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docx
- 文档编号:27852869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48KB
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docx
《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
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
(1)
摘要:
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着“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在当今社会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吼着减肥的声音,其中不乏那些本身体型就不胖的女性,可是她们依然热衷减肥,甚至有人因减肥而影响了身心健康。
本文通过初步探求“以瘦为美”审美观的古代和近代的发展,从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以瘦为美”产生的原因,得出“以瘦为美”产生的影响,即它对于个人而言,在减肥的过程中,它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国人个个都瘦弱,没有健康的下一代,国家和民族就难以健康繁荣地发展。
因此得出结论,对于社会而言,审美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它甚至能够影响到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生死存亡。
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我们应通过纠正自己的审美观念去建立更健康的审美观念,解除以瘦为美的魔咒,树立个人的正确审美观念。
关键词:
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产生;发展;影响
Incontemporarysocietyforbeautyaestheticphenomenonthin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wildlypopularinsociety“withthinforbeauty”aestheticstandards,intoday’ssocietystreets,everywherecanhearthevoiceofthepeopleroarweight,someofthoseitselfisnotfatwomenshape,buttheyarestillkeentoreduceweight,evensomeoneforweightlossandaffectedthehealthofbodyandmind.Thispaperpreliminarysearchfor“thin”thebeautyoftheancientandmodernviewthedevelopmentofpsychologyandsocialdevelopment,fromtheviewof“thinforbeauty”,itisconcludedthat“thecausesofwiththinforbeauty”theimpact,itforpersonally,intheprocessofreducingweight,itaffectspeople’sphysicalandmentalhealth;Inaddition,ifamericanswithouthealtheachtiny,thenextgenerationofstateandnation,ishardtodevelophealthilyandprosperously.Thereforeconcludedthatforsocialcharacter,aestheticsisaveryimportantconcept,itcanevenaffectnationalgainafootingandlifeanddeath.Inthepursuitofbeautifulprocess,weshouldthroughthecorrectyourownaestheticideatobuildamorehealthyaestheticideaswiththinasbeauty,removespells,establishpersonalrighttaste.
Keywords:
Contemporarysociety;Withthinforbeauty;Aestheticphenomenon;Produce;Development;influence.
目录
一、以瘦为美审美现象初探目的与意义……………………………………………1
1、初探目的……………………………………………………………………………1
2、初探意义………………………………………………………………………………………1
二、当代社会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1
1、审美现象的涵义……………………………………………………………………………1
2、“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2
三、“以瘦为美”的来源………………………………………………………………………2
四、“以瘦为美”审美观的发展………………………………………………………………3
1、古代社会审美观的发展……………………………………………………………………3
2、近现代审美观的发展………………………………………………………………………4
五、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产生的原因………………………………………………4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以瘦为美”………………………………………………4
2、从社会环境发展的角度看“以瘦为美”………………………………………5
六、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产生的影响………………………………………………5
1“以瘦为美”对个人的影响………………………………………………………5
(1)“以瘦为美”对身体的影响……………………………………………………5
(2)“以瘦为美”对个人心理的影响………………………………………………6
2“以瘦为美”对社会的影响………………………………………………………6
七、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一、以瘦为美审美现象初探目的与意义
(1)、初探目的
近年,社会上以瘦为美的现象愈演愈烈,“逐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女性为了减肥已经达到病态的程度,许多人并由此而献出了宝贵的健康和唯一的生命。
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时装模特。
曾经有一位意大利模特儿因为过分削瘦而死亡,导致意大利议会与时装界颁布了太瘦的模特儿不能上台演出的标准,试图以此来缓解时装界对瘦的无止境追求。
面对“瘦死”的模特儿,有人觉悟了,这是一种道德的觉醒。
但是,仅靠道德觉醒与禁令,远无助于改变全球范围内女孩子们“逐瘦”的愿望。
同样的禁令在法国时装界受到抵制便是证明。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这种审美现象,从本质上看待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
本文通过初步探究“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从人们的减肥动机、减肥方法、饮食方面以及社会对她们的影响,对她们的减肥心理进行探析,并了解到一些非理性减肥心理,从中找出人们执着于减肥的症结,试图向她们宣扬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减肥方法,以帮助那些深受“骨感美”毒害的人走出“骨感”的误区,还她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心理。
