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docx
- 文档编号:2792225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79KB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docx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采煤方法
一、首采区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特征
1、首采区位置
一采区位于工业场地东南侧,北以工业场地保护煤柱和村庄保护煤柱为界,南以F45、断层和村庄保护煤柱为界,东以F51断层和村庄保护煤柱为界,西以F50、F14、F57断层为界。
南北(走向)长约2900m,东西(倾斜)宽650~1300m,面积2.5km2。
采区计算可采储量1174.3万t,服务年限18.6a。
2、采区地质构造
首采区形态类似一个不完整背斜的转折端,总体为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受F50、峄山断层等的影响,局部发育次一级褶曲,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对开采影响较大的断层有11条,其中落差大于50m的走向断层有4条,其中落差大于30m的走向断层有2条;落差大于30m的倾向断层有3条,落差大于20m的倾向断层有2条(详见表4-1-1)。
另有落差小于10m的断层20条,对开采有一定影响。
表2-5-1一采区断层一览
序号
名称
性质
落差
(m)
断层产状
控制程度
备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1
F57
正
28~145
SN
W
32~50
可靠
走向断层
2
F59
正
0~166
SN
E
50~60
可靠
走向断层
3
F60
正
5~105
SN
NW-W
31~50
可靠
走向断层
4
F61
正
0~123
SN
E
55~65
可靠
走向断层
5
DF38
正
26~80
NNE
SEE
60~65
可靠
走向断层
6
DF65
正
0~33
NNE~NE
SEE-SE
65~70
可靠
走向断层
7
F14
正
0~37
NW
SW
40~60
可靠
倾向断层
8
F57-1
正
10~68
NW
SW
50~55
可靠
倾向断层
9
F1-3
正
0~47
SN~EW
E-N
60
较可靠
倾向断层
10
DF93
正
0~23
EW~NW
S-SW
60
较可靠
倾向断层
11
DF102
正
10~25
EW~NE
S-SW
60
可靠
倾向断层
3、煤层赋存特征
采区内含可采煤层两层,分别为2上、3煤层。
其中3煤为主采煤层,厚度在5.95m~8.09m之间,平均厚度为7.26m,煤层倾角一般在16~25°,平均在21°,计算可采储量为965.3万t;2上煤层厚1.03~1.65m,平均1.10m。
煤层倾角一般在20°左右,计算可采储量为209.0万t;两煤层间距26.9~31.4m,平均29.1m。
4、煤层顶底板岩性
3煤直接顶以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为主,个别孔为细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抗压强度为55.11~94.83MPa,孔隙率1.9~4.5%,泥岩的抗压强度为48.15MPa,属中等稳定~稳定顶板,根据临近生产矿井资料,顶板冒落性能为中等冒落的顶板;老顶为灰白色硅泥质胶结的中、细砂岩,较硬,抗压强度为55.11~94.83Mpa。
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孔隙率2.3~3.8%,厚度0.99~2.46m,据生产矿井资料,底鼓的可能性很小。
2上煤层顶底板直接顶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厚0.55~6.80m,局部为中砂岩,个别孔见有0.40m的泥岩伪顶,老顶为灰白色中细砂岩。
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厚0.50~2.55m,有时具0.23~0.40m的炭质泥岩伪底。
根据生产矿井实际,2上煤层顶底板属不稳定~较稳定顶底板。
二、采煤方法及工作面装备
1、采煤方法选择
经对本井田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及顶、底板岩性等条件的分析,本井田煤层厚度较大,断裂构造发育,对本井田开采影响加大,因此寻求一种适合本井田地质条件的采煤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设计对采煤方法提出了长壁开采和短壁开采两个方案,经方案比较,并参照临近类似矿井(古城、葛亭等矿井)开采的成功经验,设计推荐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后退式回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
2、回采工艺的选择
