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851836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121.67KB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
路基施工方案
1.1编制依据
a.杭瑞高速湖北阳新至通城段连接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b.杭瑞高速湖北阳新至通城段连接工设计图纸.
C.合同文件
d.本地水文、地质、气象和其它技术经济资料
e.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f.劳动定额和机械使用定额
g.劳动力、机械设备供应情况
1.2编制范围
a.本合同段路基施工
b.软件工程(指挥系统建设、管理措施)
1.3编制原则
a.按总体进度计划编制路基施工计划。
以此为前提配备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
b.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坚持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辅助的总体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对劳动能力和机械设备效率的影响,加强医疗保障和劳动保护。
c.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认真阅读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严格按照文件中对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要求,造体系以及华夏构造体系。
具体不良地质表现如下:
①软土
各类软土的具体分布、埋深、厚度及建议处治措施,需待图纸下发。
②高液限土
经设计方野外地质调查与钻探、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路线跨越构造溶蚀洼地地貌区内,多发育褐红色高液限土。
(一)、路基填方试验路段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二、路基填筑试验目的
为了保证路基土方填筑施工能优化其施工工艺,在本路段路基土
方工程开工前,先进行一段路基土方填筑实验路的施工,试验路段施
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和检测,确定土石方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合
理性、可行性,且达到标准化工艺流程,实用性工艺参数,为达到规
定的压实度所需要压实设备的类型及其组合工序,各类压实设备在最
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松铺厚度等,以便指导
今后土石方施工提供可行性依据。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试验路施工的
检测和试验工作,以确定土方工程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行走速度、
松铺厚度及压实时的最佳含水量等参数,在取得的经验以及得到监理
工程师批准的基础上,再逐步铺开工作面。
三、试验路段的工程概况
路基土方工程施工试验路段定于K+~K+,长XX米,此段为填方
路堤,最大填筑高度为X米,平均填筑高Y米,填筑路堤土方ZZ
立方米,土方来源利用K+处取土场取土,平均运距BB米,需取土
CC立方米。
四、开工准备
实验路开工前,我合同段将作好如下工作。
1、作好施工测量和施工防样工作。
A、施工测量内容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
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如发现实际情况与有关设计文件不
符,将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查核定。
B、施工防样内容包括现场防样出路基中线、坡脚、排水沟、护
坡道、取土场等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抱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2、清理场地、排水
A、清理与掘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根、有机物残杂渣及原地面以下
15~20厘米内的草皮和表土。
废弃的表土用推土机推至弃土场或指定
的地点。
B为了降低地下水位,排除雨水,应做临时排水系统,保证路基
范围内无积水,临时排水系统与永久性排水系统相结合。
3、做好填筑及路基底土的取样试验工作
A、确定的取土场按固定取土深度分层取样,再进行所需土源的
各种试验,包括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标准
击实试验等土工试验,并将各项试验结果汇总,编写试验报告报监理
工程师认可,待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B、对清除表土以下的一层基底土进行取样,做天然含水量、容
重、液塑限和标准击实试验,试验结果均应符合规范要求,否则,应
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4、做好施工机械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
5、针对实验路段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措
施。
五、实验路所需试验资料
1、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2、含水量试验
3、标准击实试验