(2)、初探意义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审美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应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修课。
审美观与伦理观、真理观一起构成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审美观是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判断和评价。
审美观直接指导着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胸怀崇高的审美理想,明辨美丑善恶的界限,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假如国人个个都瘦得弱不禁风,抵抗力差,这里病那里疼,谈不上健康;而一个没有健康身体的人,不可能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更谈不是发展国家与社会的繁荣。
因此,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甚至能够影响到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生死存亡。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女性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分析错误的审美观带给人们的影响,对于社会出现的种种审美现象,从现象看透本质,使读者了解美的本质,对美的现象加深认识与判断,从而形成更加正确健康的审美观。
二、当代社会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
(1)、审美现象的涵义
审美现象,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其内涵是复杂的,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因素。
它给人以各方面的感觉,如,美感,丑感,雅致感,粗俗感,漂亮感,猥陋感,舒畅感,阻遏感,完满感,残缺感,充实感,干瘪感,坦荡感,窝囊感,正直感,歪曲感,崇高感,卑下感,伟大感,渺小感,庄重感,滑稽感,严肃感,幽默感,正经感,荒诞感等。
审美现象的形态主要表现为运动形态,所谓运动形态,即它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不停地变化着的;在审美的过程中,其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因此,审美现象是相克、相融的运动过程。
审美现象难以有具体的定义,因为它的涵盖范围大,而且它当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审美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专利,如美感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在选择配偶时也能领略到异性的色相美。
在亚洲丛林中,每当求偶季节来临时,雄性雉鸡就会换上色彩艳丽的羽毛和肉冠,以此来吸引雌性雉鸡。
而雌性雉鸡“择夫”也非常挑剔,它们总是把“芳心”献给羽毛和肉冠最美丽的雄性,而对羽毛黯淡的雄性一点也不感兴趣。
斑马在选择配偶时,总是挑选那些条纹艳丽而又对称的异性。
因此,达尔文认为,动物也有一定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他指出:
“当我们看到一只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他的色相俱美的羽毛而惟恐有所遗漏的时候,而同时,在不具备这些色相的其它鸟类便不进行这一类表演,我们实在无法怀疑,这一种的雌鸟是对雄鸟的美好有所心领神会的”同时,达尔文还认为:
“人的审美观念,至少就少女之美而言,在性质上和其它动物的并没有特殊之处。
就其表现而论,这种美感也与其它动物一样,变化多端,不但族类与族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即便在同一族类之中,各民族之间也不很一样。
”
(2)、“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看她多瘦啊!
”“喔,也太瘦了吧?
”“是天生的,还是减的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骨感美成了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
从种种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正处于一个以瘦为美的标准的时代。
从各种热播的电视剧中的清瘦苗条的女主角,到港台的一些小天后,再到一些节目的美女主播,真是一个比一个瘦。
但不管是不是瘦得一塌糊涂,看的人,尤其是女性观众还是会边看边说“真漂亮!
我要是有人家那样苗条就好了。
”打开电视“某某瘦身按摩带”,教你如何去除小腹、大腿等地方的多余脂肪;翻翻杂志,一份份明星怀孕长胎不长肉怀孕餐单,等你试用。
再看明星出的书,其中大多数都有过为胖而发愁并痛苦减肥的经历。
有些站还有明星瘦身前后的照片对比,虽说一看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的照片,但它还是能坚定你要开始为美受苦的信心。
于是各式各样的减肥方法在生活周围浮现,让许多女性,甚至男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自己的公斤数。
瘦的标准被一调再调,减肥的风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媒体会不时爆出一个为瘦而身心受伤的个例,但这些依然不会动摇减肥大军的士气。
可见,“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已经“深入民心”。
三、“以瘦为美”的来源
在混沌初开的远古,我们的祖先根本没有什么美感和美的概念,有的只是对某些表现型(特征)的偏好。
这种偏好是完全随机产生的。
有的人偏好身材匀称,相貌端庄的人,而厌恶身材畸形,相貌不端庄的人;有的人则刚好与之相反。
自然,他们在选择配偶时,就会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异性。
由于人的身材、相貌是一种健康状况的反映,相貌端庄、牙齿整洁、肤色滋润、身材匀称、体态轻盈的人,一般说来都比较健康,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驼背瞎眼、龇牙咧嘴、缺臂少腿等身材畸形,相貌不端的人,往往体弱多病,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于人体来说,美与健康、适应环境以及能够更好地生存是相对应的。
一个人之所以美,除了相貌端庄外,还有身材高矮适中,体态不胖不瘦。
这些都是一些与人是否能够更好地生存有关的要素。
在灵长类动物中,王者常常是身材最魁梧,力气最大的一个。
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与灵长类动物差不多,在正常的发育状态下,身材高大的人与身材矮小的人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而身体肥胖或者瘦弱的人与身材矮小的人一样,在那种以力量为主的竞争环境下,必然是处于劣势。
因此,美感的形成也是人类的一种适应反应,是进化的产物。
另外,鲁迅先生在评述普列汉诺夫的审美观时也曾指出:
“......社会人之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的观点的,到最后才移到审美的观点去。
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
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但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学的分析而被发见。
所以美的享乐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的愉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