本井田地处兖州煤田的深部,主采煤层3煤为缓倾斜厚煤层,全井田3煤厚度在4.59~9.25m之间,平均厚度7.15m,属于结构简单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首采区3煤厚度在5.95m~8.09m之间,平均厚度为7.26m,煤层倾角一般在16~25°,平均在21°,计算可采储量为1672.2万t。
3煤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2m左右;老顶为灰白色含矿物较多的中、细粒砂岩。
底板为厚5~7m的具有清晰波状层理及生物扰动痕迹的细砂岩,有时相变为灰黑色砂质泥岩。
本井田3煤厚度和顶底板条件与兖州矿区类似,不同之处是本井田埋藏深度大,断裂构造发育,寻求一种适合本井田实际情况的采煤工艺和技术装备,将关系到矿井建成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矿井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设计提出了两个与矿井地质和3煤层赋存条件基本相适应的技术装备方案:
方案一: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装备方案。
矿井装备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生产能力较高。
方案二:
高档普采装备方案,矿井装备一个采区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生产能力可达到45万t/a。
根据邻近的兖州矿业集团所属的兴隆庄矿、东滩矿和鲍店矿的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3煤(厚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取得了系统完整的成果,实现了缓倾斜厚煤层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兖州矿区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采煤技术,而且给兖州矿区带来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
(1)工作面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回采工作面的减少,实现了高度集中生产;
(2)井下生产系统大大简化,巷道掘进率大幅度降低,降低了材料消耗;
(3)回采工作面底板管理有了实质性好转;
(4)工作面设备安装和搬迁次数大为减少;
(5)提高综放工作面、采区回采率的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6)攻克了综采放顶煤开采瓦斯涌出量大、粉尘浓度大、煤层自燃现象严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鉴于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兖州煤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工作面单产水平高,为矿井发展留有余地,在目前开采技术条件下,推荐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装备。
与综采放顶煤工艺相比,方案二(高档普采分层开采工艺)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工作面单产水平较低;
(2)井下生产系统复杂,巷道掘进率较高,材料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
(3)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较困难;
(4)工作面设备安装和搬迁次数较多。
综上所述,本矿井3煤开采推荐采用方案一,即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
对于2上煤层的开采,设计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煤层间距,推荐采用与3煤联合开采的方案,同时回采的工作面错距,按下式计算:
式中:
Xmin——上、下煤层工作面的安全错距,m;
M——两煤层间距,m;
δ——层间岩石移动角,取70º;
L——附加备用距离,一般为下煤层工作面的一个月推进距离,m;
B——上煤层工作面的最大控顶距,m。
实际生产中,工作面错距根据生产经验确定,一般不小于60m。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上行法开采。
3、工作面装备
本矿井一水平煤层厚度较大,断裂构造发育,使综采放顶煤长壁工作面的布置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寻求一种适合本矿井地质条件的开采工艺及装备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有关资料,一种适合于村庄下煤层、残留煤柱等60m以下短壁工作面的MG250/300-NWD短壁采煤机已由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研制成功,此系列短壁采煤机可高效率用于综采、综放短壁工作面。
