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7858717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29.22KB
江苏省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
初一《思想品德》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1分,计16分)
1.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错误的是()
A.事事忍让B.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C.善解人意D.有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所以观点B、C、D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与题不符;观点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
考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陶行知说:
“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
”这告诉我们()
A.平等指人们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
B.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
C.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是平等的
D.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陶行知的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站的太高就容易忘乎所以从而把最基本的做人品质忽略了,一个人站的太低就会压抑而影响自己的成长,只有当自己站在中间看清利弊之后才能懂得自己真的到了那一步应该有什么心态去面对,所以无论高低他都是一个坦然面对自己的人。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
知识点:
对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理解。
3.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B.任何人违法都要负法律责任
C.职务高、功劳大的人违法情有可原D.作为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4.“诚交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这句话说明了()
①诚信是经商的道德基础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③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诚交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诚信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今天他暂时可以欺骗别人,甚至获得利益,但是迟早会身败名裂。
所以观点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
考点:
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5.自尊自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自尊心”是()
①一种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的心理②一种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和爱护的心理
③人们前进的动力和走向成功的关键④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和走向成功的关键。
所以,对自尊心的认识,观点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
考点:
对自尊的正确认识。
6.《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
A.诚实守信B.自尊自信
C.将心比心,推己及人D.把所有事情都包揽下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所以,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观点A、B与题无关,排除;观点D说法错误,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7.下列属于自卑的表现有()
①小张在课堂上不敢站起来发言,因为怕同学笑话自己回答错了
②刘华同学在参加课堂分组讨论的时候,总是谦虚地听同学发表意见
③王波不敢和李铭赛跑,因为李铭比他高
④曾科在日记里写道:
我实在没有勇气和信心超过周光,他可是年级第一名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自卑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自卑的心理使我们远离成功。
观点①③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属于自卑心理,符合题意;观点②是正确认识自我的表现,与题不符,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
对自卑心理的正确认识。
8.小刚和小明是好朋友。
在一次考试中,小刚拒绝了小明要答案的要求。
事后小明认为小刚不够朋友,不理小刚。
小刚的行为是()
A正确,关爱不能没有原则,从此不理小明
B不懂得相互关爱,应答应小明的要求
C正确,事后解释好并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小明
D不应该的,关爱朋友应该体现的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小刚拒绝小明要答案的要求 ,这是在为小明考虑,是出于对小明的真正帮助。
小刚可以事后向小明说明具体原因,做好解释,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观点A、B、D均为错误说法,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
正确把握交友原则。
9.“人贵有自知之明”,下列观点与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A.滴水穿石,锲而不舍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D.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是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判断,是要正确认识自己。
观点B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符合题意;观点A、C、D均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考点:
正确认识自己。
10.“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与这句俗语启示无关的是()
①要有宽阔的胸襟②要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胸怀坦荡,气度恢宏④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的意思是:
气量太小,容不得人,朋友就离开了;气量大度,有宽容之心,才能聚集朋友,所以观点①③都是说明胸怀宽广,也就是气量大度,体现了这句话,与题不符;观点②④与题无关,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
考点:
做人要有宽容之心。
11.初一学生王某怀疑同桌赵某偷了他的电子词典。
于是在校内逢人就说赵某是小偷。
后经查实,其电子词典是校外的一名社会青年偷去的。
王某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
A.姓名权B.荣誉权C.肖像权D.人格尊严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就会名誉扫地。
材料中王某在校内逢人就说赵某是小偷侵害了赵某的人格尊严权,所以观点D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考点:
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12.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通过正确的途径来了解自己。
唐太宗曾经说过: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种认识自我的方法是
A.自我反省B.相互比较C.科学鉴定D.咨询他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教材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认识自我:
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在题文中指出的“以人为镜明得失”,就是在通过他人来认识和了解自己,观点D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考点:
认识自我的方法。
13.金庸小说中无数次写到:
“冤冤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泯恩仇”,这要求我们
A.放弃尊严,不管别人怎样伤害B.对所有的人都要有广博的爱心
C.发现犯罪分子不要报告公安机关D.对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也能宽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冤冤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斤斤计较,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也能宽容,所以观点D符合题意;观点A是错误,因为宽容也要有原则;观点B说法错误,对坏人就不能有广博的爱心;观点C说法错误,我们要勇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考点:
