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滨河路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867912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201.63KB
精编完整版滨河路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滨河路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滨河路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滨河路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锡林浩特市
滨河路(北一环—振兴大街段)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蒙古惠泽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昕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一月
报告编制单位与编制人员
报告编制单位:
内蒙古昕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李丽娟
报告审定人:
马柏良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李林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报告编制人员:
李林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胡青国高级工程师
王瑜高级工程师
高红霞高级工程师
王福义高级经济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锡林浩特市滨河路(北一环—振兴大街段)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
2、建设地点:
锡林浩特市
3、建设规模:
人行道总长4387米、铺装面积43870平方米,铺装材料为花岗岩平板及花岗岩缘石
4、投资规模:
1930万元
5、资金筹措:
申请上级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相结合
6、建设单位:
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1.2承办单位概况
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锡林浩特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唯一一家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融资、经营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属于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运营主体,成立于2000年6月,注册资金11298万元。
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制运行,是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公司法》规定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具有完善的法人组织结构。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开发、能源开发(专控除外)、建设开发工业、商业、民用等房屋产业,物业承租、商业置业、土地开发等。
近年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落后面貌、推动城市经济增长,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和多方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锡林浩特市的市容、市貌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有效改善,为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与依据
1、编制原则
(1)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化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功能布局。
(2)本着“实事求是、客观科学”的原则,依据实际需求和相关建设标准,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和道路安全、方便通行要求,客观评价场址条件、统筹规划总体方案,做到拟建道路路线合理、等级适度、出行方便、配套完善、安全卫生。
(3)以“积极、客观、科学”的工作态度,充分调查研究各项基础条件,认真分析论证工程实施条件和工程技术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避免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
(4)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用地、节能环保和安全卫生等规定,使拟建工程达到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和安全通行要求。
(5)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完善、安全卫生”的理念和“独立、客观、科学、可靠”的原则,提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结论与建议满足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需要,也为有关部门审批项目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2、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及其规划建设要求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3)《锡林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9)其他与拟建工程相关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10)建设单位提供的与项目建设有关资料和基础数据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立足长远发展,更加注重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把打造宜居城市做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作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锡林浩特市紧紧抓住锡林郭勒盟委、行署提出的要把锡林浩特市打造盟府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按目标,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城镇空间、努力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推进城市道路、供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供暖设施、河道整治、城市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社区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促使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为锡林浩特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把锡林浩特市建设成为聚集全盟30%左右人口、容纳30万以上人口的宜居型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发展起步晚、发展起点低等历史原因,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总体上让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城市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规模,也为锡林浩特市的城市发展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畅而便捷的城市道路系统和齐备而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是人口不断聚集的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全面推进锡林浩特市城镇化建设进程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保障措施。
对此,锡林浩特市自2013年开始启动了全市道路系统及依附于道路的配套管网和绿地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及新建工作,以此满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日益增长的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保障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推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良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作为承担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的等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在2015年重点实施全市范围内的断头路打通、小街巷及人行道改造、机动车右转车道改造和部分道路拓宽等剩余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此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保障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推进。
其中,根据锡林浩特市现有道路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路网规划,锡林浩特市确定2015年开展10处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因此改善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道路条件和行人疏散通道,促进全市道路系统的更加顺畅,保障城市道路步行人员的通行安全,完善全市路网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对此,我公司接受项目建设单位针对上述锡林浩特市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咨询委托后,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对拟建项目现有条件、建设需求、场址条件和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调研分析和研究论证,并充分考虑政策条件、建设标准和节能环保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结合所在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评估论证的同时,与建设单位多次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力求为建设单位提供一份专业而客观的投资参考依据,以供其投资决策和下一步工程设计及投资控制提供独立、客观、专业的参考依据,也为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以使本项目的建设满足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要求。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锡林浩特市,拟改造人行道为由南向北纵贯城区的主干路——滨河路两侧人行道。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1、建设规模
