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练习1.docx
- 文档编号:27893932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6.97K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练习1.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练习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练习1
13 植树的牧羊人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tā)
戳(chuō)酬劳(chóu)流淌(tǎng)
帐篷(péng)水渠(qú)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蹋—塌)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暴—爆)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躁—燥)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逢—缝)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C)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研究生不服气,“故意”刁难季永强,刨根问底追究某型装备中存在的问题。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解析:
C项“说长道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语义。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解析:
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意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
5.“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示例]①节俭:
节俭持家家业旺。
②勤劳:
以勤为本本心牢。
③善:
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写一句励志名言警句。
[示例]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
(张海迪)
(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
[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下联:
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02 课内精读
阅读“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回答下列问题。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闻和最后一次见到牧羊人的所见所感。
7.“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8.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
[示例]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9.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直抒胸臆,直接歌颂牧羊人(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
03 拓展阅读
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
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
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长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
有人说,老人又在心里念叨那句话:
“儿子,我在桥头等你回来!
”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
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
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
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⑤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
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
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
⑥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
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
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
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
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
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个像练武术的“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战战兢兢,危机四伏。
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
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了。
⑪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
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
“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
”还有人慨叹:
“没传递香火孩子的人,苦哇!
”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
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
⑫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
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⑬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
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
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
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
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⑭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
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
⑮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
此时,桥已经修好了。
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⑯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来设计的,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
⑰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
⑱这一天,是清明节。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
“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
10.选文叙写了有关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
①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②儿子勇救因桥断落水的孩子而牺牲。
11.结合全文,说说第B13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解开前文的悬念,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的真相,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念念不忘养子的深情。
12.结合选文内容,请说说对选文标题的理解。
①这是老人在儿子离开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孩子无尽的思念;②这是学生们在坟头说的话,流露出对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13.下面是这篇选文的题记,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
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示例]人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意义是伟大的。
朱树林勇救落水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老人不辞劳苦攒钱修桥,造福乡邻。
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他们的精神永驻人们心底。
课时达标34
一、(2018·江西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
“你胡说什么!
”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
是上帝收去了。
”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
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
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
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
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
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
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
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
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
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
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
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
“什么?
”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
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
”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
老婆!
”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
”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
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
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
“藏书出售,传世经典。
”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
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
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
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
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解析 小说中的“姑妈”不是线索人物。
2.科利亚和他妻子“没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需从文中找出对科利亚和他妻子“没文化”的相关描写进行整合,如他妻子的调侃“没有带图的”,他“使劲儿回忆了半天……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等。
答案 ①从妻子调侃“没有带图的”可知,科利亚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
②科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
③他家中添了很多家具,却没有地方放一个书柜。
④他们最终把书卖掉了。
★3.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标题“没文化”就可以看出来,文章是在讽刺或批判“不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
关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可以先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概述,然后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提出希望等。
答案 ①本文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
②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
③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轻视读书。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
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
“在医院。
”
娘说:
“知道,听你爹说的。
”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
”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
“娘,没啥。
”
娘威胁说:
“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
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
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
“儿呀,你怎么啦?
”
他说:
“白血病。
”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
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
“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
他叹口气,说:
“哪有那么容易的?
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
“真的?
”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
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
“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
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
“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
“真没事吗?
”
他说:
“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
“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
”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
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
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
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
娘说:
“娃啊,大婶求你了。
”
娘指着他说:
“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
“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
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
“娃啊,大婶跪下了。
”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
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
“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
”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
“去吧,娘不拦你。
”
娘说:
“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
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
“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
“啥出息?
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小说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B.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也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
C.小说开头就交代了他在医院,说明他有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想法,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D.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解析 A项,“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分析不当。
B项,“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分析不当,这不是医生的话,医生说的是“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C项,他在医院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装病,而是后来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捐骨髓,他才不得不装病。
5.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抓住文中对“娘”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进行分析。
如“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娘说着,准备跪下来”,表现了“娘”对儿子的爱;“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
‘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
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
‘去吧,娘不拦你’”表现了“娘”的善良、通情达理;等等。
答案 ①爱子情深。
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
②善良淳朴。
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
③通情达理。
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
★6.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回到文本语境,就儿子的“欺骗”行为的目的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
如果认为“不应该”,可从“欺骗”会造成的伤害入手进行分析。
如果认为“欺骗”是善意的,可从“欺骗”的原因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观点一:
作为儿子的“他”,不应该欺骗娘。
①欺骗说明儿子对母亲不真诚。
②娘为人善良,可以把实情直接告知她,她会同意捐献的。
③欺骗会使母亲误解或因过于担心儿子而着急。
观点二:
作为儿子的“他”,欺骗娘是有原因的。
①母亲不懂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不能明说。
②儿子担心母亲会坚决反对自己捐献骨髓。
③儿子考虑到母亲的情绪,才采用了欺骗的方式。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考点三
备考必记仓储
易造成误用的近义实词
1.安置:
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安顿:
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2.摆脱:
脱离(牵制、束缚、困难等不利的情况)。
解脱:
①佛教用语,摆脱烦恼,得到自在。
②摆脱。
③开脱。
3.包含:
里边含有。
包涵:
客套话,请人原谅。
4.暴发:
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②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流行病暴发、雪崩暴发”。
爆发:
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如“火山爆发”。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
5.必须:
副词,后跟动词,表示“一定要”。
必需:
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
①可作谓语,如“日用必需品”。
②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后跟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6.编辑:
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
编纂,撰写。
编纂:
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
7.变换:
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
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8.辨别:
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可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
鉴别:
侧重于从实际上审定真伪与好坏,使用范围较小,多指具体事物。
9.不力:
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
没有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10.不日:
指过不了几天,侧重表示具体日期不确定。
即日:
指当天、近日,最近几天,强调日程已定,语气肯定。
11.长年:
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劳作”。
常年:
①终年、长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②平常的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200斤”。
12.陈规:
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
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3.出身:
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
出生:
生下来,侧重于自然属性,如“出生于20世纪初”。
14.处世:
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和人际交往,如“处世稳健”“为人处世”。
处事:
指处理事务,如“处事认真,从不马虎”。
15.次序:
先后顺序。
秩序:
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16.伺候:
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
服侍,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7.窜改:
指文字上的改动,即对文本、文件、古籍等的改动。
中性词。
篡改:
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贬义词。
18.大事:
①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
②大力从事。
大势:
事情发展的趋势。
大肆:
毫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19.堵塞:
侧重于“堵”,使原来通畅的变得不通畅。
阻塞:
侧重于“阻”,使原来流动的或可以通过的水流、气流、人流、车流等被阻挡住。
20.度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3 植树 牧羊人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