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单反新手教学10自动对焦.docx
- 文档编号:27876635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02MB
数码单反新手教学10自动对焦.docx
《数码单反新手教学10自动对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单反新手教学10自动对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码单反新手教学10自动对焦
自動對焦
甚麼是自動對焦?
(AutoFocus)
自動對焦的運作原理
影響自動對焦表現的因素
自動對焦感應點(AFPoint)
自動對焦模式:
追焦及單次自動對焦
實際應用:
動態、人像及靜態照片
本篇教學旨在通過講解自動對焦的原理,從而改善您的照片作品,讓你可以正確使用你相機的對焦系統避免出錯。
甚麼是自動對焦?
對焦的概念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對焦點要清晰。
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是透過調整相機鏡頭的鏡片去對焦。
自動對焦有主動/被動之分。
所謂被動式對焦,是利用對比度(contrast)感應器對焦,特點是相機會直接接收被攝物的反射光來進行對焦。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即使目標物較遠,也能進行準確的對焦。
缺點是當被攝物的光源很弱、反差很低時,自動對焦的速度就會變得很慢,甚至無法測出焦距。
由於不需要額外配件,故較便宜,一般消費型DC及備有LiveView功能的單反相機才會配備。
因此我們在拍攝時,鋒利的邊緣或突顯的紋理對自動對焦的運作非常有用,我們進行對焦時可嘗試瞄準這些位置。
而主動式對焦的原理是,使用主動對焦時,相機會射出紅外線或可視的紅色光束,在接收到反射光後決定對焦的距離。
本教學將討論被動式對焦。
對比度自動對焦的工作原理及過程
對焦前(左)和對焦後(右)比較圖
(1)自動對焦處理器(autofocusprocessor–AFP)輕微改變對焦距離。
(2)AFP在改變距離後,會比較對焦前和對焦後的數據,以評估及衡量對比度有否增強。
(3)一旦有增強,APF會調整鏡頭從而獲得新的對焦距離。
(4)自動對焦處理器會不斷重複步驟2-3,此時你會見到相機的取景器慢慢由朦變清,直至取得令人滿意(高對比度)的焦距。
整個過程會在少於一秒的時間內完成,但對於不理想環境(例如是太暗或者在水底)、或者是不理想的被攝物品(對比度不足),則有機會對焦失效。
影響自動對焦表現的因素
被攝物的狀態對相機的自動對焦表現有重大影響。
其關影響力甚至比相機型號、鏡頭種類及對焦設定更為重要。
自動對焦極受以下3種因素影響:
∙光暗水平
∙被攝物對比度
∙被攝物是靜態還是動態
一般而言,最理想的環境便是光線足、對比度高以及靜態的被攝物。
這三個因素並不獨自影響自動對焦的表現,而是互相影響的。
而以下例子將較棘手。
這次遠方的景物有高對比度、光線充足及靜止狀態等三重有利因素,相機成功在遠方對焦。
但由於景深不夠深的關係,離相機較近的主體便很容易走焦了。
在實際應用上,攝影者往往只能夠在片刻之間,猜想哪個是最完美的對焦位置(上圖的到底是跑者還是遠方風景?
),這才是對焦系統最困難的地方。
我們會在下面探討對靜態物件及動態物件的自動對焦技巧。
自動對焦感應點(AF點)
AF點的多寡、類型及排列方式決定了一部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有多強大。
高端的單反相機,可以有多達45個甚至更多的AF點(最近更有廠商推出了多達100個對焦點的相機……),然而不少相機只能擁有少至一個的中央AF點。
以下是兩款不同的自動對焦感應器:
(左)高端單反相機所配置的AF點(右)入門級單反相機所配置的AF點
從上面兩張圖可見,AF點有分十字型(紅色和綠色)和一字型(藍色)。
以一字型為例,相機會使用這條垂直線,來測試直線範圍的對比度。
因此,兩條一字型線組成的十字型AF點,比一字型AF點更為精準,這也是其中一個高檔單鏡相機比入門級單鏡機貴的原因之一。
現時大多數的最新的數碼單鏡相機種,都已採用這類十字型自動對焦感應器。
就單反機而言,AF點的數目及準確性,會隨光圈的大小而轉變。
一般而言,光圈越大,能使用的AF點便會越多,準確性亦會越高。
我們以剛才的兩款感應器作例子:
由上圖可見,鏡頭及光圈對自動對焦的表現影響很大。
由於中央AF點的表現是最好的,當被攝物不在中央位置時,應先使用中央AF點來進行對焦。
在成功對焦後便鎖定對焦點(focuslock)再進行構圖。
我們可以使用多個AF點來提高自動對焦的可靠性,亦可以使用單個AF點來增強準確性。
有些相機甚至有「自動景深」(autodepthoffield)功能,即在拍攝團體照時,相機會透過這些AF點偵測出多個主體的距離,獲得數據後,相機便能計算出最合適的光圈,以達致足夠的景深,覆蓋全部的主體。
自動對焦模式:
追焦VS單次自動對焦
對於拍攝靜物,使用單次自動對焦(One-Shot)無疑是最佳選擇,但這方法的缺點是當被攝物在鏡頭成功取得焦距後,突然偏離原本位置時(例如是走來走去的小朋友),相機便不懂更新該被攝物的位置,結果導致走焦。
而追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即AIServoContinusous)就是為彌補這不足而誕生的。
追焦系統會針對該動態被攝物的移動速度,對其移動距離及其未來位置進行預測。
在獲得數據後,相機便會自動在其預測的位置對焦。
這樣做便可以大大降低在拍攝動態物時的走焦率。
在對動態物進行追焦時,以下的幾項會影響自動對焦的表現:
1.該被攝物的移動方式(直線/迂迴)
2.被攝物的對比度
3.光線的充足度
4.鏡頭的類別
5.AF點的多寡
還有要注意的就是,追焦系統非常耗電!
長期使用請帶同後備電池。
實際應用:
拍攝動態物件
拍攝動態照片時,最佳選擇當然是選用追焦。
但實際應用又如何呢?
你首先需要把相機對準一個位置,該位置是你預期該被攝物將會進入的範圍(用上圖做例子,我們首先對該段路面進行對焦,然後等待這賽車從右方進入這範圍)。
這樣做可以避免因相機不停測試焦距而浪費的時間,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追焦。
另外在這個模式底下,相機並不需要對焦鎖定(focuslock)後才可以按下快門,如果想要獲得理想的效果,你需要有一定的攝影功力和技術。
實際應用:
人像及靜態照片
在拍攝人像或靜態照片時,我們會較常使用單次自動對焦。
與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不同的是,在按下快門前,我們先要獲得對焦鎖定。
在拍攝人像時,眼睛會是我們最好的對焦位置,這是因為它們擁有穩定、又突出的對比度。
此前提過中央AF點擁有較高的性能,儘管如此,使用中央AF點並不保證你能獲得最準確的焦距。
特別是在進行人像拍攝時,原因是在拍攝人像時,我們先對準人的眼睛對焦,鎖定焦距後我們再移動相機進行構圖的話,相機與該人像的距離有機會轉變,由於焦距已被鎖定的關係,失焦的情況便很容易發生這情況對拍攝人像時影響尤其嚴重,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一般會使用大光圈進行人像拍攝,且被攝物往往離攝影者很近,導致景深會變得非常短,由於人體不是一塊薄薄的紙板,只要有一丁點的焦距改變,一部份的身體便會失焦,我們往往需要用到其他的AF點去進行較準確的對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码单反 新手 教学 10 自动 对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