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默写》.docx
- 文档编号:27841259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164.11KB
部编版语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默写》.docx
《部编版语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默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默写》
部编版语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
3.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
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7.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
8.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头路。
二、理解型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景烘托诗人内心的愁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也有一句通过写景烘托诗人黯淡的心境,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叙写诗人长期生活贫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关心国家命运以至难以入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故人庄》一诗中描写山村优美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对山村生活的留恋和与老朋友友情深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山西村》中有一千古名句描写山西村美景,后人常用来比喻人遇到困境时又生出新的希望,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表现农村纯朴古雅风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无限热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通过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抒发戍边将士长期征战无功,思乡情切,又壮志难酬的悲愤,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东汉大将窦宪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国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秋来风景异”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中与杜甫“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以及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境相似,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刈麦》一诗表现农民暑天劳作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表现麦收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露赋税繁重,导致农民破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关心和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真实再现了卖炭翁在特定情况下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一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赤壁》一诗中以小见大,借题发挥,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过零丁洋》一诗表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双关”修辞表现诗人今昔两种不同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局势与个人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诗人一生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老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经常为单位出谋划策,解决了不少问题,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空)
13.改革开放以来,在房地产开发商们的辛勤努力下,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们可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来赞美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山坡羊·潼关怀古》以拟人、比喻修辞描绘潼关险要地势,寓此地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心秦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石潭记》一文写小石潭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写小石潭岸边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小石潭岸上的优美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潭中鱼,动静结合,动态:
_________________;静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鱼是为了写水之清澈。
16.《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7.《教学相长》中,作者认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原文是这样表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青山郭外斜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背灼炎天光
4.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化作春泥更护花
7.但惜夏日长
8.零丁洋里叹零丁
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二、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燕然未勒归无计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5.全石以为底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1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刀子
①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子。
②西屋原本是我爷爷住的,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了。
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磨那把刀子,磨得锃亮锃亮的。
其实,磨了也没有什么用,但他还是要磨。
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
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
③砍头不过风吹帽,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这句话,我爷爷经常挂在嘴边。
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真有三分梁山好汉的样子。
④爷爷去世后,刀子久没人磨,就锈了。
⑤不过,现在,我正蹲在院子里,用一块月牙状的磨刀石,磨那把刀子。
⑥刺啦刺啦……
⑦弯月牙悬于天际。
清冽的月光淹没了我冰冷的目光,逐渐唤醒那把沉睡已久的刀子。
⑧刀子啊,刀子!
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
我一边磨一边想。
⑨老歪是县高中的门卫。
那天,父亲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响的破自行车,顶着刀子般的西北风,满头大汗走了近三个小时,去给我送棉袄,却在学校门口,遇到了麻烦。
那是父亲头一回进城。
他一口浓郁的乡音,再加上有些紧张,说出来的话就很难懂了。
恰好,那天值班的是老歪。
老歪是个急性子,三句话没听完,就冲着父亲开了火。
父亲也很着急,他害怕进不了门,送不了棉衣,于是就跟老歪争执起来,结果被老歪一拳打在鼻子上,当时,就摔在了地上。
⑩我急匆匆地赶到大门口的时候,正看见父亲蹲在地上,满脸的血。
我冲上去就要跟老歪拼命,却被同学死死地拽住了。
同学说,老歪是练家子,你打不过他的。
真的,我真的打不过他。
老歪得有一米八多,浑身的腱子肉,满脸的粉刺,一看就不是善茬。
我们经常看见他在传达室外,哼哼哈哈地练哑铃,做俯卧撑,打沙袋。
老歪是他的外号,不是说他长得歪,而是说他脾气邪。
⑪父亲身上一点也没有爷爷的影子,他身型瘦小,木讷拘谨,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
因此,父亲那张血脸在我心底生了根长了刺,令我寝食难安。
⑫放寒假了,在西屋的窗台上,我又见到久违了的刀子,于是就想起了爷爷,想起了他的那些英雄事迹和豪言壮语。
⑬我磨了整整三个晚上,不是非得磨三个晚上不可,其实只要一个晚上就足够了,但我需要勇气,我在寻找爷爷当年的影子。
面对强悍如斯的老歪,我——一个文弱书生,真的很需要勇气。
⑭第四天晚上,我正准备继续磨刀子,然而,刀子却不见了。
我问父亲。
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
很神秘的样子。
大刚是横行乡里的一个二流子,据说很能打。
⑮大刚很能打,又有刀子在手,而且又在暗处,定然能够马到成功。
我的心渐渐放宽了。
⑯开学后,发现校门口没了老歪邪恶的身影。
我想,大刚肯定是得手了,老歪肯定是没脸再干下去,辞职了。
父亲那张血脸,随着日益紧张劳累的学习,渐渐淡了。
⑰放暑假了,在街上遇到大刚,问起老歪的事,他却矢口否认,说根本就不认识什么老歪。
⑱回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
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
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
⑲我再也没见过那把刀子,不过,我发现父亲也有自己的刀子,那是一把更加锋利的刀子。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学校门口)
①________
发展(家里,第四天)
②________
高潮和结局(家里,暑假)
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2)第⑨⑩段中极力描写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
②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
很神秘的样子。
(4)请说说“刀子”在老田家三代人手里不同的含义。
【答案】
(1)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
(2)一是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突出父亲被打的原因;二是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3)①“彻底”有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之意,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父亲报仇的渴望。
(或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田家找回尊严的渴望。
)
②“神秘”有难以捉摸、高深莫测之意,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解决问题的智慧。
(4)有形的刀子,在骁勇的爷爷手里是保家卫国的工具,在年少气盛的“我”手里是复仇的工具;无形的刀子,在木讷老实的父亲手里则是处事的智慧。
