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docx
- 文档编号:27841319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84.66KB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docx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所涉及。
结构的分析往往着眼于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融合在一起考查。
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的热点,设题多着眼于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文段内容、文章要点的概括。
有时,就文章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命题,要求考生着眼全篇作答;有时也会与结构、修辞手法等融合在一起命题。
考向一情节分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石头宫殿
回望我坐落在黄河口平原上的故乡,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那两间石头小屋。
那个当年温馨而今已荒凉的小院子,那排当年高大而今已破败的土坯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高高的房台,如今已被更高的路基覆盖;那蜿蜒曲折的黄泥小路,现在已是柏油罩面,小车飞驰。
当然,院子东南角上,那两间石头垒就的小屋,这大平原上的奇怪建筑,也早已没了影踪。
如今,那里是一片菜园子,枝叶茂盛,花木葱茏。
父亲对此毫无伤感,他曾慨然道:
“本来就是牛棚嘛!
”
当然,老牛也早已不在。
父亲视之如命的老牛,与时光一起走入了记忆深处。
而那些石头,后来也送给村里的邻居们盖房用了。
那是整整一卡车石头,当时花了父亲多年的积蓄。
说起来惭愧,这本来还是预备给我娶媳妇的。
在农村,家有男孩必要早做准备,置办下新房才有姑娘肯嫁。
而在我们这大平原上,石头做基础的瓦房要比土坯房的档次高许多。
所以,石头,就成了重要的资产储备。
可是,新房一时半会儿盖不了,石头一直堆着也碍观瞻。
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石头太重,会压下孩子的前程。
那时我正在读高中,这让母亲分外担心。
父亲一辈子坚持马列不信鬼神,在这个问题上也不禁动摇了。
他说:
“要不就垒个牛棚得了,也让牛享受享受。
”
父亲心里,除了我就是牛。
父亲属牛,与共和国同龄,也像牛一样执拗刚烈不通融。
而我属羊,我出生的时候,祖国这艘大船正在转舵。
童年的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当时有了拖拉机,也有了白面馒头。
而父亲那时候,牛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
父亲把牛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农忙早晨喂麦糠,夏天晚上打蚊烟。
让牛住个石头宫殿,在父亲心里不算啥。
说干就干,当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正是黄河口汉子最精壮的时候。
他抱起一块又一块椅子大小的石头,把它们垒成石头墙,垒成石头房子。
路过的乡亲们看到刚刚卸任的生产队长的惊人之举,都不禁停住了脚步。
父亲从十三岁务农,十六岁就干生产队长。
那时候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父亲就和他的队员们一铁锨一抬筐地改天换地,深入黄河三角洲的腹地,在蒿草没人的百里荒原修水利,开荒田。
领导看中了他的实在肯干,问他“吃公家饭咋样?
”,父亲闷着头吭哧半天,回说还是想回村里,“你不是说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嘛!
”。
领导被问住了,只好随他。
生产队改村委会了,父亲又回头继续当农民。
他牵着心爱的黄牛,一垄一垄地流下辛勤的汗水,换来孩子们的衣食。
孩子们嬉笑打闹,他从不过问。
“树大自直”,他说。
收罢了秋,他也会把我扛到脖子上去看马戏。
我一直记得那年的马戏,魔术、杂技、狗熊、奔驰的骏马,那是多么美妙的世界呀!
忘记了是整整一上午还是一下午,我始终在攒动的人头上空看着。
前些天偶然谈起来,我说“您当时应该累得不轻”。
“有过吗?
