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毒证诊疗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7918548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6.69KB
水毒证诊疗计划.docx
《水毒证诊疗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毒证诊疗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毒证诊疗计划
水毒证(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名:
1.中医病名:
水毒证是肾风病继续恶化的证候群。
主要因肺气衰、脾气竭、肾气绝而形成,高度浮肿或无浮肿,面色苍白或晄白,头晕,乏力,身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鼻齿衄血,口淡无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恶候。
2.西医病名: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原因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广义的慢性肾衰竭则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考《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黄永生主编)
1.一般有肾风或水肿病史。
2.典型临床表现:
高度浮肿或无浮肿,面色苍白或晄白,头晕,乏力,身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鼻齿衄血,口淡无味,甚至心悸,气短,尿少,或无尿,便溏,肢厥,四肢震颤或惊厥。
3.四诊所见:
高度浮肿或无浮肿,面色苍白或晄白,脉沉细或沉濡,或虚滑,或疾数。
4.肾功能BUN、CR增高,CO2CP可降低。
血常规HGB及RBC降低。
电解质可见低钙、高钾、高磷等变化。
(二)西医诊断依据:
(参考《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钟南山、陆再英主编)
1、各种慢性肾脏病病史,并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如:
神疲乏力、头晕腰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皮肤瘙痒、夜尿增多等。
2、有贫血和酸中毒,可有钙、磷、钾、钠代谢紊乱。
3、尿比重低或等张,尿检有轻、中度异常。
4、常有高血压、眼底改变、左心扩大和易发心力衰竭等。
5、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于80ml/min,实验室检查肌酐和尿素氮大于正常范围。
三、中医辩证施治:
本证:
1、脾肾气虚:
(1)症状:
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或水肿,纳少,脘腹胀满,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
(2)舌象、脉象:
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3)治法:
健脾补肾。
(4)内治法:
①方药:
香砂六君汤合补肾汤加减。
②药用:
白术15g茯苓20g熟地30g川断25g
寄生25g杜仲25g
③加减:
兼见纳呆腹胀者,加大腹皮;兼见腹泻、手足不温者,加肉桂、巴戟天,淫羊藿。
④中成药:
黄芪颗粒,补中益气丸(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颗粒),香砂六君子丸,尿毒清颗粒,肾衰宁颗粒(胶囊),肾毒净合剂。
(5)外治法:
①中药熏蒸,可随症加减:
黄芪30g白术15g羊火叶20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巴戟天2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②血压高可中药汤剂双足药浴,可随症加减:
赤芍20g红花20g牛膝20g茺蔚子20g
钩藤20g夏枯草30g地丁30g益母草50g
磁石5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双足药浴,每日1次,每次40分钟。
③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者,可配合中药汤剂灌肠,可随症加减:
大黄30g公英30g牡蛎60g鱼腥草30g
败酱草25g红花20g益母草30g丹皮15g
丹参30g生龙骨25g
上药每剂去渣取汁800ml,每次400ml,日2次保留灌肠。
④毫针刺法,可随症加减:
选穴:
血海,三阴交,商丘,太溪、然谷,关元,肾俞,肺俞
上穴毫针针刺,留针20分钟。
⑤耳穴压丸,可随症加减:
选穴:
肾,肾点,脾,膀胱,胃,降压点,大肠,肾炎点。
⑥穴位敷贴:
大黄、丹参、巴戟天、川芎、黄芪、白术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位。
⑦中药电磁理疗:
黄芪30g白术15g洋火叶20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巴戟天20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脾俞穴。
2、肺肾气虚:
(1)症状:
颜面浮肿或肢体水肿,腰脊酸痛,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容易感冒,面色萎黄。
(2)舌象、脉象:
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3)治法:
补肾益气固表。
(4)内治法:
①方药:
肺肾气虚:
补益肺肾。
方以益气补肾汤加减,
②药用:
黄芪30g白术20g生地30g熟地30g
山茱萸30g枸杞子30g
③加减:
兼见头面身肿,咽干咽痛,伴发热咳嗽者,可用半边莲、连翘;兼见肿甚尿少者,加玉米须、泽泻、车前子、西瓜皮、黄瓜皮。
