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重点项目基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建设.docx
- 文档编号:27918102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707.80KB
教改重点项目基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建设.docx
《教改重点项目基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改重点项目基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建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改重点项目基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建设
附件3-1: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
申请表
项目名称:
基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建设
申请人:
戴庆中
学校名称:
(盖章)
合作企业名称:
(盖章)等
申请日期:
2010年4月10日
贵州省教育厅印制
二0一一年二月
填表说明
一、请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述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十份(均为原件),由所在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三、在学校、企业意见一栏中,应明确学校、企业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四、有关栏目空格不够时,可加页续填。
一、简况表
项
目
简
况
项目名称
基于能力培养的地方财经院校专业建设
申请经费
6万元
配套经费
学校
6万元
起止
年月
2011年4月至
2012年12月
企业
万元
项
目
申请人
姓名
戴庆中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出生
年月
1954.10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教授/教务处处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学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贵州财经学院
邮政编码
550004
通讯地址
贵阳云岩区鹿冲关路276号
电话
6912690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科生
11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8-2010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科生
25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人学
本科生
32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哲学与批判性思维
本科生
36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发展人类学
本科生
34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发展研究
研究生
54
文化传播
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发展研究
研究生
54
文化传播
学院
主要教学
改革和科
学研究工
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03—2005
搭建教育平台,培育创新人才——贵州财经学院人文、经济、科技“三大论坛”建设(贵州财经学院重点教改项目)
2005年获贵州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2007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育部重点教改项目)
2008年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2008—2012
地方财经类院校实行本科大类培养相关问题研究(贵州省教改项目)
正在实施项目
2008—2012
西部地方财经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贵州省教改项目)
正在实施项目
2010—2012
贵州省高等学校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研究(贵州省软科学重点支持项目)
正在研究中
1998—2001
贫困地区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
2002年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200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
已完成
2004—2006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旅游开发研究(贵州省软科学项目)
已完成
2002—2008
全球化趋势下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0获贵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2009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已完成
2007—2010
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发展机制研究(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
已完成
2010—2011
国内外反贫困经验借鉴与贵州反贫困对策研究(贵州省软科学项目)
已完成
项
目
组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12
9
1
0
0
6
3
13
主
要
成
员
不
含
申
请
人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工作单位
项目中
的分工
签章
景亚萍
女
1964.08
教授
贵财实验教学部/教务处
能力架构与测评体系框架设计
朱洪琼
女
1974.02
教授
贵财
教务处
能力架构与测评体系框架设计
周新刚
男
1964.05
副教授
贵财
教务处
能力架构与测评体系框架设计
张志康
男
1962.11
教授
贵财
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专业能力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
张瑞彬
男
1972.09
教授
贵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专业能力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
谢妮
女
1970.08
教授
贵财
教管学院
教管学院专业能力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
刘照惠
男
1964.07
教授
贵财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专业能力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
徐大佑
男
1965.10
教授
贵财工商管理学院
工管学院专业能力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
杨洪
男
1962.05
副教授
贵财实验教学部
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
时启国
男
1973.09
讲师
贵财实验教学部
能力架构与测评体系技术分析
范平花
女
1976.04
讲师
贵财
教务处
能力架构与测评框架设计
一、项目研究内容及相关分析: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而地方财经院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其发展状况更是倍受关注。
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地方财经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这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建构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如果其落后于或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为此,我们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提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以实现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科学构建学生能力架构;以能力架构为导向,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以内外评价相结合,构建能力测评体系”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专业建设,打造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改革背景——从就业率反观地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日显突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即毕业人数高、待就业人数高,就业率低。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由2000年的每年10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30万人。
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逐年下降,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为73%、2005年为72.6%、从2007年到2010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水平均在70%左右。
从我国财经类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高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2006年就业率达91.3%,2007年到2010年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80%左右,但就业情况仍不乐观。
从上世纪情况来看,高校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需求最热时有的专业需求比例高达40∶1,然而,近年来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统计,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不到26%,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增幅达101.7%。
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的形势很明显,更突出的是人才的结构性失衡,面向地方和基层、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仍然短缺。
2、改革动因——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亟待解决