”父亲笑着,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父亲的石头宫殿落成的时候,很多人都跑来参观。
逢到赶集,邻村人也都停下车子,指指点点。
后来,它几乎成为了一个标志。
人们说起来的时候,都说“在石头屋哪里哪里”。
毕竟,这里是大平原嘛,方圆千里无山无石。
老牛住得倒很坦然。
干活归来,它便急切地奔进石屋歇乏。
我放牛回来,缰绳随意搭在牛背上,它也能穿过村街,经过院子,直接走进石屋里去。
牛在这里生儿育女,步入晚年。
我接父亲离开的时候,牛已经很老了。
牙口也像父亲一样已经不行了。
父亲把它卖给了邻村的老光棍。
那天是我陪他去的,父亲又给牛顺一遍身上的毛,嘴里嘟哝着,“我属牛,你妈身体不好,这辈子也多亏了牛。
”不知道是说给我听还是给牛听。
我们走出院子的时候,我看见牛眼里滚出了花生仁大小的泪珠。
父亲走在前面,用手擦着眼睛。
父亲没有收老光棍的钱。
我们选择给他,是觉得他无亲无伴,也许会给老牛一个善终。
石屋拆除的时候,我正在忙着装修城里的楼房,好把父亲接出来。
石屋拆了,院子卖了,他最后的脐带断了,父亲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进城老人,开始变得多话,絮叨,惶恐,木讷,魂不守舍,现在越来越像一段呆木头。
在不合时宜的年代,父亲确曾发出过耀眼的光亮,像暗夜里的一道闪电,虽然在转瞬之间就消逝了。
(原文有删改)
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照应标题“父亲的石头宫殿”,为全文叙事、抒情张本。
(2)突出“石头小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位置。
(3)睹物思人,抒写“我”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
解答此题时要兼顾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解答此题的步骤与过程如下:
第一步,审题,明确命题着眼点是第一段,命题要求是“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第二步,带着问题,回读原文第一段,分析其内容,如什么人(“我”)、什么物(石头小屋)。
第三步,分析作用。
一是结构方面,这里的“石头小屋”既照应了标题“父亲的石头宫殿”,又引出了下文一系列对与“石头宫殿”相关的事物、事件的描述。
二是内容方面,从“首先映入脑海”可以看出石头小屋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突出“我”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第四步,整合答案,分条陈述。
名师点睛
解答分析情节作用类主观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
1.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位置不同,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也不同。
具体来看:
(1)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等。
如上述题《父亲的石头宫殿》一文的开头部分,结构上的作用就是“照应标题”,“为全文叙事、抒情张本”。
(2)文章中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或承接前文,引出下文某个情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等。
(3)文章结尾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标题、开头,强化、深化某种思想或情感;卒章显志,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2.内容上的作用。
应从人物、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思考,具体来看:
(1)根据人物在具体情节里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情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作用。
(2)根据情节的发展趋向、设计某一情节的目的,分析情节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
如上题《父亲的石头宫殿》一文的开头部分,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看,突出了“石头小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位置。
(3)根据作者设计情节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褒、贬等),分析情节里蕴含的思想情感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满
肖复兴
立夏过后,小满就快要到了。
二十四节气中,有几个节气,我一直不甚了了。
小满是其中的一个。
最初认识小满,是读孙犁先生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里面有个人物,名字叫小满,是个十九岁的姑娘,性格活泼,挺招人喜欢的,孙犁先生突出了她的纯洁和天真。
小满和孙犁先生以前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甚至有些另类。
我猜想,孙犁先生给她起这样的名字,就是让她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更充满对爱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吧?
只有这样年轻的年纪,才会有这样清新的朝气和天真的憧憬。
最近,新上映的电影《万物生长》,男主人公秋水初恋情人的名字,也叫小满。
这可是真有点儿“英雄所见略同”。
我想,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爱用节气给自己的人物作名字,是因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真的适合给人起名字,这里暗合民俗中的文化密码。
电影中的这个小满只有十七岁,和孙犁的小满一样,也是对爱情和新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让人心存怜爱的纯真小姑娘。
是的,只有年轻小姑娘的名字,只有初恋小姑娘的名字,才可以叫小满。
年龄稍微再一大,不要说熟女了,就是涉过初恋这条清澈小河的姑娘的名字,可以叫小雪,叫立秋,不会叫小满了。
小满小满,小麦渐满。
民谣里这样说,说的是小满节气到来,小麦刚刚灌浆,青青的麦穗初露,还没有到一片金黄的成熟时节。
节气和姑娘初恋的形象完全吻合,和那时节姑娘的身体与心理完全吻合,只是小满,远非丰满;只是灌浆初始的青涩初恋,远非血脉偾张的炽烈热恋;只是麦穗在初夏的风中羞涩地轻轻摇曳,和清风说着似是而非的缠绵情话,远非在酷烈的热风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辉煌的头,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看穿一切、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收割的骄傲样子。
小满,真是人生的一个好节气。
如果说寒风料峭的立春和春分,还是个生牤子一般的小姑娘;萧瑟的小雪和小寒,已是一头霜雪的老太太了;小满是立在这两者之间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年轻姑娘。
这个节气的姑娘,涉世未深,清浅如水,却已经不再是一汪雨过地皮湿没心没肺的小水泡,更不是一潭千尺幽深莫测深不见底的桃花水,也不是一道被外界排放被自身滋生污染得早已经混浊不堪却偏要修起漂亮的桥与堤的江河水。
纵使如孙犁笔下的小满,是载不动许多愁的一泓池水;纵使如电影屏幕中的小满,是载着一叶扁舟驶向对岸的一湾湖水。
她们都是清澈的还没有被污染的水。
小满,之所以让人怜爱,正在于此。
世界上还有比初恋更让人觉得美好而值得回忆的吗?
