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真题专题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docx
- 文档编号:27906842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0.08KB
三年高考真题专题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docx
《三年高考真题专题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真题专题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真题专题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辩证唯物论_物质与意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2015年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
2(2015年上海卷2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
A.发展中断B.显着变动C.相对静止D.非连续运动
【答案】C
【考点定位】量变与质变
3(2015年天津卷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
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结构在升级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4(2014高考江苏卷25)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B.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答案】B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
5
(2014高考江苏卷22)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题中老工艺的新诠释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③符合题意;“老工艺”与“新诠释”,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2014全
国新课标Ⅱ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7(2014高考江苏卷28)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
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
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案】A
8(2014高考天津卷5)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A.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答案】D
9(2013年高考北京卷27)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答案】B
10(2013年高考北京卷28)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
这说明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11(2013年高考大纲卷29)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着名的旅游景区。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12(2013年高考上海卷2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
①坚持解放思想②从直接经验入手分析客观规律
③按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办事④不断研究新的情况和解决新的问题
A.①②
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2015年上海卷24)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生命科学
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答案】B
【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2(2015年课标卷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3(2015年福建卷3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答案】A
【考点定位】意识的产生
4(2015年重庆卷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
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
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意识活动
5(2015年重庆卷4)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
6(2015年江苏卷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
“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7(2015年江苏卷31)“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2014高考天津卷4)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
【答案】B
9(2014高考大纲卷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
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10(2014高考大纲卷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
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
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
“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11(2014高考江苏卷27)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答案C正确。
12(2014高考四川卷9)观察图1。
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13(2014高考北京卷26)中国早起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
这表明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国早起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
14.(2014全国新课标Ⅱ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据此回答问题。
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15(2013年高考天津卷6)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答案】C
16(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17(2013年高考江苏卷26)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A
18(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19(2013年高考大纲卷30)“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
这表明艺术创作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20(2013年高考重庆卷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悴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答案】C
21(2013年高考山东卷24)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B
22(2013年高考上海卷27)针对上述情况,人们提出几种不同建议,一是建立全民参与的回收模式;二是政府成立专门的电子废弃管理部门;三是制定法律明确电器用户的“回收、废弃责任”等。
这些建议表明()
A.理性认识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B.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
的作用
C.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D.客观实在要求主观认识与其相符
【答案】B
材料分析题:
1(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扞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10分)
【答案】
(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3分)抗战精神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2分)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日关系等知识。
2(2014高考安徽卷39)(28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二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
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
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
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20分)
【答案】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规律是客观的。
政府
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3(2014高考福建卷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10分)
【答案】
(2)①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
4(2014高考山东卷42)(14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6分)
【答案】
(1)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5(2014高考浙江卷41)(20分)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
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1)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10分)
【答案】
(1)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解析】
6(2014高考新课标Ⅰ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
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
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12分)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答案】
(2)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高考 专题 辩证唯物论 物质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