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docx
- 文档编号:27855915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843.22KB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docx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思想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
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密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
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同时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物理这门课也充满兴趣。
在学习本节知识前,学生对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基本的密度计算也能基本应对。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
具体来说,本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
本节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
2.学生通过运用密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
方法
启发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观察实验法、合作交流法
使用器材
多媒体课件和动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思考1:
为了安全且能够装载更多的人或货物,飞机必须既结实又轻巧,那么飞机必须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呢?
铝及铝合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飞机制造材料。
铝及铝合金优点是密度小,重量轻。
波音公司表示计划制造非金属合成材料的飞机。
思考2:
农民播种时必须选用结实饱满的良种,用什么方法可以既快又准确地选出良种呢?
思考3:
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勘探队员如何确
定矿藏的种类呢?
观察、
思考、交流
思考
思考
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物质的密度始终不变?
视频:
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和炉火旁。
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2.如图所示做一个纸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
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水结冰”瓶子胀破
结冰
1.一般物质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情况下“热胀冷缩”,但水不是简单地遵守这一规律,出现反膨胀现象,水在4℃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时,密度都变小,体积都变大。
例题:
一瓶装有500mL的矿泉水(密度与水相同),
凝固成冰后体积是多少?
解:
∵m冰=m水=水·V水=1g/cm3×500cm3
=500g
∴V冰=
=
=555.6cm3
答:
凝固成冰后的体积是555.6cm3。
二、密度的应用
◆探究活动1:
只用无砝码的托盘天平鉴别水和盐水。
辅助器材:
两个相同的烧杯。
◆探究活动2:
只用托盘天平结合密度表测不锈钢勺的体积。
◆探究活动3:
只用量筒取40g牛奶。
◆探究活动4:
用托盘天平、量筒分别测两种柔顺剂的密度,对比两种柔顺剂等体积(等质量)的价格。
哪种柔顺剂更实惠?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例题1:
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75dm3,这个铅球是纯铅的吗?
例题2:
某同学测得某铁球的质量是79g,它的体积是30cm3,则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观察、交流、
回答
思考、
实验、
总结
思考、
总结
观察、交流、回答
思考、
总结
讨论、归纳、
总结
观察、交流、
回答
观察、交流、回答
观察、交流、
回答
观察、交流、
回答
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协助学生做好归纳。
教师通过分层次设置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体会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
练习
1.农民选种子时,经常将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其中沉在容器底的种子的密度(填“较大”或“较小”),是(填“优良”或“劣等”)的种子。
2.热气球是现代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当燃料燃烧加热气球内的空气后,热气球内空气的温度会升高,气球内的空气密度会_______周围空气中的密度,气球就上升了。
(填“大于”或“小于”)
3.夏天,若饮料在冰箱冷冻室中冷冻时间太长时,常会出现瓶子破裂的现象,这是因为当温度降低时,饮料中的水分会凝固,其质量______,体积______,密度_____的缘故。
4.一个容器最多可装下1kg的水,则它一定也能装
下1kg的()
A.酒精B.煤油
C.硫酸D.色拉油
5.实验探究: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
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
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
可能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取三块马铃薯A、B、C,分别测其质量和体积;
配制一大杯盐水;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思考、
练习
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
四、课堂
小结
一、基本知识
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物体温度升高,密度减小;
2.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时,密度都变小;
3.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用来选种、鉴别物质、测算物体的体积、质量和长度等。
二、基本技能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使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思考、
回答、
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
延展
某报讯:
春节期间,市民高先生遭遇了这样一件烦心事。
家里的热水器管出差两天没用竟被冻裂了,而热水器的生产厂家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高先生在外出期间没有排掉热水器内的水所致。
热水器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思考、
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
六、布置
作业
阅读课本:
P122“材料与社会发展”
课本:
P123动手动脑学物理1~3
板书
设计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物体温度升高,密度减小;
2.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时,密度都变小。
二、密度的应用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用来选种、鉴别物质、测算物体的体积、质量和长度等。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 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