而初恋之所以叫做初恋,正是因为“小荷才露尖尖角”,因为“轻翰掠雨绡初剪”,因为“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那样的清浅可爱,那样的天真纯洁,那样的美好动人。
小满,这个节气,如此和人生与情感交融,和心理和生理契合,是二十四节气里少见的。
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这是另一句民谣。
说的是在这样的节气里,最忌讳刮大风。
因为树的枝头上结出刚刚小满尚未长饱满结实的果实,禁不住大风,会被吹掉。
小满时分,对待人生中同样节气的孩子们,特别是年轻的姑娘们,要格外仔细才是,切忌大风来袭。
有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年轻的时代,讲究的是年轻人要到大风大雨中去锻炼,所谓经风雨,见世面。
那时候,高尔基的一篇《海燕》格外风靡,号召年轻人像海燕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自然,这一切都是过去那个时代的口号。
人生和节气一样,不是口号,而是客观的过程,要有个自然的成长,和自然的验证。
小满时哪里经得住大风甚至暴风雨的洗礼呢?
正如民谣所说的那样,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我和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是两手空空,就像林子里的过火木一样,徒留下历史大风掠过之后千疮百孔的痕迹斑斑。
在北大荒,这个节气正是放蜂人来到林子和荒原里安营扎寨的时候。
这时候,林中的各种花和草地上的野花相继盛开了。
有民谣说,小满时候置蜂箱,放蜂酿蜜好风光。
北大荒的椴树蜜和野花蜜,一直都很有名。
大自然懂得,小满是蜜蜂采花酿蜜的好时候。
我们人更应该懂得,这样的节气里,是年轻人花朵般开放的初恋好时候,少挑刺多栽花,少刮风多酿蜜,才是正经的事由。
(选自《黑龙江日报》,有删改)
文章的标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为什么要从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写起?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小说和电影中的人物名字叫“小满”,她们的特征和小满的节气特征相吻合;②照应前文作者对小满这一节气“不甚了了”这一内容,将小满这一节气的生机和年轻女孩的纯洁、活泼、朝气联系起来,引出下文的写作内容;③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
中的一个”。
考向二作品主题概括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来的温馨
【智利】聂鲁达
①我的住所幽深,院内树木繁茂。
久别之后,房子的许多去处吸引我躲进去尽情享受归来的温馨。
②花园里长起神奇的灌木丛,散发出我从未领受过的芬芳。
我种在花园深处的杨树,原来是那么细弱,那么不起眼,现在竟长成了大树。
它直插云天,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皱纹,梢头不停地颤动着新叶。
最后认出我的是栗树。
当我走近时,它们光裸干枯的、高耸纷繁的枝条,显出高深莫测和满怀敌意的神态,而在它们躯干周围正萌动着无孔不入的智利的春天。
我每回都去看望它们,因为我心里明白,它们需要我去巡礼,在清晨的寒冷中我凝然伫立在没有叶子的枝条下,直到有一天,一个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处远远地探出头来看我,随后出来了更多的绿芽。
