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外科学第三章 手术基本操作.docx
- 文档编号:2790153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32KB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外科学第三章 手术基本操作.docx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外科学第三章 手术基本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外科学第三章 手术基本操作.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外科学第三章手术基本操作
第三章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种类繁多、手术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不同,但其基本技术如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是相同的,仅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的解剖部位和病理变化,其处理方法略有差异而已。
手术操作应遵循无菌、无瘤、微创的原则,这就需要动作稳重、敏捷,准确又轻柔(稳、准、快、柔)。
要做到这些,需要勤学苦练——先学手术原理,后做实际操作。
第一节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简介
1.手术刀——用于切开和分离组织。
骨膜剥离,钝性分离等,常用活动刀柄。
手术刀由刀柄和刀片组成。
刀柄和刀片有多种规格。
4、6、8号刀柄配装19,20、21、22、23、24号大刀片。
3、5、7号刀柄配装10、11、12、15号小刀片
刀片分为圆刃、尖刃、弯形尖刃等类型;圆刃刀适用于切皮肤,大尖刀用于切开脓肿或由内部向外表的切开,小刀片用于小范围的精细操作。
使用手术刀的关键在于锻炼重而精确的动作,正确执刀、用力适当,执刀姿势如下:
①指压式——切皮肤、腹膜、钳夹的组织等。
②执笔式——小力量,短距离的操作,分离血管、神经等。
③全握式——用于大范围,大力量切割,如脓肿壁。
④反挑式——防止切开深部组织,如腹膜切开。
手持刀柄的位置要适当,过低妨碍操作,过高切割不稳。
一般用刀刃突起的部分切割,避免将刀尖插入深层看不见的组织内,以防误伤重要的组织和器官。
2.手术剪:
组织剪——分离或剪断组织用,尖端薄,精细。
剪线剪——剪断缝线,或双侧均较尖锐,剪头钝,其中一侧剪刀呈尖状。
组织剪分为大小、长短和弯直等类型,直剪用于浅部手术操作,弯剪常用于组织分离和剪断。
型号以长度来定,如16cm弯钝头。
正确的执剪姿势见图示(实验)。
3.手术镊——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于切开及缝合,分为长短、有齿、无齿、尖头与钝头等类型。
例如:
有齿镊损伤大,用于夹持坚硬组织,无齿镊损伤小,用于夹持脆弱的组织及脏器。
精细的尖头平镊对组织损伤轻,用于夹持血管、神经、粘膜等。
持镊方法(见图或实验)。
4.止血钳——用于夹住止血部位的血管或出血点,或用于分离组织,分为大小、弯直、有齿与无齿等类型。
例如:
直钳用于浅表组织出血,弯钳用于深部止血,眼科或精细手术,可用小型号的蚊式止血钳。
“无损伤”血管钳,齿较细浅,弹性好,对组织的损伤轻。
有齿止血钳尖端有齿,多用于厚、硬组织及骨组织出血的止血。
任何止血钳对组织都有压榨作用,只是程度不同,不宜用于夹持皮肤,脏器及脆弱的组织。
执钳、松钳的方法见图或实验。
5.持针钳——握式持针钳,大动物手术常用。
钳式持针钳,常用(有长短之分,cm)。
用于夹持缝合针。
缝针被夹在钳的尖端,禁用钳后1/3夹针;钳夹针尾后1/3处,禁夹针尖和针孔附近。
缝线应重迭1/3,以防滑脱。
使用方法见图或实验。
6.缝合针——用于闭合组织和贯穿结扎等。
①无眼缝合针——缝线包埋在针尾,针尾细,仅有单股缝线,针穿过孔道细,对组织损伤轻,又称为无损伤缝针。
用于缝合血管和肠管,不易渗漏。
②有眼缝合针——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经济、方便。
又分为两种针孔,一般针孔和弹机针孔(针孔有裂槽,缝线由裂槽压入针孔)。
缝针分为直型、1/2弯针、3/8弯针、半弯针(后半部为直型)等。
缝合针尖端又分为圆锥形和三角形,三角形针的针刃又分为:
传统型与翻转型。
翻转型对组织损伤小,针体强度大。