4、土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5、CBR承载比试验
六、导线点、水准点布设和测量放样
根据《路基断面图》用全站仪放出中、边桩,用水准仪测量出中
桩、边桩标高
填方路基施工
路基填筑根据各路段填料来源情况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施工。
路基填筑过程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即挖掘机装车、自卸载重汽车运输、推土机推平、平地机刮平、然后再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填料主要以就近利用挖方路基废弃石方做填土路基。
6.1施工测量
熟读设计文件和有关图纸,在施工前对设计提供的中、边桩号、桩位进行实地校核和调查。
6.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运料→堆料→摊铺→碾压→压实质量检测→达不到要求的段落采取措施重新碾压→下一层施工
主线全面开工前,先修筑试验段,通过试验路段取得压实设备类型、最佳机械组合,确定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等,并以这些数据作为填筑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指导数据。
6.3一般路基填筑
6.3.1在路基填筑工程开工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填筑断面的实地放样结果进行复核,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填筑工作。
对于挡土墙内路基填筑地段,经监理工程师对挡土墙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路基填筑。
6.3.2路基填筑前,恢复路基中线和边桩。
切实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6.3.3填料要求
(1)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填料的岩性作出鉴定,严禁将膨胀性岩石填料用于路基填筑。
(2)填料的风化程度应控制在中等风化程度以下,严禁将强风化的石料混填入路基中。
(3)应严格控制填料的最大粒径,同时应对填料的粒径组成进行目测监控,必要时采用量测工具加以检测。
填石路基不同填筑深度部位允许的填料最大粒径应随路基填筑深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强度不同的石料,最大粒径控制值也应不同。
用于填石路基的碎石填料的不均匀系数应为10—30。
(4)边坡部位2m厚范围填筑粒径小于150mm碎石,小于0.05mm细粒料含量不小于30%,不做码砌。
填石路堤顶面应设置过渡层,层厚小于40cm,填筑粒径小于150mm碎石,小于0.05mm细粒料含量不小于30%。
6.3.4基底处理
(1)在填石路基填筑前,首先应该对原地面进行表面清理,清理路基范围内的草皮、树根、积水,清除地表耕植土及腐值土深度不小于20cm,同时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土料回填原地面的坑、洞等,并对路基基底进行夯实或碾压密实处理。
在水田、堰塘等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路段,应结合排水沟的设置开挖临时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在清除表土后,进行晾晒并碾压密实。
其重型压实度不小于90%。
当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其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
清表后及时把废土运至弃土场。
(2)填筑前应对土质地基进行承载力的试验。
地基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3.4.1填石路基土质地基的处
在土理质地基上填筑填石路基时,为防止填料中的细粒料迁移,应设置过渡层,厚度为50cm。
过渡层填料的粒径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
M15/F15>5,M15/F85<5,其中M15为过渡层填料中通过率为15%的粒径,F15为地基细料土中通过率为15%的粒径,F85为地基细料土中通过率为85%的粒径,过渡层的厚度为50cm。
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的强度与均匀性。
6.3.4.2填石路基石质地基的处理要求
在山区施工现场经常会遇到岩石和细粒土混合地基。
这种地基的强度很不均匀,同时其表面不易整平,如果不处理则会对路基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尤其是路基填筑高度较高时,会增加不均匀。
因此应加强细粒土部位的强度,具体是将岩石炸平,并在细粒土部位设过渡层,当基底为石牙状时,应将石牙炸除不小于80cm,并用岩石填料置换细粒土,以形成均匀平整的岩石混合基底。
若不炸岩石,细粒土部分无法压实,而且即使炸平岩石,也应用石料置换部分细粒土,置换一定厚度并高出岩石面后方可有效压实。
6.3.4.3对于稳定斜坡上的地基:
当地面横坡缓于1:
5时,在清除表土后,可直接修筑路堤;当地面横坡为1:
5—1:
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向内倾斜2—4%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保留。
6.3.5填料的爆破开挖
应控制20cm以上的大块率不多于30%,超过粒径限制的块石应在开挖现场就地解小到满足最大粒径要求。
6.3.6填料的运输与摊铺
(1)在爆破开挖现场用挖掘机或装载机将石料装至自卸车上,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摊铺。
