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 文档编号:27897773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3.12KB
《背影》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背影》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背影》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珍爱亲情,感恩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品析词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出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背影》,作者朱自清,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先请大家齐读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1、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真挚的父子之情,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圈画重点词句,品读赏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进行细节描
写的方法。
2、介绍作者
师:
(过渡)声音整齐宏亮,非常好!
请在本堂课中时刻谨记这两点目标,以便于
我们更好的进行学习。
文章作者,朱自清,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有谁搜集整理
了他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
师:
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很多,老师在这些信息中,提取了最主要的,并进行了适当
的补充,请齐读作者介绍(出示PPT1):
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1948年8月病逝于北平。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设计意图:
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
三、检测字词
师:
了解作者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关注了这一组词
语吗?
我们一起轻轻的把这些词语齐读一次(出示PPT2):
祸不单行满院狼藉惨淡赋闲踌躇
情郁于中大去之期琐屑蹒跚颓唐
师:
再请大家小声的、慢慢的独自把这组词语一个读两次,开始。
(学生小声读词)
师:
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在读了这些词语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
预设:
压抑、伤感、凄凉、悲惨……
四、写作缘由
师:
说得真好,刚刚这些词语把老师心里的感受都形容出来了,现在想来,在我们
学过的文章中,还真没有一篇课文的重要词语集中在一起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
我们看看作者自己是怎么说的:
(出
示PPT3)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师:
原来朱自清先生写作此文是因为父亲的一封来信。
作者在课文有引用父亲信中
的话吗?
(——有)在文中哪里?
请标记出来。
(学生圈画)请齐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
师:
既是身体平安,又何来膀子疼痛?
若真只是“举箸提笔”之不便,又何来“大
去之期不远”呢?
父亲这自相矛盾的言语之间,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预设:
想儿子、想儿子回家看看……
师:
是的,朱自清先生也感受到了父亲对他的思念。
当把父亲的来信读到此处,作
者已是泪如泉涌,一下子激起了他对父亲的回忆,文中这样写到:
“我读到
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请所
有男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一次。
(生齐读)
五、细节中悟父爱
师:
(过渡)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背影,是父亲在做什么的时候,朱自清看到的呢?
预设: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看到的背影。
师:
请大家在文中圈画出描写为儿子买橘子时父亲背影的具体句子(学生在文中圈
画,教师巡视。
)有同学能告诉老师,你圈画的句子是?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师:
请大家再仔细的读一读这段话,对那一些你关注的词语进行圈画、批注。
学生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师:
停下来,说一说,在这段话里,你关注的词语。
预设:
生1:
我关注了“攀”“缩”“倾”这三个动词,这里写出父亲爬月台很艰难,不
容易,表现出对儿子的深挚的爱。
师:
我们想象一下,年老的父亲,肥胖的父亲要爬上月台,这个动作很费力,也很
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生2:
我关注的“蹒跚地走”“慢慢探身”,“蹒跚”“慢慢”写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
为什么能从这两个形容词里读出父亲的爱呢?
还有同学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3:
蹒跚的意思是走路摇摆的样子,不方便。
父亲年纪大了,又是一个胖子,所
以腿脚不灵活吧,走路摇摆,动作缓慢,加上铁道边难走。
尽管如此,父亲
还是坚持自己去给儿子买橘子,这里面渗透着父亲的深爱。
师:
(提示语)文中除了抓住父亲的动作特点进行描写,还描写了父亲的外貌。
生4:
黑布、深清布,从这几个布字里,可以看到当时父亲当时生活的艰难。
师:
不错,这位同学关注了父亲的外貌。
接下来,请看大屏幕上老师对这段话做出
的修改,请你评价一下,较之大师的文笔,老师改得如何呢?
(出示PPT4)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攀着上面,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预设:
修改后很平淡,不够感人。
师:
我去掉了哪些词语,让你读来觉得不够感人了呢?
预设:
生1:
攀着上面的两手和向上缩的两脚,您给去掉了。
师:
为什么不能去掉?
生2:
说明父亲很努力。
生3:
还有外貌部分的“黑”字。
黑,色彩灰暗,当时父亲在守孝。
师:
小帽、棉袍、马褂可以说是当时男人的正装。
可是父亲不顾这些,去为儿子买
橘子,一门心思在儿子身上。
父亲爬月台之艰难,甚至是狼狈的,都可以说是
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板书:
父亲爱儿子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
本设计通过把精彩的细节删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
这一环节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
指导朗读
师:
(过渡)这处细节描写中,运用的这些质朴的词语内涵多丰富,情感又是多么
深厚,因此,我们在朗读这段话时,应该努力读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你
们读一读,试一试。
放声的读。
(出示PPT5):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学生自由朗读。
师:
谁来读一读,试一试,要勇于展现自己哦!