由此可见,“以瘦为美”,并不符合人类天性,并不是出于人类原始的审美观,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观念不断变化而产生的。
四、“以瘦为美”审美观的发展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美女情有独钟,因而环肥燕瘦的传说才如此美丽动人。
肤如凝脂,白里透红,手指纤巧,肩圆胸阔.......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纳吸收,和谐包容,既有自我创新的尚美能力,又有贯通中西的尚美雅量。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尚美的国度。
悠久历史蕴藏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美的诸多独到见解与研究。
随着5000年历史的变迁,中国人的审美观在不断的变化,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把这四大古代美女放到今天,也许我们不会认同,毕竟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
(1)、古代社会审美观的发展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
粗壮结实的女人,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就是最美的。
我们看到的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代中国社会正逐渐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
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的人们,审美观会产生巨大变化。
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
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柔弱细腻”的女人被奉为美女。
到了唐朝,唐朝比以前任何朝代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审美趣味由前期的重再现、客观,重神形转移到后期的重表现主观、意韵、阴柔之美,体现了魏晋六朝审美意识的沉淀,审美的角度又逐渐趋向华丽、唯美。
由于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所唐代女子以胖为美。
宽额圆脸、丰腴肉感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盛唐气象”。
到宋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宋人开始崇尚纯朴淡雅之美。
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
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
削肩、平胸、柳腰、纤足。
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审美情趣开始随潮流转变。
但对于女性美的标准仍然和前朝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有增无减,表现在女性的发饰、服饰等方面。
明朝女性的发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紧,没有什么个性可言,可谓将女性之美裹了个严严实实。
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渐又有了一些特色。
(2)、近现代审美观的发展
进入近现代时期,随着国民的观念逐渐开放,向西方审美标准靠拢,人们对于美的标准也逐渐解放。
在民国时期,中国美女标准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轨,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都是美的典范。
在现代,骨感美人的魅力变得势不可挡,瘦身成了一种全球流行的时代病。
年轻的女人们走到一起,不管是胖的、瘦的,还是身材适中的,总要说几句与瘦身有关的话题。
在这个时期,虽然在大多数的时候,媒体和舆论并没有明说瘦就是美,但风行的芭比娃娃、世界选美小姐、好莱坞电影的明星,处处都暗示着社会对人的身材、容貌的期望和评价。
无论电视屏幕还是电影银幕,瘦明星的数量更多,而且风头更大;在时装店里,漂亮的衣服仿佛总是为瘦女人量身定做;在T型台上,吸引众人目光、光彩闪耀的模特更是瘦得惊人;再加上减肥产品厂家强大的广告宣传,一切都似乎在编织一张无形的大,将爱美的女人在其中。
你要是稍微胖一点,就会有被挤压感、被排斥感,“会被人嘲笑”。
而自己消极地接受又会进一步强化社会上这种以瘦为美的观念。
就这样,我们几乎无法避免地落入瘦即美、胖即丑的思维误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五、“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产生的原因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以瘦为美”
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衣着时尚的女性,走近她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她们的话题中永远少不了减肥,那几乎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女性为什么要减肥,汪春运在《减肥》中谈到:
肥胖损害心理健康:
肥胖者体验幸福感和正性情感比体重正常者要少。
而体验负性情感则比体重正常者多,其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特别高。
肥胖可降低自尊心,导致不愿参加聚会,不愿去商店买衣服和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妇女则不愿做妇科检查。
女性为什么会减肥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对自己体态的不满意从而导致自己情绪上的一种焦虑和抑郁,其主要原因在于:
社会对女性人才的需求和新闻媒体对流行潮流的宣传报道,导致女性对自已体型的关切,从而引发其对自我体型的焦虑。
丁世勇在他的《论女大学生追求形体美而瘦身的误区》中也讨论到:
女大学生瘦身的动机主要包括(l)自我形象的设计。
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完美追求,达到自信心的自我增强;
(2)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
受社会择业择偶条件的影响,担心形体不如他人而受冷落、排挤,心理压力较大,从而产生偏激追求形体美的心理和行为;(3)受形形色色的公众媒体及各类广告宣传的影响,产生试试看而盲目减肥的行为。
另外,出自于对自我的关注也是导致女性减肥的原因。
对女性来说,生理上成长的标志就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皮下脂肪增厚。
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丰满”,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在自己身上出现第二性征,也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
她还是把自己当成孩子,希望像孩子一样受到关心、呵护和宠爱。
其实,减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
在一个富足的国度,吃,很少是因为满足生理方面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心理方面的需要,很少有主人是想为客人果腹才备上一顿丰盛的大餐。
