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7921544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56KB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训练整体把握课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涵的强烈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目标:
请同学们先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二)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师1:
题目“斑羚飞渡”告诉我们哪两个要素?
学生回答(对象和事件)。
师2:
斑羚为什么要“飞渡”?
(飞渡的三个原因:
人为原因,自然环境和斑羚自身原因)
学生回答(人为条件:
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自然环境:
2段。
自身原因:
不能跳过六米宽的山涧。
总之是人类导致斑羚处于“进退维谷”的绝境)。
师3:
我们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
学生回答。
(自然的掠夺者、侵害者、猎杀者)。
板书:
最不可饶恕的行为----人类猎杀斑羚。
师:
4:
在这样的环境下斑羚们的最初表现怎样?
生回答:
(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甚至一头老斑羚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以失败告终)。
师5:
三段中哪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头老斑羚的感情态度?
学生回答(“老眼昏花”“故意逞能”,贬义词)。
启示: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能逞能,不能慌张,不要乱了分寸,要从容,要镇定。
师5:
关键时刻是谁想到了拯救种群的办法?
学生回答(镰刀头羊)。
师6:
镰刀头羊想出了怎样办法延续种群?
生回答:
(飞渡)
师7:
斑羚们是怎样飞渡的?
(哪一段详写了“斑羚飞渡”全过程?
)
要求:
带着问题,细读第9段。
小组合作:
A、找出描写两只斑羚“飞渡”的动词?
(说与同桌听)
B、两只斑羚“飞渡”的时间与角度的不同是?
()(时间有先后,角度有高低)
C、用四个“一Ⅹ一Ⅹ”来概述一下斑羚飞渡的过程。
(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一生一死)
D、段中精彩的比喻句并分析作用?
(请学生试读最后两个比喻句,体会感情)
学生回答。
(比喻句作用:
形象生动的刻画了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而牺牲自己的悲壮场面,更加突出了老斑羚的献身精神。
)
板书:
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斑羚飞渡。
师8:
“斑羚飞渡”引发我怎样的感悟以及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我”的语句以及“我”对“斑羚飞渡”感悟的语句)。
要求:
快速浏览9到15段。
学生回答,1)教师归纳(9、10、11、12、14、15段)。
2)请同学们抓词句试着赏析这六段。
教师引导(如:
A议论段:
10段“粉身碎骨”形象写出了结局的悲惨。
11段“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句中的两个“没有”表现了斑羚们心甘情愿的赴死精神。
如12段“心甘情愿”一次将斑羚拟人化,写出了斑羚们精神的无私伟大。
又如14段“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来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敬佩以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
B神情,心理描写:
如9段“我吃了一惊”、“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侧面烘托了“斑羚飞渡”出乎我的意料,带给我的震惊程度大。
“还如11段”我十分注意的盯着“和”但让我震惊的是“从人类角度揣测斑羚,自惭同时被斑羚精神所震撼。
更如15段我们”目瞪口呆“甚至猎狗也”惊讶“侧面烘托了”斑羚飞渡“场面悲壮,带给我们的震撼之大。
)
板书:
最值得歌颂的斑羚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
三:
探究拓展;(学生活动环节)
1:
本文会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人类和斑羚们说吧?
老斑羚们哪些精神值得你称颂?
那就说说吧!
2: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三年后故地重游,遇到了当年第一个飞渡成功如今已是头羊的那只斑羚,你会说什么?
(50字以上一段文字)。
(《高山流水》古筝曲为背景音乐)。
(教师下水文:
时光荏苒,三年了,你我再次相见!
斑羚呀!
曾经的幸存者,今夕的朋友!
如今和你对视 双眸,我能读懂你心中的仇恨。
此时,我眼中溢动着晶莹的惭愧。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默默道一声:
人类错了!
当年的贪婪令我们迷失,那刻的惨烈让我们反省。
如今,我亦是痛彻心扉!
遇到你,我倍感汗颜!
看哟!
伤心崖上空再次凌驾彩虹,请给我一缕温暖的信任,我愿轻轻道出心声:
人与羊生生再不相欺,世世和谐相处!