【解析】【分析】
(1)本题可结合重点语句“父亲也很着急,他害怕进不了门,送不了棉衣,于是就跟老歪争执起来,结果被老歪一拳打在鼻子上,当时,就摔在了地上。
”“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概括作答。
(2)这两段文字突出了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形成对比,点明了父亲被打的原因。
这是内容上的作用。
在结构上为下文“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情节作铺垫。
(3)“彻底”形容深完全而无所遗留,表现了“我”要为父亲报仇,为田家找回尊严的愤怒之情。
“神秘”表示高深莫测。
形象地写出父亲“借”刀子的原因,表达了父亲解决问题的智慧。
(4)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爷爷和我的刀都指的是文中出现的有形的刀,爷爷用来杀鬼子,我想用来为父亲报仇。
而父亲用智慧解决了问题,这种智慧就是父亲手中的刀。
故答案为:
⑴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
⑵一是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突出父亲被打的原因;二是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⑶①“彻底”有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之意,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父亲报仇的渴望。
(或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田家找回尊严的渴望。
);
⑷有形的刀子,在骁勇的爷爷手里是保家卫国的工具,在年少气盛的“我”手里是复仇的工具;无形的刀子,在木讷老实的父亲手里则是处事的智慧。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本中故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按谁的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出中的关键词语。
作答时,需要明确词语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爷爷和我的刀都指的是文中出现的有形的刀,爷爷用来杀鬼子,我想用来为父亲报仇。
而父亲用智慧解决了问题,这种智慧就是父亲手中的刀。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哪一种发明和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明显地高于火。
除了人类,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可以利用火,更不要说掌握制造火的技能。
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要比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更合理。
何况火对人类的改变,很可能还远远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
学者们至今不能确定,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
不容置疑的是,火对远古时代人类温饱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它可以清除某些植物的毒素,软化某些植物的纤维,从而拓宽了人类的食谱,并改善了人类的消化。
又因为烧烤后的食物便于储存,从而以摆脱迅速腐败的方式,增加了人类的食物。
它让人类前所未有地体会到美味。
它还助长了人类饮食方式的分化。
火在“温”上对人类的影响,很可能比它对“饱”的影响更复杂。
它拓宽了人类的生存地,很可能人类从热带走向温带是依赖火的帮助。
它帮助人类深度休息和松弛身心。
因为火对人类的影响深刻巨大,对于一直不曾利用火的人来说,没有也罢,但是享受过了火的人,就再也不能忍受没有火的生存。
人工取火是难度极高的门槛。
跨过这一门槛前的漫长岁月里,保存火种,以及丢失了火种后如何从拥有火种的人群那里重新获取,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持久地、日复一日地维持火种,所需燃料是巨量的。
灌木、草不能带来持久燃烧的火。
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刀斧,不能砍伐乔木,只能捡拾干枯的落木。
而随着消耗,捡拾的距离将越来越远,负担越来越大。
因此,维持火种的单位只能是部落。
考古发掘中,洞穴是发现原始人使用火的遗迹的主要地点。
于是有人认为,洞穴居住是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
学者雄辩地反驳了这种认识。
原因其实很简单:
洞穴是物质环境中极具随机性的地貌。
食物源和新鲜水源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却未必在洞穴附近。
在绝大多数动物的生存策略中,都看不到牺牲第一要素去迁就洞穴的习惯性选择。
地下动物的洞穴往往是自挖的。
北极熊在冰雪上为自己挖洞过冬。
其他熊的洞穴选择也是随机的,利用树洞、山洞等等。
何况那是冬眠,不是日日觅食的温暖季节。
原始人要跟着食物源跋涉、迁徙,不会定居于附近缺水少食的山洞。
那为什么山洞中屡屡发现火的遗迹?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是他们保存火种的专门场所。
在不避风雨的露天场所保存火种太过冒险,且更消耗木材。
这是人类使用火不久就可以完成的认识。
于是,当保存火种的山洞距离食物源、水源较近时,山洞尚可兼作部落聚会的场所,当山洞距离食物源、水源较远时,山洞就只能充当火种保存地。
而为了降低因看管人能力低下而导致火种熄灭的概率,乃至一次次失败经验的吸取,都会导致专职保存火种者的产生。
很可能是这桩当时最紧要的事情,造就了人类社会中的第一次专业分工。
火的恩泽无边。
享受过又失去了火种的部落的唯此为大的事情,就是寻找火种。
等待天火的概率小到难以期待。
在跨过人工取火的门槛之前,到其他部落找火,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找到了有火的部落,如何获得火种呢?
一开始,人们唯一的手段就是抢夺。
火种的保卫与抢夺,一定是部落间演绎了千万年的曲目。
精心和殊死的保护,使得抢夺的门槛大大提升。
而求火的欲望愈强,遂只好跌跌撞撞地摸索另外的途径。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人类可以利用火,掌握制造火的技能。