我出现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那棵大栗树所有躲藏的满怀疑虑的树叶。
现在,它们骄傲地向我致意,俨然已经习惯了我的归来。
鸟儿在枝头重新开始往日的啼鸣,仿佛树叶下什么变化也未曾发生。
③书房里等待我的是残冬的浓烈气息。
在我的住所中,书房最深刻地反映我离家的迹象。
④封存的书籍有一股亡魂的气味,直冲鼻子和心灵深处,因为这是遗忘——业已湮灭的记忆——所产生的气味。
在那古老的窗子旁边,面对着安第斯山顶上白色和蓝色的天空,在我的背后,我感到了正在与这些书籍进行搏斗的春天的芬芳。
书籍不愿摆脱长期被人抛弃的状态,依然散发出一阵阵遗忘的气息。
春天身披新装,带着忍冬的香气,正在进入各个房间。
在我离家期间,书籍被弄得散乱不堪。
这不是说书籍短缺了,而是它们的位置被挪动了。
在一卷17世纪古版的风格严肃的培根著作旁边,我看到萨尔加里的《尤卡坦旗舰》。
尽管如此,它们倒还能够和睦相处。
然而,一册《拜伦诗集》却散开了,我拿起来的时候,书皮像信天翁的黑翅膀那样落下来。
我费力地把书脊和书皮缝上,事前我先饱览了那冷漠的浪漫主义。
⑤海螺是我住所里最沉默的居民。
从前海螺连年在大海里度过,养成了沉默的习惯。
如今,近几年的时光又给它增添了岁月和尘埃。
可是,它那珍珠般冷冷的闪光,它那哥特式的同心椭圆形,或是它那张开的壳瓣,都使我记起远处的海岸和事情。
这种闪着红光的珍贵海螺是古巴的软体动物学家——卡洛斯·德拉托雷当作海底勋章赠给我的。
这些加利福尼亚海里的“橄榄”,以及同一处来的带红刺的和带黑珍珠的牡蛎,都已经有点儿褪色,而且盖满尘埃了。
⑥还有一些新居民,就是从封存了很久的大木箱里取出的书籍和物品。
这些松木箱来自法国,箱子板上有地中海的气味,打开盖子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随即箱内出现金光,露出维克多·雨果著作的红色书皮。
旧版的《悲惨世界》便把形形色色令人心碎的生命,在我家的几堵墙壁之内安顿下来。
⑦不过,从这口灵柩般的大木箱里出来一张妇女的可爱的脸,木头做的高耸的乳房,一双浸透音乐和盐水的手。
我给她取名叫“天堂里的玛利亚”,因为她带来了失踪船只的秘密。
我在巴黎一家旧货店里发现她光彩照人,那时她因为被人抛弃而面目全非,混在一堆废弃的金属器具里,埋在郊区阴郁的破布堆下面。
现在,她被放置在高处,再次焕发着活泼、鲜艳的神采。
每天清晨,她的双颊又将挂满神秘的露珠,或是水手的泪水。
⑧玫瑰花在匆匆开放。
从前,我对玫瑰很反感,因为她没完没了地附丽于文学,因为她太高傲。
可是,眼看她们赤身裸体顶着严冬冒出来,当她们在坚韧多刺的枝条间露出雪白的胸脯,或是露出紫红色的火团的时候,我心中渐渐充满柔情,赞叹她们含着挑战意味发出的浪涛般神秘的芳香与光彩;而这是她们适时从黑色土地里尽情吸取之后,以责任心创造的奇迹,在露天地里表露的爱。
而现在,玫瑰带着动人的严肃神情挺立在每个角落,这种严肃与我正相符。
她们和我都摆脱了奢侈与轻浮,各自尽力发出自己的一份光。
⑨可是,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使花朵轻微起伏、颤动,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
青年时代的记忆涌来,令人陶醉:
已经忘却的美好名字和美好时光,那轻轻抚摸过的纤手,高傲的琥珀色双眸,以及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再梳理的发辫,一起涌上心头。
⑩这是忍冬的芳香,这是春天的第一个吻。
(原文有删改)
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归来的温馨”?