)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
一节课相伴而过,一日师生情终生难忘。
正如印第安酋长所说的”地球不是人类的,而人类属于地球“.请同学们谨记斑羚带给我们的启示--在环境日益恶化,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人类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五、作业
1、积累动物界灾难面前大爱互助的故事,制作一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2、找出文中描写镰刀头羊叫声以及描写彩虹的语句并且赏析。
附板书设计:
最不可饶恕的行为----人类猎杀斑羚。
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斑羚飞渡。
最值得歌颂的斑羚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
备教手记:
《斑羚飞渡》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斑羚飞渡“场面感人,精神引人深思。
秉承”文本细读“的精神,细读深挖,精读细体会。
1、把握清晰课堂脉络。
由题目入手,分解为”斑羚“和”飞渡“两个因素,设置了三个环节:
斑羚为什么飞渡?
斑羚怎样飞渡?
斑羚飞渡的感悟。
由分析原因入手,引出飞渡场面的震撼,最后分析感悟,上升到中心思想的高度。
2、细读文本突出详略。
因为课文较长,所以在课堂处理上采用了略析1到8段,细品9到15段。
让学生感受到”斑羚飞渡“场面的震撼,悟到”飞渡“精神的感人,恰当的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细读文本面面俱到。
小到词语,如”逼“,”一片“,”老眼昏花“”故意逞能“,9段两只班羚”飞渡“的一系列动词等等。
中至语句的赏析讲解,如9四个比喻句的赏析以及训练朗读,把握作者感情。
大到段落的分析理解,如重点研读了9到15自然段。
4、训练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课堂学习过程中,设置了细读9段,重点朗读比喻句体会语气、感情,快速浏览9到15段的读书环节。
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无一处不体现学生”说“的地位与权力。
最后拓展探究环节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
学以致用,让读说均为写服务。
通过读、说、写让学生感悟人类角色,理解中心--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浙江宁波北仑长江中学王静波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
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2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2)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渐进。
3)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
所以教师没有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所以课堂生动活泼。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
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
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
二、课文学习分层朗读
1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比如:
项为wei之强jiang鹤唳li云端……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
2读: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
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
如:
使之/冲烟/而飞鸣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
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3读:
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
如学生找到描写童趣的句子: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教师就趁机指导落实“素帐”“徐喷以烟”“冲烟”等语义……)
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 ”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
附: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
细察想象
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
冲烟飞鸣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二虫斗草间二兽斗林间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
4读: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
5读:
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
[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内容已基本能当堂成诵。
]
三、体验生活引发联想
你在童年时代有这样的体验吗?
方法:
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奇特而丰富:
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
四、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 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如:
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四、教后随记
浅谈《童趣》朗读层次的设计
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文言文,教师更应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童趣》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一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
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初一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
二读课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
三读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
五读课文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
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点训练要求是不难的。
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之后再与学生交谈“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
”“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
”等这些话题就显得水到渠成。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描述松鼠的特点,怎样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二、初步了解一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教学设想:
一、这是一篇说明小动物的文章。
初一学生对自然界的小动物往往兴趣较浓厚,应将这种兴趣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作者怎样描述小动物。
可训练学生认真编写提纲,复述课文,加深印象。
二、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可作为本文表达上的两点特色在学生自己体会的基础上加以指点。
三、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观察,观察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相互交流观察所得,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春景美,冬景也美,而动物呢?
也有其独特的美,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外国作家写的说明小动物的文章——《松鼠》。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学习课文,我们先对大家初步接触到的作家和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作点简略介绍。
二、解题:
1、作家: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巨册《自然史》。
布丰的著作主要是《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平实说明文包括介绍性说明和事理的介绍或解说,如产品说明书、书刊介绍等;记叙性说明文,如记录天象、物象的变化、生产流程等;阐述性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物理的说明文;应用性说明文,如书信、日记、总结、计划等。
文艺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三、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自我检查自己预习时读错了的字、并订正。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间自我交流编写的提纲、所画出的能表现松鼠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遇有异议可讨论,不能解决者待大家共同解决。
2、抽三位同学到黑板上给下列字注音。
驯xn良矫jio健帽缨yng翘qio起来蜇zh伏橡栗l
苔藓tixin狭窄zhi圆锥zhu惹r恼褐h色乖gui巧
五、学生自读课文。
六、讨论课文段落划分。
根据课文结构与取材特点,本文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
总体介绍松鼠的特点:
漂亮、驯良、乖巧;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
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
第三部分(第6段):
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是有用的小动物;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
强调:
由文章结构安排可知,课文说明的顺序是先总说,后分说。
七、板书设计。
(学生自己设计)
八、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细心观察某一种动物,把某种动物的特点或可爱的地方说出来。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析课文介绍松鼠三个特点的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提问:
(1)这一段介绍松鼠几个形体的特点呢?