目前,此短壁采煤机已在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兖矿集团的杨村矿等矿井投入使用。
经分析比较,本矿井3煤对于短壁工作面和短壁采煤机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这种采煤装备在临近矿井有成熟的经验,因此,本设计暂推荐采用综采放顶煤短壁采煤机装备。
建议在下阶段,应根据采煤技术装备和工艺的发展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采煤技术装备和工艺作进一步分析论证,力求寻求一种适合本矿井地质条件的开采工艺及装备。
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布置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工作面装备MG250/300-NWD型短壁采煤机,配套SGB-764/264型前、后部可弯曲刮板输送机,SZB-764/132型转载机。
对于工作面液压支架,借鉴兖州矿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井田3煤顶板岩性及顶板管理方式,考虑到本矿井采深较深,地压较大,预计工作面来压较强烈,故综放面选用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支架所需支护强度计算如下:
用估算法确定:
式中:
P──支架支护强度,MPa;
M──最大采高,取3.0m;
r──煤层顶板岩石容重,取2.7t/m3;
K──顶板岩石碎胀系数,取1.3;
n──考虑老顶周期来压不均衡的安全系数,取2.2。
按经验公式计算:
P=α×M×r×9.8×103=8×3.0×2.7×9.8×103
=0.64(MPa)
式中:
α──顶板岩柱相当于采高的倍数,取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考虑本井田煤层赋存深度较大、断裂构造发育等特点,综采放顶煤面选用ZFS5200/16/32型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强度不低于0.75Mpa。
端头液压支架选用ZT4700/20/40型端头支架,支护强度不低于0.70Mpa。
运输顺槽选用SQJ-150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运煤,运量630t/h,轨道顺槽选用SQ-1200/55型顺槽连续牵引车和JD-25型调度绞车担负辅助运输。
三、工作面参数及年产量
1、采高及放高
首采区3煤厚度在5.95m~8.09m之间,平均厚度为7.26m,煤层倾角一般在16~25°,平均在21°,属于结构简单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缓倾斜厚煤层,放顶煤开采设计采高为3.0m,采放比控制在1.0~2.0之间。
2、工作面长度
根据兖州矿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长度研究成果,综放工作面最较适合长度为100m~200m。
鉴于本井田断裂构造发育,工作面的布置受到限制,为使工作面的布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便于工作面的接替,设计确定工作面长度为60~110m。
3、综放工作面回采率
据调查,兖州矿区综放工作面回采率一般为0.80~0.85,鉴于本矿井地质构造较复杂,本矿井综放面回采率取0.80。
4、工作面产量
根据以上工作面参数,达到设计产量时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时,工作面产量计算如下:
A=L×m×l×r×α
式中:
L——工作面年推进度;
m——工作面平均采高,7.26m;
l——工作面长度,100m;
r——3煤层容重,1.39t/m3;
α——工作面回采率,0.80。
当工作面年推进度为500m时,回采工作面年产量为:
A=540×7.26×100×1.39×0.80
=435948t=43.6万t
另外加上约6%的掘进煤,矿井年产量可达46.2万t。
当工作面年推进度为1100m时,回采工作面年产量为:
A=1100×7.26×100×1.39×0.80
=888043t=88.8万t
另外加上约6%的掘进煤,矿井年产量可达94.1万t。
第二节采区布置
一、首采区概况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矿井开拓部署,以一个采区保证矿井生产能力。
1、首采区位置选择
首采区位置的选择宜根据井田开拓部署,选择在储量可靠、开采条件好,并靠近工业场地保护煤柱边界线的块段。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将F50断层以东至井田边界之间的块段,扣除断层煤柱、高速公路保护煤柱、工业场地保护煤柱、村庄保护煤柱等保护煤柱,剩余部分作为首采区。
选择该块段作为首采区具有以下优点:
(1)首采块段勘探程度高,储量可靠,全井田勘探中的全部A+B级(1142.6万t)储量,都在本块段;
(2)煤层赋存深度浅,煤层埋藏深度大部分在-650m~-1000m之间,有利于一水平(-870m水平)的开拓开采;