④中成药:
玉屏风口服液,黄芪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颗粒),金水宝胶囊,至灵胶囊,人参五味子冲剂,人参北芪片。
(5)外治法:
①中药熏蒸:
黄芪30g白术15g生地30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②血压高可中药汤剂双足药浴:
赤芍20g红花20g牛膝20g茺蔚子20g
钩藤20g夏枯草30g地丁30g公英30g
益母草50g磁石5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双足药浴,每日1次,每次40分钟。
③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者,可配合中药汤剂灌肠:
大黄30g公英30g牡蛎60g鱼腥草30g
败酱草25g红花20g益母草30g丹皮15g
丹参30g生龙骨25g
上药每剂去渣取汁800ml,每次400ml,日2次保留灌肠。
④毫针刺法:
选穴:
列缺,孔最,尺泽,太溪、然谷,关元,肾俞,肺俞
上穴毫针针刺,留针20分钟。
⑤耳穴压丸:
选穴:
肾,肾点,肺,膀胱,大肠,降压点,肾炎,肾炎点
⑥穴位敷贴:
大黄、丹参、益母草、川芎、黄芪、白术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肺俞等穴位。
⑦中药电磁理疗:
黄芪30g白术15g生地30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肺俞穴。
3、脾肾阳虚:
(1)症状:
全身浮肿,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纳少,大便溏(或五更泄),阳痿早泄,月经失调。
(2)舌苔、脉象:
舌质淡,胖嫩,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
(3)治法:
补脾温肾。
(4)内治法:
①方药: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通利水湿。
方以真武汤加减,
②药用:
熟附子5g干姜10g茯苓20g白术15g
桑白皮20g大腹皮20g
③加减:
兼见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小便短少者,加桂枝;兼见喘促、汗出者,加五味子、牡蛎。
④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桂附地黄丸、龟鹿二仙胶、四神丸,加味肾气丸,尿毒清颗粒,肾衰宁颗粒(胶囊),肾毒净合剂。
(5)外治法:
①中药熏蒸:
黄芪30g白术15g生地30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巴戟天20g
肉桂1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②血压高可中药汤剂双足药浴:
赤芍20g红花20g牛膝20g茺蔚子20g
钩藤20g夏枯草30g地丁30g公英30g
益母草50g磁石50g巴戟天20g肉桂1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双足药浴,每日1次,每次40分钟。
③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者,可配合中药汤剂灌肠:
大黄30g公英30g牡蛎60g鱼腥草30g
败酱草25g红花20g益母草30g丹皮15g
丹参30g生龙骨25g
上药每剂去渣取汁800ml,每次400ml,日2次保留灌肠。
④毫针刺法:
选穴:
列缺,孔最,尺泽,太溪、然谷,关元,肾俞,脾俞
上穴毫针针刺,留针20分钟。
⑤耳穴压丸:
选穴:
肾,肾点,脾,胃,膀胱,大肠,降压点,肾炎,肾炎点
⑥穴位敷贴:
大黄、丹参、益母草、川芎、黄芪、白术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位。
⑦中药电磁理疗:
黄芪30g白术15g生地30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巴戟天20g
肉桂10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脾俞穴。
4、肝肾阴虚:
(1)症状:
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遗精滑精,月经失调。
(2)舌体、脉象: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治法:
滋补肝肾。
(4)内治法:
①方药:
知柏地黄汤加减
②药用:
生地黄30g知母10g牡丹皮15g黄柏10g
茯苓20g泽泻20g
③加减:
兼见头晕目眩者,加钩藤、夏枯草;两目干涩昏花,加枸杞、菊花;兼见心烦失眠、小便短赤者,加淡竹叶;兼见尿血,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兼见大便干结,加大黄。
④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软胶囊),杞菊地黄丸(胶囊、片),明目地黄丸,左归丸。
(5)外治法:
①中药熏蒸,可随症加减:
黄芪30g白术15g枸杞子25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菊花2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②血压高可中药汤剂双足药浴,可随症加减:
赤芍20g红花20g牛膝20g茺蔚子20g
钩藤20g夏枯草30g地丁30g益母草50g
磁石50g枸杞子25g菊花2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双足药浴,每日1次,每次40分钟。
③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者,可配合中药汤剂灌肠,可随症加减:
大黄30g公英30g牡蛎45g鱼腥草30g
败酱草25g红花20g益母草30g丹皮15g
丹参30g生龙骨25g
上药每剂去渣取汁800ml,每次400ml,日2次保留灌肠。
④毫针刺法,可随症加减:
选穴:
中都,中封,期门,章门,太溪、然谷,关元,肾俞,肺俞
上穴毫针针刺,留针20分钟。
