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863785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73.01KB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docx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围绕种群这一关键词重点介绍了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介绍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本节内容是学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模型”的基础,也是学习“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基础;同时也是前面学习生物个体知识的迁移。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从群体与个体两个水平理解生物,达到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已经接触到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在种群和群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的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调查方法
(3)利用种群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标志重捕法,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培养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种群概念,使学生树立发展观、统一整体观,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
(2)通过学习种群密度、性别特征,使学生认同进行计划生育的生物学和社会意义。
五、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六、教学难点:
1、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结合学生的学情,对生态环境接触较少,对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的学习较为抽象,因此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2、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比较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八、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物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
其中我们把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PPT视频播放澳大利亚草原上兔子的生存状态。
草原上的1只兔子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一个结构层次?
(个体)所有的兔子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一个结构层次?
(种群)种群是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呢?
请课代表来回答我几个问题(你的年龄、性别)。
个体具有年龄、性别等特征,那么种群具备这些特征吗?
(没有)可见种群并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它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联系自然,阅读课本总结种群的概念。
理解生物体不能孤立的生存在自然界中。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从生物个体过渡到整体认识。
种群概念
什么是种群呢?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例:
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
A、青衣江和大渡河的鲤鱼
B、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C、池塘里所有的雄性蟾蜍
D、峨眉山上全部的藏猕猴
学生分析A、B、C不能描述为种群的原因,教师进行提问,共同归纳总结种群概念的要点:
1、一定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构成
3、全部个体的总和
总结:
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使种群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
理解种群的概念,判断A、B、C、D是否能描述为种群,思考为什么,并归纳总结出种群的概念要点。
建构概念,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变化上,那么如何描述种群数量呢?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如草原上兔子的种群密度为35只/Km2。
对同一个种群来说,当种群密度变大,则种群数量增大;当种群密度变小,则种群数量减小。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学生真正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意义。
种群密度的测量
提问:
如何测量种群的密度呢?
如公园中的千年紫藤、校园中的香樟树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现在我想知道这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可行吗?
(不行)为什么?
(数量太多了)显然面对一个庞大的群体想要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
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往往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量,而只需要知道它的大概数量,就是对它进行估算。
那么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呢?
(小组讨论:
选取1个样方进行统计,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得出结果)假如我在这个区域取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多取几个样方)
活动:
模拟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过程。
老师和同学共同分析和评价估算方法。
老师总结:
处理此类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活动
实际动手估算蒲公英的数量,并说说估算方法
引出样方法
引发学生思考,动手实际估算,对比同学们之间不同的方法和老师介绍的方法。
样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样方法内容及探究实验。
引导学生回答:
1、你想要选择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
为什么?
2、探究的过程包括哪些?
3、样方的大小一般为多少?
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4、取样的关键要注意什么?
取样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5、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
教师讲解:
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不能渗入主观因素。
科学家们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也总结了些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
如调查的区域接近方形,取方形的对角线,在对角线上取5个样方,称为五点取样法;如调查的区域接近长方形,取长方形的中线,在中线处等距离的取些样方,称为等距取样法。
(当然我不是否定同学们的做法,只要你的取样是随机的,就是合理的)观看PPT五点取样与等距取样法
不同的组取样的数量有差异,说明样方数量也是我们取样时要考虑的因素,理论上样方越多,结果越接近实际值,但需要的人力、物力也越多,因此在实际调查样方的数量只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即可,即样方的数量要适宜;不同的小组选取的样方大小也有差异(如1CM、2CM等),说明样方的大小也是取样时要关注的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草本植物选取1m2比较合适,如果我要调查该草地上高大的乔木,你认为该样方还合适吗?
(不合适)样方应该扩大还是缩小?
(应该扩大样方),对于乔木选取100m2比较合适,因此样方的大小要合情。
师生小结:
样方法注意事项
样方选择要随机
样方数目要适宜
样方大小要合情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标记重捕法
提问:
样方法适合调查哪些生物?
除植物外,对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也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PPT展示适合样方法的生物
再来换一种调查对象。
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吗?
(不能)为什么?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小组讨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用黄豆和红豆模拟标志重捕法,列出计算公式。
像这种动物生活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的,我们常用——标记重捕法。
请同学们阅读标记重捕法内容,并完成练习。
例:
对某草原一种鼠种群进行调查,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该地段原有总鼠数是多少?