直针可用手持拿,操作方便,用于缝合胃肠、子宫、膀胱等易暴露至切口外的空腔脏器,操作需要有大空间。
弯针用持针钳夹持,操作不需大空间,适于深部组织的缝合。
三角针适用于皮肤、腱、筋膜、瘢痕组织的缝合。
7.牵开器——拉钩,用于牵开组织,充分暴露术野。
分为手持牵开器和固定牵开器,牵开片多为平滑钩状,对组织的损伤小,耙状牵开器对组织的损伤重,现在少用。
牵开组织的力量要适当、均匀,必要时,钩与组织间填上纱布保护。
8.巾钳——将创巾固定在术部,防止创巾滑脱。
使用时连同手术巾和皮肤一起夹住。
9.肠钳——用于夹持阻断肠管。
分直、弯两种类型。
其齿槽薄、弹性好,对组织损伤小,使用时可外套乳胶管,以减轻对组织的损伤,也可不套。
10 手术器械的传递——见实验或图形。
11 手术器械的保养
①利刃、精密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开存放,以免互撞损坏。
②使用和洗刷器械,不可用力过猛或掷投器械。
止血钳等器械齿槽内的血块或组织碎块要洗净。
③器械的应用范围应严格控制,禁用止血钳夹持坚硬物品,或有腐蚀性的物品(碘酊棉球),即刀、剪、针等应专物专用。
④手术后及时清洗器械,洗净后擦干,涂油保存。
胶制品应晾干,涂以适量滑石粉。
⑤金属器械,一般不用火焰消毒,以免丧失弹性或利锐性。
⑥非使用期间,打开锁扣,保持弹性。
置通风,干燥处保存。
第二节 显露——组织的切开与分离
手术时,充分显露手术野,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常采取下列措施,以达到充分显露:
①充分肌松——选择适宜麻醉方法和肌松药,麻醉效果确切。
②适宜保定——保定时,体位要有利于显露,力争术部在上,健侧在下。
③使用手持或固定式牵开器。
④搞好照明——无影手术灯,深创照明灯(聚焦灯)。
⑤充分止血——组织层次轮廓清晰。
一、组织的切开
1.切口的要求:
①最接近病变部位,最好直接到达手术区,并有延长切口的余地。
②在体侧、颈侧,切口应垂直地面,体背、颈背、腹下作纵向切口。
③避免损伤大血管、神经和腺体的输出管,以免影响组织或器官的功能。
④切口有利于创液或脓汁的排出。
⑤二次手术(如取黄手术),尽量避开原切口瘢痕组织,其再生力弱,呈弥慢性出血。
2.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①切口的大小要适当,不能过小或过大。
②按解剖层次分层切开组织,切口内外大小相同,无菌巾保护切口两侧。
③切口整齐,力求一次切开组织,防止斜切或在同一平面上多次切开(切割)。
④深部筋膜等组织的切开,先用止血钳作分离,然后再剪断,以防损伤深层组织。
⑤切开肌肉时,尽量沿肌纤维方向作钝性分离,少切断。
⑥切开腹膜、胸膜时,防止损伤内脏器官。
⑦切割骨组织时,尽量保护健康骨膜,以利于骨愈合。
二、组织的分离
分离的目的是显露深部组织或游离病变组织。
分离时,应按正常组织间隙的解剖平面进行分离。
但炎性粘连、瘢痕组织以及大的肿块,其正常解剖关系被破坏,组织间隙不清,分离困难,应注意防止损伤邻近的重要器官或造成严重污染。
1.锐性分离——用手术刀或剪进行。
在确定没有重要组织、器官后,再切断或剪断,动作要准确、精细。
锐性分离对组织的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愈合快。
2.钝性分离——用刀柄、止血钳、手指、镊子等钝性物品进行。
钝性分离组织损伤重,常留有失活的组织细胞,术后反应重,愈合慢。
适用于正常肌肉、筋膜和良性肿瘤的分离,不适用于瘢痕大,粘连过多或血管神经丰富的部位。
不同组织器官的切开、分离方法
1.皮肤切开 ①紧张切开——皮活动性大,切皮时易出现皮肤切口与深部切口不一致的部位。
方法是助手双手在切口两侧展平皮肤,或术者用拇指与食指展开皮肤;一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②皱襞切开——切口下有大血管、大神经、分泌管和重要器官,且皮下组织疏松。
在预定切开线两侧用手指或镊子提拉皮肤呈垂直皱襞,作垂直切开。
执笔式运刀。
切口的方向:
一般为直线切口,但根据需要,有时作其他类型的切口。
例如梭形切口(切除病灶、肿块和过多的皮肤);U形切口(多用于脑部、副鼻窦或整形手术)、T型或十字形切口(多用于充分显露深部组织或深部肿块摘除术)。
2.其他软组织的切开与分离
①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许多小血管,多用钝性分离。
②筋膜和腱膜——用刀在中央先作一小切口,用弯止血钳或弯剪在筋膜与筋膜下组织作钝性离,然后再剪开分离好的部分。
③肌肉——常沿肌纤维方向作钝性分离。
在紧急情况下,或肌肉较厚并含有大量腱质,或为了充分显露深部组织时,可作横切断。