⑤耳穴压丸,可随症加减:
选穴:
肾,肾点,肝,膀胱,胆,降压点,肾炎,肾炎点
⑥穴位敷贴:
大黄、丹参、枸杞子、菊花、川芎、黄芪、白术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肝俞、期门等穴位。
⑦中药电磁理疗:
黄芪30g白术15g枸杞子25g熟地30g
陈皮25g杜仲20g茯苓20g菊花20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肝俞穴。
标证:
1、水湿证:
(1)颜面浮肿或肢体水肿,舌苔白腻,脉沉濡。
(2)治法: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3)内治法:
①方以五皮散合胃苓汤加减,
药用:
茯苓皮20g桑白皮20g陈皮15g大腹皮20g
白术20g
②加减:
兼见小便短少不利,加泽泻、车前子;兼见咳喘,加百部、杏仁、葶苈子;兼见呕恶较甚者,加竹茹、陈皮;兼见身寒肢冷、脉沉迟,加制附子、巴戟天、淫羊藿。
③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冲剂,颗粒、丸),尿毒清颗粒,肾衰宁颗粒(胶囊),海昆肾喜胶囊,肾毒净合剂,益肾康胶囊。
④耳穴压丸,可随症加减:
选穴:
肾,肾点,脾,肺,膀胱,输尿管点,疲劳点。
⑤穴位敷贴:
茯苓皮、陈皮、桑白皮、大腹皮、黄芪、白术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肺俞等穴位。
⑥中药熏蒸,可随证加减:
茯苓皮30g陈皮20g桑白皮20g大腹皮20g
生姜皮20g白术20g党参2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⑦中药电磁理疗:
茯苓皮30g陈皮20g桑白皮20g大腹皮20g
生姜皮20g白术20g党参20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膀胱俞穴。
2、湿热证:
(1)症状:
皮肤疖肿、疮疡,咽喉肿痛,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颜面浮肿或肢体水肿,口苦口粘,脘闷纳呆,
(2)舌象、脉象:
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3)治法:
清热利湿,尿毒清颗粒,肾衰宁颗粒(胶囊)。
(4)内治法:
①方以知柏地黄汤加减,
药用:
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30g
山茱萸20g茯苓20g丹皮15g。
②加减:
兼见大便秘结,加大黄;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兼见口干咽燥,加麦门冬、玉竹。
③中成药:
八正合剂,益肾康胶囊,二妙散,银花泌炎灵片,复方石韦片,三金片,海昆肾喜胶囊,肾毒净合剂,益肾康胶囊。
④耳穴压丸,可随症加减:
选穴:
肾,肾点,脾,肺,膀胱,输尿管点,耳背肾点。
⑤穴位敷贴:
黄柏、知母、生地、山药、栀子、滑石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膀胱俞等穴位。
⑥中药熏蒸,可随证加减:
生地30g知母20g黄柏20g苍术20g
栀子3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⑦中药电磁理疗:
生地30g知母20g黄柏20g苍术20g
栀子30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膀胱俞穴。
3、血瘀证:
(1)症状:
面色黎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刺痛,肌肤甲错,肢体麻木。
(2)舌象、脉象: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3)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
①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
桃仁15g红花10g当归20g川芎15g
熟地黄30g
②加减:
血尿不断者,加蒲黄、大蓟、小蓟。
③中成药:
血府逐瘀颗粒,少腹逐瘀颗粒,补阳还五颗粒,四物颗粒,血塞通(片,软胶囊),肾毒净合剂。
④穴位敷贴:
桃仁、红花、当归、栀子、滑石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膀胱俞等穴位。
⑤中药熏蒸,可随证加减:
桃仁20g红花20g当归20g黄芪20g
细辛3g白芷15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⑥中药电磁理疗:
桃仁20g红花20g当归20g黄芪20g
细辛3g白芷15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膀胱俞穴。
4、湿浊证:
(1)症状:
纳呆,恶心或呕吐,口中粘腻或有尿臭味,脘腹胀满,身重困倦,精神萎靡,
(2)舌象、脉象:
舌苔腻,脉濡滑。
(3)治法:
化湿降浊。
①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②药用:
黄连10g竹茹10g茯苓20g清夏10g
广皮15g苍术20g猪苓10g
③加减: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砂仁;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防风、荆芥、蝉蜕、白鲜皮。
④中成药:
银花泌炎灵片,复方石韦片,三金片,肾衰宁颗粒(胶囊),尿毒清颗粒,海昆肾喜胶囊,肾毒净合剂,益肾康胶囊。
⑤穴位敷贴:
黄连、竹茹、茯苓、佩兰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膀胱俞等穴位。
⑥中药熏蒸,可随证加减:
黄连10g竹茹10g茯苓20g清夏10g
广皮15g猪苓10g全退20g荆芥20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⑥中药电磁理疗:
黄连10g竹茹10g茯苓20g清夏10g
广皮15g猪苓10g全退20g荆芥20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膀胱俞穴。