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路网系统和滨河路道路红线规划,本项目拟改造建设的人行道总长度约为4387米,铺装改造总面积为43870平方米,铺装材料采用花岗岩平板和花岗岩边石。
2、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方便、安全的道路条件,为促进锡林浩特市城市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1.2.3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1、投资规模
根据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有关投资估算依据并参考当地近期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1930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为163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55万元、预备费为145万元。
2、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投融资计划,本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以自筹资金方式投入,并根据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以缓解项目单位资金筹措压力,使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
1.2.5研究结论
通过我公司对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在锡林浩特市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本项目作为以城市道路工程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将对进一步改善锡林浩特市城市道路运输条件、完善全市路网结构、方便市民日常出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对加快推进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进程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落实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化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建设方案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工程方案可靠、投资规模合理,项目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城市化建设需要相适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迫切的。
1.3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项目
单位
指标数据
备注
一
技术指标
1
人行道长度
m
4387
2
铺装面积
m
43870
3
路面类型
花岗岩板
12cm厚
5
设置树池
座
5250
花岗岩边框结构
6
铺设平缘石
m
8775
100×30×10cm花岗岩缘石
二
经济指标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930
1.1
其中:
工程费用
万元
1630
1.2
工程建设其他费
万元
155
1.3
预备费
万元
145
2
资金筹措
万元
1930
2.1
自筹本金
万元
1930
2.2
债务资金
万元
0
3
工程单方造价
按人行道长度计算
万元/km
440
按铺装总面积计算
元/m2
440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需求分析
2.1.1城市概况
本项目作为以人行道铺装改造为主的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是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镇交通路网结构、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提升城市功能与品味具有积极的作用。
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锡林浩特市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盟府所在地,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也是锡林郭勒盟重点打造的全盟中心城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市域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总人口约25.2万人。
锡林浩特市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南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460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直线距离470公里,另外距离西北侧的中蒙最大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和东北侧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直线距离均为340公里,向东与沈阳、长春等地距离也仅为为600多公里,具有据祖国正北方、融和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面向蒙古国及东欧地区的优越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可同时享受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优化政策,也具有融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东三省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和以呼包鄂为首的内蒙古经济金三角区的有利条件,因而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全市产业经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均处于全面发展时期。
2、交通运输条件
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和地处“三北地区”交汇处的独特区位条件,近年来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的发展政策,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建设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9条铁路、9条公路,积极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将具备面向东北、华北和蒙西三网输出的优势,通疆达海的运输大通道已全面铺开,为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有利条件。
3、资源禀赋条件
锡林浩特市矿产资源富集,拥有丰富的草地、风能、太阳能资源。
全市现状可利用草场2068万亩,牲畜头数达到110万头只,年活畜加工量达到400万羊单位,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现已发现的矿种有30余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37亿吨,以褐煤为主,是发电和煤化工优质原料,有胜利煤田和巴彦宝力格煤田两大矿区,其中胜利煤田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金属量3300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的38%;铬探明金属量137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万吨;萤石、锡、锌、铷等矿产储量非常可观,是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
年有效风能利用时数3000小时左右,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国家规划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
太阳能资源属二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3000小时左右。
可利用水资源3.5亿立方米,年可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以上。
4、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锡林浩特市组织编制并正在执行的《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总体发展目标为“通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北部的绿色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草原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城市性质为“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与公共服务中心,以发展能源、现代化工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草原生态与草原文化旅游城市”,城市规模为“规划区范围为1906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3万人,建设用地49平方公里”,并以“完善西部地区、发展城市东部地区、引导南部地区、保护北部地区的城市空间策略,依托东部产业片区、西部新城区、中部老城区以及滨河景观带和防护隔离绿带,形成“两带三片”的城市空间结构”,总体分为“现代物流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行政商务办公高端服务区、历史文化商业服务区、行政金融商业综合服务区、城市生活居住吸纳区、教育科研商贸专业服务区,以及城市生产与就业吸纳区”等8个城市功能区,最终形成聚集全盟30%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5%以上、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的生态宜居型城市,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草原特色旅游胜地、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民族风情浓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1.2项目建设需求
1、本项目的建设,是拓展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
城市道路系统作为城镇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基础设施,道路系统的运输、疏散作用和依附于道路的城镇综合管线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保障城市运行、方便民众出行和物资运输的重要设施,也是反映城镇生活舒适度与生活环境及景观建设的重要因素,因而城镇道路建设是感知城市形象的第一要素,道路系统是否合理完善对于城市形象、城市景观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中各种道路所组成的交通网络和依附于道路系统的城市公用配套设施,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道路系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