人才培养模式是育人的基础,是高等学校能否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扩招等并不是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反思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从机制上看,学校缺乏与产业界和经济社会的互动;从师资上讲,由于过分强调学历而忽略了能力、经验和背景;从课程设置上讲,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直受学科课程理论及办学条件的影响,更多考虑到了学科导向和知识的完备性,而忽略了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所需,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情感培养与社会需求以及课程与培养目标的联系、课程间的关联;从教学内容上讲,偏理论化,实践应用环节设置不够;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单向灌输多,学生缺乏以用为主的主动学习;从评价体系上讲,强调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缺乏能力考量以及社会和用人单位应有的评价。
3、市场选择——适应市场需求重构能力培养走向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竞争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但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人的能力竞争。
市场经济为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经济形式和根本前提,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自主性要求以能力为本位;市场经济就是能力经济(韩庆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它使人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也使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换言之,人才市场的选择是能力选择,专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就要强调能力的培养。
4、纲要精神——能力培养是教育本质的体现
教育的社会作用是提高人的能力和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教育可以使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达到辩证的统一,使人的事业价值和人格价值达到辩证的统一。
教育在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前提下要充分注重人的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人只有变为社会的人,才有可能在社会服务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从人的价值观看,人不仅要追求事业的成功,还应追求人格的不断完善,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
所以,教育的价值观,也应该是人的人格价值和事业价值的辩证统一。
基于上述认识,教育应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导向,以提高素质为目标,融教化、示范和养成于一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又一次明确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为此,要实现“知识、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须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寓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确立与能力素质培养相对应的课程设置理念。
(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则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直受学科课程理论及办学条件的影响,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情感培养与社会需求以及课程与培养目标的联系、课程与课程间的联系。
本项目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质量为根本,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入手,突出特色,建立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主要内容为: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能力架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
传统学术型大学的课程设置是遵循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式的逻辑思路设计的。
而本项目主要采取“逆向设计法”来设置课程体系,其所依据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对社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的,紧密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查、预测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家长、学生的就业期望,分析人才需求的能力,从而奠定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
逆向设计法从方法上保证了课程体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提供了机制保障。
(见“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依据。
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地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尤其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来确立。
因此我们在研究时,着重在分析人才需求动态、把握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的现状和学科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符合自身定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规格应与社会和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要求规格接轨,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因此要科学定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与用人单位
结合,对专业能力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专业能力需求,从而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
贵州财经学院要求各学院各专业与相关行业机构、企业等实务界积极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目标培养方案。
(具体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见附件)
(1)专业能力需求现状调查流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多种方式针对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行调研,获取数据作为对专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
(2)专业能力需求分析
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
(3)人才培养目标修订
在对专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本专业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3、以实现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构建学生能力架构
基于对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与业界共同对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能力架构模型。
(1)能力架构设计
在能力培养需求分析工作的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分院学科优势或专业特点,按照能力架构模型要求进行能力架构设计。
(2)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架构论证
采用第三方论证的方式,对本专业新修订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架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获取反馈意见进行修订,使其能作为调整课程体系的依据。
在构建能力架构的过程中,我们将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当前大学生能力体系分解成若干子体系,建立起大学生能力的系统结构。
我校的能力架构模型由三个一级指标体系构成,即基本素质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其中第一个一级指标包含7个二级指标,第二个一级指标包含2个二级指标,第三个一级指标包含5个二级指标。
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个能力指标详解。
其能力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能力架构模型
目标层
准则层
子准则层
(A)能力架构
(B1)基本素质与基础能力
(C11)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C12)计算机应用能力
(C13)身体素质
(C14)数学应用能力
(C15)人文与科学素养
(C16)思想政治素质与法律素养
(C17)经济法律思维能力
(B2)专业能力
(C21)专业核心能力
(C22)专业竞争能力
(B3)实践与创新能力
(C31)人际交往能力
(C32)应用能力
(C33)适应能力
(C3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35)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能力
4、以能力架构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能力架构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将知识、能力、素质与使之得以实现的知识点、课程、实践等具体培养环节相对应,把能力目标落实在课程上,使课程目标成为能力目标的具体体现,构建知识能力矩阵。
以能力架构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其一,通用课程体系。
基本知识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以美国等国的通识教育为基准进行分类,确定大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体系,其课程应为国家法定目标要求的必备课程(满足思想道德、身体健康、基本常识等全面人格发展要求),自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工具方法论课程(工具、方法、分析、思维、沟通、实践),学校自身特色等构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基本能力,以教会学生有效思考、思想沟通、分辨价值为目的,努力培养“通才和全才”。
