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天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一.docx
- 文档编号:2792253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748.29KB
第5天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一.docx
《第5天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天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天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一
此word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第5天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
(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②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的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③在高三学习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阶段复习充满了信心。
④2018年央视元宵晚会短小精悍,创意十足,形成了除夕夜之后的又一波荧屏小高潮,成为一股新的一年为中国人加油鼓劲的强劲文化力量。
⑤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⑥回想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推出过共享单车。
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些共享单车大多销声匿迹。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⑤⑥D.②④⑤
解析:
选C ①瞻前顾后:
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使用正确。
②别开生面: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使用正确。
③一得之见: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
用于此处谦敬失当。
④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使用正确。
⑤水到渠成: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该成语不能作状语,此处用法不当。
⑥销声匿迹: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使用对象错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B.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特别是年龄较大、不便外出的老人,北京市推广了一套在家就可以锻炼的健身操。
C.杨绛先生一生钻研文学与翻译,精通多国语言,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堪称典范的中译本。
D.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引起了国际桥梁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许多一流的专家和团队参与技术咨询和质量顾问。
解析:
选B A项,不合逻辑,“高低”与“多大”两面对一面,应将“有多大”改为“的大小”。
C项,成分赘余,“被公认为”和“堪称”重复。
D项,成分残缺,在“质量顾问”后加“的工作”。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据说,清明这天一定要放风筝。
有些地区还举办放风筝比赛,认为风筝飞的高低是年景好坏的标志,① 。
相传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是在春秋时代制造的。
按其构造,风筝一般有硬膀、软膀、排子、长串、桶形等区别。
为了增强风筝的娱乐性和趣味性,② ,如风琴、笛哨、锣鼓等。
③ ,以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最为著名。
解析:
①处,根据前一句“风筝飞的高低是年景好坏的标志”可知,此处内容应承接上句的意思,填“风筝放得越高预示年景越好”等类似的语句。
②处,根据前文“为了增强风筝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和后文“如风琴、笛哨、锣鼓等”,可知此处应填“还可以在风筝上附加一些特殊装置”等类似的内容。
③处,根据后文“以北京……最为著名”,可知此处应填“我国的风筝产地有很多”等类似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风筝放得越高预示年景越好 ②还可以在风筝上附加一些特殊装置 ③我国的风筝产地有很多
二、小说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征 服
陈忠实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
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
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
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
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
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
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
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
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
“走!
见队长!
”倒霉透咧!
南红卫边走边想。
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
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
“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
南恒二爸在“四清”[注]运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
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
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
问:
“啥事?
”
“光彩事!
”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
南恒明白了:
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
“哈呀!
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
“你说啥?
”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我派他去拔葱的。
”南恒肯定地说。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
”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噢!
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
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
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忙问:
“你还没睡?
”
“睡不着……”
“好,咱俩扯扯。
”南恒热情地说。
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
”
“没有下一步。
”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
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你为啥不整我呢?
”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我不想整任何人。
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
”
“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
你呢?
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
”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
你是怯那些在‘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
”南红卫反问。
“对。
”南恒承认了。
南红卫得意起来:
“我早就看穿了你。
”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
“那一半是啥?
”南红卫问。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
”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
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
“甭提了!
”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
“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
”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
”南恒毫不回避。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
“痛快!
我承认。
”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你老弟这号人!
”
“甭钩心斗角了!
老哥!
”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
”
“南村不是没能人!
”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钩心斗角上去了。
”
南恒扶一下眼镜,高兴地叫起来:
“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
再往下说呀!
”
“完了。
”南红卫说,“我睡不着。
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
我找你,就是想说这句话……”
“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
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
”
“那没问题!
”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
”
“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
“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
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
[注] “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教育运动。
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B.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另外如“啥”“实扎扎”“甭”“咋”这些词语的运用,又使小说带有地域色彩。
C.小说对南葫芦的语言着墨不多,但言简意赅。
“走!
见队长”刻画出南葫芦的强势;“光彩事”运用反语,刻画出南葫芦内心的得意。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写能言善辩、南村文化最高的南红卫偷菜被抓后“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刻画出他的无奈与尴尬。
解析:
选A A项,没有运用肖像描写。
5.小说三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颇显作者的匠心,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
(5分)
答:
参考答案:
①三处环境描写构成小说的时间线索,夜深——繁星——黎明,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
②第一处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营造出南葫芦抓偷菜贼时的紧张氛围。
③第二处烘托南恒与南红卫深夜畅谈解开心结后的畅快心情。
④第三处暗示着南恒与南红卫将齐心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
6.这篇小说以“征服”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观点并作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集中深刻。
①小说通过写生产队长对“能人”南红卫的征服,以小见大,真实地再现了一批“文革”后农村建设者们的心路历程;②批判了钩心斗角、结怨成仇的做法,指出不正当的“征服”的荒唐和危害,表达了作者的反思;③揭示出一个道理:
征服对方,不能靠强力,应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巧妙严谨。
①小说围绕“征服”展开故事情节,前半部分南红卫偷菜被抓为后半部分南恒征服南红卫做铺垫;②小说一明一暗地写了两人之间的“征服”,南恒对南红卫是“软征服”,南红卫对南恒是“暗征服”,一明一暗,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③小说以“征服”为纽带,运用插叙,带出“文革”中的种种内斗,使小说结构井然有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天 语言运用+小说阅读一 语言 运用 小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