④腹膜——用组织钳或止血钳提起腹膜作一小切口,用食、中二指或手术镊作引导,切开或剪开腹膜。
⑤胃肠——在血管较少区(胃大弯处或肠纵带上)切开。
切胃时先用手术刀刺一小口,然后用直剪剪开胃壁。
切肠管时,用镊子夹持肠壁呈一皱褶,用剪刀自皱褶处剪开肠壁或小心切开,以防损伤对侧肠壁,然后用剪刀扩大切口。
但排除结粪时,可用刀直接切开肠壁。
⑥索状组织——如精索,可锐性切(剪)断,也可捋断、拧断,减少出血。
⑦良性肿块、囊肿、内脏粘连——宜用钝性分离。
常用手指或弯剪。
对未机化的粘连部,可直接分离;对已机化的致密组织,可先用刀作一小切口,再用钝性分离。
禁用大幅度的剥离动作,钝性分离困难的,采用锐性分离。
3.骨组织——先分离骨膜,然后再分离骨组织。
尽可能完整保留骨膜,以利于骨愈合(骨膜内层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的情况下可转变为骨细胞)。
骨膜作十字形或工字形切开,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膜。
用骨剪、骨锯切断骨骼,骨断端用咬骨钳或骨锉处理光滑。
骨科常用器械有圆锯、线锯、骨钻、骨锉、骨钳、骨剪、骨匙、骨膜剥离器等。
4.蹄和角质——用蹄刀、蹄刮等挖除蹄角质;软化的角质部分可用柳叶刀切开。
闭合蹄壁上的裂口可用骨钻、锔子钳和锔子,也可以用胶质物。
截断角可用骨锯或断角器,或用钢锯。
第三节 止血(hemostasis)
术中充分止血,可预防大失血或失血危险性,有利于显露术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创伤的愈合。
一、 出血的种类
按血管的种类分----
1.动脉出血——血液鲜红色,呈喷射状流出。
2.静脉出血——血液暗红或紫红色,呈涌泉状流出,体表大静脉出血,可形成空气栓塞,引起组织器官缺血。
3.毛细血管出血——呈流出性点状出血,稍加压迫即可止血。
4.实质出血——实质脏器、松质骨及海绵组织的损伤。
血流颜色与静脉血相似。
血窦断端不能自行收缩或形成血栓,不易自行止血,易发生大失血。
按血流至的部位分----
1.外出血血液自创伤或自天然孔流至体外。
2.内出血血流积聚在组织内或腔体内,如胸腔、腹腔、关节腔。
二、家畜失血后的临床表现
休克前期或休克期。
兴奋不安,呼吸深快或浅快,尿量减少或无尿,静脉萎缩、毛细血管充盈迟缓,皮温发凉,眼结膜苍白,意识模糊,脉搏快、脉弱或不感于手,反应迟钝。
三、常用的止血方法
1.全身预防止血①输血——提高血凝固性,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
术前30~60分钟输血适宜。
②应用凝血药物——VK,增加凝血酶原;安络血,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止血敏,增强血小板机能和粘合力,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对羧基苄胺,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起到止血的作用。
2.局部预防性止血法 ①肾上腺素或麻黄素——小动脉收缩、前扩约肌、静脉(0.2%的0.1%肾上腺素水溶性)。
②止血带——四肢、阴茎、尾部、舌部等。
止血带保留的时间,冬季不超40--60分钟,夏季不超1--2小时,但一般为45分钟,若需要的时间长,中间可松开10--30秒钟,松开的方法是“松--紧、松--紧”,严禁一次松开。
3.手术过程中止血法
①压迫止血——用纱布压迫出血部位,适于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出血。
纱布中浸有生理盐水,加少许1%—2%麻黄素,0.1%肾上腺素,2%Cacl2等溶液时,可提高止血效果。
②钳夹止血——止血钳尽量与血管垂直。
仅钳夹出血点,严禁大面积夹组织。
③钳夹捻转止血——钳夹出血点扭转1--2周,使血管断端闭合,适用于小血管出血。
④钳夹结扎止血——适用于较大血管的出血。
单纯结扎止血——用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进行结扎,在拉紧第一结扣的同时,松去止血钳。
贯穿结扎止血——结扎线用缝针穿过所钳夹的组织后,再进行结扎,常用8字型缝合结扎和单纯贯穿结扎。
贯穿结扎的结扎线不易滑脱,适用于大血管的出血或不易用止血钳夹住的出血点(深部)。
⑤创内留钳止血——止血钳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外科学第三章 手术基本操作 执业 兽医 资格考试 外科学 第三 手术 基本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