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想读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7837144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03KB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想读书笔记.docx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想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想读书笔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这个学期我潜心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著作《学习哪有那么难》,王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独特的育人方法,对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多年来积攒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深深地启迪了我怎样努力去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人生。
第一,做为一名老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门道”。
我们常常会感慨所教学生的差异,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会相差这么大,学习效率会有高有低。
面对这么些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的都是靠“教师的威严”来震慑住学生,让他们因为“怕”老师而不得不强硬着头皮去学习,或者是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恶补”功课,用时间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再或者是方法用尽,只能任其发展,要么慢慢地跟着学习的队伍,要么只能放弃。
读过这本书以后,我渐渐地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看待学生的心理,并且试图探究学生学习差的原因。
在课下,我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多与他们谈心,谈谈孩子们的家庭,谁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周末学生们都常做什么,我发现,只有了解他们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班会课上,我常常把《学习哪有那么难》中有关学生如何转化的故事读给他们听,学生们能够对号入座,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例子做自我调整。
第二,做为一名老师,要改变观念,树立“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的天才”的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习惯于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对于学习好的学生非常器重,哪怕是犯了点小错也不介意,对于学习差的学生都常痛恨,很难发现他们身上小小的进步。
有时还会有好学生将来一定有出息,差学生干什么也不行的心理。
而事实上,以我们这种以成绩推测未来的理论往往很不准确。
其实学习并没有那么难,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肯努力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学生学习成绩差,那么也一定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做为老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战胜这些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特别是新转入的学生),家长对学习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学生个人对学习的认识。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一个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该做的事,他会唤醒全部的潜能,不仅收获了成功,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他自信的一生”。
我特别赞同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虽然是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但是教育的目标绝不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是在将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1000字来的实际生活中勇于挑战的信心。
第三,做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有义务帮助家长们找到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和最有效的途径,帮助有沟通问题的家庭找到问题所在。
学生们的个性差异真的很大,有的孩子生长在一个和谐宽容的家庭里,父母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这样的孩子生活的比较自信,对周围的事物,对身边的老师及同学都很友好,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
有的孩子的家长不能正确鼓励孩子,永远不满足于孩子的表现和成绩,这样的学生他们没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去学习和生活。
还有这样的家长,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而无瑕照顾孩子,以至于孩子自由发展,耽误了自己的学业。
在家长会中,我总会跟家长们分享一些书中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们走出误区。
有一章《好头脑创造好成绩》中饥饿伤胃更伤脑,饭后学习毫无效率,通过炼身体来炼大脑等能够提醒家长在学习上搞疲劳战术耗时间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只会让学生的生活更加枯燥,不会对学习产生任何好处。
《起伏不定的K线》告诉家长们正确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起伏变化,不必小提大做,家长们明确这个道理,也就不会对学生偶尔的成绩下滑而怀疑教师的教学水平了。
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家长们去阅读,它真的是我们的心灵鸡汤。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王老师的这本书当做是自己的一本工具书来使用,多向王老师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和观念去教育学生。
要学会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育艺术,善于引导学生心灵,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读完王金战的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对照自己的教学,真是感触颇多!
作为教师,王金战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觉得有两条很关键、很实用,我也最推崇。
一、注重思想引导,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真正让学生自信学习、用心学习、主动学习,以人为本;
二、注重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白“好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好头脑创造好成绩”“拥有好的记忆力才能事半功倍”“听课也要有效率”。
王金战说: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背负着太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反而会让这个学生垮掉。
因为学习本身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你可以长时间地不学习,但是你学习的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
”因为学生的思想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学习的效率又直接决定了学习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才有可能把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
一个超级教师的育才奇迹,他的方法竟如此简单!
一句话:
不为教育而单纯教育,而要注重“教育与引导、养成”三结合,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等到学生愿意接受你了,然后再有的放矢交给学生方法,如何具体操作,最后就是让学生坚持去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成功对接,师生共同收获。
但是我们平时的做法有些滞后,常常是出现问题之后才去解决。
因为没有预见性,所以常常充当救火队;因为解决问题方法简单,所以导致隐性问题并未解决。
像对待上网、使用手机、交往过密等问题,如果仅仅采取“堵”的办法,这就使得学生“身在教室心在天涯”,无心学习或不能全力以赴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
教师的引导性教育真的非常重要,向学生注入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就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持久的师言,就会定格在学生的心灵深层,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
因此我就想:
一定要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生为本!
就单纯的授课而言,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同样重要。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教师的课后感言:
“这堂课感觉不错,学生配合得很好。
”这样的教学其实已经完全成为——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而且是被动观众的“师本教育”。
在学校第二轮过关课的讲、听、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
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五环中的哪一环节,如果教师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那么这一部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在教学时常常会思考的问题是:
怎么教学生才能懂,怎样要求学生才能掌握知识。
只是效果往往与我们的预期有较大差距,怎么办?