——两个特点,一是漂亮;二是“最不像四足兽”。
前两句总写全身,先写了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从头部写到身躯,后突出尾巴,写出松鼠特有的样子。
后两句写它们的第二个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它们常常竖着身子坐着,这是与一般四足兽趴在地上相区别的,“常常”从时间说。
二是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是与一般四足兽用嘴啃相区别的。
用了这个比喻,松鼠吃东西的动作更明白了。
在两点说明之后,再概括一句,我们也就容易理解了。
(2)作者是如何描写松鼠的外貌的?
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
这些词又好在什么地方?
——漂亮,是松鼠总的特点。
松鼠的第一部分又各有特点。
用“清秀”形容面容,用“闪闪有光”形容眼睛,这是写松鼠面部的漂亮。
“清秀”多用来形容如我们大家一般年龄的少男少女,现在被作者用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是多么惹人喜爱啊!
写其身体和四肢呢,用了“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词,这些词也多用来写人,如写运动员等,现在,作者也用来写松鼠了,而且“敏捷”“机警”之前都加了副词“非常”,说明其程度尚不是一般地敏捷、机警,这样就把松鼠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突出了。
大家看看,这里写松鼠“机警”,下文有一段文字与此相照应的,是哪里呢?
——对,是下段写松鼠警觉的一段文字。
(3)作者又是如何写松鼠尾巴的呢?
——用“帽缨”形容尾巴,既相似,又给人美感,与“玲珑”的小面孔相映衬,是“格外漂亮”。
这条尾巴呢,又很富有动态美,你瞧它“老是翘起来”,一个”老”字,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而且“一直翘到天上”,身子与尾巴的比例又与众不同,看上去“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就写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处。
一个“躲”字写得很富有情趣。
二、讨论。
分析课文主体部分的第二层(第3段)、第三层(第4、5段)。
1、学生默读第3段。
2、提问、讨论:
这一层主要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呢?
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呢?
——这一层主要写松鼠驯良的性格,写了三个方面:
一是松鼠活动的范围,“经常在高处活动”;
二是活动的时间,“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显得很是活泼有趣;
三是松鼠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表明它的驯良。
这样,就更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继续讨论课文内容:
3、抽一学生朗读第4、第5段。
4、提问、讨论:
这一层主要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
两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呢?
——这一层主要表现松鼠的乖巧。
第4段写松鼠的动作,突出其两个特点,一是聪明警觉,看,松鼠会“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仅知道“乘船”,而且还会“扬帆”“使舵”,其乖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轻快敏捷,“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叫声很响亮”,说明其“讨人喜欢”。
第5段呢,写松鼠的筑窝,先说松鼠懂得选择环境,“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再说松鼠搭窝的方法,使得窝“既宽广又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然后再介绍窝口的特点。
这些都说明了松鼠的乖巧,突出了“讨人喜欢”。
二、学生浏览全文,体会松鼠的可爱,“讨人喜欢”。
三、解疑问答。
(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老师组织学生或自己解答)
四、复习巩固。
前面我们已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现在我们已学过了《松鼠》,请想一想,说明文一般有哪些特点呢?
——说明文总的要求是用“说”的手段,达到“明”的目的。
其特点是:
①客观性,说明要依据事物本来面貌作介绍;②科学性,说明要揭示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③实用性,说明要讲实用,讲究效果。
五、课堂练习。
1、学生前后左右四人自由组合成组,口头述说自己观察的某一种小动物的可爱处,每小组推荐一名本组最佳述说者。
2、抽三个小组的被推荐者进行述说。
3、师生共同评议。
六、探讨课后练习:
七、布置作业。
写一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要求写出这一动物的特点,语言流畅,生动。
并在字里行间突出自己对这一动物的感情。
二十三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一、解童话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二、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 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
领会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教学方法
读――议――想――接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曾经读过童话吗?
既然大家读过这么多的童话,那童话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畅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65第二题并补充有关资料。
投影显示)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篇幅可长可短,要求用接近儿童的口吻、心理去描写故事,可采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
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
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请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投影显示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
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1.对于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了解多少呢?
(学生出示课外查找的材料,教师结合课本注解一予以.总结,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65第二题)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字音,读出感情。
干涸 焦渴 舔 唾沫 清澈(投影显示,提示学生注意以上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
3.本文非常简短,大家读过之后,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一遍呢?
(学生讨论后,选派代表复述,并由学生做简评)
4.现在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
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
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学生稍做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投影显示)
爱心表现:
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斑羚 飞渡 教学 设计 年级 语文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