心有他人天地宽。
14.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下列说法与材料的主旨相符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们在给予对方帮助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助人为快乐之本,人们在助人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助人的乐趣。
人心都是向善的,施与受都是一种需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这是互惠互利的意思。
所以观点B符合题意;观点A、D体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与题不符;观点C体现为人应宽容,与题不符;所以本题选择在B。
考点:
对合作的正确理解。
15.一个外国作家说过:
“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
自私、小气、妒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是不会获得朋友的。
”这句话表明
A.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回报B.对人宽容大度的人最能获得友谊
C.自私小气的人一个朋友也没有D.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有朋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所以观点B符合题意;观点A与题不符,故应排除;观点C、D说法错误,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考点:
正确把握交友原则。
16.六月,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小学班集体;九月,我们满怀期盼地走进中学新集体。
创建良好班风的新集体需要大家
①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②树立共同目标
③奉献集体,牺牲个人④富有创新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创建新班集体需要班级有共同的目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各自负起自己的责任,各尽其能,发挥所长;还要富有创新精神。
所以观点①②④均符合题意;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所以观点③说法错误,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
创建优秀班集体。
二、简要分析题(12分)
17.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南阳地区没有地方官,当地社会很不安定,百姓迫切希望朝廷能派官去。
于是晋王急招心腹大臣祁黄羊商议。
结果祁黄羊向晋王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县令,因为解狐一心为公,廉洁清政。
(1)你认为祁黄羊是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
(2分)
(2)一个人为什么要具有这种品质?
(5分)
【答案】
(1)宽容(2分)
(2)(5分)①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②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③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④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⑤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和谐友爱、宽宏大度的民族性格。
18.如何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5分)
【答案】(5分)①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上;
②帮助别人,能使我们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我们也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也会更有价值和意义;
③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解析】
试题分析: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给予对方帮助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助人为快乐之本,人们在助人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助人的乐趣。
人心都是向善的,施与受都是一种需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这是互惠互利的意思。
弄清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就需要回归到教材知识,这是在围绕着人生的意义进行的说明。
所以,我们由此利用书本中的基础知识“人生意义的表现”来理解回答此题。
所以,我们对题文中的这句话“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理解,就应该从“这句话说明的问题”和“告诉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去做”两个方面去具体回答。
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解决别人的问题”、“帮他人解决问题”、“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道德的升华”、“人生有意义和价值”、“为自己铺路”等具体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时,我们一定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语言力求简洁,不拖泥带水。
考点: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实践探究题(共7分)
19.情景一:
校园里,中心大道上九年级两位同学走路的时候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七年级的小同学。
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抓住七年级的小同学,要他向大哥哥道歉。
结果,被同学们谴责,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情景二:
马路上,一个小青年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环卫工人请他注意卫生,小青年非常恼怒地说:
“不就是一个扫地的嘛!
”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两个情景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分)
(2) 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平等尊重他人?
(5分)
【答案】(2分)
(1)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或者要学会尊重别人)(4分)
(2)(5分)A首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B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
C不凌弱欺生。
D对人有礼貌,。
E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5分,只要答出3条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情景一中,九年级的两个同学由于自己的莽撞而撞伤了小同学,他们不但不道歉,反而还气焰嚣张,这是欺负弱小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人的体现,结果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在情景二中,小青年将瓜子皮随地乱扔,这是不尊重环卫工人的表现,结果被罚款。
本问是考查两个情景材料共同说明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归结为:
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不尊重他人就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2)由以上的情景材料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本问考查如何做到平等、尊重他人。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回答。
平等是尊重的前提,要做到尊重尊重他人,首先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表现,尤其需要指出财富、相貌、地位等差异不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平等对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尤其能体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还要讲究文明礼貌,用礼仪礼貌的规范来要求自己等。
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运用书中的基础知识,抓住重点,层层深入地组织答案。
考点: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高考一轮复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射阳县 外国语学校 学年 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