应采用装载量大,车厢结实的自卸汽车运输。
在运输途中和现场的坚硬石料容易损坏轮胎,所以运输碎石填料的自卸车应配有足够的备用轮胎。
(2)在铲料装车时应注意取料的均匀性,避免石料粒径相差过大。
同时,施工人员应目测石料岩性的一致性,避免将不同风化程度的石料混装入一车。
(3)对于超过粒径限制的块石,施工人员应使用装载机推到一边,集中堆放以进行二次爆破或人工改小。
(4)由专人指挥自卸车按事先安排好的石料堆放位置卸料。
(5)按路堤横断面全款分层填筑,在半填半挖地段,不得将爆破的岩石直接横向倾填,同时应按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
(6)施工时填料的堆放与摊铺应同步进行,分层的摊铺厚度、松铺系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7)摊铺时应使用大功率推土机,摊铺方法一般可采用渐进式方法。
(8)进行摊铺时,应使较大的块石填放在每层的下部,大面朝下,摆放平稳,避免倾斜或大块料之间相互支架形成悬空现场,造成空洞。
6.3.7整平
(1)应采用推土机并配以人工进行整平。
一台推土机后大约应配备2—4人,并应具有手推车、铁锤、十字镐等石料翻挖、解小和运输工具。
整平的要求是保证大的石块居于每层的底部,小的碎石居于上部。
(2)摊铺后路基表面明显缺少细料的地方应铺洒碎石或石屑料,使其填满大粒径碎石间的缝隙。
(3)对于摊铺后局部突起的大块石部分应进行整平、破碎或清除。
可先就地挖坑将大面朝下摆放;如不便摆放时,可将其高于初平表面的石料部分破碎掉;若坚硬不宜破碎时,则将其清除出场,集中放置以进行二次破碎。
(4)特殊部位如路肩,与桥涵、通道等构造物连接处,是整平的薄弱环节,而大粒径碎石填料易集中、不易平整,应加强人工对这些部位的整平。
(5)填石路基整平后的效果应达到表面平整,无明显的大石块露头突出。
为保证压实效果,碎石填料表面平整度应不大于层厚的10%,纵横比较均匀,岩块间无明显高差。
6.3.8压实
(1)压实机械可选用单钢轮或振动压路机,或冲击式压路机进行组合。
填石路基压实施工的碾压组合原则应是:
优先选择拖式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组合,而不应单一选用自行式压路机;优先选用吨位及激振力较大的压路机;碾压组合的压路机数量越少越好。
填石路基的压实一般宜采用冲击能量不小于20KJ的拖式冲击压路机与20t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的组合。
(2)碾压前应对待压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
岩性软的填料,松铺厚度可以适当提高;在不同路基深度范围内,针对最大粒径不同的碎石填料,路基的松铺厚度应适当变化。
当松铺厚度增大时,必须增大压实机械的激振力。
对于坚硬类岩石的填石路基而言,路基含水量对其压实效果的影响较小,可不作要求。
当坚硬类填石路基中混有黏性细颗粒土时,应结合现场实际,考虑增加洒水工序。
对于较软弱岩石的填石路基,在施工中应考虑洒水,具体洒水量应根据填料性质,通过试验确定。
(3)碾压工序为先静压、后振压、再静压。
碾压时应遵循先两侧后中间、先低后高的原则。
压实线路应纵向相互平行,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cm轮迹,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cm。
(4)采用振动压路机时,碾压速度为3—6km/h,开始时宜用慢速。
在具体施工中应针对不同岩性的碎石路基和所选用的压路机,通过铺筑试验路段来选择具体合适的碾压速度。
(5)碾压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6.3.9路床部分的填筑
无论是挖方路床还是填方路床,除填料强度和压实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外,路床表面必须做成与路面一致的路拱横坡,以保证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均匀和内部排水的需要。
采用机具碾压时,压路机具应先轻后重,压实速度宜先慢后快,在直线路段压实机具的运行路线应从路边缘向路中心碾压,再从路中心向两旁顺次碾压,以便形成路拱;设置了超高的曲线路段,应从低侧向高侧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坡度。
6.3.10两作业段的衔接
两作业段的交界处,若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先填筑的路段按1:
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路段同事铺筑,则应分层互相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
6.3.11施工注意事项
6.3.11.1路堤填筑时,边部应加宽0.5—1m,与路基填料一起分层填筑、压实,不得出现贴坡现象,待碾压完毕后进行削坡修整。
6.3.11.2达到设计标高时要抓紧时间按设计要求整理路槽,修整边坡,并做防护,确保路堤的填筑质量和稳定性。
有必要时设置临时排水
6.3.13低填浅挖路基施工
A低填浅挖指填土高度H小于路面结构层厚度+路床厚度(80cm)之和的填方路段。
主线低填路基的填土高度H≤1.56m;互通匝道低填路基的填土高度H≤1.44m。
B低填浅挖及土质挖方路基路床部分(80cm)的填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位于路床部位的路基土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位于路床部位的路基土最小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或含水量较大时,应采取换填碎石土进行处理。
C回填碎石土的技术指标:
以楞角形为主的碎石粒径大于20mm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且最大粒径≤100mm.
