定声音的响度
4.对“0dB”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dB说明物体不振动
B.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音
C.0dB说明频率低于20Hz
D.0dB说明频率高于20000Hz
5.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10dBB.50dBC.70dBD.90dB
6.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7.下列关于乐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C.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
D.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8.如图所示,在天津的某些地区安装了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9.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0.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B.减小大气污染C.绿化美化环境D.减小水污染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12.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
13.用手机通话和面对面说话,都是信息交流方式,传递信息时前者主要靠电磁波,后者主要靠声波。
从传递能量的形式看,电磁波传递的是能,声波传递的是能。
14.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15.每逢中、高考考试期间,有关部门都会要求考点附近的工地停止施工,以免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考生答题,这项措施是从防止噪声的。
考试期间的铃声是用来传递的。
16.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空中排列情景如图所示。
表演时为保证队形不变每两架飞机间要保持相对。
飞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有的观众用手堵住了耳朵,这是为了在控制噪声。
飞机着陆后关闭引擎,依然能够滑进停机坪是因为它具有。
17.“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观众在听音乐史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处减弱噪声。
18.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警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测速仪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测速仪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4)如果将测速仪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汽车运动的距离(s)﹣时间(t)和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
请在甲、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图象,并丙图中画出汽车在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20.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
小明发现汽车走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
下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试验数据:
试验次数
试验车型
车速
普通沥青路面噪声
多孔沥青路面噪声
1
桑塔纳轿车
80
85.4
78.5
2
桑塔纳轿车
100
92.6
80.6
(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
②。
(2)请你猜想:
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有关。
(写出一个因素)
21.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和减弱噪声。
如图丙所示,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是测定声音的(填写声音的相关牲征),它(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
【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解答】解:
蝴蝶飞行时,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赫兹,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
故选:
A。
2.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解答】解:
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分析】物理学中,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
【解答】解: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即测定声音的响度,它不能减弱噪声的污染,也不能测量声音的音调和音色。
故选:
D。
4.
【分析】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与频率没有直接关系。
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因此0dB时物体有振动,故只有B选项正确。
故选:
B。
5.
【分析】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解答】解:
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故选:
C。
6.
【分析】
(1)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4)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
A、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
此选项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响度过高,此选项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
此选项正确;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此选项正确;
故选:
C。
7.
【分析】噪声的定义有两个:
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根据噪声的两个定义可以确定选择项的正误。
【解答】解: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
从产生角度,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乐音,有时是噪声,如不会拉小提琴的人拉琴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出发,即使是乐器发出非常悦耳的声音,但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
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
A。
8.
【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多少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选:
B。
9.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D、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
故选:
B。
10.
【分析】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
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解答】解:
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
A。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
【分析】
(1)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为噪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
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解:
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故属于噪声;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隔声减弱噪声的干扰。
故答案为:
噪声;隔声。
12.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
传播过程中;振动。
13.
【分析】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
【解答】解:
手机通话是依靠电磁波来实现的,传递的是电能;面对面说话,声音传递的是声能。
故答案为:
电;声。
14.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
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
信息。
15.
【分析】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
考点周围禁止施工,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
考试期间的铃声是用于告知考生开考的开始或结束,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
声源处;信息。
16.
【分析】
(1)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这种特性叫惯性。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战机编队整齐飞过天安门上空,以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与旁边的战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其他战机是静止的;
(2)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3)飞机着陆后关闭引擎,由于惯性,飞机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运动,滑进停机坪。
故答案为:
静止;人耳处;惯性。
17.
【分析】
(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音调;声源。
18.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但有些动物是能听到次声波的。
【解答】解:
在发生一些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伴有一些次声波,这些是人听不到的,动物是可以听到的。
故答案为:
次。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
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④根据数据画出图象。
【解答】解: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1=
=0.2s,
由v=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声t1=340m/s×0.2s=68m。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2=
=0.1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声t2=340m/s×0.1s=34m;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2﹣s1=68m﹣34m=34m。
(3)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
t=△t﹣t1+t2=1.1s﹣0.2s+0.1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
=34m/s=122.4km/h。
因为v=122.4km/h>12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4)根据数据画出图象如图示:
答: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68m;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34m;
(3)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4)如图示。
20.
【分析】从物理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因为人听到声音要经历三个阶段:
发声体产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人耳,所以减弱噪声的途径就相应的有三条;
【解答】解:
(1)有实验次数1中的数据:
车速为80km/h时,多孔沥青路面噪声为78.5,普通沥青路面噪声为85.4,故可得出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孔越多,噪声越小,车速为100km/h的桑塔纳轿车的噪声比车速为80km/h的噪声大,故可得出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
(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合理即可:
如汽车行驶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车轮的粗糙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
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孔越多,噪声越小;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
(2)汽车行驶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车轮的粗糙程度。
21.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结合图象判断属于哪种方式。
②声音有三个特性:
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解答】解:
图甲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图乙中道路两旁的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图丙中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但它不能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响度;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度 年级 物理 上册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