(3)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大,该块段煤层厚度在5.95m~8.09m之间,平均厚度为7.26m,有利于综采工作面开采;
(4)靠近工业场地保护煤柱,可减少初期井巷工程投资和设备投资。
同样,该块段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利因素:
(1)断裂构造发育,首采区内对开采影响较大的断层有13条,其中落差大于30m的走向断层有6条,落差大于20m的倾向断层有7条。
另有落差小于10m的断层20条,对开采有一定影响;
(2)煤层倾角大,一般在16~25°,平均在21°,对采煤方法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本块段的主要特点时断裂构造发育,这也是对采区开采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
但鉴于本块段埋藏深度浅(本块段埋藏深度大部分在-650m~-1000m之间,而F50断层以西块段煤层的埋藏深度一般在-1100m以下),勘探程度高(全井田全部A+B级储量都在本块段,F50断层以西无A、B级储量),资源可靠,因此选择本块段作为首采区。
二、采区巷道布置
1、影响采区巷道布置的主要因素
(1)首采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断层落差大,倾角缓,走向、倾向断层纵横交错,是影响采区巷道布置的主要因素;
(2)根据井田开拓部署,矿井一水平标高确定为-870m,采区巷道布置受着一因素的制约;
(3)首采区煤层倾角较大,煤层倾角一般在16~25°,平均在21°,不宜采用倾斜长壁开采方法;
(4)地面村庄压煤对采区巷道布置也有一定影响。
2、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根据上述因素,设计对采区巷道布置提出了两个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方案一(顺槽沿走向断层布置方案):
-870m水平轨道大巷和胶带输送机大巷和回风大巷向西南进入采区,沿工业场地保护煤柱和村庄保护煤柱边缘布置采区石门和下山,工作面顺槽大致与走向断层平行布置,轨道顺槽与-870m轨道石门或下山直接相连,胶带输送机顺槽与-870m胶带输送机石门或下山直接搭接。
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见图4-2-1。
方案二(顺槽沿倾向断层布置方案):
在采区西部边界布置采区轨道上山和胶带输送机上山,其方位大致与F50断层平行;工作面顺槽大致与倾向断层平行布置,轨道顺槽与采区轨道上山相连,胶带输送机顺槽与采区胶带输送机上山相连。
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见图4-2-2。
经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一具有以下优点:
(1)工作面走向长度较长,有利于布置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2)首采面不受地面村庄影响;
(3)有利于采区内后期块段工作面的接替。
当然,方案一也存在一些缺点,采区生产系统比方案二多一个环节,身产系统相对复杂一点。
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方案一(顺槽沿走向断层布置方案)作为采区巷道布置推荐方案。
三、采区各系统
1、煤流系统
工作面生产的的煤炭经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顺槽胶带输送机,直接运到采区胶带输送机下山的输送机上,经采区溜煤眼装载至-870m水平胶带运输机,由上仓胶带输送机巷运至井底煤仓。
详见井下运输系统图C1067-124。
2、辅助运输系统
石门或下山掘进煤和矸石经扒斗装岩机装入矿车,经过中部车场和轨道下山,提升到上部车场或-870m水平石门.,矸石经轨道大巷至井底车场,由副井提升到地面;顺槽掘进煤采用综掘,直接进入煤流系统。
掘进和采煤工作面所需材料和设备,经副井、井底车场、轨道大巷运到采区上部车场,再经轨道下山、中部车场运至各顺槽和工作面。
3、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由副井经井底车场、轨道大巷、轨道石门、轨道下山、各中部车场和运输顺槽进入工作面。
工作面乏风经轨道顺槽、采区胶带输送机下山、回风斜巷和-870m水平回风大巷,由主井抽至地面排入大气。
4、排水系统
矿井移交时,利用-870m水平轨道石门,和胶带运输机下山(沿煤)布置顺槽,由于胶带运输机下山比-870m水平轨道石门低,回采及掘进工作面涌水通过自流或污水泵排入胶带运输机下山,在胶带运输机下山落平段设小水仓,由水泵排至-870m水平轨道石门,经-870m轨道大巷自流进入井底水仓。
采区开采后期,在-1200m水平设排水系统,由水泵排至-870m水平轨道石门,经-870m轨道大巷自流进入井底水仓。
第三节巷道掘进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本矿井为新建矿井,煤层埋藏较深(一水平-870m),断裂构造发育,特别是落差较大的断层较多,无实测资料,对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确定有一定难度。