指名学生朗读。
师:
请坐,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学生回答。
师:
好,咱们来梳理一下,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感动的,在确定了感情基调的基础
上,判断一下,我们的语速是应该快一些,还是慢一些?
(慢一些)语调是高
一些,还是低一些?
(低一些)再用上深沉的语气。
那我们刚刚关注的这些关
键词语是用重音来处理好,还是轻音来处理好?
(重音)根据这些理解,我再
请这位同学来试试。
指名学生朗读。
师:
非常好,比刚刚有明显的进步。
同学们,我们在处理重音的时候可以采用四种
办法,第一种就是重音重读,读得重一些、响一些,比如那个“攀”字,你们
读一读那一小句话。
有的时候是重音轻读,读得轻一点,比如那个“缩”,大
家试试再读。
还有的时候,我们利用停顿来突出重音,比如“倾”,可以这样
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更多的时候几种办法综合运用。
下面同学们再
把这段话读上三两遍。
学生自由朗读。
师:
推荐一位我们班的好声音来读读。
指名学生朗读。
六、变化中看儿子
师: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以前没有见到过父亲的背
影吗?
为什么这时会流泪呢?
先看看,在父亲为送儿子踌躇犹豫的时候,在父
亲一路上再三嘱咐的时候,在父亲忙这忙那的时候,我有怎样的想法?
在前文
中能找到吗?
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圈画、批注。
师:
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预设:
生1:
第四自然段的“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
紧的了。
”第五自然段“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
己插嘴不可……”第一处,当时作者感觉自己能行,父亲送有些多余。
第二
处嫌弃父亲说话不漂亮。
生2:
第五自然段结尾: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
是太聪明了!
”这里作者暗笑父亲迂腐。
师:
这两位同学,读书很仔细。
我们一起来把这三段文字读一读。
师:
读完这三段文字,有没有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在情感上有什
么变化呢?
生3:
现在作者想起来有些自责、后悔。
太聪明了,真是太聪明了。
好像说自己自
作聪明。
师:
聪明的反义词是?
(——愚蠢)是说自己自作聪明,实质很愚蠢,说反话,这
里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请记下来。
师:
大家再想一想,这时的父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日子里?
文中有交代吗?
生4:
第二自然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
日子”。
第三自然段“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
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
师: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齐读
师:
冬天是怎样的?
寒冷!
仅仅是季节吗?
哦,还有父亲此时的心情。
说得很好。
不仅是季节之冬,更是父亲的人生之冬,事业之冬。
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
不单行的日子里,在父子俩即将分手各奔东西的时刻,我看到父亲的背影。
与
其说眼睛看到,不如说是——对!
心看到了。
突然之间,泪很快流下来了。
儿
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
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板书:
儿子爱父亲
【设计意图:
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更深刻了。
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时,具备了鲜明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
】
师:
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在这堂课中,你是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体会到
文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板书:
学习方法:
朗读、圈点批注
7、当堂训练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②可是他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③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地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横线上的词,依次应该填上()
A.探穿攀缩B.弯横扯伸
C.侧走抓爬D.弓钻勾蹬
2、选文中第
句从、两方面描写了父亲的背影。
3、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内容。
4、以“父爱”为题,写一个片段。
(要求:
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
)
【设计意图:
课堂训练是趁热打铁,让这种感受变成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具体实践。
】
八、敞开心扉,释放亲情
师:
(过渡)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个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
眼前。
“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
看
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
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出示PPT6油画《父亲》、背景音乐《父亲》)
【设计意图:
用画面和歌曲结合的方式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
】
九、结束语:
师:
这篇文章就读到这里,也许我们真正读懂,也要在我们为人父母之后。
台湾作
家龙应台这样说——(PPT7)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设计意图:
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
十、教学反思: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
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苦恼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考虑他们到底有哪些不懂的,然后,想办法让他们弄懂。
对于《背影》,我觉得父爱学生是能够读出来的,而“读懂父爱”则是难点。
难点的突破,我采用朗读与细读。
正如王荣生所说:
“散文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作者的独特经验’,也就是去感受、体验‘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着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
”因此,我决定“回到散文里”,回到“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设计了以“预读——朗读——精读——略读”的以“读”为教学手段,多角度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帮助学生梳理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并且,真正读懂父爱。
最终在课堂教学中,从他们深情的朗读中,我感觉他们进入了课文,基本上读懂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读懂了父爱。
尽管仍然有一些不大如意的地方,但是,我感觉是适合学生的。
当然,基于学生立场的有效教学,该教什么和怎么教,都仍然需要不断地探讨与学习,期待更广泛的讨论与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影 教学 设计 新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