锡林浩特市虽然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但是由于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产业带动、城镇化建设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较为落后、城镇化发展进程仍较为缓慢,尤其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农村牧区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锡林浩特市以城镇道路为首的城镇基础设施现状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不断拓展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和日益提高的城镇化建设要求,亟待进行全面改造建设。
尤其是随着《锡系统及其依附于道路系统的综合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市道路系统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已成为锡林浩特市打造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和宜居精品城市的重点工作,更是锡林浩特市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工程、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
因此,本项目作为以城市道路改造建设建设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推进锡林浩特市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拓展、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提高城镇人口容纳和产业承接能力的必要措施和迫切需要。
2、本项目的建设,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随着锡林浩特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人口规模、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进而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由于发展基础、城市规划、经济条件等历史原因,锡林浩特市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道路建设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尤其是由于历史形成的“断头路”、“丁字路”等不完善的道路系统,同时也由于人行道设置不合理、路面宽度不足、路面破损影响通行而使行人与机动车抢道、混行现象日益严重等问题,共同造成了城区道路上时常出现人车拥挤、滞留堵塞现象,造成城市交通日渐拥堵,出现诸如交通堵塞、车多路少、出行困难、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矛盾,进而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现象,更造成了市区部分地段脏、乱、差的不良环境,使市区道路交通面临严峻的挑战,已日益成为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不尽快妥善处理和有效疏通,必将严重影响市民的工作、生活,制约呼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锡林浩特市在“十二五”期间把加快推进新建扩建城市道路及其依附于道路系统的给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市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城市主干道快速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结构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本项目作为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中的以道路改造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锡林浩特市完成“十二五”期间城市带路改造任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必然需求和重要措施。
2.2建设规模
2.2.1拟建道路现状与建设需求
本项目拟建工程是锡林浩特市滨河路两侧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该城市主干道,是承担锡林浩特市城区交通与向外疏散的重要通道。
然而,由于铺装年限长、铺装材料老化、铺装工艺落后、铺装强度不足等原因,目前滨河路两侧人行道路面破损现象日益严重,普遍存在高差不平、标识标线混乱、盲道设置不规范、路基沉降破损、中途中断等问题,对行人的日常通行造成极大不便。
与此同时,随着滨河路的拓宽改造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现状人行道路面宽度狭窄、与车行道及两侧商住区的衔接不畅等问题,也造成了人行道日益拥挤、与机动车抢道、人车混行现象频发等问题,更是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现象,致使现状人行道已不能所在区域城市建设要求和道路通行要求,亟待改造建设,以方便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
2.2.2建设规模
1、建设确定依据
本项目作为对现状人行道进行全新的铺装改造工程,确定建设规模时,主要根据现状人行道铺装规模结合沿线市政道路条件,按照《锡林浩线宽度、横断面结构规划确定拟建人行道的具体建设规模,以满足城市规划要求,方便市民出行。
2、建设规模
按照上述建设规模确定依据,本项目拟建人行道作为滨河路道路工程建性详细规划,本项目拟修建滨河路人行道北一环至振兴大街段,道路总长度为4387米,铺装总面积约为43870平方米,沿线设置树池5250个,铺设平缘石8775米。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场址条件
3.1建设地点
3.1.1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建地点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位于内蒙古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锡林浩特市地理坐标为北纬43°02′-44°52′、东经115°13′-117°06′,行政辖区东邻锡盟西乌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相连、东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锡林浩特市行政辖区分为6个街道办事处、7个苏木和6个国营农牧场,市域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3.1.2场地土地权属
本项目拟建人行道用地为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设施用地,现状为路面老化破损严重的城市主干路人行道部分,属于锡林浩特市城市路网结构中的以连接城区主要区域的交通功能为主的主干路系统,土地权属为国有建设用地,用地性质为城市交通设施用地,不存在土地权属挣分问题。
3.2场址条件
3.2.1场址自然条件
1、自然地形、地貌条件
锡林浩特市总体地形地面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南高北低,系典型的草原地貌,平均海拔988.5米左右,锡林河南北纵贯城市中部。
本项目拟建场址地处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东部,地形较为平坦,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和投入使用。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本项目拟建场地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锡林浩特市总体地质条件和周边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拟建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属于断馅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内蒙地槽区的次级构造单元锡林郭勒复背斜的北翼,土层主要分为粉细砂层、细中砂层,其中①粉细砂层:
土黄色,稍湿,稍密。
成分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厚度0.3-6.5米,地基承载力fk=120KPa。
②细中砂层:
土黄色,稍湿-饱和,稍密,成分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厚度3.0-14.0米,地基承载力fk=140KPa。
本项目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土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小于0.05g,属于地震灾害发生概率较低地区。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关于旗、县(市区)执行抗震设防要求,锡林浩特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按0.05g考虑。
根据锡林浩特地区常年气候特性,该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55kN/m2,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值为0.40kN/m2,场地内的土层标准冻结深度为2.6米。
水文地质方面,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潜水,水位埋深较深,水质对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没有明显的腐蚀性。
3、气候条件
锡林浩特市地处中纬度内陆西风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风多风大、雨量少;夏季凉爽多雨,雨量变率较大;秋季天气凉爽,多晴朗天气,风力不大,气温稳定;冬季漫长严寒,总降雪量一般10~20毫米。
年平均气温0~3°C,降雨量200~350毫米,蒸发量1500~2700毫米。
日照时数2900小时以上,最高达3200小时,是我国太阳辐射较为丰富的地区。
平均冻土深度2.6m,最大冻土深度2.9m。
3.2.2经济社会环境
1、市域条件运输条件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通疆达海的运输通道日趋完善。
其中:
(1)公路建设方面:
境内贯穿两条国道、两条省道,并与华北、东北和自治区西部地区相连,可通往全国各地。
目前丹东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已列入振兴东北建设规划。
(2)铁路建设方面:
建成锡桑线、锡多铁路,铁路年运力达到2600万吨以上。
围绕打造大规模的煤炭运输通道,开工建设锡林浩特火车东站,正在积极推进锡林浩特——多伦铁路复线、锡林浩特——巴彦宝力格煤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和锡林浩特——赤峰克旗等5条铁路前期工作,打通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铁路运输通道。
(3)航空建设方面:
现有锡林浩特4C级机场,可起降737中型客机,有直达北京、呼和浩特的定期航班和通往各大城市的临时旅游航线。
目前正在实施锡林浩特机场改扩建工程,其对机场航站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完整版 滨河 路人 行道 改造 工程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