在矿井施工过程中,应对围岩松动圈进行实测,根据实测参数,对巷道支护做认真研究,调整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
并采用工程类比法,借鉴临近类似矿井,特别是临近的古城、唐口、葛亭矿井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以合理确定本矿井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
1、主要巷道
矿井井底车场巷道、大巷及采区各主要巷道断面设计满足运输设备、通风、行人、管线布置等的要求。
一般均采用半圆拱断面,根据邻近兖州、济宁等矿区巷道支护的成功经验,主要采用锚喷支护。
由于构造影响,井下巷道一般存在穿越不同岩层的情况,因此巷道围岩岩性较复杂,应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支护组合,根据邻近矿区经验,一般在砂岩类硬岩段采用锚喷支护;泥岩类软岩段采用锚网喷支护,以增强软岩表面的强度和整体性。
若巷道变形严重,可研究采用开卸压槽或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等方式。
2、工作面顺槽支护
工作面上、下顺槽支护方式,目前在邻近矿区较成功和应用较多的有两种支护方式,即刚性梯形棚支护和近期发展起来的锚梁网支护。
结合本矿井具体条件,推荐顺槽支护采用锚梁网支护。
根据巷道用途、围岩性质、服务年限等经计算选择主要巷道支护参数见表4-3-1。
3、大硐室支护
本矿井大硐室主要有:
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胶带输送机机头硐室、箕斗装载硐室、主排水泵房硐室、主变电硐室等。
根据精查地质勘探资料,设计尽量使上述大硐室位于稳定围岩中,以有利于硐室支护。
大硐室永久支护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碹、锚喷支护或锚喷—混凝土碹联合支护。
硐室支护参数应根据硐室尺寸、围岩情况,在施工图设计时计算确定。
表4-3-1主要巷道断面特征表
顺序
巷道名称
断面形式
断面(m2)
支护方式
支护厚度(mm)
支护参数(mm)
净
掘进
类型
φ×L
间排距
1
井底车场(双轨)
半圆拱
16.7
19.0
锚(网)喷
120
树脂
20x2000
800
2
井底车场(单轨)
半圆拱
9.1
10.6
锚(网)喷
100
树脂
20x1800
800
3
轨道大巷(石门)
半圆拱
14.1
16.2
锚(网)喷
120
树脂
20x2000
800
4
运输机大巷
半圆拱
12.2
13.8
锚(网)喷
120
树脂
20x2000
800
5
回风大巷
半圆拱
11.3
12.2
锚(网)喷
120
树脂
20x2000
800
6
胶带输送机下山
半圆拱
12.2
13.8
锚(网)喷
120
树脂
20x1800
800
7
运输顺槽
矩形
12.0
12.0
锚(梁)网
树脂
20x1800
800
8
轨道顺槽
矩形
10.8
10.8
锚(梁)网
树脂
20x1800
800
4、交岔点支护
巷道交岔点断面较大,根据交岔点所处层位,可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根据邻近矿区成功经验,处于坚硬砂岩中的交岔点一般采用锚喷支护。
处于较软岩层中的交岔点一般采用锚网喷、锚索网喷或锚注联合支护。
支护参数应根据交岔点尺寸、围岩情况在施工图设计时计算确定。
二、掘进工作面配备及装备
根据工作面及采区接替安排,本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配备4个掘进工作面,采掘比1∶4。
其中煤巷综掘工作面1个,煤岩混合普通钻爆法掘进工作面3个。
煤巷综掘工作面配备煤巷掘进机、可伸缩胶带输送机、掘进转载机等设备;煤岩混合普通钻爆法掘进工作面配备气腿凿岩机、耙斗装岩机、锚杆打眼安装机等。
三、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岩石平巷:
100~120m/月;
岩石斜巷:
70m/月~80m/月;
煤层上山:
150m/月;
煤层顺槽:
200m/月;
一般硐室:
800m3/月;
特殊硐室:
600m3/月。
四、达到设计产量时井巷工程量
矿井达到设计产量时,矿井总工程量为9853.7m。
其中煤巷3350.0m,岩巷6303.7m。
煤巷占总工程量34%。
详见表4-3-2。
表4-3-2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长度
(m)
掘进体积
(m3)
1
井筒
1885.0
62861.0
2
井底车场及硐室
1487.9
22445.7
3
主要运输巷道
2158.9
29492.0
4
采区
3450.0
39544.5
5
供电系统
66.5
891.4
6
排水系统
605.4
7134.2
7
合计
8
按煤岩别分
煤巷
3350.0
40836.0
岩巷
6303.7
121532.8
合计
9
临时工程
200.0
2000.0
10
全矿井合计
9853.7
164368.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采区 布置 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