5、瘀毒症:
(1)症状:
面色黎黑虚浮,肌肤甲错瘙痒,身痛如刺,神疲乏力,纳差呕恶,口中尿味,心悸浮肿,尿少,失眠健忘,头痛头昏,甚则吐血、便血。
(2)舌象、脉象:
舌质紫暗瘀斑,苔厚浊黑腻,脉细涩欲无。
(3)治法:
活血化瘀,泄浊排毒,
①方以血府逐瘀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②药用:
当归20g生地30g桃仁15g川芎15g
竹茹15g清夏、茯苓。
③加减:
浮肿较甚者,加西瓜皮、黄瓜皮、车前子、黄芪、泽泻;头痛头昏者,加石决明、夏枯草、杭菊花、生龙骨、生牡蛎;吐血便血者,加藕节、槐花炭、地榆炭、血余炭。
④中成药:
血府逐瘀颗粒,少腹逐瘀颗粒,补阳还五颗粒,四物颗粒,血塞通(片,软胶囊)⑤穴位敷贴:
⑤穴位敷贴:
桃仁、红花、当归、栀子、滑石适量(30—50克)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中熬成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气海、足三里、膀胱俞等穴位。
⑥中药熏蒸,可随证加减:
桃仁20g红花20g当归20g黄芪20g
细辛3g白芷15g
上药去渣取汁1200ml,熏蒸腰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⑥中药电磁理疗:
桃仁20g红花20g当归20g黄芪20g
细辛3g白芷15g
每次45分钟,日1次,药袋敷于双侧肾俞、膀胱俞穴。
四、其他疗法:
1.中药注射液:
(1)黄芪注射液:
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日1次静点,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健脾利湿。
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2)舒血宁注射液:
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日1次静点,金纳多注射液根据病情,通常一日1-2次,一次2-4支(每支5ml)。
若必要时可调整剂量至一次5支,一日2次。
给药时可将本品溶于生理盐水、葡萄糖输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中,混合比例为1:
10。
若输液为500ml,则静滴速度应控制在大约2-3小时。
后续治疗可以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剂或滴剂。
上述药物调节血管张力,拮抗PAF,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增加缺血脏器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变,清除自由基,减轻有害物质的损害。
(3)丹红注射液:
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增加缺血脏器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变。
(4)丹参注射液:
静脉滴注每次1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毫升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的形成。
(5)注射用血塞通:
静脉注射:
一日一次,一次200mg,以25%-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稀释后缓慢注射;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注射:
一次200—400M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缓滴注,一日一次。
上述药物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本品还具降血脂,抗疲劳,耐缺氧,提高和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
2.西药注射剂:
(1)注射用阿魏酸钠:
具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和肾血流量,改善肾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炎性渗出,修复肾小球基底膜,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促进尿中尿素、肌酐、钠、钾、磷酸的排泄等作用。
(2)伴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抗炎对症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3.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日1次静点,或阿奇霉素0.25-0.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注射用氨曲南1.0-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日1次静点。
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3)碳酸氢钠注射液:
100-250ml静点,使血浆内碳酸根浓度升高,中和氢离子,从而纠正酸中毒。
高钾血症也可以静点以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
(4)呋塞米注射液:
20mg-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80-100ml中静点或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推注或泵注,以消除水肿,降压,纠正高钾血症。
(5)5%葡萄糖注射液100ml-250ml加入普通胰岛素,比例为每4-6g葡萄糖加入1单位普通胰岛素,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