B. 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
学者们不可能确定。
C. 跨过人工取火这一门槛前的岁月非常漫长。
D. 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是食物源和新鲜水源。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是没有道理的,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则有充分理由。
B. 虽然火不能增加人类的食物,但通过烧烤可以使食物摆脱迅速腐败,便于储存。
C. 考古发掘中,原始人用火的遗迹都在洞穴中,因为穴居是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
D. 掌握人工取火技术之前,失去火种的部落几乎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其他部落找火。
(3)文章结尾说:
“遂只好跌跌撞撞地摸索另外的途径。
”根据原文推断,假如你是失去了火种的部落的酋长,你会怎么做?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B
(2)C
(3)我会试验各种可能的方法人工取火。
因为抢夺火种同样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无数的流血牺牲。
这样还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还不如另想办法,也许有所收获。
【解析】【分析】
(1)ACD说法正确。
B原文中说的是学者们至今不能确定,人类何时开始利用火。
(2) A 原文中的意思是:
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要比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更合理。
而不是:
说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是没有道理的,说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则有充分理由。
B原文的意思是:
因为烧烤后的食物便于储存,从而以摆脱迅速腐败的方式,增加了人类的食物。
C原文中的意思是:
考古发掘中,洞穴是发现原始人使用火的遗迹的主要地点。
D理解和分析正确。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既然抢夺的门槛这么高,那就只能另想办法,自己造火(人工取火)了。
故答案为:
⑴ B;⑵D;
⑶我会试验各种可能的方法人工取火。
因为抢夺火种同样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无数的流血牺牲。
这样还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还不如另想办法,也许有所收获。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信息是说明文常有的题型,这样的题非常简单,答题时首先要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题目中有关的句子,分析其有无差别即可正确答题。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造屋记
蒋曼
①二哥刚刚说要修房子,爷爷就收拾好城里的细软,马不停蹄地回家。
即使他跟我们在城里生活了五年,即使他打牌的牌友都凑得够一桌,他还是心急火燎地回家。
他要修房子。
②爷爷八岁时就没了爹娘,歇息在山神庙里。
到别人家做工,随便一块空地,就能蜷缩着睡过去。
醒来时,做不完的活。
凑合着长大,一长就长到了八十几。
成了家,有了五个孩子,又有了大大小小的孙子、重孙子。
过年时,拍照,一张照片装着满满的子嗣和岁月。
③爷爷常常把照片拿出来端详,看着看着,就乐呵呵:
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我这根独苗,长了好大一枝。
④爷爷除了种庄稼,还会编篾,把后山上的翠竹像变戏法一样,编成大半个家。
以前是茅草屋,全靠竹子编来编去,编了墙,用大楠竹做梁,毛竹做椽,铺一屋顶的茅草,也是安稳的家。
然后编箩筐、晒席、簸箕、筲箕,给丝瓜、四季豆、豇豆搭好竹架子,扎菜地边的篱笆,做刷锅用的竹刷子。
⑤爷爷夜以继日地编,像院坝边高树上那只勤劳的喜鹊,编一个巢,编一座房,遮风挡雨就能让人满意。
一个人一辈子睡烂两床竹篾席就差不多了,爷爷说这话时比划着两根手指,胸有成竹。
爷爷对生命如此笃定,却从来没想过一生会修三次房。
⑥庄稼人一生没多大奢望,最大的心愿就是修一水高大、整齐的青瓦房。
爷爷的青瓦房从种树开始,他在山坡上见缝插针地种:
柏树,青冈,香樟。
⑦爷爷种的都是要几十年才成材的树。
树长,孩子也长,一天一个样,只等孩子长成劳力,树长成栋梁。
土是早已摸热了的熟土,用最好的木材,烧上几天几夜的窖,红彤彤的热窖把湿软的黄土变成了硬实的青瓦,一片一片排成长队,围成层层的瓦圈,等着上梁。
后山的石岩上凿下来的片石、方石,整整齐齐码在该在的地方。
地里的泥巴长得出庄稼,也能长出房。
爷爷那身气力,硬是把躺着的泥垒成竖着的土墙。
⑧木柱子下面的础石凿成象棋样的圆饼,侧面雕刻着胖头鱼,鱼鳞细密而清晰,还有寿桃和繁花,在灰白色的石头里鲜艳欲滴。
墙虽然是泥土夯的,也厚实方正,冬暖夏凉。
爷爷坚持要刷上青色的灰底,在青色的灰底上,爷爷和工匠一起用石灰水画出青砖的样子,一笔一笔,上下错缝,横平竖直。
⑨把泥土夯成的青瓦房画成结实、规整的青砖房。
爷爷就好这样的面子,那些辛苦的日子和漫长的等待终究等到了快活自得。
画出来的青砖瓦房毕竟不在纸上,在麦苗青青的山间地头。
炊烟升起,一缕一缕熏老了岁月。
⑩孩子们像熟透了豆荚里的豆,弹得远远的。
人走空了,房子就老去,木梁、石板、青瓦悄悄颓圮。
老家的房子垮了,这人到哪里,心都不踏实。
⑪八十五岁的爷爷要修最后的青砖楼房:
混凝土,钢筋现浇,三层小楼。
二哥的房,终究还是修在老屋的地基上。
爷爷哪里闲得住,说是守工地,从给工人烧水开始,几个月后,成了标准杂工。
哪里缺人手,就顶上去。
⑫他和工人都忘记了年龄。
现浇水泥要用大量的木板支模,模具成型后再拆木板。
爷爷把木板上的钉子挨个取下来,一张板子几十颗,取了一百多张,每张板子节约了好几十的成本。
爷爷觉得自己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掐着红肿的指头在心里算了好几遍。
少睡点觉又有什么关系呢?
爷爷这一辈子没吝惜过自己的力气。
⑬爷爷看着楼房一天天从地里长出来,钢筋都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默写 部编版 语文 初三 中考 复习 专题 训练 古诗文 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