D在地下水位较高路段,应在路基基底设置渗沟。
E低填浅挖路基路床填筑要求
填挖类型
路面地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
压实度
(%)
备注
低填路段
0~30
8
≥96
30~80
5
≥96
浅挖及土质挖方
0~30
8
≥96
30~80
5
≥96
6.4桥梁、涵洞、通道台背路基填筑施工
台背与路堤连接时均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
6+2H。
填料选用附近挖方路段的石渣(级配相当于碎石土)或碎石土填筑。
当先填路基后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及施工工艺与一般路段相同;当先施工桥台或桩基时,台背过渡段路基,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路堤压实度≥97%。
6.5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施工处理
A当地表横向坡度缓于1:
2.5的半填半挖路段和纵向填挖交界路段,按填挖交界施工处理。
地表横坡坡度陡于1:
2.5的半挖半填路段按照陡坡路堤的要求单独设计。
B当地面纵横向坡度陡于1:
5时,原地面应在清除表土后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设4%内倾的坡度,并采用小型机械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
C纵向填挖交界应设置过渡段,路基填料可采用挖方路段的开山石渣或粒径小于100mm的无楞角碎石填筑,并按照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压实,填筑至路床底部时,应采用冲击式振动压路机等措施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路基填挖间差异变形。
D在基岩裂隙水丰富或坡面有水渗出的斜坡路段应设置碎石盲沟,外包1层透水土工布。
7.1挡土墙施工
挡土墙基础开挖前,应开挖临时排水设施,分段错开开挖。
路肩墙墙高小于或等于8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挡土墙,墙高大于8m时,采用C15片石砼挡土墙。
路堤墙采用C15片石砼。
挡土墙纵向每10—15m或地形突出处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2cm,用沥青麻絮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对纵向地形变化较大的路段,当基底为硬质岩石路段时,可采用纵向台阶,高宽比不大于1:
2。
挡土墙墙端与路堤、桥台台背采用M7.5浆砌片石锥坡连接,且墙端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75cm,以保证墙体与路堤的连接可靠,防止因边坡碎落而出现路基局部脱空。
路堑挡土墙与桥台连接时,为了防止墙后回填土从桥台尾端与挡土墙连接处的空隙中溜出,需在台尾与挡土墙之间设置隔墙及接头墙。
挡土墙与路堑连接时,墙端部应嵌入石质与土质路堑中。
当挡土墙与原地面连接时,为了保证挡土墙端部免受水流的冲刷或雨水冲蚀,按与墙端连接处的地层情况,挡土墙端部嵌入原地面的深度为:
土质不应小于1.5m;岩质地层中的深度不小于1.0m。
片石采用不易风化的硬质岩石料,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0MPa,片石最小厚度≥15cm,一条变长≥30cm。
用做镶面的片石应表面平整,尺寸较大,并应稍加修整。
砌筑用水泥砂浆严格按实验室配比拌制。
宜采用小型拌和机具现场拌制。
挡土墙墙背设置厚50cm的级配碎石反滤层,上、下隔水层用粘土夯实;泄水孔直径为ф50mmPVC排水管,进水口用透水土工布包裹,纵、横向间距200cm—300cm,上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最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地面30cm。
渗水处适当加密。
挡土墙墙背填料施工时待墙体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才能进行碾压。
墙后1.5m范围内采用小型机具压实。
挡土墙基坑采用跳槽开挖,分段施工。