请同学说说计算结果和过程。
根据同学计算过程予以评价并推出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
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请一位同学来描述用标记重捕法估算一片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
议一议
1.若标志过程中,使用的标志物太醒目,将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2.若标志过程中,使用有害性的标志,这将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3.被标志的鼠放回后出现部分标志物脱落,这将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
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2、不要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害。
典例:
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
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⑤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
⑥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A、①④⑤B、①③⑤⑥
C、②③⑤⑥D、②④⑤
解:
①仅从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判断不了种群是否在增长,错误;
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增长型,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正确;
③若动物对捕捉器有条件反射,那么就无法用捕捉器进行捕捉,也就无法标记,正确;
④增长型与衰退型只与种群内的年龄结构比例有关,与数量无关,错误
⑤种内的斗争会是每个生物都要平均占有一块地方,所以能导致均匀分布,正确;
⑥种群特征有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等,这些是单独个体所没有的,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②③⑤⑥.
答案为C
思考样方法能否解决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动脑完成练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推出计算公式,综合标记重捕法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以学生亲自体验样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引发兴趣,推出标记重捕法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
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一读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2页第三段至63页第二段。
思考:
1、种群数量除了种群密度这一特征外,还有哪些数量特征?
2、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总结:
既然种群是所有个体的集合体,肯定会不断的产生一些新个体,同时也会不断有个体死亡,所以研究种群还必须了解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种群数量的一个特征。
出生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展示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图,野生东北虎图片,分析人口增长和东北虎濒临灭绝的原因。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呢?
教师总结: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与社会的联系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9日闭幕,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出生率与死亡率。
以我国人口增长图,野生东北虎图像为形象感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出生率与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出生率与死亡率也是种群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
提问:
我们知道冬天大雁为了避寒,会迁徙到南方,那这种迁徙对北方和南方大雁的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这种迁入与迁出都会改变种群的密度。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种群总个体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与社会的联系
2015年洛阳市共有外来人口90多万,他们在各行各业,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并在此安家置业。
总结: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
此外,性别比例也是种群的一大特征。
性别比例是指物种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议一议
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如何影响某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提问并讲解: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出生率,使该害虫种群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一般来讲,人工控制的种群,雌性多于雄性。
想想为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思考并能回答,大雁迁徙会减少北方的种群密度,增加南方的种群密度。
理解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
理解性别比例的概念,了解性别比例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实例及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迁入率与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年龄结构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过三个阶段,幼年、成年和老年,同样,种群也具有这样的年龄阶段,我们把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称为种群的年龄结构。
提问:
种群的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有无影响呢?
给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ABC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
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学生完成下表:
类型
图例
年龄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小
种群密度变化
增长型
年幼个体大于年老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
增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
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
衰退型
年幼个体小于年老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
减小
老师总结:
种群年龄结构是种群的一大特征,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年龄结构类型,思考回答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
以自身为例理解物种的三个年龄结构,图文并茂,有利于理解,表格归纳知识,有利于记忆和掌握。
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其它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请在①②③处选择一个关键词:
影响、决定、预测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
②③
年龄组成种群密度性别比例
直接反映
种群数量
典例: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答案:
B
提问学生分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①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②与③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
选项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正确;选项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说法错误;选项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正确;选项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说法正确。
联系理论与生产实践,拓展知识。
种群分布的空间特点
带领学生回忆种群的数量上的特征有:
种群密度、出生
种群除了数量特征以外,还存在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照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
1、均匀分布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回忆总结,整理种群的数量特征。
观察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回答。
带领学生回忆总结,引入空间特征。
课堂总结
总结种群的特征,回顾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随堂练习
一、判断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年龄组成。
3、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通常用性别比例。
4、调查田鼠和蒲公英都可以用样方法。
5、样方法取样时可以选择在密集区域选几个样方,在稀疏区域取几个样方,计数后取平均值。
6、标志重捕法,注意标记物要醒目,否则看不出来。
二、填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 (注:
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
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株/m2。
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8
(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
在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3)(n1+n2+n3)/(3S0)
练习
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十、板书设计: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决定大小样方法
种群数量直接影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影响预测变化方向标记重捕法
增长型
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衰退型
稳定型
三、种群分布的空间特点:
1、均匀分布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视频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以大量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为教学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
不足: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没有能够全面地发展,设问的技巧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 特征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