(6)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日1次静点,纠正高磷血症及治疗肾性骨病。
(7)注射用泮托拉唑:
40mg日1次静点,以缓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胃肠道及胃黏膜糜烂及消化性溃疡。
(8)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300IU每周3次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对红细胞的生成有增强作用的体液性因子。
对进一步再成熟为成红血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流入末梢血管等均有促进作用。
一般在贫血和低氧状态时,根据身体组织对氧的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供给量将增加,但在肾脏贫血时其含量则非常低。
(9)维生素B12注射液:
0.5mg日1次肌注以纠正贫血。
(10)药用碳片:
口服,成人一次0.9-3g,一日3次。
本品还可以在胃肠道内迅速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质,容纳于其孔隙之中,顺肠道排出体外,代替肾脏的解毒功能,降低毒性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护健存的肾单位,并延长透析间期,减少透析次数。
3.口服药物:
(1)伴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
左氧氟沙星片0.1g日2次口服。
阿莫西林胶囊0.25g-0.5g日1次口服,根据肾功调整用药剂量。
阿奇霉素片0.25g日1次口服。
(2)伴有高血压者,给予西药降压,肾功正常者首选以ACEI类(依那普利,贝那普利),ARB类(颉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钾)为主,以上降压药具有降低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单独使用ACEI或联合ARB治疗可明显较少患者的尿蛋白的排除或改善和延缓肾功能的进展。
肌酐升高者首选CCB类(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
也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α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α受体及β受体阻滞剂(盐酸阿罗洛尔)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为主,血压控制不理想时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
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量。
(3)伴有凹陷性水肿,可给予病情适当应用利尿剂(呋塞米),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4)复方α-酮酸片,2.52g日3次口服,本品可提供必需氨基酸并尽量减少氨基氮的摄入。
酮基或羟氨基酸本身不含有氨基,其利用非必需氨基酸的氮转化为氨基酸,因此可减少尿素合成,尿毒症毒性产物的蓄积也减少。
酮基或羟氨基酸不引起残存肾单位的高滤过,并可改善肾性高磷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
本品配合低蛋白饮食,可减少氮的摄入,同时可避免因蛋白摄入不足及营养不良引起的后果。
(5)碳酸氢钠片:
轻者1.0-3.0g/d口服,中重度患者3.0-15.0g/d口服,使血浆内碳酸根浓度升高,中和氢离子,从而纠正酸中毒。
同时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以纠正高钾血症。
(6)叶酸片:
10mg日3次口服,以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的贫血。
(7)右旋糖酐铁片:
75-100mg日3次口服,抗贫血药。
铁为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份。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主要携氧者。
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以助肌肉运动时供氧需要。
与三羧循环有关的大多数酶均含铁,或仅在铁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对缺铁患者积极补充铁剂后,除血红蛋白合成加速外,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的有关症状如生长迟缓、行动异常、体力不足、粘膜组织变化以及皮肤指甲病变也均能逐渐得以纠正。
根据肾功能变化调整剂量。
(8)维D咀嚼片:
1.5g日1次口服,或钙尔奇D片成人一次1200mg,一日1-2次;儿童一次1片,一日1-2次,咀嚼后咽下。
钙是维持人体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细胞膜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功能所必需。
维生素D能参与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上述药物能纠正高磷血症及治疗肾性骨病。
(9)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给予别嘌醇0.1g日1-2次口服。
(10)皮肤瘙痒者,给予抗组胺药,扑尔敏成人1次量4mg,1日3次。
控制高磷血。
(11)骨化三醇:
0.25ug/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毒证 诊疗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