挡土墙基础部分施工完成后,必须回填压实。
路肩挡土墙在施工时,应做好护栏座的衔接。
挡土墙砌筑时,应对路面排水设施(路肩排水、中央分隔带、超高排水)出水口进行预留。
斜坡地面基础埋置条件
地基地质情况
埋入深度(m)
襟边宽度P(m)
较完整的硬质岩石
0.25
0.25—0.50
一般硬质岩石
0.60
0.6—1.5
软质岩石
1.0
1.0—2.0
土质
≥1.0
1.5—2.5
7.2混喷草籽+灌木籽护坡施工
混喷草籽+灌木籽护坡施工紧跟边坡施工进行,适用于边坡高度≤5.0m的填方及土质类挖方路段。
我项目部将根据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气候、土质、施工季节等选择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茎矮叶茂、固土护坡能力强、防雨水冲刷效果好的草灌种类。
7.3M7.5浆砌片石衬砌拱植草护坡
本防护适用于边坡高度H8.0m的高填方路段。
在同一边坡中,当边坡高度3.0mH5.0m,设双排衬砌拱;5.0mH8.0m时,设三排衬砌拱。
拱形骨架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每隔12m(四列拱形骨架)设伸缩缝一道,采用沥青麻絮填塞,填塞厚度大于15cm,拱形骨架窗体内混喷草籽+灌木籽。
7.4C20现浇拱形护坡
本防护适用于边坡整体稳定、岩石破碎、坡面存在碎落及小规模楔形体破坏的岩质路段。
框架梁采用C25钢筋砼浇筑,框架内混喷草籽+灌木籽。
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框架发生偏移和下垂,框架下面由ф6锚钉锚固于坡面,锚钉锚固深度不小于0.5m,以固定为准。
钢筋骨架节点由ф28螺纹钢筋锚杆粘结固定,锚杆长度为L米,锚固角度一般为200,锚杆外露端头与钢筋骨架箍筋捆扎或焊接。
框架每间隔20—25m设一道伸缩缝,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缝宽2cm,两侧应布设锚杆,内填沥青麻絮。
挖方施工中应采用光面爆破,尽可能减少一次开挖深度,并及时安装砂浆锚杆。
锚杆粘结用的水泥砂浆强度达到80%以上,才能进行锚杆外端部弯曲施工。
8路基防排水
本合同段路基排水系统由各种形式的排水沟、边沟及山坡截水沟、M7.5浆砌片石急流槽、等组成。
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均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防护,埋入式边沟采用C20钢筋砼。
要求重视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工程,应结合永久性排水工程开挖临时排水沟。
挖方路段应结合山坡截水沟的位置开挖临时排水沟,避免雨水冲刷坡面,影响边坡稳定;填方路段应结合排水沟的位置开挖临时排水沟,降低路基基底潜水位。
8.1排水沟、边沟
填方路基两侧及位于水稻田的挡土墙路段均应设置排水沟,A、B型排水沟为梯形断面,下底宽60cm,沟深60cm,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铺砌厚度为30cm,B型排水沟用于挡土墙路段,施工时应与挡土墙同步施工;C型排水沟为浅蝶形排水沟,用于地形倾向路基的低填方路段,沟底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铺砌厚度为25cm。
边沟根据排水出口间距、沟底纵坡、边坡高度及坡面汇水面积等,设计了A、B、C三种型式的边沟。
A型边沟为60*80cm的矩形盖板边沟,用于排水出口间距小于300m的一般挖方路段,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土路肩侧沟壁铺砌厚度为50cm,沟底及外侧沟壁铺砌厚度为30cm;B型边沟为加深矩形盖板边沟,尺寸为60*120,用于排水出口间距大于300m需反向开槽的挖方路段,土路肩侧沟壁采用C20钢筋砼现浇铺砌,沟底及外侧沟壁采用30cm厚的M7.5浆砌片石铺砌;C型边沟为浅蝶形边沟,用于地形倾向路基的浅挖方路段,沟底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铺砌厚度为25cm。
8.3山坡截水沟