我们在吃喝中享受着自己去照顾自己的愉悦,而在经历过度吃喝之后,我们又需要花不少心思,防止过剩的食物变成身上过剩的脂肪,这是对自己的又一次重视和关心。
(2)、从社会环境发展的角度看“以瘦为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意识:
美不属于自然范畴,而属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范畴。
对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古到今,不同的时代对美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美不是固定的标准,它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是人类客观的社会历史实践的成果。
美的标准有时会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标准是客观而统一的。
美是进化的产物,是事物适应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环境不同,能造就出不同的审美观念。
在新中国成立前,云南独龙族的女孩一到十二、三岁,就都要纹面,并把它作为必不可少的女性修饰美。
这种在外人看来很丑而独龙族人认为美的修饰,其实也是独龙族妇女适应环境,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
早期的独龙族人并无纹面的习俗,但是在近几百年来,藏族土司和傈傈族奴隶主势力伸入独龙族地区后,便对独龙族人民横征暴敛和敲诈勒索,每年都要强收名目繁多的贡物。
若交纳不起,妇女就要被掳去做终身奴隶。
许多独龙族妇女为了免遭土司的蹂躏,就忍疼在自己的脸上刻下黑色条纹,破坏自己的面相。
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使这种自我保护行为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
类似的审美活动可谓不胜枚举。
我国古代妇女裹脚,清代的男人留辫子,缅甸妇女的长脖子,太平洋岛国的女人以肥胖为美等等,都是适应环境而造就的一种独特的“美”。
冬天,人们以着羽绒服和皮大衣为美,夏日,则以穿裙子和短袖衫为漂亮。
所谓美的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皆因环境的不同而使然。
美首先是生存的观念,然后才是文化的观念。
如果某一特征或行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就会欣赏它,追求它,并通过我们的追求沉淀为文化习俗,最后上升为美的观念。
当历史条件或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来有利于生存的特征或行为就有可能变得不利于人的生存,那么关于该特征或行为的审美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当然,有些特征或行为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中性的,并没有好的或坏的影响,但是由于透过这些特征或行为,人们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生活处境的好坏,所以,它们也会与美挂上钩。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皮肤白皙是为美,而在欧洲人的眼里,肌肤黑里透红甚至稍微带点古铜色,更能让异性心仪。
这背后蕴藏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更是对不同生活的体验。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都是农民,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动,肌肤被大自然熏烤成古铜色,甚至黝黑;而在官府衙门或者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则免除日晒雨淋,皮肤一般白皙细嫩,他们处在社会的上层,具有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即使是一般的白领阶层也让那些修地球的农民羡慕不已。
所以,在中国,皮肤白皙代表的是一种优越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在欧洲,由于工业化较早,绝大多数人都成天呆在厂房里,终日难见阳光,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是白肤色,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较白皙。
只有少数生活在农村的农场庄主,以及城市里的富人有闲暇去度假、沐浴阳光,他们的皮肤则稍微带有古铜色。
所以,在欧洲古铜色代表的是富有。
因此,不难理解在今天发达的文明时代,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生活相对富裕了,闲暇时间也增加了,衣食住行改善了,便出现了西施或林黛玉那样的瘦弱病态的女性美的标准。
因此,使人们普遍认为瘦即是美的原因是复杂的,它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人类复杂心理的演变过程。
六、“以瘦为美”的审美现象产生的影响
(1)、“以瘦为美”对个人的影响
1、“以瘦为美”对身体的影响
2、“以瘦为美”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减肥的人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与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关的,表现为体重和进食显著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不典型进食障碍等。
厌食症病人对自己体形的认识不客观。
甚至有人认为“宁死也要减肥”,坚持一味饿下去。
表面上看,这部分人是不吃不喝,实际上是患了抑郁症。
另外,在减肥的过程中,有些人往往陷入期待与失望的自我矛盾之中,长期下去心里痛苦不堪。
(2)、“以瘦为美”对社会的影响
从T型台上减肥过度得厌食症而死的模特,到满街病怏怏的骨感“美女”,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任何一种审美趋向,一旦呈现出了一种膨胀和过滥的势头,不但影响会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会滋生许多的社会矛盾。
“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愈演愈烈,是对女性物化和商品化,偏离了对妇女的正常评价标准。
当美貌成了女性的一种资产,直接损害的是女性的工作选择和生存质量。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审美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它甚至能够影响到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生死存亡。
如果一个民族的男性一味地用以瘦为美来审视女性,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女性又不得不去迎合男性的这种审美观,女性在审美观上的屈辱地位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人格健康。
以瘦为美,也不利于养育下一代。
如果国人个个都瘦弱,那么也不会有健康的下一代,没有健康的下一代,国家和民族就难以健康繁荣地发展。
七、结语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
其实,按国人的传统习俗来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赏心悦目,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社会 审美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