换个角度试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去思考问题:
老师在讲的时候,学生在做什么?
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想做什么?
怎样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领悟答案?
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兴趣?
等等。
这些看上去像跑题了的教学预设其实才是备课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备学生”这一备课环节,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而且要有梯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春蚕”“蜡烛”“园丁”,可以说,传统教育理念下,人们更多看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
如果以人为本,教师就是与学生并肩前行的合作伙伴,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共同成长。
萧伯纳说过:
“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
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共同的前方。
”
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更加多元:
教师的角色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更似一位放风筝的人,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学情,可以把风筝的线放出去让学生在知识的广袤天空中翱翔,也可以将线收回来,让学生愉悦旅行后安全着陆。
总之:
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引导之功不可埋没!
以前常常感叹:
为什么每个班都有几个“小拖拖”,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认真做,成绩一塌糊涂?
最近阅读了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使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教育,看待课堂,通过学生眼光来认识和了解学生眼中的老师,并通过自我反思,使自己能够得到进步和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中小学生对很多学科的兴趣来源于老师。
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了,学习兴趣就来了,拼了命都行。
但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这个学科就不想学了。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往往是先从喜欢教这一学科的老师开始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幽默风趣,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力量,通过言传身教鼓舞和感染学生,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反之,如果处处以师长自居,心理灰暗,教学方法僵化的老师,学生是不会认可和接受。
学生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那就是对课堂缺乏兴趣的表现。
但单从老师方面努力也是强人所难。
王金战老师有一个方法:
“我上课只要发现有睡觉的学生,我给学生道歉。
”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学习一下。
学生觉得不好意思,大多也会看看书,听听课的。
老师要怎么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课堂的“创设情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
创设情境,展开汉字教学是小学低语段的重要手段。
它为低年级小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的识字环境,把生字缀在苹果、香蕉、草莓等形体中,汉字的音、结构、识字记忆方法等得到提示,使年龄偏小的学生感到汉字学习“易、简、趣”。
如:
一年级的识字:
苹、莓、衬三个字,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将“苹、莓”分别设置在纸片做的苹果和草莓中,把“衬”字,设置在一件纸片做的衣服中,学生在识字时,通过看苹果、草莓、衣服,就入情入境地感受字音,并且知道“苹、莓”用熟字加偏旁记下字形,“衬”字是衣字旁加寸字去记住这个字。
这一过程实验表明:
用有形的、简易的自制教具,创设情境,既再现了生活——学生爱吃的水果、常穿的衣服,也可让小朋友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表明,记住汉字是有方法可寻的。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发动脑筋,想想哪些情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要才高八斗,要生动幽默。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凡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每每读来无不为之垂泪,浮想联翩。
然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则感到比较陌生。
因此让他们了解作者的感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有一定难度。
怎样让学生身临其境而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呢?
在范读时,可配用录音播放哀乐,当读到:
“多少回……多少回……多少回……”时,配以电视屏幕出现画面,深沉偏低的声调,声情并茂。
如果执教者全身心的溶于作者情感之中,就会为之而哽咽,这样,学生被教师的范读带到了作者创设的意境之中,拨动了孩子们的心扉。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体现出关心来,上课不注意听讲的,悄悄提醒一下,出现问题的同学,找他谈谈心,虽然这个学生可能依然不感兴趣,但是心存感激,上你的课,写你的作业也会比较用心。
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
这时,作为教师决不可以“错了!
你请坐!
谁再来?
”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而应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致意情绪向导,做到引而不发。
在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上,有位学生给“机”组词时说:
“鸡头的机。
”学生哗然。
此时,教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
“你们别急,他不一定是说错,可能没有把话说完!
”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的是不是‘机头’的‘机’?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
”对,我说的‘机头’是机器的‘机’,不是‘鸡头’的‘鸡’。
在教师不动声色的引导下,学生由错变为对,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另外,我非常赞成书中提到的关于习惯养成的问题:
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能一开始会难一点儿,但是一旦坚持了一个阶段,形成一种自然,那么一个普通的学生变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习惯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第一要克服惰性,要值得花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并养成习惯。
上学期听一个专家讲过:
习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使人能按照一定的模式固定地做某件事情,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为什么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差别不是很大,越往上学差距会越大?
其实就是学习习惯在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学习轨迹。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教师教学习惯的养成过程,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如果没有老师随时发现随时纠正,孜孜不倦地进行教诲和指导,学生又怎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哪有那么难”,对!
“有些事情你觉得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积累起来效果绝对超过你的想象。
”可不是吗?
学习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肯坚持,肯努力,肯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从这一秒钟开始,我们共同努力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哪有那么难 学习 那么 读后感 读书笔记