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7890297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47.13KB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
【使用说明】
1.通过自主学习,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书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河谷发育的过程
2.河流的不同河段上,堆积地貌有何不同?
是如何形成的?
3.不同地形区的聚落分布有何不同?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和,它们的形成和
发展主要与作用有关。
河流侵蚀地貌——河谷
(1)形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谷的形成过程:
①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和为主,横剖面呈型。
②中期:
型谷形成后,这时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岸侵蚀,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形成河湾。
③后期:
河谷展宽,河流以向的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型。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1)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情况下,会堆积下来。
(2)类型:
冲积平原包括、、。
(3)三种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冲积扇(发育于):
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河道——水流速度
——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
②河漫滩平原(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凹岸,凸岸——形成——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流改道或继续向
下侵蚀——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形成于):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水流速
——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思考:
1、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近些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原因
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分布——往往成为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原因:
①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②河流作为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③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土壤,可为
聚落提供丰富的(总之冲积平原有水源、交通、土壤优势)
2、影响聚落的规模
如:
华北平原比江南水乡,河网密度,水源获得,耕地规模,聚落规模,聚落密度。
3、影响聚落的选址
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威胁。
冲积平原的聚落,首先要考虑威胁,一般分布在。
教材81页活动题
我的疑问: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2.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型
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
C.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D.在河段C,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
3.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自然原因是()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
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
③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
④处于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便于人类繁衍生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读图,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B.bC.cD.d
5.图1中a、b、c代表不同河段的河流剖面图,图2中A、B表示两种河流地貌。
解读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中的直线L表示河流,则河流流向为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
(2)图1中的a、b、c表示河流的______地貌,a处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c处以_________作用为主。
(3)长江三峡与图1中的________相吻合,试简要分析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
(4)图2中的A、B地貌形状类似,都呈__________形,其中________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__________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疑难知识点拨(需要重点剖析的几个知识点及对点训练)
【问题导引】
1.据课本材料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原因?
2.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误区点拨】
1.平直的河道,因为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南半球左岸侵蚀严重;弯曲的河道遵循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平原≠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在高纬度地区,由于气候严寒,人烟稀少,聚落分布较少,如西西伯利亚平原。
【对点训练】
沙坡是河床底部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一般河流中均有存在。
它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一种结果。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②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③该河流从左向右流动
④该河流从右向左流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2:
若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能正确表示沙坡脊部走向与河岸位置关系的是()
(箭头代表河流流向,阴影代表沙坡脊部):
【解题指南】
【解析】
(1)受水流运动的作用,缓坡一侧泥沙被搬运,陡坡一侧泥沙沉积,可以联系流动沙丘的原理去理解;沙坡是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沙坡的走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2)沙坡脊部走向应与水流方向垂直,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应向左偏。
【答案】
(1)A
(2)B
●课内合作探究(多设计几个探究问题,教师根据自己情况选1个或2个探究,剩下的可以作为思考题或作业题处理)
1.在河流E、F处,哪处建码头合适?
2.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逐水草而居之习,可见,河流对聚落的影响深远,请结合课本内容,思考: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堂小结】
【自主反思】将你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问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和解决吧!
收获:
疑问:
【课
后自测】
1、选择题
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搬运B.海浪堆积
C.流水堆积D.洋流搬运
2.该地区聚落()
A.分布在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B.呈点状分散分布
C.蜿蜒分布于山前
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3、4题。
3.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B.地壳下陷作用
C.长江的侵蚀作用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
4.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2012·南平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5、6题。
5.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生物
6.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
a.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b.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c.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
d.便于搬迁和居住
A.abB.acC.bcD.cd
二、非选择题
7.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1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探究性学习)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XX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
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XX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1.【解析】选A。
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解析】选D。
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由于受到的流水作用不同,形成不同的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
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河流侵蚀作用以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河谷多呈槽形;B位于山口位置,往往堆积形成洪(冲)积扇;C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地处山区,河流流速快,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形成“V”型河谷。
3.【解析】选A。
汾河谷地较山区而言,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适宜聚落的发展,人口集中,城市多沿汾河谷地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4.【解析】选B。
从图示可知,b处地形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又有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周边绿洲面积大,位置居中,在a、b、c、d四个位置中,其区位优势条件最为突出。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从图1可判断a、b、c河床逐渐展宽,应该是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的剖面图,图2中A和B分别为山麓洪(冲)积扇和三角洲。
答案:
(1)右
(2)侵蚀下蚀溯源侵蚀侧蚀
(3)a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该处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4)扇AB
【课后自测】
1、2.【解析】1选C,2选D。
第1题,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第2题,河口三角洲地区聚落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3、4.【解析】3选D,4选B。
第3题,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
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规律方法】河流地貌的判定方法
(1)根据外力作用的形式来判定。
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V”型谷、“U”型谷等;河流堆积地貌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2)根据地貌所在位置来判定。
河流上游多“V”型谷等侵蚀地貌,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多形成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多形成河漫滩平原,河口处多形成三角洲。
(3)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来判定。
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多呈“V”型或“U”型,河流堆积地貌一般地势平坦开阔,海拔较低。
5、6.【解析】5选A,6选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史前居民点布局在河流沿岸,说明聚落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第6题,居民点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同时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7.【解析】第
(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向源头侵蚀和向下侵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第
(2)题,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第(3)题,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
第(4)题,C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
答案:
(1)乙向源头侵蚀向下侵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4)C
【知识拓展】河谷两岸侵蚀时的两种情况
(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8.【解析】第
(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第
(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洪(冲)积扇。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洪(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XX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
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备注)
编写要求:
1.校本编写案例中红体字部分是必须具有的项目,不能漏落;字体,宋体五号,该加粗的地方加粗。
2.在编写自己的部分时,每一章后面要有一份单元专题测试卷,要求,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0个,4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3个,60分),题目尽量不要与学案上的雷同,注意要安排在一张B4纸的正反两面上,答案附在后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四 地表 形态 塑造 三节 河流 地貌 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