设置于路堑坡顶以外5m,根据坡面汇水面积及现场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设置,力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根据开挖后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山坡截水沟设置位置。
8.4急流槽
急流槽主要用于边沟与排水沟、排水沟与排水沟、截水沟与边沟、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与排水沟、超高路段横向排水管与排水沟的衔接。
其位置除按设计图纸中具体位置设置外,还可根据现场施工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急流槽每隔5—10m设置一道变形缝,缝宽2cm,并用沥青麻絮填塞,填塞深度≥15cm。
8.5渗沟
渗沟为60*60cm的碎石渗沟,外包双层透水土工布,沟底设直径为200mm的软式透水管,主要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有地下水出露的挖方及低填方路段。
用于低填方路段时,渗沟设置下路床底面以下;用于挖方路段时,渗沟设置于路面底基层以下,与边沟一起施工。
8.6盲沟
盲沟为100*100cm的碎石盲沟,外包一层透水土工布,主要用于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路段,设置于下路床底面以下。
在排水设计原则不变的前提下,若局部排水设计与实际地形不吻合,施工时应适当调整,特别是路基、路面横向排水出口的设置,必须确保其排水出口水流的畅通,挖方边沟施工应顾及路面结构层边缘排水的施工。
9盖板涵洞、通道施工
9.1盖板、涵洞工程量本合同段共计盖板涵洞、通道15个,分别如下:
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
孔径
(孔-m)
涵洞全长
(m)
备注
K45+727
钢筋砼盖板
1-4.0×3.0
X
排水
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到位后,必须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再下基。
2)浆砌圬工的砌筑,必须按规定错缝,与台底的衔接面留出石笋;砼基础与台身衔接面需埋设锚筋。
3)涵身在顺水流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2cm。
坚实地基(如岩石等)上可不设沉降缝。
4)清扫基础顶面并充分湿润后,方可铺浆砌筑圬工台身;砼台身除清洁及复位预埋钢筋外,对糙面不足的部位应凿毛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5)浇筑砼台身前,必须对模板强度、断面尺寸、支撑稳定性、沉降缝位置及其隔断的位置(沉降缝与盖板安装方向平行,并沿洞身全断面设置)和台顶标高等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6)台帽砼浇筑要求同台身。
同时宜在台帽和台身接合面设置锚筋。
7)盖板预制时,必须保证受力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及砼捣实密度。
8)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脱模移运。
9)预制盖板块件堆放时采用两点搁置,盖板的安装采用吊车安装。
10)检查涵台顶面标高及平整度,并清扫干净,铺设两层油毡后,始安装盖板。
11)盖板宽度不得跨越沉降缝,安装与涵台正交。
12)盖板安装就位后,必须清扫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后,板间缝隙用M15水泥砂浆填塞密实;板端与台帽间隙先用小石子嵌紧,再用砂浆填塞并插捣密实。
13)沉降缝填塞:
基础(含洞底铺砌)沉降缝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并在流水面用1:
3水泥砂浆填塞深15cm以上;台身外背用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5cm以上,台身内面同基础一样填塞。
14)在洞身与填土接触面上,均匀敷涂热沥青两道,每道厚约1.5mm,以防洞身渗水。
15)分离式基础的洞底铺砌及洞口铺砌(含整体式基础),必须在密实度达96%的地基上进行。
16)涵洞洞身两侧填土应分层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