请分点概括。
【答案】
(1)花园里树木鸟儿等生机乍现;
(2)“我”享受着书房里春天的气息;(3)海螺勾起“我”对海岸往事的回忆;(4)“我”摆放书籍和妇女塑像等新居民;(5)“我”发现玫瑰花有美好品格;(6)花香唤起“我”的青春记忆。
⑥、第⑦自然段写大木箱的书籍出现金光,让“我”感受文学魅力,妇女塑像重新摆放,让“我”感受她活泼、鲜艳的神采;第⑧自然段写“我”重新认识到玫瑰花不畏严寒、坚韧的品质;第⑨、第⑩自然段写花香让“我”陶醉于青年时代的记忆并收束全文。
因此全文是“总—分”式结构。
其次,弄清答题方向,题干要求回答“哪些描写”,即描写了哪些内容,也就是回答每个部分的内容梗概。
误区警示
从实际答题来看,此类题最常犯的错误有两点:
1.照搬原句,不会对原文内容进行组合与概括。
如上述答案中的第
(1)个要点,如果机械地照搬第②自然段首句“花园里长起神奇的灌木丛,散发出我从未领受过的芬芳”作答,显然就是以偏概全。
2.要点不全,不会看分答题。
一般而言,6分的题分为三大点或六小点,4分的题分为两大点或四小点。
考生在解题时要结合内容,分点作答,选择最佳方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谈生命
洞庭一扁舟
生命是短暂的,诚如东坡居士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生命也是痛苦的,孟德先生有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这一辈子,我不能诠释什么,但这平凡的一生应该拥有些什么、付出些什么。
我不期盼生命有多长,但我渴望有那豁达的胸怀。
人生须臾,白驹过隙,一眨眼又是一天。
在这一天里,我们做过些什么,是一味地叹息还是一味地沉沦?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免不了庸俗。
我们有太多的应酬,朋友的婚宴、亲人的来访、同学的聚会,我们都在忙碌着、奔波着,早上惺忪的双眼一睁开便发现新一天已到来。
今天给自己一个计划,读多少书、写多少文章,可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把一切都给忘掉了。
我们都在忙些什么?
又是为了什么忙?
人世间,有两件最诱惑人的东西,那就是名和利。
年终考核我是优秀吗?
单位会发给我多少奖金?
今年我会赚多少钱?
满脑子都充斥着诱人的荣耀和孔方兄的铜臭。
失去了,我们难免会恼羞成怒、反目成仇;得到了,我们都会喜笑颜开、得意忘形。
平生最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是啊,失去算什么,失意也算不了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把一切荣辱都抛之云霄,把一切烦恼都置之脑后,人生自然会惬意许多。
我不期盼生命有多长,但我渴望这一路上留下我奋斗的足迹,垂暮之年再来回望时,少几分空荡。
屈子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命运多舛、人生不济,九死不悔之奋斗精神可与日月比高!
马援精忠报国、血染沙场,“马革裹尸还”是何其的悲壮!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男子汉铮铮的铁骨,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执着与奋斗的呐喊,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勇者不惧的宣言。
我们不需要惊天动地、荡气回肠,我们需要那颗拼搏的心不老、奋斗的脚步不停歇。
一路走来,一路泥泞;一路走来,一路高歌。
凝望处是充实的回忆,是幸福的笑容。
我不期盼生命有多长,但我渴望绽放全部的光芒。
有一分力量我不会留下半分,只有半分我也会全部奉献。
短暂的生命不能有半点隐藏,给老人以最大的关怀,给妻子以最浓的温情,给孩子以最亲的疼爱,给社会以最热的心肠。
痛苦的生命更不能有半点懈怠,知足常乐,我不会有太多的欲望。
把握好今天,利用好明天;把握好眼前,运筹好未来。
一远方的朋友老是抱怨命运的不公、前途的渺茫,电话里我只能劝慰,不管是阴沉的深秋,还是炎热的夏天,太阳每天都在播撒光芒!
如果生命是朝霞,就要织成绚烂的画卷;如果生命是夕阳,就要染红西边的云霞。
生命是短暂的,生命也是痛苦的。
我们无法追求永恒,但需要完善自己、完善人生,在生命的里程中谱写一曲动人的乐章。
生命就像河流,你豪迈地流淌,心中的梦想就铭刻在历史的大海;生命就像昙花,你尽情地绽放,美丽的容颜便凝聚成永久的纪念。
试结合文本,说说“我”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命。
【答案】①拥有豁达的胸怀,不受名利的束缚;②拥有奋斗的人生,留下充实的回忆和幸福的笑容;③拥有奉献的人生,让生命绽放出光芒。
概括即可。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鼻子的轶事
冯骥才
①我一直认为人类的艺术创造有个重大疏漏,就是没有一种满足鼻子的艺术。
在艺术中,有满足眼睛的,比如美术、雕塑和摄影;有满足耳朵的,比如音乐和歌唱;影视和戏曲是综合艺术,它们能同时满足眼睛和耳朵。
唯独把鼻子排斥在“艺术爱好者”之外了。
嘴呢?
你会问。
不要说也没有专供嘴巴来享受的艺术吧,千变万化的烹调艺术足能使嘴巴受用不尽了。
聪明万能的人类为什么偏偏冷淡了、小瞧了甚至荒废了鼻子?