其二,专业课程体系。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成为“专才”,重点在于单元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系统设计实施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课程体系分析
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明确所开设课程的现状,找出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课程体系调整
依据能力架构设计,针对课程体系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构建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本专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论证
采用第三方论证的方式,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方案进行论证,获取反馈意见并进行修订,作为培养方案调整的依据。
5、以内外评价相结合,构建能力测评体系
高校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可依据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架构中的各个指标体系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测评指标体系、权重分配、数据处理方法和实用工具进行研究。
在完善校内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体系,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确定各指标在课程体系架构中的权重。
构建多维度的能力测评休系,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从而保障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项目研究基础
1、前期工作基础扎实
贵州财经学院根据自身的区位特点、学科性质、办学传统和在国家和省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社会责任,凝练出了符合自身定位且独具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把这个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
一个目标,两轮驱动,三强一高,四大模块。
“一个目标”是指我们立足地方、致力于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为受到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人文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现代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两轮驱动”是指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过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既注重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强一高”是就我们所培养学生的能力状况而言的,“三强”是指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强、专业实践能力强,“一高”则指综合素质高;“四大模块”是指我们的本科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文理基础课、学科共同课和专业课四个模块组成,每个课程模块都是针对一定的能力素质培养而设定并不断完善的。
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学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应用能力(即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人文社会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道德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研究团队实力雄厚
团队负责人戴庆中教授,是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省级文科综合实验示范中心主任,先后获“全省优秀教师”、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005年获省管专家以来(管理期内),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4项,在研课题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管理工作方面,组织完成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准备工作,获优秀等级;组织完成学校本科教学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完成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工作;组织推进学校的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的重大改革与质量建设工作,使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大幅提升。
团队的主要参与者或为实验教学部主任,或为贵州财经学院的资深教授或副教授,长期坚持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好,对财经类专业和课程建设有长期的实践和深刻认识。
由本团队成员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先后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改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项目主要参与者景亚萍教授为我省从事实验教学的专家,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贵州省教学名师,贵州省自动化协会理事,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读博士,现任贵州财经学院实验教学部主任,兼任教务处副处长。
景亚萍教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获得国家及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贵州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参著出版的专著1部,编写教材3部,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承担了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教育厅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曾获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主要参与者张志康教授为会计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参与者张瑞彬教授,是我省中青年金融专家,金融学院院长,从事金融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多年,先后获得国家统计科研一等奖、二等奖等六项科研奖励,是兼具金融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能力的“双师型”专家;主要参与者谢妮教授,为教育管理学院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其他几名成员长期从事专业建设和课程管理工作,熟悉情况,经验丰富。
总之,研究团队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研究实力雄厚,能够胜任本项目研究工作。
其团队成员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具体情况如下表:
团队成员完成科研项目表
课题名称
课题下达单位
项目起讫时间
项目承担人
贫困地区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
1998—2001
戴庆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2—2004
戴庆中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旅游开发研究
贵州省软科学项目
2004—2006
戴庆中
全球化趋势下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2—2008
戴庆中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4—2009
戴庆中
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发展机制研究
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7—2010
戴庆中
国内外反贫困经验借鉴与贵州反贫困对策研究
贵州省软科学项目
2010—2011
戴庆中
贵州省高等学校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研究
贵州省软科学
重点支持项目
2010—2012
戴庆中
西部地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教改项目
2005
戴庆中
地方财经院校本科人才大类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
2008
戴庆中
搭建教育平台,培育创新人才——贵州财经学院人文、经济、科技“三大论坛”建设
贵州财经学院
重点教改项目
2003—2005
戴庆中
基于UML的电子商务系统建模研究
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2007-2009
景亚萍
税务管理与数据采集系统
贵州省教育厅课题
2007-2009
景亚萍
地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贵州省教育厅教改课题
2008-2010
景亚萍(主要参与者)
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建设
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2009-2010
景亚萍
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
2007-2009
景亚萍
地方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贵州省教育厅教改课题
2008-2010
景亚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贵州财经学院教改课题
2007-2009
景亚萍
经济管理综合实验项目
贵州财经学院教改课题
2007-2012
景亚萍
基于Internet的网络创业实践平台构建
贵州财经学院教学质量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改 重点项目 基于 能力 培养 提升 地方 财经 院校 专业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