这个位居脸的中心的高贵的鼻子难道是个“艺盲”?
难道它迟钝、麻木、低层次、无感受、缺乏情感细胞?
难道它只能分辨香臭、只是用来呼吸的吗?
是啊,是啊,你想想看,流泪是一种感情的表露,那么流鼻涕呢?
那不是伤心而是伤风。
②然而,请你静下心再想一想——
③每每早春初至,你是怎样感受到它的来临的?
那时,大地没有绽露些许绿意,冰河尚无解冻时清脆的声响——你显然不是依靠眼睛和耳朵,而是凭着灵敏的鼻子察觉出这大自然催生的气息……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④你是从哪一种气息里闻到的?
⑤从融雪的气息、腐叶的气息、带着寒意的清晨的气息里,还是从一阵冷冷的疾雨里?
世间雨的气息各种各样,这种种不同的雨的气味,比起雨的画面更能勾起你在同一种雨中经历的回忆。
一次空空的等待或一次失去般的离别,一次义气的援救或是一次负疚的逃脱——不管具体细节怎样,总是气味帮助你记忆,也帮助你回忆。
再往深处想想,是不是世界上只有亲人的气味你记得最深最牢?
母亲的、恋人的、孩子的。
这气味比形象和声音更不能模仿和复制。
精确分辨又刻骨铭心记住的不全是依靠鼻子吗?
⑥我知道一个女人,一直保存着她逝去的丈夫的一件睡衣。
她从来不洗这件睡衣,为了保留丈夫身体的气味,每当思念之情不能自已时,就拿出这件睡衣,贴在脸上闻一闻,活生生的丈夫便在身边。
由此我得知,鼻子并非呼吸的器官,而是心灵的器具。
由于多愁善感的鼻子的存在,我们对这世界的感知便多了一倍!
⑦鼻子又是慷慨无私的。
尽管人类不给它任何享受艺术的方式,它却积极地参与艺术的创造。
对了!
我说的是鼻音,想想看,当歌唱家们使用鼻音时,那声音就会变得何等的奇异与美妙!
⑧这叫我想起一件往事。
很多年前,我有个邻居是位业余歌手,他相貌平平,身材四肢都极普通,唯有那鼻子大得像只梨儿挂在脸的中央。
如果你坐在他身旁,会觉得呼吸困难,好像氧气都叫他那硕大无朋的鼻子吸走了。
他说话,声音似乎不穿过喉咙而穿过鼻腔,那声音就像火车穿过隧道那样隆隆作响,唱起歌来根本听不清歌词,仿佛一百只大黄蜂在空中狂飞。
据说他考过许多专业歌唱团,但谁会选取这种听不清歌词的鼻子叫呢?
人们不过把他的歌唱当作一种有高低音变化的鼾声罢了。
⑨后来,他走运了。
一个名叫“海河合唱团”的艺术团的团长以伯乐的眼光瞧上了他的大鼻子,把他请进合唱团。
合唱团不管他咬字是否清晰,只要他的鼻音。
谁料到他这闷雷般的轰鸣,像是给合唱加进去一架大风琴一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声音效果,开创了一个前所未闻的神奇境界。
很多观众为这鼻音而来,向台上寻找这奇妙声音的发源地。
看吧,这梨儿似的鼻子,多像是给合唱团佩戴的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⑩“文革”期间,许多文艺团体受冲击,我这个邻居也遇到了麻烦。
因为当时所唱的歌曲一律是革命歌曲,他吐字不清,被怀疑是故意不唱歌词。
受怀疑比受指责更可怕,他必须赶快学会吐字。
有生以来,声音一直从他鼻孔出来,现在竟改道走喉咙了;随着一个个字儿愈来愈清楚地蹦出嘴唇,那鼻音便一点点稀薄和消退,最终他唱起歌来和所有演员没有两样。
一旦被统一了,他也就消失了;大家全一样,每个人便都可有可无。
⑪失去了鼻子的世界居然会变得如此乏味,你说究竟为什么?
是因为那独特的鼻子,还是因为那鼻子的独特?
(选自《冯骥才散文》,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2.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述那位业余歌手的鼻子?
请简要分析。
3.文中叙写一个女人保留她逝去的丈夫的睡衣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章第③段中说“春天最先是闻到的”,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高考 语文 考点 专题 36 文学 文本 阅读 分析 作品 结构 概括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